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

南国江山 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骆知祥本来只是在激动之下才大声反驳杨渥的,不过此时见杨渥脸色不好看,顿时反应过来自己有些的行为有些不敬,不禁有些担心起来,生怕引得杨渥发怒。

好在杨渥虽然在沉思,却没有什么发怒的迹象,他这才松了口气。

杨渥并不是听不得意见的人,尤其是骆知祥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的情况下。

他知道,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后世金融业发达的时代,在这个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年代,保证一定的财政盈余和府库积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更加稳妥,而且只有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虽说杨渥接受了骆知祥的观点,不再坚持之前的决定,不过他也没有放弃为将士们提高待遇的打算。

既然制约他提高将士们待遇的主要问题还是财政收入不足,那么就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就是。

当初杨渥第一次北伐时,曾经命人找来一些盐户,让他们试验海水晒盐的办法。

后来那些盐户中陆续有人找到了有效的办法,杨渥当即兑现承诺,给了那些人丰厚的奖励。

有了新的晒盐之法后,盐场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再加上两浙、江西等地区被纳入吴国治理之下,这些地区的百姓也需要吃盐,这就使得盐利收入大幅度上升。

此外,随着捍海堰工程的结束,新的海堤有效的减少了每年因为海潮带来的损失,这在间接上也算增加了收入。

而杨渥又趁机整顿盐业,一面降低官盐的价格,一面又大力打击私盐,这才使得盐利收入大幅度上升。

不过如今在盐利这一块,显然已经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了,所以必须想其他办法。

“骆尚书,你说如今要扩大税收收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过了半晌后,杨渥突然开口问道,却是将骆知祥吓了一跳。

骆知祥连忙稳定心情,皱眉道:“大王,要提高税收,最好的办法有两点,一者设法增加人口,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人口多了,耕地面积上去了,税收自然就上去了。”

“第二个办法则是发展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不过这两者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

杨渥听了不由得连连点头,这两点一个专注农业,一个专注商业,都是发展经济的不二之途。

尤其是发展海外贸易,这一点杨渥其实早就想过了,不过暂时没有实施而已。

目前这个时代最好的海贸港口,自然是被王审知占领的泉州。

在这个时代,海上贸易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南洋,天竺,大食等地,而日本和朝鲜半岛如今都很落后,不是海上贸易的主要对象。

所以泉州依靠极好的地理位置,在整个宋朝和元朝时期,都是天下最繁华的港口。

杨渥打算在占领福建后,便在泉州建立市舶司发展海贸。

只是,这两点的确如骆知祥所说,在短时期内难以见效,而如今杨渥需要的,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办法。

“大王若是想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同样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实行起来也比较简单,那就是直接打劫那些大户就是!”骆知祥显然想到了杨渥的心思,突然说道。

杨渥被他的话吓了一跳,“打劫大户?这怎么能行?孤身为吴国之主,岂能做出随意抢掠自己的臣民事来?这件事万万不可!”

吴国上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自然也有不少富裕人家。

若是杨渥直接将他们打劫了,自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笔横财,不过这么做却是以失去民心为代价的。

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杨渥自然不会去做。

骆知祥笑道:“臣自然不是让大王去打劫那些普通的百姓。不过在我国境内,可是有不少大户,他们根本不事生产,整日里只要吃斋念经,偏偏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而且还不纳税,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不少百姓供奉着他们!这样的人,大王打劫他们又何妨?”

“你是说那些寺庙里的僧侣?”杨渥眼睛一亮,顿时醒悟过来。

“正是!大王,如今我吴国境内,各地寺庙浮滥,缺乏管理,不仅弊端丛生,更是僧尼不端,必须严加整饬;更重要的是,过多的寺庙使得大量僧尼不事生产,迷信太过,这就造成了赋税不足、徭役短少之害;此外,如今市面上制钱太少,有碍商贸,而寺庙中塑造佛像的铜耗费太多,若是能用来铸钱,则可大大缓减市面上制钱不足的情况!”骆知祥连忙劝道。

寺庙中的僧侣,虽然一般都以出家人自居,但实际上他们却无时无刻不与俗世有往来,真正的出家人是少之又少的。

而到了战乱年间,当普通百姓很多都无法生存之时,寺庙中的僧侣人数却往往会急剧扩张。

不仅如此,寺庙的数量和奢华程度,往往也会有极大的增加,尤其是江西那边,当初钟传极为喜好佛事,他在世时,可是大力修建寺庙,使得江西的寺院数目极多,僧侣遍地。

若是杨渥对这些寺庙动手,可以获得的好处还真有不少,一来可以获取大量土地金银,这是最为直接的收获;二来那些铜像也能用来铸造铜钱,以弥补如今制钱的不足;至于第三嘛,让大量僧侣还俗,这就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劳动力。

此外,因为寺庙往往享有不纳税的特权,所以很多百姓都会将产业挂靠在寺庙之中,这就间接的使得不少人得以避开税收。

可以说削减寺院的数量,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实在是好处多多,怪不得历代多有灭佛之事发生。

当然,这件事的牵扯同样极大,不能轻易就付诸行动。

此外,杨渥也没有傻到将所有寺庙全部毁掉,将来还是会留下一部分的。

至于哪些寺庙可以留下来,哪些应该被拆毁,这些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决定的。

所以杨渥最后说道:“好了,此事孤自有主张,你不必过问了。不过,给将士们提高待遇的事不管如何都需要立刻实行,不能拖延。至于税收不足的问题,孤会迅速想办法解决的!”

在杨渥的坚决主张下,最终骆知祥只能同意了。

当然,这个决议事关重大,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草率做出决定,至少还需要获得其他一部分内阁学士的支持才行。

几天后,经过在内阁的商讨通过之后,杨渥正式发布令旨,宣布将要提高禁军将士的待遇,普通士兵每个月发放的口粮从目前的一百斤增加到两百斤;其余各级军官的待遇也酌情有所提升。

令旨发布之后,所有禁军将士们无不欢声鼓舞,士气大涨。

……

当杨渥发布令旨,增加将士待遇的时候,温州城中,张可宗却有些奇怪的问着眼前的传令使者。

“大王怎么突然让我去金陵述职?是只召我一人前去,还是另外还召了其他人?”

那传令使者,乃是一个羽林军的军官,他只负责来温州传令,其他的一切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没办法回答张可宗的问题。

张可宗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他并不为意。

“既然是大王有令旨,本官自然照办!只是不知大王可有说过要在什么时候之前抵达金陵?”

“这个,张使君尽早赶到就是,大王应该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张使君切不可耽搁!”

传令的使者不知道的是,当他在与张可宗交谈时,一旁的传令副使却在紧张的听着他们的谈话,尤其是对张可宗的神情,更是极为关注。

不过,观察了一会儿后,他却没有从张可宗的表情中看出任何异样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

这位副使,自然便是长剑都的密探,负责在张可宗离开温州后就抓捕赵匡凝等人。

张可宗一副坦荡表情,却让密探心中疑惑诧异,有些怀疑自己之前是不是弄错了。

一天之后,张可宗安排好了温州的大小事务,便出发北上,准备返回金陵。

而温州城中,在驻守温州的禁军将领的配合之下,?长剑都的密探迅速出动,一举将赵匡凝等人,包括那几个福建密探在内,悉数就擒。

在一番审查之后,当即就确定了那几个福建人的身份,同时也确认了赵匡凝与王延均勾结的事实。

不过对于张可宗是不是与他们有勾结,审查的结果却长剑都的几个密探松了口气。

据那几个王延均的密探所说,他们这几人都是受到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派遣,以普通海商的名义来温州的,主要本来只是想要打探情报,后来无意中发现赵匡凝有异心,于是和他接上了头。

不过在此期间张可宗不知道从何处得知了他们的海商身份,因此主动通过赵匡凝来和他们接触,希望能从海外购买一些物品。

至于赵匡凝,此人在被抓获之后,就一直拒不开口,任凭审讯之人如何审问,最终却是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能问出来。

这个结果虽然还不能彻底洗脱张可宗的嫌疑,但却使得他背叛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