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武器回大唐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带着武器回大唐 第五百一十四章

作者:张三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07:38:00 来源:笔趣阁

荆州。

三月的金陵已经春意盎然,虽说还没有达到百花锦簇的场景,但是到处都是一片春绿。

三月的金陵已经足够暖和,出门穿单衣已经十分平常,尤其到了正午,在阳光的照射下,到处都是一片温暖。

但三月的荆州跟金陵比起来,还稍微有些冷。

只有那垂柳发的新芽以及草丛中偶尔能看到的青绿色,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这天,早朝。

唐帝最近心情不佳,一切都还要从莫漓跟仪岚公主回到荆州说起。

看到仪岚公主再次恢复原来的状态,唐帝是欣喜的,可是莫漓却单独跟他说了唐三绝的事情,对于自己这个特立独行的皇叔,唐帝还是很尊重的。

尤其是当初争太子之位的时候,远在江湖的唐三绝特意赶回来帮自己,这也是唐帝对唐三绝尊重的最主要原因。

现在突然听到唐三绝去世的消息,唐帝的心情怎么能好?

出于对唐三绝的尊重,唐帝本打算大办丧事,但是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唐三绝不仅仅是唐帝的皇叔,更是大唐第一高手,在武林中享有盛誉,那些觊觎大唐的国家,若是想对大唐图谋不轨,唐三绝对他们来说也是种震慑!

所以唐三绝去世的消息,不适宜大办,仅限于少部分人知道,连大唐百姓都不能告诉。

唐帝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妥协了。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身后更有数以万计的大唐百姓,他需要为他们考虑。

对于唐三绝的去世,唐帝也只是开始的一两天有些悲伤,不过很快他就看开了。

人本来就终有一死,况且唐三绝年事已高,他这一辈子无论做什么都凭着一股子率性,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他的人生应该没有遗憾了。

想开就不难过了,但是大办丧事被百官拒绝这事还是让他有些上火,虽然知道确实不该大办丧事,但还是止不住的气愤。

…………

今天的唐帝一扫前几日的阴郁心情,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感受到了唐帝的变化,抬眼看着唐帝,准备听听到底是什么事能让唐帝如此兴奋。

唐帝今日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他昨晚收到的那封信。

唐帝站起来,大声说道:“朕昨日收到了张县伯的信,南方的流民潮已经被解散了,粮价不仅回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还低了不少!众位爱卿自己看看吧!”

说着,把手中的信交给吴德,让他为众官念一下。

这信确实是张十二写的,写于赵家粮庄被炸的当晚,那个时候虽然粮价还没降,但是自信的张十二已经预测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所以直接给唐帝写了这封信。

当众官看完信后,表情不一。

震惊者有之,恍然大悟者更甚,还有些则欣慰异常,比如张国公,比如木太师。

众官终于知道,之前那个经常惹事的张县伯为何会突然在荆州消失匿迹,原来是去金陵办这事去了!

还有好多羡慕的,张十二能无声无息的去往金陵,这背后是唐帝的信任和重视啊,此等圣眷,一般人望尘莫及呀!

众官看完,把信又交由唐帝手上。

唐帝看着众官,笑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满朝文武齐呼道:“皇恩浩荡!天下承平!”

唐帝摆了摆手道:“这次事关南方粮价以及流民潮的事情,朕可没有操心!能够如此圆满解决,全靠张县伯一个人的作为!”

这话一出,百官默然。

这话很明显,唐帝要把这次的功劳全放在张十二一个人身上了,有人羡慕嫉妒,有人欣慰开心。

唐帝也不管众官在想什么,果断道:“杜明阳何在?”

“回陛下,臣在!”

这时,一个面白无须、个子不高的清瘦男人站了出来,躬身说道。

“张县伯原来的官职是三品的镇远大将军吧?”

唐帝问道。

“回陛下,正是!”

说话的这个杜明阳乃是吏部尚书。

上次襄王遇刺之后,原吏部尚书郝军广一家被满门抄斩,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就空了下来,后来是木太师举荐,唐帝拍板同意这个杜明阳为新任吏部尚书。

其上任后倒也兢兢业业,虽不出彩,但也没有什么大的纰漏,唐帝对他的印象倒是不错。

“那就封他为——护国大将军吧!”

唐帝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就连吏部尚书杜明阳都愣了一下,但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躬身说道:“是,陛下!”

“不可!”

“不可啊,陛下!”

杜明阳刚答应下来,反对之声就在朝堂之上响了起来,而这些声音的来源大多是来自文官阵营。

唐帝也不理睬他们,反而是看着杜明阳问道:“杜尚书,你来说说,朕封张十二为护国大将军,到底行还是不行?”

杜明阳都不做停顿,直接回道:“大唐是陛下的大唐,文武百官也是陛下封的,陛下既然封张县伯为护国大将军,那自然是可以的!”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的舒服!

唐帝看了杜明阳一眼,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之前以为这人是个平庸之人,做事稳妥,不求出彩,但求无过。

但是今天却见识到了他灵活的一面,不仅反应够快,而且能够体会自己的精神,顺着自己的基调走,让人舒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乃一国君主,谁敢不从?

唐帝的话,众位文官不敢反驳,可是杜明阳的话,他们就不爱听了!

就你会拍马屁?

就显你能啊?

“陛下,自古都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啊!”

“是啊陛下!杜尚书做事从来都是迎合陛下,却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对陛下的决策无益啊!”

众官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矛头都对准了杜明阳。

而杜明阳却面不改色,仿佛众人说的不是他一样,在回答完唐帝的问题之后,缓缓退了回去,对众人的指责熟视无睹。

把这些文官气的呀,仿佛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一点力气都发不上。而且杜明阳这一退,这些文官的话仿佛就是在指责唐帝一样,接下来的对决,则成了唐帝对众文官。

这些文官脸都要青了,在心里把杜明阳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进去,但是却没有什么办法,此刻只能站在外面,等着唐帝的提问……

…………

自从唐帝下令让杨泽新永不得入仕、变相惩罚了杨家之后,杨丰处事低调了许多。

他不再跟原来一样,整天往东宫跑,也不再跟原来一样,让众位文官对他马首是瞻。

开始的时候,杨丰并不适应,但是时间久了,他倒是很享受这种生活,觉得人生豁然开朗,像是看透了一切,其他不说起码安静许多,不用再操心了。

所以这种时候,杨丰站在百官之中,慈眉善目,脸带微笑却不发一言,而文官阵营里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白渐甫也保持沉默,并没有瞎起哄。

这些起哄的多是那样御史之类的文官。

御史向来就是以进谏为生,若是一个御史都不进谏的话,那要这个御史有何用?

身为御史,他们自然懂得自己的责任,虽然进谏有时候会惹唐帝不开心,但那都是一时的,事后唐帝必然会称赞他们,说他们为江山社稷着想不惜以下犯上,精神可嘉!

这种事情做的多了,他们都习惯了,今天这种时候,不进谏怎么行?

刨除这一种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他们是真的不喜欢那个张十二啊!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谁都知道那是一个相当难缠的人,嘴巴简直比他们御史都恶毒!而且这家伙身为三品镇远大将军的时候就无法无天,连太子都敢坑,若是让他成了一品的护国大将军,那如何得了?

到时候,他势必要每天早朝……

到时候,他势必要跟他们争吵……

到时候——他们已经不敢想下去了,他们之前经常跟莫国公这种粗人争吵,每次都不至于落了下风,可是跟张十二吵架的话,他们实在没有底气!

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所以,今天他们势必要阻拦唐帝!

自己给皇叔大办丧事你们要拦着,现在朕要封赏个人你们还要拦着,简直好大的胆子!

御史们成功勾起了唐帝好不容易才压下去的怒火,眉毛一挑,眼神一凛道:“好,那朕倒想听你们说说,这张十二为何就封不得!”

唐帝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但是这些御史平时见的多了,也不以为然,其中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御史站了出来,对唐帝躬身道:“陛下,册封张县伯为护国大将军,这事情实在不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还望陛下三思而行啊!”

唐帝瞥了说话的那御史一眼,心中冷笑一声。

说话的这人叫蒋文捡,官拜中书令。

这家伙原来是个御史,当初的时候上谏那叫一个凶,每天无不上谏,而且上谏不止一次,唐帝对他都很头疼,可无奈他提的也都是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唐帝就算不喜欢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后来看他年纪大了,借着由头,把他提拔成了中书令。

没成想,这家伙不识好歹,被提成中书令之后还不老实,每次上朝还干着御史的活,而且那些御史对他马首是瞻,并且深得其上谏的精髓,让唐帝好一阵头疼!

听了蒋文捡的话,唐帝心里一阵冷笑:“好,那你就好好跟大家说道说道,怎么于情于理就不行了?”

蒋文捡从上谏的那一刻开始就想好了说辞,被唐帝一问也没有一点惊慌,马上振振有词道:“于理嘛,张县伯大家都知道,年纪轻轻不说,主要是资历太浅了!之前陛下将一介白身的张县伯册封为镇远大将军的时候,就十分不合情理,现在不过半年有余,却把张县伯由三品的镇远大将军直接破格册封为一品的护国大将军,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啊!”

蒋文捡说完,朝堂上一片议论之声。

这话深得某些人的赞成,无论如何,张十二都太年轻了,甚至比起两年前被封为镇国大将军的莫漓都要年轻不少,而且莫漓当初也不过是封了个二品武将,还是正常提拔,但张十二这就有点太夸张了吧?就算是偏爱这也太明目张胆了些吧?

这么年轻就得了最高的武将头衔,那以后怎么得了?他不得上天?

见众官很配合自己,蒋文捡脸上笑意满满,然后又说道:“于情嘛,这就更不合理了!这护国大将军的官职空了许久,就算是要推选一个人成为护国大将军的话,那也轮不到张县伯吧?莫将军这些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但是做镇国大将军也有几年光景了,尚且不能被封为护国大将军,那张县伯怎么可以直接破格成为护国大将军呢?”

看着众官都在沉思之中,蒋文捡面带得意,笑着说道:“况且张县伯做的事情跟莫将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莫将军浴血沙场,那是九死一生,官职是自己打出来的,而张县伯做的么——啧啧,这些事情派我们文官去就可以了,派个武将去——倒是辛苦张县伯了!所以下官以为,无论于情于理,张县伯都不足以被封为护国大将军,若是陛下一意孤行,不仅满朝文武不满,更是令莫将军这种功臣寒心啊!”

蒋文捡的意思很明显,他把张十二这次去南方平定流民潮的行为跟莫漓原来征战沙场作对比,那么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张十二平定流民潮的功劳也不过如此嘛!

一个是把头提在手上,另一个呢——怕是也就动动嘴皮子吧!

所以蒋文捡最后会刻意嘲笑,说平定流民潮这种事本来应该是他们文官的事,派个武将去,他会做什么?怕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吧!

蒋文捡的这番话引得众位御史投来赞许羡慕的目光。

而且他一说完,朝堂上一片安静,众官都在等着唐帝如何应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