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齐丘的惊恐

南国江山 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齐丘的惊恐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听说刘龑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池州,他的目的定然是为了寻求孤的认可,诸位觉得到时候孤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华盖殿中,所有内阁学士和大学士们基本上都到齐了,另外还有郭崇韬、宋齐丘等人虽然不是内阁成员,不过有杨渥的特许,也能够参加这次会议。

此时,正在商议的问题就是针对岭南的态度问题。

刘龑已经成功继位,岭南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动荡,即便是刘昌鲁、庞巨昭等向来与刘龑不和的势力,也没有主动挑衅,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大王,臣以为岭南地势偏远,而我军如今还没有彻底攻占湖南,虔州这个通往岭南的要道也没有夺取,所以此时不如先承认刘龑的地位,将岭南局势稳住再说!”严可求率先开口道。

在内阁之中,他与郭崇韬二人乃是公认的两大智囊,平时许多问题杨渥都极为重视他们二人的意见。

此时,杨渥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几人。

“承认刘龑的身份倒是可行,不过臣觉得,大王可以任命他为新的清海军节度使,不过不要册封他任何爵位。若是他想继承其兄的爵位,那就需要他去攻占庞巨昭、叶广略等势力再说!”一旁,刘威补充道。

相比于已经在名义上臣服吴国的刘龑,庞巨昭、叶广略等势力如今在名义上还臣服于梁国。

所以让刘龑出兵对付这些势力在道义上是没有问题的。

周隐有些担忧道:“让他去与叶广略等势力相互消耗?这倒是可行。不过叶广略等势力毕竟比刘龑弱了不少,若是让刘龑成功击败了这些势力,夺取了他们的地盘,那不是增加了刘龑的实力吗?”

“周阁老多虑了!”陶雅摇头笑道:“就算大王不给刘龑下令,他难道就会放过庞巨昭他们吗?别忘了,去年时他们几家就交战过!”

朱瑾也开口说道:“不错,去年我军出兵潭州的时候,刘隐也派兵攻打过庞巨昭,不过最后没能取得胜利。就算我们不让刘龑去进攻,他也会主动发兵的。”

“而且我们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刘龑对庞巨昭等势力用兵!”

周隐默然不语。

杨渥听了却是微微皱眉。

岭南的局势本来就非常复杂,又因为地势偏远的缘故,历史上还有楚国的势力可以掺合进去,但如今楚国都已经被吴国打残了,而吴国现在又不想插手岭南,所以岭南基本上都是内部在征战,没有外部势力插手。

不过同样因为吴国比历史上更加强大的缘故,使得楚国在几年前就主动与刘隐议和了。

这就是说,刘龑如今的地盘比历史上的地盘还要大很多,至少昭州、贺州等六州之地如今就没有被楚国夺取。

而历史上刘龑之所以敢于建国称帝,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原大乱,南方各势力相互牵制,使得刘龑没有了外来威胁;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岭南的其他势力,除了交州的曲颢外,其他的都被他消灭了。

如今刘龑的实力比历史上更强,那么消灭庞巨昭等势力的时间只怕更加的快。

可惜就像陶雅说的那样,即便不给刘龑下令,他也会主动出兵进攻庞巨昭等人,而且杨渥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阻止他,毕竟庞巨昭等势力如今还臣服于朱温。

这时,郭崇韬见杨渥皱眉,顿时知道了他的担忧。

他沉吟片刻后站出来道:“大王可是在担心刘龑吞并了庞巨昭等势力后,实力大增,将来消灭他会更加困难?”

杨渥一怔,随即点头道:“不错,郭参军可是想到了什么?”

“大王,其实就算刘龑将庞巨昭等势力消灭了,其危害也不大,反而对我们更加有利!”

“这却是为何?”杨渥顿时来了兴趣,其他众臣也纷纷看向郭崇韬。

“大王试想,以前我军若是入岭南,那就需要消灭清海、宁远、岭南西道、静海等诸多藩镇势力;若是刘龑帮我们消灭了这些势力,到时候我们就只要消灭一个刘龑了,这岂不是轻松了许多?”郭崇韬笑道。

杨渥等人不由得哑然。

的确,那些小势力同样是吴国的敌人,同样需要消灭;到底是等将来去对付多个分散的势力,还是对付一个统一的势力,这其中的难易程度还真不好说。

所以被郭崇韬这么一提醒后,杨渥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罢了,看来诸位都是同意承认刘龑的节度使之位,但不加封他王爵了?”

杨渥最后问道,他缓缓看向众人,见他们一个个都在点头,当即有了决定。

“今日要商议的第二件事情,便是明年的科举大比之事。听闻晋王李存勖已经下令开设科举,选拔人才。这是晋国国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看来李存勖也意识到了加强文治的重要性。”

变家为国,或者说变藩镇为国家,这个转变吴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蜀国和梁国同样已经完成;不过其他国家的完成度却不怎么高。

像赵国、楚国等小国,名义上都是被册封或者自封王爵,并且能够自行任命官职,不过这些国家还带着很浓厚的藩镇气息。

毕竟是从一个藩镇转变而来的,如今连地盘都没有固定下来,而且还在名义上还臣服于其他势力,自然不敢做得太出格,许多礼制上的东西依旧是仿照藩镇的来。

而燕国、岐国这些实力较强的势力,受到的掣肘就小得多,基本上除了没有称帝外,其他礼制都是仿照帝王的来。

不过不管是刘守光,还是李茂贞,他们要么是一介武夫,不重视文治,要么就是骄奢淫逸,根本没有文治的想法,所以两家都没有开设科举,而是像以前藩镇时代那样,需要文官的时候就从民间征募。

以前的晋国同样是如此,不过现在看来,李存勖已经认识到了文治的重要性,而且在变家为国的过程中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晋国要想达到像吴国这样的权利高度集中的程度,他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今日要商议的,不是晋国开设科举的事,而是关于明年我国的科举之事。据统计,最近光是从北方渡淮河南下的士子就已经超过三百人了,相信到今年各州会试之前,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北方士子南下。”杨渥接着说道。

“大王,看来北方局势动荡,再加上晋国开科举,这反而使得许多士子主动南投。这说明相比于晋国,这些人更加看好我国啊!”

“不错,以往每年主动南下的士子都没超过一百,今年竟然有这么多,肯定是因为受到晋国科举的触动!”

众臣听了纷纷议论起来,大家脸上带着喜色。

也难怪他们这么高兴,毕竟吴国偏居江南,只有中原才算正统,这个观念即便是在场这些重臣在表面上不会承认,但心中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想法。

而如今晋国开设科举,却反而使得许多北方士子跑到吴国来,这就说明吴国在北方人的眼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不再是什么割据地方的小政权了。

“这些主动来参加我国科举的士子,不管他们的才能怎样,但他们毕竟代表了北方人对我国的态度,所以接下来的科举必须保证公平、公正,任何人都不得弄虚作假!”杨渥郑重说道。

“宋齐丘!”

“臣在!”宋齐丘心中一惊,连忙站起来道。

“你乃是金陵尹,历年从北方南下的士子多数都会选择在金陵参加会试。所以你的任务很重,孤希望你能将此事办得妥当,不要出任何纰漏,明白吗?”杨渥道。

“臣定会不负大王所托!”宋齐丘躬身答道。

“嗯!对了,金陵长史汪台符,听说他的才学也很不错,这次金陵的会试,你们二人要共同参详,为明年的科举把好关!”杨渥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提醒道。

“是,臣遵命!”宋齐丘心中一愣,连忙答道。

他的心中却是有些惊恐。

他与汪台符二人虽然都是淮南第一届科举考中前三名的,不过不知道是何缘故,二人关系向来很差,平时为了一些政务上的不同,两人可是没少争吵。

那么杨渥在这个时候突然提起要他与汪台符好好合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大王对我与汪台符不和的事情感到不满,所以借此敲打我吗?”他退下去后,虽然神色丝毫不显,但内心却是极为不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