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武器回大唐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方粮灾(求订阅!)

在剧场的最前面是一张大台子,台子前此刻用一块大红布遮着。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从红布后面传了出来,众人大惊,视线全移到红布上,全场寂寥无声……

正在所有人全神贯注之际,突然,红布瞬间落了下来,而红布之后,台子上四处散乱着石头,就好像是有一块大石头炸裂开留下的碎石一样……

而在碎石中央,一个身着黄色带毛服装,脸上化着妆跟猴子一样的人缓缓站了起来,最可笑的是他的尾巴,竟然从裤裆下面伸了出来……

但是众人并无暇管这个,因为画面推进的很快,已经来到了猴子要进水帘洞

这个时候,若是再看不出他们演的什么,这些人也算是白听了那么久的故事!

“是石猴!”

“齐天大圣!”

“孙悟空!”

前面有几个人刚兴奋的喊了没几句,就被后面的人给狠狠的瞪了一眼,大家都不傻,能看不出来?

这么精彩的故事,你这么大喊大叫,后面的人听不到该怎么办?

有没有公德心了?

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台上的故事情节峰峦迭起,**不断,众人看的别提多过瘾了!

距离午时还有一刻钟的时候,故事在猴子抢夺定海神针的时候戛然而止这貌似已经成了习惯,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断章,众人有些见怪不怪了,但是却有许多人不甚满意!

“继续继续啊!”

“好不容易到了大闹龙宫的时候就结束了?”

这些人基本都知道故事的发展,但还是想看看这故事演的,毕竟看小说跟看电视剧还是两码事的,他们更渴望视觉上的冲击!

这个时候,张堂文走了出来,笑着说道:“十二剧场第一天开业,承蒙各位捧场!这故事我们剧场还有许多,除了猴子的故事、大雕的故事外,还有神雕故事、白蛇的故事等等,只要大家来我们十二剧院,那故事保证你听不完,看不完!”

听张堂文这么说,众人的心情又好了起来,尤其是那什么“神雕”和“白蛇”,这个可没听过啊,到底是什么故事呢?

见众人反响热烈,张堂文心里十分高兴,自己的产业,看来也要红红火火了!

原来在家里因为没有个正当营生,除了被父母和爷爷指指点点,在外面也抬不起头!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终于也能跟个男人一样,站起来了……

“诸位稍安勿躁,现在已经到了饭点,各位可以先行移步十二酒楼,吃完饭再过来看正好,而且我们的演员也需要休息吃饭不是?”

见众人表示理解,张堂文又说道:“而且我们十二剧院跟十二酒楼本属一家,等会十二酒楼会跟大家介绍,以后如何能看故事喝烈酒,吃饭看故事!大家最好早些过去,若是去晚了,怕是听不到了!”

一听这个,众人沸腾了,那“十二酒楼”占地可没这“十二剧院”大,若是去晚了的话,真的不容易占到座位啊!

于是乎,不出一刻钟,剧场里的人全散光了,朝着酒楼就奔了过去……

站在二楼上的张十二看到这一幕,十分欣慰,这下就算是成功了吧!

…………

春去春又来,草绿花儿开。

春节过去了,冬天不知不觉的离开,而春日则悄无声息的来到了。

城外护城河上的薄冰已经全部融化,河岸旁的垂柳已经发了新芽,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有好多从南方过完冬的候鸟也已经回来,在树上飞飞停停,寻觅着新窝……

这个冬天,发生了许多事。

襄王不在了,太子也跟之前换了个人一样,不再像原来那样每天在街上闲逛,每天按时上朝,晚上还要去宫里跟唐帝商议事情,走的完全就是一个明君之路。

连见到张十二的时候都会相视一笑,颇有种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但张十二却觉得太子更可怕了,若是他还跟原来一样那么仇视自己,他倒是觉得这人还好,而现在这样,明显是多了几分算计……

想到这样的人以后若是当了皇帝,自己的日子好过的了才奇怪呢!

于是,这些天张十二一直在考虑一些事情,就比如需不需要换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算是他以后有心想动自己,那也鞭长莫及!

张十二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梁州,不过没多久就被他否决了,毕竟梁州地处极西之地,气候实在恶劣,实在不适合长期居住,南方倒是合适,不过他从没去过,也不做考虑……

这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啊!

“十二酒楼”和“十二剧院”的发展出人意料的顺利,不仅火爆荆州,每天爆满,连好多外地的人都慕名而来,原来都说不吃一次“闻香来”就算没来过荆州,而现在则传说,不到“十二酒楼”吃一顿饭、不到“十二剧院”听一场戏,妄为大唐人啊!

张十二甚至在想,以现在的名声,完全可以再去其他地方开分店了,至于在哪里开,这个还有待商榷……

眼看着酒楼和剧院走上正轨,也不需要张十二插手,他倒是乐得清闲,秦雨桐跟陆馥婧出去忙的时候,他就带着陈巧兮在家里一阵嘿咻嘿咻,陈巧兮得到张十二的滋润,气色愈发的好了,只不过有一点张十二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他们做了那么多次,陈巧兮都没有显怀呢?

还有就是,张十二从卫国公府搬了出来。

搬的时候,老夫人是一万个舍不得,但张十二的理由是自己大了,而且还有御赐的宅子,搬过去理所当然。

老夫人可不信他这套说辞,分明就是为了跟那几个姑娘住在一起!

哎,娶了媳妇忘了娘,一点都不假啊!

张十二搬过来之后,就自作主张的把跟秦雨桐宅子中间那墙上的门再次砸开了,说着是这样来回走方便……

三个女人对于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也懒得说他。

砸开门方便了张十二,但是却苦了陆三,每次看到他在秋萍和小环之间纠结的样子,张十二心里莫名的爽快:没有那金刚钻,还揽尼玛瓷器活哦!

话虽这么说,张十二已经把陆三、秋萍和小环的奴籍都去了,因为新任梁州知府乃郭靖原来的副将,跟张十二也算老相识,写了一封信就全搞定了……

就算脱了奴籍,陆三还是没有把两个女人搞定,由此可见,他的幸福大事跟奴籍不奴籍的没有多大的关系……

张十二同样会去护国公府。

因为上次吴国三皇子来大唐被张十二打败之后,吴国早已没了之前那霸道的做派,也没有再在边境上挑衅的事情发生,而西梁现在也老老实实,所以大唐算是罕见的歌舞升平。

就因为此,莫漓再也不用跟原来一样,没事就要带着部队上前线应付大小的冲突,而是待在家里每天教张十二武功。

说起来,莫漓能够这么清闲还要多亏张十二,不然天天往外跑,皮肤哪能变这么白?

但是莫漓却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每次教武功的时候都把他揍的很惨,张十二严重怀疑莫漓是故意的!

不就是多看了看她的胸部吗?

可是……可是天暖和了,又穿的那么少,你那里还长那么大,奔跑起来就上下晃动,束胸带都缠不住的丰满,自己能忍住不看?

不存在的!

所以因此而打自己,张十二是十分不服气的!

但是真理都掌握在拳头比较硬的那一方,很显然,莫漓就是拳头比较硬的那个。

被打总是不爽的,但好消息是,随着每天的学习和莫漓的“亲身指导”,张十二还是有些进步的……

之所以说有些进步而不是进步神速,这个说起来,张十二就委屈的不行。

话说对于学习轻功,没有人教他,他靠自学都能练到这种境界,而武功呢,莫漓天天手把手教学,结果他的进步是真的不大啊!

百年不遇的练武废材,说的怕是他了。

好在张十二不需要特别高的武功,只要打脸的时候能用、应付一般的地痞流氓管用就行,对手再高级些,他就要动用武器库了!

…………

除了这些,张十二又多了项任务。

那就是进宫陪仪岚公主说话。

自从襄王被刺杀之后,仪岚公主就没再笑过。

唐帝跟皇后虽然也万分伤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悲恸感。

可是仪岚公主却一直那样。

听到襄王被刺杀的消息后,她就是那个表情了,不悲不喜,脸上的表情有点木,就跟个木偶一样。

唐帝和皇后劝说无果,没办法,只能把张十二叫进了宫,因为之前仪岚公主特别喜欢跟张十二聊天,希望张十二能够再起作用。

但是张十二的魔力这次没能奏效,仪岚公主看到他也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模样,任张十二百般逗弄,无果。

唐帝还允许张十二带着仪岚公主出宫了一趟,但是收效甚微,仪岚公主对外面根本就没了兴趣,他本来还想带着仪岚公主去看看“十二剧院”的戏来着,但是仪岚公主来到曾经是“闻香来”的剧场门口就吓的往后退。

看来,襄王之死对她的打击太大了……

一个长年生活在宫中的小女孩,所有关于外界的认识都来源于她的弟弟襄王,而这个人突然就不在了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个任务太艰难,张十二虽有心帮仪岚公主,但是却没有什么好办法。

唐帝知道后,更是唉声叹气。

张十二这个时候才发现,唐帝比起之前,已经苍老了太多。

…………

时间在春风里悄无声息的前进着,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三月中旬。

城内城外,一片春意盎然。

护城河旁的垂柳已经全绿,周围散乱着好多冒着小黄花骨朵的迎春花,还有一数数的白玉兰,随着清风在树上摇曳,偶尔有散落下来的花瓣,多情的少女总会捡一片放在鼻子间,用力的嗅上一下,就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吸进了身体里一样……

人们早已脱去冬日厚重的棉服,姑娘们换上了轻薄靓丽的新衣服,约几个玩伴,一起结伴踏春而行,更有些才子,聚集在一块,挥笔洒墨,准备开始那踏春诗会……

唐帝可不能像这些才子佳人一样,贪婪的欣赏这春日的美色,他可没有这个闲情逸致……

因为最近南方的事情让他头疼至极。

不断有南方的奏折来报,控告南方缺粮的事情。

南方以金陵为首,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整个北方,也就泰州能与之相比。

按理来说,哪个地方缺粮,南方都不该缺粮才对,可现在的问题就是,南方缺粮了!

这还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南方进入梅雨季节比较早,而且雨季持续时间过长,直接形成了水涝灾害,而且这灾害恰好出现在水稻成熟前的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可是水稻成型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光照以及水肥最关键了,所以水涝灾害一来,去年的水稻收成直接减半。

但是对于南方人家动辄就存粮几百斤来说,就算一年收成不好,按理来说也不应该是什么大事,可是前年几个大粮庄都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收粮,而且收粮价比原来高了不少。

原来的粮食,一斤不过五十文,而那粮庄却开出了一百文的高价!

想到新粮食马上就要下来了,所以老百姓也不在意,只想着多赚点钱,就把家里的大多数存粮给卖了,留下的粮差不多能吃到第二年年底,那个时候,新的水稻也就全下来了。

可谁知道,却突然遭了这种天灾?

老百姓家前年留的粮食在去年春节之前就几近吃完,可是距离第二年水稻成熟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怎么过?

于是老百姓们都涌向了那几个大粮庄,想要用手里的银子换些粮食来吃。

可是,那粮庄却说他们去年收的粮食全运到其他地方去了,存粮不多,所以这价钱嘛,自然不是原来的价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