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19 外交

蚁贼 19 外交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邓舍总共派出了三路使者。他思忖多时,先将奇氏搁置不提,转问罗国器,道:“察罕与孛罗怎样?”

察罕与孛罗距离海东较远,离山东则稍微近了一点。出使他两人处的使团里,也有通政司的人。刘世民、罗李郎这些正使、副使,出使之后即转回了海东,通政司的人却没有随之回去,而是直接来了益都。

故此,邓舍得知这三路出使结果的时间,相差不多。

罗国器道:“出使孛罗处的使者,见着了孛罗。遵照主公的命令,使者向孛罗表示了我海东不会趁岭北鞑子阳翟王作乱之机,南下相侵的意思。请他放心。并愿与之结好,罢兵漠南。孛罗没多说什么,好酒好宴的款待,教他的幕僚回了封信,主公已经看过了,皆客套之辞。

“出使察罕处的使者,没见着察罕,也没见着察罕的义子王保保。对主公的示好之意,察罕没有丝毫的表态。他派出接见我海东使团的官员,对咱们的使者也是爱答不理,甚为托大。

“此外,根据使者的观察,晋冀一带察罕与孛罗控制区域的交界地,果然与主公及洪、姚两公所判断的一致,气氛很有些紧张。孛罗在大同城中聚集了大量的粮草,察罕在冀宁路附近屯驻了不少的精锐。

“使者在与孛罗会谈时,亦稍微点了一下察罕,孛罗虽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但当时在宴席上,他的几个手下却多露出不忿的神色。出使察罕的使者,也找机会提了下孛罗,对方毫不掩饰其轻蔑。

“总而言之。不管察罕与孛罗对待咱们使者的态度如何,一山不容二虎,他两人之间,的确矛盾重重。”

“适才潘大人所讲,可接受奇氏的条件。罗公,你怎么看?”

“臣以为,言之有理,却不可行。”

“为什么?”

“想我皇宋,当年先帝与刘太尉起事,曾传檄天下,中有一句,言道:‘蹑大宋之遐踪,雪崖山之沉恨。胡元宁有百年运乎?恢复宋室,在此一举’。继而,刘太尉兵分三路,北伐中原,我北伐军打出的旗帜,又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我军之战歌,又有‘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之句。

“与胡虏不同戴天之意,尽矣!

“且,主公在我海东亦秉承其意,设有都镇抚司,专管军卒士气。日常宣传,无不以仇视鞑虏为重中之重。每有战事,又必开忆苦大会。何为忆苦大会?放任士卒回忆过去之苦。士卒过去的苦从何而来?皆从鞑子而来。

“因此,可以说时至如今,凡我军上下,无不以灭胡、立汉为己任。主公若此时忽然接受奇氏的招降,定然导致军心不稳。是为图小利而贻大患。

“臣闻听,前年十月,江南朱元璋征浙东,克婺州,曾在省门前建立二大黄旗,两旁立二牌。旗上书云:‘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牌子上书云:‘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并悬一金牌,镌云:‘奉天都统中华’。又在今年正月朔日,在其府门前亲书桃符,云:‘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

“元璋官拜行省丞相,可以代表安丰朝廷任官令;奄有淮泗、浙东的富庶之地,军权在握,可以便宜征讨杀罚。他的地位与主公相仿,不可谓不春风得意。然而,他打出的旗号,却依然还是‘日月重开大宋天’。

“‘奉天都统中华’,何谓‘奉天’?安丰朝廷是为天,灭元立汉是为天。这就是名分大义呀!

“历代鼎革,群雄逐鹿,所追逐的,说到底,都是一个名分大义。诚如潘大人所言,‘名不正、言不顺’。若无此大义,则主公何来名正言顺?纵得小利,日后又该怎样?是自绝于海东,自绝于天下。”

罗国器的这一番话,很出乎邓舍的意料,吃了一惊。罗国器从军,是不甘不愿的,现在却积极反对投降,坚持灭元到底。他与邓舍一样,转变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不止是拥护海东政权,更进一步展为彻底断绝与蒙元的关系,把他自己看做海东的一员了。

促使他生转变的,是因为都镇抚司日常的宣传,叫他明白了华夷之别么?

邓舍并不这样认为。促使他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无它,两个字足以概括:“利益”。海东已经给了他足够多的利益,并且,在可以预料的不远之将来,他也定然可以从海东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他心甘情愿地生了转变。

口号,只是宣传,它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点的作用。但是利益,只有利益,才能保证内部长久的稳定与团结。也只有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外部人才。就好像滚雪球,当雪球足够大的时候,展就容易多了。

邓舍稍许的感慨过后,很快就回过神来。

“罗大人此言,臣以为大谬不然。……。”潘贤二又开口辩驳。邓舍轻轻拍了拍案几,将之制止。

他说道:“罗公所言不错。降蒙元有小利,而必留大患。高丽为蒙元属国已有数十年,国内亲元党根深蒂固。今我强力压制,方可暂保无虞。若降了蒙元,假以时日,则必乱生萧墙之内。是其一。降而复叛,非君子所为。是其二。投降是绝不可能的,吾意已决,潘大人不必多说了。”

他瞧了潘贤二一眼,心想:“有奇谋而无远虑。我辛辛苦苦创下‘仁厚’的名号,一投降,那不前功尽弃。真是岂有此理!”

人的名,树的影。要没个好名声,王士诚能信任他么?要非“仁厚”,颜之希等能主动投靠么?海东的势力已经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邓舍现在更看重的,很大程度上来说,不是计较蝇营狗苟,而是怎样保持、并且扬光大他现有的“宽仁爱人”之美名。

“不过,既然奇氏提出了那两个要求,暂时尚且不能与之闹翻,免得她羞恼成怒,把咱与她密使来往的事儿公之于众。”奇氏不知晓邓舍在益都,王士诚可知道。万一打草惊蛇,因此惊动了王士诚,反为不美。

“所以,继续与她虚与委蛇还是可以的。可以接着派遣使者,与她来往商谈。拖延时间。但是有一点,务必要记住:一如既往,不可与她留下片纸只字,签署协议云云,更坚决不行。”

邓舍吩咐毕千牛,道:“待议事后,你即把我的意思传去海东,教洪、姚两位先生按此去办。”毕千牛应是不提。

“结合三方使者的情报。尽管奇氏指望不上了,但是察罕与孛罗两方对我使者的回应,并及他两人之间的矛盾,却与咱们先前的判断,还是完全相符的。凡事没有尽善尽美,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我听说,田家烈前几天曾又再度谏言王士诚。且咱们派去探查通往安丰道路的人也快回来了,事不宜迟,我以为,下一步的行动,咱们应当立即展开。诸位有何意见?”

众人皆无意见。

如果说,招揽地方、从内部瓦解王士诚,展外交、稳住察罕与孛罗,这两步是前奏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重头戏了。这一步要能成功,则邓舍攻略山东的计划,便至少有六成胜算了。

“千牛,我吩咐你的事儿,办的怎样了?”

随行邓舍来益都的众人,各有职责。毕千牛的任务,便是保持与李生的联系。他回答道:“好叫主公得知。小人早把主公的命令转达给了李知事,李知事也已于数日前,与那人连上线了。”

“甚好!即刻传令李生,从明日起,正式开始‘顺藤摸瓜’。”

什么是“顺藤摸瓜”?“藤”者,杨诚是也。“瓜”者,田丰是也。田丰与王士诚,共为山东两雄。以海东一己之力,同时面对他们两人,太过吃力。上策莫过于以蔽之矛,攻彼之盾。利用田丰与王士诚的矛盾,拉拢一方、打击一方。

只是,邓舍与田丰从没来往过,彼此没交情,没个门路,难以相见。

刚好,杨诚兵败蔚州,退回山东。他本就是山东出去的,与田丰是为一党。田丰重又接纳了他,把他安置在了东昌。邓舍与田丰没交情,与杨诚却是有过来往的。姚好古当初曾派使者,与他结过联盟。顺藤摸瓜,意思就是顺着杨诚,摸着田丰。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联系上田丰后,怎么才能确保他会愿意与邓舍结盟、共同对付王士诚呢?邓舍准备了两套说辞。先,许其利。其次,助其力。

所谓“许其利”,即承诺田丰,不需他出一兵一卒,只须稍作配合。事成之后,两家平分益都。如果他嫌分到的地盘太少,可以再做让步,给他两分,海东只要一分。所谓“助其力”,即许诺得益都后,海东愿竭尽全力,帮助他对付察罕。

同时对他明言相告。海东对山西、河北之地毫无兴趣,没有野心。邓舍图谋益都之目的,实在淮泗、江浙。

这两套说辞,是经过邓舍、洪继勋、姚好古等人很长时间的讨论,才精心设计出来的。可以肯定,对田丰的吸引力绝对不小,说动他的把握,当在八成以上。

或有人云:田丰或有吞并益都之意,也许会因之心动。然而,难道他就没有顾虑,不怕事成之后,邓舍却出尔反尔么?如果他有了这么一层顾虑的话,邓舍又从何而来的信心,断定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与之结盟?

俗云:强龙不压地头蛇。田丰是地头蛇,海东再强,又能怎样?邓舍要不信守诺言,他大可以趁其立足未稳,大举进攻。海东的补给远隔海峡,他又是本土作战。试问:海东的胜算能有多少?

故此,他根本就不会担忧邓舍出尔反尔。最少从前期来说,邓舍也不会出此昏招,只要田丰肯与之结盟,他绝对会信守诺言。

毕千牛凛然接令。

邓舍炯炯有神,看着众人,说道:“事成或败,在此一举。罗公、王公,交好地方士子,贿赂益都官员之事,可且做停顿。近几日内,不要外出。对外的说辞,便说我病了。”派去探路的人很快就要回来,不称病,就没有拖延不走的借口,“传令刘杨,要扩大战绩。若是田家烈再去逼问他何时能彻底剿灭倭患,现在可以给他准信了,十天之内!”

暗中结盟田丰,无论成功与否,十天的时间足够了。若是顺利,则十天之后,便展开最后一步。若不顺利,则十天之后,即撤回海东。

“送急报,传与辽阳。命令洪继勋、陈虎,必须把挑选出来的精锐军马,在五天内全部送到辽左沿海,进入备战状态。同时调平壤、江华岛水师,亦开始秘密向辽左集中,做好运输士卒、物资的准备。”

堂外天色渐黯,黄昏将至。邓舍推案起身,斗志昂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