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5年(天祐二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十分恼火,他手下的牙将李公佺阴谋造反,虽然被他发觉,但李公佺烧杀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面对满目疮痍,罗绍威气不打一处来,手下这支部队让他相当头痛。
罗绍威的头痛是有理由的,魏博牙兵是由魏博第一任节度使田承嗣一手创建的。他们本来只是保护节度使的亲兵,人数并不多。但随着职能的增加,人数的扩编,逐渐成为魏博各支部队中最为精锐的王牌。
但这支精兵却是一把双刃剑,令各地诸侯望而生畏,同时对魏博节度使也是巨大的威胁。他们成为骄兵悍将不服管束,稍不如意就发动叛乱改易藩帅。这支部队恶名远扬,当时人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罗绍威考虑到这支牙兵难以驾驭,他不想走前几任节度使的老路,所以下定决心要将其铲除。早在朱温西征时,罗绍威就派人向朱温密报,求朱温帮助自己铲除境内牙兵,但当时朱温正忙着篡位,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朱温根本没有搭理,而罗绍威本人对牙兵又无力压制,所以只能暂且将此事放下。
等到天祐二年七月,魏博牙将李公栓密谋作乱,这事儿愣是被罗绍威发现了。李全栓一把火烧了府衙,带兵逃亡沧州投奔刘守文。这事儿一出,罗绍威更觉得自己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他本来打算以大量的财物拉拢牙兵,可收效甚微;便打算干脆消灭这支部队,一了百了。
但消灭他们谈何容易,魏博牙兵自从创建以来已经近两百年的历史,对外蛮横,对内骁勇。罗绍威自感没有把握,只好又求助于朱温。
求助朱温出于两个原因。一来朱温与罗绍威是亲家,朱温的幼女嫁给罗绍威的儿子;二来前几年刘仁恭攻打魏博时,朱温出手帮助了罗绍威,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朱温收到信后大喜。他早就想吞并魏博了,只是魏博牙兵太强悍,正面开战必定死伤惨重。这次罗绍威自己送上门,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恰好罗绍威的儿媳、朱温的女儿去世,朱温派部将马嗣勋以“助葬”的名义,带领一千多名精兵假扮仆人来到魏州。
外援赶到,罗绍威也不犹豫,他命人偷偷将牙兵武器库中的弓箭锯断,盔甲凿穿。当时魏州的牙兵虽然有八千多人,但是没有了武器,如同老虎没有了牙齿,在罗绍威与马嗣勋的里应外合之下,这八千多人悉数被杀。骄横百年的魏博牙兵被连根拔除。
看着满地牙兵的尸体,罗绍威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受牙兵的气了!
可惜事情的走向和罗绍威的预料完全相反。罗绍威以为只要牙兵被诛杀,魏博的其他军队心生畏惧,就会服从自己的号令。没想到魏博的其他军队和牙兵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听牙兵集体被杀,魏博其他军队都感到害怕,当年四月,魏博大将史仁遇聚集部众数万人在博州(山东聊城)发动叛乱,魏博诸军群起响应,旬月之间,魏博军除却魏州之外,其余贝、卫、澶、相、博五州及各县之地纷纷落入叛军之手,就连魏博随汴军驻扎在深州的那支队伍也趁机发动了叛变。
这场叛乱直到当年七月才彻底平息,朱温也直到七月二十一日才带兵返回汴州。这半年间,朱温的十万大军光是吃掉的猪、牛、羊就价值七十万钱,消耗掉的粮食和物资也足足七十万钱,罗绍威用来给朱温上贡和劳军的费用高达一百多万钱,因为叛乱所毁于一旦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罗绍威的愿望达成了,再也没有牙兵能够威胁他了。但是他突然发现,强大一时的魏博镇已经无兵可派,成为了一个空壳。在强敌环伺的唐末诸侯中,魏博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罗绍威悔恨一场,然而这事儿还没完,朱温前脚刚走,刘仁恭父子就趁着魏博内乱来趁火打劫,父子俩分别在幽州沧州整顿兵马遥相呼应,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对魏博的致命攻击,罗绍威只能再一次向朱温求助,朱温很爽快地再次出兵河北,于九月十七日进入义昌军辖境,在沧州西北50里的长芦县安营扎寨,并派人将沧州团团围困。
朱温攻打沧州的军队路过魏博时,沿途500里,梁军的所有粮草军需罗绍威全包了。朱温回军时旧病复发,留在魏州养病。罗绍威害怕朱温吞并自己,趁机对他说:“如今天下跟梁国为敌,是因为唐朝还在。唐朝也该灭亡了,您还是趁早取代它吧。”朱温大喜,返回京师篡位。
虽然朱温对罗绍威不错,但这种仰人鼻息的生活,作为曾经的军阀来说,又怎么过得习惯呢?罗绍威不无后悔地对身边人说:即使将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都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啊!这就是“铸成大错”这个成语的来源。
朱温称帝后想在洛阳定都。罗绍威连忙采伐上好木材,建造了两栋奢华的殿阁。造好之后,他把殿阁放在浮桥上运往京城。百官看了都说罗绍威忠心可嘉,朱温也感慨地把罗绍威比作萧何,从此投桃报李,对罗绍威多有照顾。每次有重大军情,朱温总是派遣使者快马询问罗绍威的意见。罗绍威俨然成为朱温手下的头号红人。
然而34岁那年,罗绍威病倒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他的儿子只有十来岁,他担心自己死后,孩子会被手下的小兵杀掉。于是他主动上表,请求朱温派遣一位重臣来镇守魏博。朱温知道罗绍威的用意,立即派钦差前去告诉罗绍威:“万一你有什么意外,我必定让你的子孙享受富贵!”钦差又召集三军,宣布罗绍威的儿子就是后梁王朝在魏博的法定继承人,任何人敢于反对,就是和整个后梁朝廷对抗。
罗绍威很欢喜朱温的这个态度,只是牙兵的可怕还是让罗绍威刻骨铭心。带着深深的担忧,罗绍威去世了。
罗绍威死后,朱温让杨师厚驻扎在魏州,防备太原的李存勖。杨师厚镇守魏州时,虽然拥有强大的后梁精锐部队,但他并不是魏州节度使,这是由于朱温对他的猜忌。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第一代创世祖就是杨师厚。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黄巢军转战南北,兵锋直指长安。杨师厚内心波涛汹涌,不愿穷苦终身的他决心在乱世中找寻一条光明之路,毅然加入了李罕之的队伍。李罕之是一位杰出的变脸专家和刮地皮能手,先后投靠过黄巢、李克用、朱温,妥妥的三姓家奴,而且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烟火断绝。因为曾攻下不肯降服的摩云寨,所以被称为李摩云。这家伙显然和吕布有一拼,但他从来没搞过自立,只是仗着自己的实力去依附更强者。
杨师厚跟着这样的主子只会恶贯满盈,绝对不会摩云而上。
有一段时间,李罕之和李克用打得火热,为了讨好这个沙陀大佬,李罕之借李克用遭遇上源驿之难,亲兵损失惨重之机,特意选了帐下百名精壮之士献给李克用作备胎,其中就有杨师厚。本来想跟着李罕之混出个名头的杨师厚立马委屈了,自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现在却如同物品般地被送给别人。偏偏李克用帐下猛士如云,杨师厚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充其量就如同未得意时的韩信,只能当个执戟郎。
杨师厚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当然不乐意在李克用的手下蹉跎岁月,他毅然当了逃兵。杨师厚经过两次遇人不淑之后,迅速成长起来,他决定好好地选一个老板,绝不能有奶便是娘,虽然能吃饱一时,但最终会挨饿一生。这次他选定了自己毕生为之效命的真主,就是同样造反起家的朱温。
果然,朱温自从和李克用在上源驿闹掰后,对于从李克用阵营里叛逃出来的人都非常器重。他一眼就看出这个杨师厚有前途,于是让他当了宣武军的押衙,然后就让他当了曹州刺史。想一想,头两天还是替领导堵枪眼的大头兵,今天就是一方大吏。士为知己者死,杨师厚对新老板感恩戴德。
902年,杨师厚开始跟随朱温抢夺中央控制权。当时,朱温遭遇李茂贞的强力阻挠,野心同样不小的李茂贞是当时的西北王(岐王),气势一点儿不比朱温差,只不过杨师厚很给力,秒杀了李茂贞的西北劲卒,顺利地将唐昭宗抢到手,朱温美美地当了一回曹阿瞒。
907年,朱温称帝后大封功臣,自然少不了杨师厚的好处,杨师厚被授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第二年,加检校太傅。第三年,直接封弘农郡王,兼潞州行营都招讨使。任何朝代异姓封王都是不容易的,足见朱温对杨师厚的好感并没有随着岁月而磨损。
不久忠武节度使刘知俊背叛后梁,投靠朱温的另一个冤家李茂贞,还引军占据长安。虽然此时的长安是废墟一片,但它的政治意义大啊。朱温立国不久就丢了长安,龙威有损啊。
朱温眼里容不下这些虾兵蟹将,命令杨师厚督师进讨。此时朱温不再压阵,而是全权委任杨师厚,足见杨在朱温心中的份量。
李存勖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朱温窝里反啦,立刻率周德威、丁会、符存审等引兵南下。为了策应刘知俊,晋军强攻晋州。杨师厚闻讯后一客不烦二主,立马率军驰援,迅速突破晋军控扼的蒙坑险地,干净利落地解了晋州之围。李亚子没咒念了,只好无功而返。朱温没有啥好赏赐的,就授杨师厚为陕州节度使、西路行营招讨使,成为朱家天下的西部屏障。
杨师厚对朱温忠心耿耿,朱温却对他起了杀心,他怕自己命不久矣,自己的后代本事不济,难以压服这头战狼。可是他找不到杀杨的借口,只得命他屯兵魏州,离梁都越远越好。
不久纵横乱世的朱温悲摧地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上。说实话,如果朱温真的下决心除掉杨师厚,杨师厚恐怕在劫难逃。可惜朱温没来得及施展手段,也没有交待自己的接班人怎样除去杨师厚,这就注定了他的后人将生活在杨师厚的羽翼下,任凭心理阴影面积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