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61保保

蚁贼 61保保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61保保

王保保问道:“却是为何?”

“你又不是不知,便在三日前,孛罗帖木儿突然南下。遣了其将保保、殷兴祖、高脱因等向我冀宁而来。”

“孛罗承其父之余威,虽居大同,号称雄军十万、京师悍蔽,但是以孩儿看来,他不过藉父之名,难称英豪,至多是个守户之犬罢了。莫说他只是遣了保保几将前来,即便是他亲自引军前来犯我,又有何惧?”

“孛罗之军,固不足惧。为父所忧者,朝廷也。”

“朝廷?”察罕此话一出,王保保默然无言。察罕缓缓地从座椅上站起,在室内走了几步,来到窗前,微微地将窗户打开了一点缝隙,朝外望了一眼,夜色沉静,唯闻竹声。他说道:“自去年五六月份以来,孛罗帖木儿多次兴兵,犯我境,欲取我冀宁。六月,其部将方脱脱擅入我境,与我军厮杀,双方皆伤亡甚多。八月,孛罗又亲自调兵,自石岭关抵冀宁,围我城池三日。若非为父及时遣严奉先引兵与战。怕冀宁已然不保。

“也因为此惊动了朝廷,乃至皇上连下两道圣旨。

“六月的圣旨,诏令方脱脱守御岚、兴、保德州等处。并令今后我与孛罗两军的部将,毋得互相越境,侵犯所守信地,因而仇杀。而八月的圣旨,又命孛罗守石岭关以北,命为父守石岭关以南。传圣旨之人,是参知政事也先不花。也先不花来到,先宣读圣旨,后又在私下里,说孛罗与我两军仇杀,虽是孛罗的不对,但是却劝为父以大局为重,与孛罗讲和。保保,当时你也在场,当知内情。你来说,为父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父亲大人当时回答说道:‘想红贼未靖,反而我军与孛罗自相仇杀,亲者痛,仇者快。确实很不对。但是也正如也先不花大人所说,凡所我军历次与孛罗军的交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孛罗帖木儿先挑起来的。只要孛罗帖木儿能够做到谨遵圣旨,不来犯我,我军绝不会妄自开衅。’”

“不错!皇上的圣旨不可谓不辞严,为父从大局着想、因而愿意与孛罗求和之心,亦不可谓不诚。但是,便在去年十月,为父应皇命,下山东,钲鼓而行,先溃田丰,得高唐、济宁诸路;继而再挫小邓,重重包围益都。眼见我军即将功成。却又是为何不得不匆匆撤军,致使功败垂成?”

王保保咬牙切齿,说道:“只因孛罗毁约,提前撤回大同,觊觎我冀宁诸路。故此,父亲大人不得不匆匆撤军,致使前功尽弃。”

“正是!想那孛罗,接连犯我,窥伺我冀宁之心不死,而竟置圣旨于罔闻。皇上去年六月、八月,连带十月为父与孛罗出军时,三次圣旨,他三次毁约。有此人在为父的侧翼,便如一狼!如今济南虽失,但是,如此情形下,为父又怎能放心大胆、毫无忧虑地再起兵去与小邓交战呢?”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

察罕转过身,双目睁圆,面颊上的白毫竖立,重重地在案几上拍了一下,斩钉截铁,说道:“小邓,癣疥之疾。孛罗,心腹大患!”

王保保精神陡涨,问道:“父亲大人是想要?”

察罕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手,说道:“孛罗与为父到底同殿称臣,不可相煎太急。且前有圣旨,若是贸然兴兵,名不正言不顺,徒然落得个世人骂名。你刚才去带那高唐州的信使来时,李先生给为父出了一策。”

“是何计策?”

“先,去年七月,皇上有旨,诏孛罗帖木儿总领达达、汉儿军马,为总兵官,仍便宜行事。这件事,你也是知道的。”

“是。”

“从这件事情中,你看出了甚么?”

“如今大元的江山,全依靠父亲大人的支撑。孛罗一个孺子小儿,却只是因为其出身蒙古带功世家,官职反高居在父亲大人之上。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叹息。朝廷只重根脚,任人不明,不用贤士。必失百姓民望。”

察罕自从起兵以来,先取陕西,再定河南,前不久,又大破田丰,占有山东半壁。战功赫赫,天下闻名。别说较之孛罗帖木儿,就是与孛罗帖木儿之父答失八都鲁相比,也确实是不知强出多少。只是却因为出身的原因,先是居答失八都鲁之下,继而答失八都鲁病亡,又再屈居孛罗帖木儿之下。王保保心有不满,借机牢骚,却也是最正常不过。

察罕心中想道:“猜忌功臣,历代皆是。这却也是朝廷的一片平衡之意,所谓帝王心术。”王保保对此很不满,他却是看得明白,丝毫不以为意,又想道,“只要我手中有兵,占有地盘,朝廷即便再有猜忌之意,又有何用?”浑没把这当时回事儿,笑了一笑,说道:“朝廷用人,自有制度。保保,你却也不必因此而生气。不过,你对朝廷‘只重根脚’的分析,倒是说的不错。为父且再来问你,当此之时,我军该如何破局?”

“如何破局?”

“然也。既不能妄动干戈,又是在朝廷偏向孛罗的形势之下,我军该如何应对?你有何想法?可有计策?”

王保保低头寻思,多时,说道:“为政之道,孩儿不懂。但是久从父亲出征,对兵法一道,却是稍有心得。当此之时,是敌占天时,若想破局,唯有一策,便把他的天时抢过来。此是为‘釜底抽薪、反客为主’之计。”

“如何把敌人的天时抢过来?怎么釜底抽薪?又如何反客为主?”

“是啦。父亲之意,孩儿明矣。李先生之计,孩儿也已经猜到。”

“噢?说来听听。”

“如今朝中,天子厌政。孩儿早就听闻,奇后有促天子禅让、以立皇太子为帝的念头。朴不花、搠思监皆是为其党羽。沆瀣一气、权倾朝野。父亲大人之意,李先生之计,莫非就是想从奇后、皇太子处落手么?”

察罕放声大笑,又问李惟馨两人,说道:“我家保保如何?”孙翥笑道:“真公家千里驹也。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察罕对王保保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李先生之计,正是为此!”又淳淳教导,接着王保保的话,做了一番更深入地分析,说道,“当今天子登基,已有二十余年。先后经燕帖木儿、伯颜、脱脱,诸位权相。

“想那燕帖木儿权势最盛时,娶诸公主者四十余人。伯颜权势最盛时,自称大丞相,去官职名称总计二十四百十六字。但凡稍有实权之署,乃至天文、医人、修史、养马,皆归其管。又和太皇太后有私,数往其宫中,或通宵不出。时人谓:‘上把君欺,下把民虐。’而至脱脱,虽称人杰,号为贤相,亦握有四衙卫军。南下围城高邮之日,天下军马皆归其辖。动有百万之众。独揽大权,炙手可热,也不可不谓权威宣赫。

“然而,此数人者,下场都是甚么?燕帖木儿时,天子尚年少。燕帖木儿又沉湎酒色,遂荒淫过度身死。然其身死之后,其弟撒敦、其子唐其势先后为中书左丞相。宗党势力依然很大。他的女儿并被立为皇后。……,保保,撒敦、唐其势并及其女,下场如何?”

“均为伯颜所杀。”

“其宗党下场如何?”

“多被伯颜投入狱中,或诛杀之。”

“伯颜的下场又如何?”

“脱脱是伯颜的侄子。脱脱献计天子,趁其出城打猎,宣其罪。及伯颜归,闭门不纳,诏徙流放。病死途中。”

“脱脱的下场又如何?”

“临阵高邮时,受哈麻弹劾,被革职流放。不久,又被哈麻矫诏,遣使令其饮鸩自尽。”

“哈麻的下场又是如何?”

“既毒死脱脱,哈麻乃为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为御史大夫。次年,哈麻欲逐走其妹婿秃鲁帖木儿,反而被秃鲁帖木儿先制人,诉之天子。天子乃将哈麻与雪雪杖毙。”

“你可从中看出什么了没有?”

王保保沉吟不语。

察罕笑道:“自我朝鼎革,世祖已降,前朝列帝,除了世祖之外,在位的时间,没有一个能多过三五年的。而当今天子以少年登基,却竟在位至今。朝野内外,有不敬者,因天子喜好木工,便多称其为‘鲁班天子’。若只是一个‘鲁班天子’,又岂会多经权臣,能保帝位不失?

“从表面上看来,燕帖木儿宗党之败,是因为伯颜。伯颜之败,是因为脱脱。脱脱之败,是因为哈麻。哈麻之败,是因为秃鲁帖木儿。但究其本质来说,难道这也不正就是为天子的用人以及平衡之术么?

“从过去的生的故事,再来看今天的孛罗与为父。皇上为何偏向孛罗?只是因为孛罗出身蒙古功臣世家,而为父出身军户么?非也!皇上这正是在用对付伯颜、脱脱、哈麻等人的计策来对付为父呀!”

“所以,父亲想要结好奇后、皇太子?”

“奇后、皇太子本来就曾经遣使,来求见过为父多次了。只是因为父不想涉及朝中政争,所以总是装聋作哑,没肯给他们个确定的话。”察罕帖木儿长叹一声,忽然转开话题,问王保保,说道,“保保,为父的这个书房院外,院门口上写有两个字:‘成行’。是出自何处?蕴意为何?”

“院门口的门匾,是父亲大人亲笔写的。当时,孩儿就曾问过,此两字何意?父亲大人告诉孩儿,这两个字出自前宋云门宗的一位禅师。原话是:‘一切圣贤,出生入死,成就无边众生行。愿不满,不名满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佛家说‘成就无边众生行’。方今天下,战乱纷纷。民受其乱,颠沛流离。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凡英雄豪杰,目睹此景,眼见此情。谁又不会便因此而顿生怜悯之意,遂乃有澄清宇内、一匡天下的壮志呢?为父虽不敢自称英杰,但是为父的志向却就是如此啊!本只想一心一意平定乱贼,匡扶社稷。还我大元百姓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奈何虽有此志,朝廷不能体谅,孛罗更鼠目寸光,反复无常。《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察罕又是一声长叹,绕室而行,嗟叹再三,无可奈何,最后说道:“如今之计,若是想要真正的为大局考量,若是想要真正的以天下之先,也只好改变以前的方略了。”室内诸人想起国事,都无言可说,沉默片刻。

半晌,李惟馨说道:“天下聪明之士甚多。料来大帅的苦心,世人必能体谅。”

察罕说道:“世人能否体谅,老夫并不在乎。毁誉由人。男儿大丈夫行事,只求四个字:‘问心无愧。’人生短暂,譬如朝露。皇上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夫深以为然。皇上说:‘人生不满百年,既使以夜当昼,犹不足十万天。怎能不珍惜时光呢?’待老夫年迈苍苍,回往事,再去看老夫这一生的时候,不求名满天下、誉满中原,也不求高官厚禄、荫及后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老夫所求者,只求无愧天地。如此而已。”

“人生不满百年”云云,这一句是当今元帝说给劝谏他不要荒淫的臣子们听的。察罕此时引用,寓意却是截然不同了。两个人皆知人生苦短,一个是及时行乐、荒淫无道;另一个却是心存大志,欲成就一番伟业。

李惟馨等皆是肃然起敬。他们都是察罕的亲近人,通过一向来与察罕的接触,都知道,察罕的这番话的确是自肺腑。

李惟馨说道:“公有此志,便已入圣。”自宋以来,理学大兴。而理学讲究的便是做圣人。圣人有天生的,但是只要有人肯下誓愿,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即便是寻常人,也是可以成圣的。察罕如今虽为北地诸侯,统率十万强军,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儒生。所以,李惟馨夸奖他,称他有此志,便可算是已经奠定了成圣的基础,迈入了圣人之门。

察罕笑道:“自老夫起兵起来,杀人如麻,‘入圣’二字,怎可敢当?先生过有所饰。”

李惟馨正色说道:“‘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大帅虽杀人如麻,是杀千百人而救千万人。如何不是入圣?”

察罕是儒生不假,但是蒙元重佛,受佛教的影响也不小。所以,他这个院子的门匾用的佛教言语,而李惟馨此时的回答,也是用佛教典故。察罕掀髯大笑,略略谦虚几句,随即转回话题,与王保保说道,“为父的决定就是这样。保保,你收拾一下行装,便在这几天,替为父去大都一趟,见见奇后与皇太子。皇太子想要与为父定约,就与他定约。务必要求得朝中稳定,使得为父能腾出手来,专心致志,收复山东!”

“与皇太子定约或许不难。但是,父亲大人,孛罗开至我冀宁路外的军队?”

“有了皇太子与奇后的支持,孛罗若仍敢犯我境,先取之就是。”

“取孛罗也不难。但是,父亲大人,若在我军与孛罗开战之时,益都小邓?”

“益都小邓,不足为忧!前番若非孛罗,为父早已将之擒拿。小邓虽占益都,地不过二三百里。高唐州、济宁诸路皆在我军控制之下。他的北面,与辽东相隔大海,交通不便;他的南面,又有张士诚。可谓是两面有敌,两面临海。保保,若以兵法而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

“两面临海,不利通行,此是为‘天罗’之地。外有强敌,寸步难出,此是为‘天牢’之地。城狭地窄,临海有敌,又可称之为‘绝涧’。”

“兵家六险之地,益都已占其三。小邓有何惧也?且,自古山东之地,开拓者胜,守成者必败。而现如今,在我军与张士诚的包围下,小邓纵然有心向外开疆,也是无从下手。只有守成而已。是其天时、地利皆失。”

“话虽如此。但是若在父亲大人与孛罗开战之时,小邓趁机西掠?我军势必难以兼顾。如何是好?”

“李先生又有一计,可保在为父收拾孛罗的时候,小邓不但不会趁机出军,若用之得当,没准儿,他自己就分崩离析了。”

“是为何计?”

“计小邓所得之地,益都弹丸、三险之地,不值一提。辽阳荒凉,民少且贫,又内有纳哈出、外有世家宝,亦不值一提。唯有高丽,可谓小邓之根基所在。然,高丽立国数百年,小邓新得之。其丽人必不服。……,你刚才说到,有一计是为‘釜底抽薪’。你今去大都,见到奇后与皇太子之后,可主动提起,就说为父愿助丽人复国,并且更愿为奇后报仇。”

“为奇后报仇?”

早先,奇氏的亲族因为弄权,被王祺尽数诛之。愿为奇后报仇,意思就是在说愿帮奇氏杀掉王祺。察罕说道:“只是,因为我军距离高丽太远,鞭长莫及,是以虽有此意,难促成行。奇后本乃高丽人,宫中多有丽人宫女,大都也多有丽人贵族。因此,便先请奇后拣选出一些精明能干、又有根脚的大都丽人,潜回高丽,联系忠臣。伺机起事。以乱小邓后方。

“并在这件事上,可以令孛罗给些助力。比如从塞外暗送军械、粮饷,运去高丽。而待高丽乱起,你告诉奇后,我军必会牵制益都的军马,使其无力北上,驰援高丽。待事成,高丽复国,何止一区区王祺之,便是高丽国君,还不是任由奇后作主么?想让谁做,便就让谁去做!

“又则,高丽临倭国。为父曾有听闻,近些年来,高丽沿海地方的倭寇之乱也是越演越烈,也可联系之。如此,一则有丽人作乱;二来有倭寇之扰。小邓后院起火,自顾不及,又岂会还有余力趁机西掠、取我中原?

“是以,为父说小邓不足忧。而若高丽果然复国成功,小邓便只有益都、辽阳两地。辽阳东有高丽、北有纳哈出、南有世家宝,足可困之。而我军则便可趁势再下山东,取益都。小邓一己之力,如何支撑?定能一鼓成擒!收复益都。然后,我军借道辽西,与世家宝、高丽再并取辽阳!”

王保保忍不住脱口而赞,说道:“真是好计策!”

“即便高丽不能复国,有此两乱,也足够小邓忙碌。我军取孛罗,也不指望将他一战灭之。只要能打疼了他,不敢再来扰我,便就足矣!打疼了孛罗,然后再取益都。不管是哪一个办法,小邓都定难是我军对手。”

“父王神机妙算,孩儿望尘莫及。”

“哈哈!”王保保的马屁,比李惟馨两人可管用得多,察罕开怀大笑,说道,“你这小子,也来给为父灌米汤!”拍了拍王保保的手。父子两人,其乐融融。王保保说道:“却还有一事。若按父亲大人的谋划,我济南城池暂时失陷虽然没有关系,但是奈何关保、郭云诸将为小邓所擒?”

关保在察罕军中堪称宿将,名望不低。如今被邓舍捉拿,察罕如果置之不理,未免会有伤军卒士气。

察罕说道:“为父已经令严奉先,即遣人前去益都见小邓,明言我军愿用百匹骏马、万两白银、十万锦缎换关保、郭云归来。”察罕做出愿意赎人的姿态,若是邓舍同意,能显出察罕仁厚;而若是邓舍拒绝,也能激起察罕军的同仇敌忾。

“说起严奉先。父亲大人,既然您现在并无意收复济南,何必再令他与韩札儿搜集船只,做出渡河的架势呢?岂非疲惫军卒?”

“不然。为父现在虽然没有收复济南之意,但是严奉先、韩札儿搜集船只、佯装打算渡河的动作却还不能停止。用意有二。示孛罗我军无意与他争锋,使其麻痹大意,此其一也。待我军与孛罗开战,威慑益都,使小邓不敢轻举妄动。此其二也。保保,你且须牢记,用兵之道贵在虚实。”

王保保恍然大悟,说道:“既如此,孩儿明日下午便启程前去大都。”

“也好。早去早归。你能早一日办好差事,为父也就能早一日开始收拾孛罗。”谈谈说说,五更已过。遥闻鸡鸣,窗纸白。却是天色将亮。

察罕一夜未睡,精神甚好,与李惟馨两人说道:“保保明日启程,计算时日,最快也得十天半月才能归来。在此期间,那孛罗开至我冀宁路外的军队还是得谨慎应付。两位先生,且随老夫前去堂上,召齐诸将来议。”

却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邓舍潜通孛罗,以图用孛罗来牵制察罕。察罕虽然不知道他两人私下里的勾当,但是却也用出了一个几乎相同的计策,——用丽人来牵制邓舍。邓舍收复济南,两人虽然没有立刻便因此展开大战,但是战前的布局却已都开始。正所谓:“阵上交锋日,明枪易躲;未战先谋时,暗箭难防。”

却也不知察罕的计谋能否成功?却又也不知邓舍该会如何应对?

……

对察罕的阴招,邓舍却还茫然不知。察罕与李惟馨等定计,一夜没睡。远在益都的他,这一个晚上,也是同样一夜未眠。他刚刚才在白天的时候,完成了受降的仪式;晚上又接着处理了半宿的军报、政务。便在察罕与李惟馨等前去大堂的同时,有一封急报,从通政司送来了他的案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