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与篡位

南国江山 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与篡位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杨行密的病逝,对淮南来说,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的来临。

对于平定江淮,恢复遭到战争严重摧残的经济,以及建立如今的淮南政权,他的功绩已经无需再说了。

当他薨了的消息一传出时,留在广陵的大小官员们无不嚎嚎大哭,便是广陵百姓大多数也自发的为他的病逝而哀嚎不已。

或许这些官员之中有许多都是为了向杨渥表忠心这才如此痛哭,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还有更多的人是出于真心的。

在这个人心沦丧的乱世之中,各路藩镇都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为此,他们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对付那些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属下。甚至于父子相残在这个时代都不在少数,而杨行密却以宽仁雅信而得到淮南众人的诚心拥戴。

他虽然自己不擅长带兵打仗,却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之同甘共苦,对部下推心置腹,无所猜忌;更兼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

当初庐州刺史蔡俦背叛杨行密投降朱全忠,他为了表明自己与杨行密的彻底决裂,便将杨家的祖坟给挖了;等到蔡俦兵败之后,杨行密的部将们都主张应该将蔡俦的祖坟也挖掉才行。但杨行密却说:“蔡俦做下如此大恶,我怎么能效仿他呢?”于是拒不采纳众将的意见。

又有一次,他的一个侍从名叫张洪的,平时专门负责帮杨行密背负宝剑,却突然背叛,抽出宝剑想要刺杀杨行密,结果失败被杀;杨行密接着又让另外一个平时与张洪亲善的侍从名叫陈绍贞的,继续负责帮他背负宝剑,一点都没有怀疑猜忌。

正是这种宽仁与胸怀,才使得他能够得到淮南这么多的忠臣猛将的真心效忠。

相比之下,杨渥虽然在沙场征战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加上又有后世来人的见识阅历,不过单说这种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天生的领袖能力,显然是远远比不上杨行密的。

可惜,再怎么杰出的人物都有故去的一天。

站在杨行密的灵柩之前,悲戚不已的杨渥首先要做的却是接位大典,这也是稳定人心的必要之举。

虽说之前杨渥已经是淮南的实际掌控者,但毕竟还缺少一个名义,如今却是正式接位的时候了。

首先一点就是职务,杨行密的诸多职务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职务就是淮南节度使,而杨渥之前已经是淮南节度留后,如今自然是升级成节度使。

然后就是爵位,按照大唐的爵位继承之法,杨渥继承吴王爵位时必须降低一个等级,也就是继承郡王之爵位;历史上的杨渥最终继承的就是弘农郡王的爵位。

不过这一世的杨渥东征西讨,建立的功绩不比他父亲少多少,再加上在淮南的威望崇高,淮南众官员自然没有谁提及朝廷的爵位继承之法,一致请命直接继承吴王爵位。

最后就是一些必要的头衔,比如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等,这些都由宣谕使李俨作为天子的代表承制进行加封。

正式接位之后,接下来便是丧葬之礼。如今的淮南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家到国的转变,所以早在杨行密病重不久,具体的丧礼便已经制定下来,此时杨渥等人只需要按照之前定下来的流程走就行了。

杨行密一生节俭,所以很早以前就留下了遗命,让杨渥对他的丧礼从简操办,只用谷地里的葛布做寿衣,用梧桐木制成棺材,放几件陶器作为陪葬,直接在某个夜晚埋到庐州的某个山谷中就行。

不过此时杨渥却拒绝执行他的遗命,虽然杨行密如今只是大唐的亲王,但杨渥建国称王乃至称帝的野心是早就确定了的,到时候杨行密肯定会被尊为太祖,一朝太祖的陵墓怎么能那么寒酸呢?

所以同样是很早以前,杨渥便不顾他父亲的遗命,暗中下令在升州城外修建新的陵墓,不过为了赶工期,在具体的营建上却非常节俭,最终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修建成了。

当然,节俭归节俭,但具体的礼仪上却是完全按照天子的礼制来的!

这一切,都是瞒着杨行密以及淮南官员,直接让升州刺史陈彦谦负责营造的。

此时杨渥此时将他的安排一说出来,众多淮南官员们便纷纷眼前一亮,按照天子的礼制来安葬杨行密,那么杨渥的心思就很明显了。

这些人心中对于大唐的情怀反而没有杨行密那么深,所以对于杨渥的僭越之举丝毫没有反对,反而心中感到振奋。

接下来便是为杨行密议定谥号,在这一点上,当“忠武”这个谥号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确定了杨渥接位的典仪,又操办完杨行密的丧礼后,时间已经是四月底了。

杨渥下令给各方藩镇派出使者通报杨行密薨了的消息。

在历史上,因为杨渥自身威望不够的原因,加上那时的淮南远没有这一世的淮南强大,所以他接掌淮南后一直都是秘不发丧,等到几个月后大局已定这才派人通报其他藩镇。

但如今的杨渥自然底气充足,根本不担心其他藩镇有谁敢来趁机讨伐。

刚刚暴揍了梁军的十多万淮南军如今已经从宿州撤了下来,王茂章、周本、秦裴这三个军如今已经退回了各自的驻地,所以此时的淮南不惧任何挑战。

然而杨渥千算万算,最终还是有一件事没有算到,当杨行密薨了的消息传到汴州后,朱全忠大喜过望,在第一时间便下令拒不执行当初与杨渥达成的购买淮南盐的协议。

在朱全忠支付了十万贯茶叶的补偿钱后,淮南军便依照之前的协定开始撤军;同时,第一批淮南食盐的交易也已经完成,但第二次交易却尚未开始。

如果没有杨行密突然病逝这个变数的话,只要朱全忠拒不履行协定,那么淮南军就可以再次大举北上,威胁到梁军的南方防线;但如今杨行密薨了,朱全忠料定淮南军不会在这个时候再次发兵北上,自然会直接拒绝履行之前的约定,这一点却是杨渥的失误。

当然,如今北方的战事依旧吃紧,朱全忠也无法趁机南下攻打淮南。

这段时间因为南方压力的减少,朱全忠得以重新调动大军从容北上进攻叛乱的魏博五州。

因为有比历史上更加犀利的苏州炮这一攻城利器,所以这一次梁军的攻城行动进行得比历史上要容易得多。

然而魏博军毕竟是成立了一百多年的老字号藩镇,在当地根基深厚,朱全忠要想平定叛乱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更让朱全忠感到担忧的是,他已经得到消息,晋王李克用在晋阳集合军队,准备增援潞州,大有不拿下潞州誓不罢休的决心。

此外,据说淮南已经派出了使者将苏州炮的制造技术提供给了河东,所以接下来潞州的防守会比较吃力。

“不管怎么说,杨行密这个老对头一死,孤也算是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只是杨渥那小子比起他父亲来更加不好对付啊!”回想起之前与淮南军交战时接连遭受的惨败,朱全忠脸色有些不自然起来。

更让他感到忧虑的是,杨行密与他一样,今年都是五十四岁;如今杨行密虽然不在了,但他毕竟还留下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而他自己呢?

他的长子朱友裕本来是个不错的继承人选,他自幼善骑射,跟随朱全忠南征北战,宽厚待人,很得将士之心;然而这个继承人选却在一年多以前病亡了。

所以此时的他,在众多儿子里面根本不知道该选择谁来作为继承人。

更让他感到气恼的是,随着各处战事的不利,朱全忠反而越来越不耐烦,想要尽早篡位登上皇帝的宝座。

然而其心腹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人却认为如今天下未平,各地还有很多藩镇反对他,所以建国称帝不可太急。

他们提出应当按照先加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这些受禅改朝换代的预备程序,先加封他为相国,以宣武、宣义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朱全忠为魏王,加九锡,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完成最后的禅代。

然而这一点却更加激怒了朱全忠。

当初蒋玄晖、柳璨等人陷害了太多朝臣,引来了极大的怨气,朱全忠本来就想将这几人杀掉来平息众人之怒火;恰好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二人嫉恨蒋玄晖,趁机诬陷蒋玄晖私通何太后(唐昭宗的皇后),同时进言说蒋玄晖等人之所以要先加封朱全忠为魏王,这是意图拖延时间想要等候时机复辟唐朝。

朱全忠得到消息后相信了二人的说辞,派人将蒋玄晖、柳璨、张廷范一并杀死,又密令王殷、赵殷衡去何太后的积善宫将其缢杀,并且强迫他立的傀儡天子下诏称何皇后之死系私通蒋玄晖事发后自杀的,将其追废为庶人。

至此,朱全忠急于篡位的野心暴露无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