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武器回大唐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因为他值得!(求订阅!)

听了蒋文捡的话,唐帝想笑。

看着蒋文捡,眼神冰冷道:“蒋文捡,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这话把蒋文捡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上谏多次,虽然唐帝也不待见他,但却还是会叫他一句“蒋爱卿”,像今天这样直呼其名还是第一次,所以蒋文捡有点惊了。

说着,唐帝站了起来,俯视着众官说道:“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跟他一样?”

连手都懒得抬起来指蒋文捡一下,但是众官不傻,自然也能知道唐帝说的是谁。

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出声。

就连刚才对蒋文捡羡慕崇拜的御史们也罕见的三缄其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唐帝的怒意,这是原来不曾有过的,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再触霉头了……

蒋文捡看到这一幕,内心更是一阵哀嚎,不禁对刚才还跟他并肩作战的御史们鄙视异常,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着唐帝发话。

“你说于情于理都不行是吧?那朕今天就好好跟你说一说,到底合不合情,于不于理!”

说完这句,唐帝又坐了回去,冷声道:“你说平定流民潮的事情,派个文官去就可以了,那之前朕问谁能帮朕分忧解难的时候,你在哪里?”

“…………”

看着蒋文捡铁青个脸不说话,唐帝再次怒吼道:“啊?那个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众官噤若寒蝉,空气冷到了冰点。

“不敢说是吧?那朕告诉你们!你们当时就跟现在一样,缩头乌龟,连句话都不敢说!平日里一个比一个会说,怎么到了朕需要你们的时候,却跟哑巴了一样?来来来,蒋文捡你告诉朕,你觉得流民潮的事情这么简单,当时为什么不主动出来替朕分忧解难?”

唐帝的责问如同机关枪一样朝下面射来,其他人站在后面还好些,而首当其冲的蒋文捡则中枪了,直接跪了下来:“陛下,臣有罪!”

唐帝也不管他,继续道:“在大唐最困难的时候,在朕最困难的时候,每次都是张十二挺身而出,不计得失的帮朕分忧解难”

说到这,唐帝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张十二那货,好是好,就是有一点,每次让他做什么之前都会先提条件,“不计得失”这个词跟他简直没有一点关系!

不过这个时候应该以树立张十二典型、教育这些文官为主,所以唐帝又继续道:“上次吴国三皇子来大唐挑战,谁敢应战?谁能应战?最后还不是靠着张十二一人扭转乾坤,反败为胜?不然的话,大唐早就成了诸国笑柄,仪岚也嫁去了吴国,你们还有何脸面在这里说话?这次也一样,南方粮价暴涨,流民横行,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吗?若是真那么容易,你们那么精明,不早就抢着去了?”

众官被唐帝连续发问,老脸涨红,哪还有一个敢回话?

“当时张十二立了那么大的功,朕只是封了一个小小的县伯,这对得起他那么大的功劳?那个时候你们可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于情于理行不通,现在张十二又立了大功,朕准备两功并赏,你们却都跳出来了,呵呵,你们可真是贤臣啊!”

“臣有罪!”

之前说话的那些御史们也都跪了下去。

唐帝同样不理睬,这群贱骨头,不发次火还真当朕眉清目秀好说话呢!

“蒋文捡,朕现在再问你,封张十二为护国大将军,到底合不合情,于不于理?”

蒋文捡汗如雨下,但是理智告诉他,作为一个敢于上谏的男人,这个时候更不能怂,这个时候怂了,接下来等待他的更是无尽的黑暗!

他咬了咬牙,决定还要再搏上一搏!

“陛下,老臣糊涂,忘记了张县伯之前的大败吴国三皇子的丰功伟绩可是,这也只是合理而已啊!”

蒋文捡吸了口气,准备做最后的一点努力:“可是张县伯连升两级,对其他武将不公啊!”

“陛下,臣并不觉得!”

他话音刚落,英姿飒爽的莫漓就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声音清冷道。

众官的目光朝她看去,莫漓前段时间同样不在荆州,也没有上朝,今天还是这么多天来众官第一次见到,不免多看了几眼。

这么一看却惊奇的发现,这个原来一副冷冰冰模样的女将军,现在却有了些变化,什么变化他们也说不上来,唯一可见的就是,好像更漂亮了……

莫漓的话犹如一道响亮的耳光拍在蒋文捡的脸上,唐帝听了,一直板着的脸终于舒缓了一些,笑着对莫漓问道:“莫将军,此话怎讲?”

莫漓眼神清澈,不卑不亢道:“臣这次护送张县伯前往金陵,一路上艰难险阻,别人不清楚,臣可是一清二楚!”

于是把路上接二连三遇到杀手的事情讲了出来。

莫漓不比张十二,讲故事的水平差些,也不会添油加醋,但饶是这样,她讲的事情还是让众官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尤其是张国公和莫国公听到自己的孙子和女儿竟然经历了这么困难的场面,心有不忍。

说完之后,莫漓先是扫视了刚才上谏的那些文官一眼,然后看着唐帝,眼神坚定道:“陛下,路上尚且如此危险,作为一个外地人去金陵处理粮价和流民潮的事情,其中艰险程度可见一斑!张县伯所承受的压力,大到我们想象不到,所以册封张县伯为护国大将军,臣不仅没有意见,反而十分赞成,因为他值得!”

因为他值得!

这话是莫漓有感而发。

她其实是不想这么早回来的,可是为了照顾仪岚公主,她又不得不回来,这一路上,她的心思全飘在南方,全在想张十二,每天夜里做噩梦都是张十二遇险的场景,忘了多少次在梦里被噩耗惊醒……

原来在乎一个人的感觉,比征战沙场都辛苦……

一次南方之行,让她跟张十二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也使得他们两人的关系发生了些微妙变化,所以她现在整颗心都系在张十二身上,现在有人说张十二的坏话,她当然不答应!

“好!说的好!”

莫漓说完,唐帝是第一个说“好”的人,然后其他众官才反应过来,马上跟着叫起好来。

这个时候若是再说些反对的话,才是真的脑子秀逗了。

…………

莫漓退下了,因为这事情似乎已经板上钉钉,接下来等着唐帝宣布就是了。

唐帝看着如丧考妣的蒋文捡等人,心里舒快异常。

他想了想,找了这么些反面教材敲打一番,虽说可以直接下令册封张十二了,但是这样未免显得有些不妥,就好像这个册封是通过镇压反对意见得来的一样,所以唐帝打算再听一些赞成意见。

站起来扫视了众官,然后笑着说道:“众位爱卿,对于张县伯被册封一事,诸位还有什么看法吗?”

这个时候,木太师站了出来。

唐帝现在的表现很明显,就是想找人来说说好话,作为有着几十年朝堂阅历的人来说,这点事还难不过木太师。

说好话这种事,张国公和莫国公肯定都很乐意,但因为张十二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出面反而不好。

为了避嫌,两个人老神在在的站定在人群中,也就是这个时候,木太师站出来了。

木太师在大唐朝野中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论身份,作为太师的他是一个文官,但特殊的是,他并不是文官阵营中的一员,相反的是,木太师反倒跟武将阵营中的张国公走的很近,尤其是两家第三代的张十二和木想容还有婚约在身,这么看来,木太师跟武将阵营的关系更近一些。

但是在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中,木太师很少表态,一般就是不支持不反对的弃权状态,所以无论文武阵营,对木太师的态度都差不多,没有敌视,亦没有太多亲近。

因此以木太师的身份来替张十二说几句好话,再合适不过!

看到木太师出列,唐帝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挥了挥手,对他说道:“木太师可有何高见?”

木太师躬身示意,然后说道:“陛下,臣说不上高见,只不过说说臣的一些看法而已!不过臣接下来要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若是诸位同僚不同意,欢迎斧正!”

说着还对满朝文武拱了拱手,姿态放的很低。

“陛下,臣记得,大唐上一个护国大将军乃莫国公,自从莫国公做了国公以来,这护国大将军的官职可是空了有些年了吧?”

唐帝点了点头。

护国大将军乃一品军职,能当选此职的人必当是人中龙凤,且对大唐贡献巨大的武将才可胜任。

唐帝继位以来,大唐一共出现了两个护国大将军。

第一个是现在的张国公,后来张国公年事已高且被封为国公,便主动卸去了护国大将军的官职,于是唐帝就把当时还不是护国公的莫国公封为护国大将军。

只是到了后来,莫国公屡立战功,而且年纪变大已经不能再上战场浴血杀敌,所以唐帝赐其护国公的爵位,这个护国大将军的军职就一直空着,到现在已经许多年了。

因为莫国公是最后一届护国大将军的人选,而他的女儿莫漓现在年纪不大就已是二品的镇国大将军,好多人都以为,莫漓早晚都会是下一个护国大将军,也算是传承了。

因此今日唐帝突然要把张十二放到那个位置,众人有点接受不了。

得到唐帝的肯定回复,木太师继续说道:“如今的大唐,西有梁国,东有吴国,最近几年对大唐都虎视眈眈,我们不可轻视!而作为武将的最高军职,护国大将军一职必须要有人担任,不仅仅是为了填补空白更重要的是让百姓和官兵安心,让那些对大唐有想法的异国有所忌惮!”

唐帝册封张十二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而更主要的是,唐帝最近身体并不怎么好,他为自己做了最坏的打算,也在思考,若是自己真不在了,大唐该何去何从?

最不放心的自然是太子跟张十二的紧张关系,这段时间太子一直在他身边,通过他的观察,他觉得太子跟原来有些变化,没有了原来骄奢蛮纵的性格,这还是让他欣慰的。

所以他要赶快把张十二的地位调到足够高,到时候太子继位,就算对张十二有些许不爽,但是鉴于张十二的身份,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采取怀柔策略。

若是那样,他就没有遗憾了。

唐帝点了点头:“木太师说的好,继续!”

木太师又笑道:“至于刚才蒋大人说的情理,臣以为不必在意!这大唐百官,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年纪阅历!若是张县伯被封为护国大将军,相信对大唐来说有百益而无一害!这更能说明陛下用人是以能力而论,只要有能力,皆可为大唐效力!到时候,那些有才干的年轻人肯定会热情而来,实属大唐幸事!陛下,臣说完了!”

木太师说完就直接退了回去,干净利落。

唐帝对木太师的表现十分满意,再次问道:“众爱卿,还有谁有异议?”

百官默然,同意的心里都乐着呢,而那些不同意的,打死也不敢再提意见了,唐帝今天的表现,摆明了就是要把张十二给推上去,谁反对就是跟他作对这谁踏马还敢反对?

扫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太子身上,说道:“仪志,此事你如何看?”

太子没料到自己会被点到,有些茫然的出列,稍作调整,施施然道:“儿臣认为父皇的做法很对!张县伯为我大唐社稷出生入死,不计得失,若是父皇不能重赏的话,岂不是寒了人心?若是那样,寒的不仅是张县伯的人心,更是天下人的人心,所以儿臣以为,父皇册封张县伯的事情,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