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武器回大唐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想我是病了吧(求订阅!)

之前的粮价是五十文一斤,前年粮庄收的时候是以一百文一斤的高价收的,而现在呢,粮庄竟然把卖价提高到了四百文一斤!

这价钱,都可以买一斤浊酒了啊!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价格涨的也太离谱了!

你用一百文收的,卖一百五十文,够可以了吧?

瞬间涨了四倍,当别人傻不成?

老百姓拿钱当宝,怎么也舍不得用四百文一斤的价格买粮,就只能省吃俭用,可是存粮就那么多,饶是节省的撑过了春节,可是距离今年的新水稻生成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啊!

因为粮食短缺,所以老百姓买菜开始多了起来,打算用剩余不多的粮食多加些菜用以充饥,可是随着其他人也开始大批量买菜,连菜价都开始飙升起来!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整个南方的物价因为粮价的上涨都跟着上浮起来,可是老百姓的收入不变,手里也就只有那么些存银,哪里活的下去?

于是乎,南方各地爆发了越来越多的流民潮,这些流民在当地没有足够的食物,开始从当地向周围的地方流窜,原来各地维护良好的秩序,因为这些流民的涌入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后来,每当这些流民经过一个城市,不仅会造成这里的财物损失,而且当地的许多无业人员也会加入流民潮,朝着下一个城市奔去……

慢慢的,这些流民已经形成了近千人的流民大军,一路南下,朝着金陵进发!

因为南方最大的几个粮庄都在金陵境内,他们觉得,之所以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都是因为这几个粮庄随意涨价造成的,因此想要去这些粮庄讨要粮食,能要来最好,要不来嘛呵呵……

而这些流民所过之处,除了各地的官兵会稍做阻拦,防止闹事之外,其他百姓对他们竟很是支持,因为在他们看来,同样是几个粮庄的涨价行径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给他们点教训是必须的!

若不是还要守着家,好多老百姓怕是也想加入这些流民潮……

从粮庄涨价的时候开始,各地的知府曾经想过些办法,让粮庄降价可是粮食是人家的,人家说新粮食也不多,只能卖的贵点,若是嫌贵可以不买啊!

知府们也被说的哑口无言,毕竟人家都没犯法,他们总不至于强行闯进粮庄放粮吧?

这么拖着拖着,流民潮就以爆发式的速度爆发开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基本席卷了大半个南方,眼看再有个把月就能到达金陵,若是再不想办法的话,恐怕会发生大骚乱啊!

于是,各地知府连夜上书,希望唐帝能想些办法,或者派人去接管金陵,在流民潮到达的时候能跟他们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

…………

唐帝看着从南方发来的一封封加急奏折,眉头皱的很深。

早上上朝的时候,他就在朝上问过所有的大臣,对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众官的建议无不是让金陵的几大粮庄把米价降到最低,让金陵关闭城门,不让流民潮进城,把粮价下降的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各回自己的老家!

但是唐帝对这个建议不满意。

现在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突然降价为时已晚,而且弊大于利!

首先,现在强制性的逼迫几大粮庄粮价,必定会造成这些庄主的不满。

要知道,大唐的粮食有**成产自南方,而北方诸城吃的粮除了泰州供应一部分,大部分都是靠这几个粮庄通过水运送达北方诸地,维持北方的正常生计。

所以一旦这些粮庄主愤怒的话,那以后的粮不收了,不运了,到时候就不是现在的南方小骚乱,而成了大唐的巨大骚动了!

而且现在临时降价,那些流民不光不会念这些粮庄主的好,反而会觉得是因为他们的逼迫,这些人才降价的,会因此而更不满,到时候降价他们不但不领情,可能还会出现打砸抢的事故出现。

因此怎么来看,降价都不是个好主意。

问木太师的时候,他倒是说了一条,也得到了杨丞相的赞同。

他的意思是,现在的流民潮除了饥饿驱使,更多的则是因为觉得愤怒不满,矛头直指粮庄。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有人能去谈判疏导,先把他们的愤怒消除,让他们体会到朝廷的良苦用心,到时候再放粮,避免骚乱最好。

这个主意也说进唐帝心里了,只不过后来又犯愁了,谁去呢?

唐帝在朝堂上问有没有哪个爱卿愿意毛遂自荐,很遗憾,没有一个人敢去。

失望的同时,唐帝又询问了一遍木太师可有合适的人选没有,木太师本来张了张嘴,但是想了一下又闭上了,赶紧摇了摇头。

杨丰见状,也是一个劲的摇头,说自己也没有青睐的人选,还得唐帝自己定夺。

于是,纠结的唐帝下了早朝,来到了御书房里,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如何解决。

说实话,若是襄王还活着的话,他去南方最好不过。

作为皇子,他本身的说服力就很足,会让那些流民觉得朝廷很在乎他们,而且就以襄王的聪明和口才,做这种小事绰绰有余!

可是,襄王早已经不在了,想到这,唐帝心里还隐隐作痛。

除了襄王,太子去也名正言顺。

可不知道为什么,唐帝就是不想让太子去,除了觉得他能力达不到之外,更多的则是怕……

自从出了襄王的事情之后,唐帝就一直想把太子拴在他的身边,就那么看或者监视着,不让他再犯错……

正当唐帝在御书房发愁的时候,皇后到了。

皇后的身体已经恢复了许多,算是慢慢的从襄王遇刺的事情里走了出来……

进屋看到唐帝皱着眉头思索的严肃模样,皇后开口道:“陛下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哎,还不是那南方的事情!”

于是,唐帝又把那奏折里的南方流民之乱讲了一遍,最后说到了不知道该派谁去,又顺嘴说了句:“若是仪向还在的话该有多好!”

其实他刚才就这么想的,若是襄王在的话,让他去南方处理这棘手的事情……

但如果襄王真的还在的话,唐帝肯定也不会让他去,毕竟师出无名,哪有让个皇子出城平乱的?若真让他去,太子会怎么想,文武百官会怎么想?

到时候南方之乱平了,朝堂可该乱了……

因此唐帝现在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内心觉得对襄王怀有愧疚所致……

听到唐帝这么说,皇后的心情也沉了下来,有些伤感道:“仪向不在了,现在仪岚又是这副样子……”

叹了口气说道:“哎,可怜奴家的一双苦命儿女呀!若是仪向在,带着仪岚去金陵走一遭,仪岚的心情怕是会要好许多呀!”

唐帝听了并未答话,只是心里也重重的叹了口气,心里却是想着,若是襄王还在的话,仪岚公主的心情也远不会是现在这样呀!

不过又想到,仪岚公主原来一直向往那江南水乡的生活,若是去那里一趟,或许能改变现在这副模样……

可是现在江南之地那么乱,太不安全了!

安全?

唐帝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有他在,仪岚公主的安全肯定没问题。

而且若是他去了金陵,就凭他的嘴,把那些暴躁的流民说服应该没有问题吧?

想到这,唐帝脸上竟然多了些喜色,他原来还想过,张十二那嘴皮子溜的很,若是放在外交上,必然事半功倍,能把其他国的使臣说的晕头转向,没想到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饶你流民多暴乱、饶你粮庄多难缠,朕有快嘴张十二,怕甚!

皇后本来还在忧伤中,突然看到唐帝的脸上竟然多了一丝喜色,纳闷至极:“陛下,你这是……”

“爱妃,可以让张十二带着仪岚去金陵走一遭!”

唐帝兴奋的说道。

“张十二……”

皇后念叨了两遍,又想到了那个清瘦俊俏的少年,之前就是他曾带着仪岚出过两次宫,仪岚回来的时候在她耳边说了几天张十二的好话……

最近一段时间,他也经常进宫陪仪岚,可是收效甚微,也不知带仪岚去金陵会如何……

不过,有他带着,安全应该是可以放心的,谁让他是皇叔的徒弟呢?

“若是陛下觉得张县伯可以担此大任的话,奴家倒是觉得再好不过了……”

皇后幽幽的说道。

“好!既然爱妃也同意,那朕这就安排!吴德,去把张十二给我带进宫来!”

张十二是自己珍藏的一把利刃,所以他才给予了他许多别人连想都想不到的特权,现在,这把利刃到出鞘的时候了……

希望他不会辜负自己吧!

…………

从宫里出来,张十二还有点懵。

金陵?

就是那个盛产美女的地方?

呸呸呸,是盛产才子佳人的温柔乡!而且听说江南气候属大唐最佳,水土肥沃,生产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这个倒是更张十二前世的时候所听到过的江南差不多,而且在他那个时代,他可是听过好多关于江南的故事,什么“江南四大才子”之类的,还有好多描写江南的诗词若是去了的话,是不是可以装一波超大的比?

嗯,想想还是不错的……

前世为人,张十二并没有去过江南,但是却对那个烟雨蒙蒙的水乡充满了憧憬,唐帝一提,他就有了去意……

而且他之前还想开辟个新地方,到时候在那里安家,远离荆州,远离朝堂,远离太子或者未来的大唐君主,也算是为自己找条后路,这么看来,金陵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啊!

可以去考察一番!

不过,他似乎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唐帝是直接下令让他去金陵,说什么吃着皇家的饭,就要替大唐做事!

我呸!

张十二心里满满的吐槽能量!

什么皇家饭啊?

老子去了那么久的皇宫,一顿御膳房的饭都没请老子吃过,好意思说皇家饭?

还有自己有官职有爵位,可他娘的就是不见俸禄虽然老子不缺这点钱,可你们总该发一点表示一下对我这个官职的尊重吧?

不过这话张十二是不敢对唐帝说的,心里还在想,唐帝最近够可怜了,儿子被杀,女儿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多可怜的老头!

原谅他吧!

带着仪岚公主去金陵游玩一番也好,若是她真的能恢复如初,也算是功德一件!

想着这些,张十二先去了“十二酒楼”。

这件事最好应该当众宣布一下,所以张十二打算带着所有人晚上回卫国公府一趟,先让陆三回张家去禀告一声,省的他们突然回去,后厨连多余的饭菜都没有,岂不尴尬?

因为酒楼早就走上了正轨,秦雨桐和陆馥婧并不是多忙,也不用一直在酒楼里盯着,听说要回卫国公府,陆馥婧觉得回去晚了不好,所以申时过了一半就推着张十二往卫国公府走。

秦雨桐也一并跟着,她有时候在想,张十二跟陆馥婧的关系所有人都清楚的很,这从他跟她们住在他的宅子里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她并没有嫉妒,觉得理应如此。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陆馥婧对她早就没了当初的那种敌视,每次关于张十二的事情,都是她叫陈巧兮和她一起讨论,她自己都觉得,她现在已经跟她们融在一起了……

这是不是就说明,她们也已经认可自己了?

想到这,秦雨桐心里就有点小兴奋,就跟今天一样,张十二叫着她一起回卫国公府,就跟天经地义的一样,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欢喜的紧。

因此张十二说晚上一起回卫国公府之后,陆馥婧就拉着她讨论要买点什么回去,俨然是儿媳回家的样子,而且她竟然还很感兴趣的一起讨论了半天,两人还不放心,最后亲自去街上买了回来……

走在街上,跟着陈巧兮并排走在后面,看着前面的陆馥婧和张十二,秦雨桐心里一片安然:

我想我是病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