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三十五章 流言

晋坞 第三十五章 流言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等到桓景急急赶赴至襄城之际,流言已经在乡野传开了。从尚虞备用处汇集的情报来看,流言最早是说蝗灾在关中爆发,不久将至司州;可劳动人民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传着传着,就变得越来越离奇。

一个流言是桓景打算优先将粮食供给新军,朱牧不愿服从,所以离开了。其中也添油加醋地增加了许多细节,什么桓景扇了朱牧一巴掌啊什么的,不一而足。

而另一个流言则显得经过更多的加工:朱牧在逃跑前透露消息,桓景打算通过杀大户的方式,来强行征粮,以求渡过难关。这显然是部分心怀不满的士族编造的谣言,然而在地主化的士族之中,这个流言传得颇广。而且襄城的富户刘云也确实溜了,这就是证据。

而最麻烦的是,此时找不着朱牧本人,这些谣言自然死无对证。

所以桓景进入襄城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邓岳,朱牧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们在襄城各处斥候都没有发现朱司马,多半是单枪匹马逃走的。不过他的老丈人可比他行动要明显,据渡口来报,刘云不久前带着全部的财产从水路向东,去往祖公的地界了。”

现在去知会祖逖跨境抓人,显然是来不及了。而且也无补于事,流言已经传开了,影响已经造成了,只能说自己识人不明。能做的只有先弥补先前的过错。

“如今襄城治安如何?”

邓岳沉默片刻,吐出一个字:“乱。”

接着他长吐一口气,说道:

“先前襄城、昆阳的市场中粮商故意散布流言来哄抬价格,而百姓也因为买不到粮食闹事。目前我们暂时用存粮按市价售出,又抓了几个哄抬物价的头子,总算城中已经被控制住了。然而,乡间却是乱了套。”

桓景点了点头,让他说下去。用军队全力保住几个城镇不乱,邓岳已经做得不错了,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也无法苛责。

“年初设置保甲长的时候,许多有地的士人毫无军功也被分配了职位,在下明白刺史是想稳住这些士人老爷。然而一遇到流言,这些士族消息最灵通,跑得也最快。

“而保甲长一走,乡里秩序就压不住了。流民本来就是从四面迁居到司州的,图的就是一方安定之所。现在,蝗灾当前,又没有保甲长约束,也很容易做出离开司州的决定。”

幸亏事发仓促,估计逃跑的人暂时带不走粮食。但是乡间失序是个大问题,至少刈麦受到了不少影响,必须尽快恢复秩序。

“保甲长还是有不少是新军老兵出身吧,他们也溜了?”桓景觉得先要好好评估一下损失。

“这倒没有,军队出身的保甲长绝大部分都还在乡间坚守,不过也有极少数逃了。当然,士族出身的保甲长也不是全都逃跑了。”

看来军队历练过的人是靠得住的。桓景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士族的保甲长出逃未必是件完全的坏事,至少现在襄城一地,确定留下的保甲长一定是足够忠诚的。这样不光留下的基层都是经过历练的,腾出的位置还可以给自己安插军队中的人。

“城中秩序既然已经安定,就需要安定乡间了。目前失序的保甲都有记录吧?”

“这些天我军的斥候一直都在记录。”

“那就好,烦请足下坐镇襄城、昆阳,我亲自带着军队去乡间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桓景主意已定,先把襄城一地的秩序稳住。流言不久也会传播到其他郡,军心不稳的情况下,还会有人不断逃跑。得先看看襄城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稳定下来。

于是当天,桓景就离开襄城,去往旁边的村落视察。这次去的村落,据斥候来报,已有民变的风险。桓景不得不带上百余随从,全副武装地向村落赶路。

夏日炎炎,田野间酷热难行,桓景头盔里尽是汗水,然而哪怕是如此酷热的天气,田间小路两旁也早已挤满了不顾酷暑围观的人群。自从保甲长出逃之后,村里已经几日没有秩序,人心惶惶,一听闻城里来了大官,百姓赶紧跑出茅屋探看,竟然将阡陌堵住了,桓景的马队根本走不开道。

正当新军将士准备劝人群离开之时,桓景令将士不要行动,自己下马,走到了众人面前。众人憋了一肚子话,但现在亲眼见到刺史前来,却不敢开口。

“乡里保甲何处去了?”桓景见村里前排一个精干的汉子,觉得这大概是个比较有主心骨的村民,于是先找他来问情况。

“早就逃了,他们原来就和粮商有来往,消息都比我们这些土老帽知道得早”,那汉子挥手擦着汗:“刺史,我只有一言相问,蝗灾要来的事情是真的吗?你们会放弃司州吗?”

“蝗灾要来的事情,是真的。”桓景停顿片刻,还是准备告知百姓真相。

先前的传言被证实了,村民一下炸开了锅。原来,更多的百姓愿意相信,蝗灾是上天的旨意,根本就没法抵御。从前朝廷在洛阳的时候,天子脚下尚且无法治蝗,桓景仅凭一州之力,更兼外敌环伺,又如何顾得上百姓。流民们早就听闻,当年军中缺粮的时候,这些将军们最早放弃的就是治下民众。好点的如苟晞,会将食物都攥在手里;而糟糕的如张方,甚至会拿百姓做粮食。

人群中遍是哭声、骂声,永嘉四年的大蝗灾犹在眼前,百姓好不容易得以重新安居,却又要遭此离乱。

但人群的声音被另一个更大的声音盖住了:

“但我不会离开司州,离了司州我也没地方去。我要和你们一起治蝗!”

百姓们将信将疑地望着桓景:信是因为自从桓景来到司州,司州确实安定了两年;疑是因为这种与民同在的高调,百姓在元康年间的战乱中早就听得麻木了,这些士人一个比一个能说,但是事后不认账者大有人在。

“桓刺史,我相信你,可我们怎么能相信你手下的官吏呢?朱司马,跑了!你先前安置在此地的保甲长,也跑了!”

村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襄城的军事长官溜了,而本村的首领,也溜了。面对这些事实,确实很难产生安全感。

“朱司马跑了,是我用人不明。而保甲长本来就是村里的士族吧?是我不该让他们继续主持村中事务。

“我今天会让我的亲卫来担任村中的保甲长,他们在村里,就如我在村里。从前每十日,从洛阳都会发来官文,诸位都有观看么?官文中所言,从未有不应的吧?官文中的话,就是我的话。”

自从桓景制作印刷机后,官文得以每十日下一次乡。村民们对于洛阳官府的全部认知,也就在这十日一次的官文里。至少这两年来,官文中说的东西都应验了。而新军本来就是由流民构成,南征北战、军纪严明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两样东西,正是百姓最为信赖的。

此言一出,百姓们纷纷拜伏于地。桓景指派了两个侍卫暂为村中保长,又从本地军府中抽调了十余人任甲长,以指挥百姓继续刈麦的任务。

“你们好好割麦,才有粮食。而我们司州官府也在江淮一带购入粮草。若是有粮食在手,何惧蝗灾?”

村中并不缺粮,缺的是对抗蝗灾的信心,以及对官府的信心。

烈日下,百姓陆陆续续回到自家田地上,新委派的保甲长开始清点村中人数。而桓景则马不停蹄地赶赴下一个村落。

这样整整三日,桓景、温峤、卞壸、邓岳分别下至襄城郡中各处保甲长逃跑的村落,总算是成功让百姓安定下来,刈麦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襄城郡的流言逐步平息下去的时候,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又传来了蝗群已经到达其西面弘农郡的消息。

待桓景赶紧回到洛阳时,听斥候们传来情报说,在两郡边界处,已经可以看见天边蝗群的影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