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北门外,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没几步就是鲜鱼口市场,初夏的夜晚,正是大排档营业的黄金时段,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怀揣着梦想的打工族难得片刻闲暇,老乡们三五成群约在路边街角,因陋就简,点几把小串,半箱啤酒,新朋旧友把酒言欢,聊表思乡之情。
二人漫步街市,迎面飘过浓重的的孜然香气,路边一个身穿花布衬衫,头上包着绿围巾的中年妇女,手里摇着一把葵扇,炉上烤着一排两个一串的毛蛋。
在山东,只要不是盛夏,干活时方围巾包头是农村妇女的标配。
“咦,遇到老乡了”
搭上话才知道烤串老板是山东寿北人,距离BH市也不过六十里地,老乡见老乡,乡音听起来格外亲切,杨文静买了两串烤毛蛋,一根递给苏思安:“吃不吃?”
苏思安摇摇头说:“哎,那可是小鸡呀,还带着毛呢。”
杨文静说:“就这种毛蛋最好吃,当年在燕子山上学,我们几个女生没少打大岭的秋风,他也和你一样,不敢吃。”
苏思安说:“毛蛋打个包吧,咱们先去吃烤鸭。”
“吃什么烤鸭?,两串毛蛋下肚,我饱了,你饿自己解决。”杨文静说完,找了个马扎坐下,“老乡,给我哥烤一把小串,两片馒头。”
苏思安笑着摇头:“好啊文静,知道给哥省钱了。”
吃饱了肚子,苏思安突然想起一件事,说文静你喜不喜欢话剧?
杨文静问:“哪个剧院,什么节目?”
苏思安说:“邮电大学的小剧场,就在前面的三里河,演员都是在读的大学生,每周日公演,节目嘛,很随意。”
“话剧这种形式很小众,没想到你的文化品味还蛮高的。”
苏思安摇摇头:“一个整天围着锅台转的俗人,讲究什么品味,不过就是羡慕那些天之骄子,感受一下大学校园里的气氛罢了。”
杨文静说:“实话实说,我对话剧说不上喜欢,印象里就是一群演员斗嘴,既然你喜欢,我陪你。”
走出鲜鱼口胡同,踏上三里河大街,邮电大学就在十字路口的左侧,因为是周日,出出进进的人很多,两人插在学生里面轻轻松松混进小剧场,舞台上的表演已经开始了,剧情改编于民国才女张默君姐妹和上将蒋作宾的爱情纠葛。
或许是因为剧情特别契合心境,并不喜欢话剧的杨文静这次看的特别入戏,以至于当张默君在妹妹的婚礼上发誓从此孤独终老的时候,她的眼泪终于无法抑制的流了下来。她没有等到剧终,便独自悄然退场,她不想惊动身边的苏思安,因为她不知道这一刻自己应该对他说点什么。
那个曾经无数次坐在自己身边的男人是姐姐的爱人!
那个曾经背着自己走过河谷的男人是姐姐的爱人!
那个在看山人窝棚里里带给自己无法忘怀的温暖的男人是姐姐的爱人!
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而他却全心全意地爱着姐姐。
走在三里河寂静的街面,听到身后急促追赶的脚步,杨文静突然转身,“苏思安你站住,不要跟着我。”
苏思安迟疑地停下脚步,小心翼翼的问:“文静,你怎么了?”
“没怎么,就是不想再见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