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武器回大唐 > 第六百九十二章 辞官(求订阅!)

带着武器回大唐 第六百九十二章 辞官(求订阅!)

作者:张三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07:38:00 来源:笔趣阁

天已经初亮,但是好多人还沉浸在梦乡。

不过对于莫国公来说,他年纪大了,而且身为武将,也一直都有晨练的习惯,因此一大早他就起来舞刀弄枪,浑身大汗了。

突然,他眉头一皱,头转向了南边,竖起了耳朵。

“爹,该收拾一下,去上朝了!”

这个时候,莫邪拿着一块毛巾走了过来,把毛巾递给满头是汗的莫国公,然后说道。

莫国公指了指南方的天际,然后问道:“邪儿,你可否听到什么了?”

莫邪听闻,也竖起耳朵往南方的天际听了听,结果什么都没听到。

于是好奇道:“没有啊,爹!哪有什么声音!”

现在的天虽亮了,但时间却早的很,刚过寅时而已,只不过因为现在正值七八月、天最长的时候,天亮的早,所以这个时候荆州城里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没有起呢。

因此城里也显得格外安静,莫邪听了一会儿,确实没有听到什么声响。

莫国公听了,摇了摇头,在那里嘀咕道:“按道理来说,不应该会听错啊?”

莫国公年轻的时候可是打仗好手,不然也不会当上今天的莫国公!

想当年他戎马一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连年征战,在野外也度过了不少日子。

就是在野外征战的时候,让他养成了眼观六路和耳听八方习惯,因为在野外想要活着,你就必须警觉!

所以他的眼睛和耳朵要比平常人好不少。

有些寻常人听不到的声音,他也能够听到。

“爹,你刚听到什么了?”

莫邪再次问道。

“我刚才听到像是军队在齐声呼喊“南下金陵”,可是那声音就响了两声而已,随后就不见了。难道邪儿没有听到?”

莫邪摇了摇头,心里又略微有些伤感。

他确实没有听到什么,同时也大概猜到了他爹莫国公为何会听错的原因。

想必,他又想起已经离家多日的姐姐了吧?

张十二投江自尽,伤心的不只是一个张家,而是影响了几个家庭!

尤其是莫家和木家。

相比于木家,莫家或许是最憋屈的!

因为木想容跟着张家一起南下金陵,那还能说的过去,毕竟木想容是张家未过门的媳妇,就算跟着走了,那也是有名有份,外人不会说什么风凉话,反而会说一句木家姑娘是真的重感情!

而莫漓这算怎么回事?

她也一起南下在好多人看来都显得不能理解,因为明面上莫漓就只是张十二的师姐而已,为了一个师弟,有必要跑到金陵去?

更关键的是,这个师弟还死了?

最最关键的是,还把正二品的镇国大将军给辞了!

这在好多人都是不能理解的,风言风语也就多了,有的说莫漓跟张十二名为师姐师弟,可实际上二人私下里却早就有私通了,简直有辱斯文!

有的说莫漓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此前先帝可是曾经赐张十二为正一品的护国大将军,比莫漓都要高不少,这让莫漓听了十分不满意,所以直接辞官以示不满。

还有的说,莫漓是觉得自己的师弟张十二死的不明不白,而朝廷对张十二的态度也令她不满,干脆连这个镇国大将军都不做了,直接走了算了!

反正无论哪种说法,对莫漓的评价都不高。

这些说法也让莫家人备受煎熬,尤其是莫国公,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最疼爱的女儿却不在身边,自然不会太好受。

而且包括莫漓亲娘在内的莫国公的几位夫人,原来可都特别支持莫漓能跟张十二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的想法也变了。

这也不怪她们现实,毕竟在她们看来张十二已经“死了”嘛,她们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在一个死人身上浪费时间不是?

只是无奈,莫漓没有听她们的劝,直接一个人跑去了金陵,让她们感到十分头疼!

………………

“爹啊,你大概是听错了吧!邪儿早上也在院子里,哪有听到什么声响?”

莫邪赶紧说道。

“没有?那可能真是我听错了吧!哎,老了,真的老了,不服老都不行了啊!”

莫国公摇了摇头,瞬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旁边的莫邪看的眼眶发酸,英雄迟暮,或许他也会这样吧?想想当年那个战无不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他心里无比高大的男人,有一天也会低头,也会弯腰,也会苍老,不免动容!

“邪儿,有没有你姐姐的消息?”

莫国公又问道。

莫漓临走之前,虽未跟她的娘亲和婶娘们说过,但是却跟莫国公说过,所以莫国公是知道莫漓离开的,当初他也很支持莫漓的做法!

在莫漓走的时候,莫国公只提出了一点要求,那就是要莫漓无论在哪里,隔上半个月就要往家里写一封信,也让他知道莫漓身处哪里,安全与否。

莫漓当时答应了,而且也非常准时的每半个月就往家里写一封家书。

算起来,距离上一次收到家书也大概过去半个月了,所以莫国公才会问道。

莫邪听了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还未收到姐姐的家书,我还打算等今天早朝结束,就前往驿站那里问一声呢!”

莫国公点了点头,看了看缓慢升起的朝阳,然后说道:“好了,收拾一下去上早朝吧!”

其实,在唐帝去世之后,唐仪志当了皇帝,莫国公就不怎么想去上早朝了,看到唐仪志那张虚伪且小人得志的脸,莫国公就觉得十分厌烦。

他曾经一度想过辞官,可是后来仔细斟酌了一番,觉得现在还不是辞官的时候!

现在是多事之秋,原来张国公还在位之时,两人分为武将最高官职,还能互相照应一些,现在张国公被罢免,武将能跟文官对抗的,就只剩了他一个人。

若是他这个时候再辞了官,那武将阵营可就真的不够看了!

所以现在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辞官!

于是乎,莫国公收拾好了,就跟早就等待多时的莫邪一起往皇宫的方向赶去。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若是以莫邪原来的官职,比起张十二之前的镇远大将军都多有不如。

张十二当初都没有进宫上朝的资格,莫邪的脸又不比张十二大,皮也不比他厚,如何能够进宫上朝呢?

原来,莫漓辞官之后要说最受益的人,就要属莫邪了!

因为莫漓辞官,正二品的镇国大将军就空了下来,这个时候,好多武将就推荐莫邪上任,因为他根正苗红,本身还有官职在身,而且辞官的还是他的姐姐,所以无论如何来看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是乎,莫邪就代替莫漓当上了镇国大将军。

说实话,莫邪对此并不是多兴奋!

以莫邪的性子,他还想无拘无束的再玩上几年呢,而且自从他当了镇国大将军之后,其他人对他风言风语说什么莫漓辞官就是因为莫家人的逼迫,说她一介女子,把官让给弟弟最合适云云,让他不胜其烦。

而且最关键的就是每天都得像今天一样起个大早去上早朝,若是放到之前,他肯定还趴在床上睡大觉呢!

哎,烦啊!

就在莫国公和莫邪两人踏上进宫之途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莫漓的家书已经在路上了。

说起来,莫漓非常感激她父亲莫国公的大度和支持,才得以让她能够自由自在的前往金陵,前往越国寻找张十二。

所以她保持着每半个月往家里修书一封的习惯。

而从云溪回到金陵之后,莫漓就迫不及待的把张十二还活着的消息写在家书里,只不过,普通老百姓的家书哪里是那么快就能送到荆州的?

要知道,莫漓写家书的时间可是在四五天之前,但是前天张十二拿下金陵的消息昨天就传回了皇宫,可见这速度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也正是因为这耽搁了几天的家书,从而影响了莫家接下来的命运!

………………

荆州,皇宫。

早朝之上。

唐仪志还是按部就班的处理完了奏折上的事情,然后眼睛随意的往下一瞥,正好瞥到了站在最前排的太傅白渐甫,眼神微不自查的动了一下。

而白渐甫马上心领神会的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有事禀告!”

“哦,白太傅有何事要说?”

唐仪志淡然说道,但心里却是兴奋至极,并没有表现出来。

“陛下,老臣最近觉得年纪越来越大,身处太傅之位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而且身体比之原来多有不如,恐是很难再担此大任了啊!”

白渐甫躬身说完,语气诚恳。

“这个…………”

唐仪志“面露难色”,做深思状。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杨丰却动了。

自从上次杨泽新出事,被唐帝下令永生不得入仕之后,杨丰就低调了许多。

虽然身上还有丞相的头衔和光环,但是他更知道在这个当口,还是低调一些,明哲保身的好。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张十二会出事,唐帝会突然去世,而唐仪志又是那么顺理成章的成了大唐皇帝!

这一切来的太过突然,也实在诡异。

但是对他来说,这个结局不算坏。

而且也不仅仅是对他,对整个文官阵营的人来说,这都算是好消息!

杨丰活了一辈子,在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境地已经不是多么在意了,他在意的只有杨家整个家族,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杨家依然能够有人站出来庇护杨家人,让杨家的光辉永远灿烂下去!

毫无疑问,年轻而又多才的嫡长孙杨泽新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让他颇受打击的是,杨泽新在跟张十二对立的时候接二连三的出事,最后甚至连唐帝都下了让他永生不得入仕的命令!

杨泽新是废了,那杨家是不是就完了?

杨丰没有想过再培养一个接班人,因为他没了这个精力,当然,现在的时间和他的身体条件都不允许了。

所以那段时间他过的相当压抑。

但是唐仪志上位、张十二出事之后,他又来了希望。

但是他不敢大张旗鼓,而是小心翼翼的在私底下运作着这一切,准备来个大翻身!

他蛰伏了那么久,今天,终于等来了机会!

………………

杨丰站出来,走到白渐甫身旁,同样对唐仪志躬身说道:“陛下,老臣同样年事太大,也不能胜任丞相之职了,望陛下能够成全!”

这话一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要知道,大家同朝为官,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官做的越大越好,恨不得天天升官呢,谁会傻到主动去放弃官职的?

可今天倒好,不仅有人主动放弃官职,而且这一下还是两个人!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太傅,一个是丞相,是大唐朝廷里官职最大的文官,有没有搞错啊?

于是杨丰话一出,底下的文官马上乱了起来。

“杨丞相不可啊!”

“是啊,杨丞相身体硬朗,怎么能说是老呢?”

“可不是嘛,再说了,若是杨丞相退了,谁还能担此重职?”

文官阵营的人或许有人觊觎丞相的官职,但是他们也都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知道就凭他们这些人,是没有一个能胜任丞相之位的,所以才开始劝阻。

而且非常奇怪的是,所有人都在劝杨丰收回成命,不让他辞官,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劝白渐甫,更像是把白渐甫这个人给忘了,遗忘在了一边。

感受到这种差别对待,虽然明明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可是当这事真的在眼前发生的时候,白渐甫心里还是一阵吃味。

想当初自己在位风光之时,谁不恭恭敬敬的喊一句“白太傅”呢?

而现在,别说是喊自己一句了,自己先杨丰一步说了辞官的事情,都没人来搭理自己,反而都去劝杨丰去了,简直心凉啊!

白渐甫叹了口气,眼神中尽是落寞,而且他确定了,自己是真的老了,老到就算主动辞官,别人都觉得合情合理,没有一个人来劝他了…………

(今天有点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