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芳林之约,洛舍之旧

汉初平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司隶洛阳县,皇城,崇德殿。

在来朝堂的路上,董卓已经在脑海里将弘农之事的解决之法过了两遍。

他准备将荀攸调去扬州做太守,将华歆召到朝中做侍中,将张辽、高顺、曹性、伍孚调去戍边。

剩下的人则不足为患。

他嘴角露出笑意,心道:“那时刘辩小儿可能会哭着向本相求饶吧,反正他最擅长哭了。”

刘协问百官可有事奏报,董卓心情舒爽,并不着急奏请。

诸臣见董卓未说话,无人敢发言。

董卓对此非常满意,他正要奏明大事,身后却站出一人抢先发言,此人正是左将军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县人,出生于将门世家,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他是朝廷平定黄巾军的最大功臣,张梁、张宝皆死于其手。

皇甫嵩没有理会董卓的不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我这里有一封弘农王的书信,代为交与陛下。”

满朝文武闻言大惊,各自小声议论,安静的朝堂上变得热闹起来。

董卓听着大殿中的喧哗声,心中烦躁,大喝一声:“肃静!”

他一把夺过皇甫嵩手中的信,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手放在皇甫嵩面前摊开,让他看着碎屑在空中飞舞。

董卓原本就与皇甫嵩有嫌隙,早就想借机惩治皇甫嵩。他见皇甫嵩居然将刘辩的信带到朝堂上,心中愤怒至极,脸上的横肉也在不断颤抖。

皇甫嵩却一脸坚毅,心中仿佛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又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臣还有。”

然后他又看向董卓,一脸淡然地说道:“相国,您要撕的话,我这里还有二十几份。”说着,他解开衣襟,从中调出了一堆书信。

董卓被他此举气得脸色铁青,握紧的拳头发出“咯吱”的响声,伸手拔出腰间的七星刀,作势要向皇甫嵩砍去。

文武百官被吓得不住后退,皇甫嵩却一脸平淡,巍峨地立在原地,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模样。

董卓将刀架在皇甫嵩脖子上,冷笑道:“好一个不畏生死皇甫义真,我到要看看弘农王都说了些什么。”

说着,他将卡在皇甫嵩衣襟上的一封信拿了过来,抽出里面的信,读了起来。

……

陛下亲启。

陛下,臣惶恐,志学之年,深锁未央。儒鸩杀母上,剑杀侍婢,臣与姬侥幸得脱,未敢停留。伍德瑜念及旧情,护臣西至弘农,如洛舍闵公、卢公。

董崇矩知臣西归,舍府邸,让弘农,容臣一席之地,皆相国之恩。

出宫未奏,臣之错。谋逆之言,臣冤枉。

望陛下念先帝情分,芳林之约,洛舍之旧,容臣居弘农一隅。

臣感激涕零。

臣表伍德瑜为弘农中尉,荀公达为弘农相,皇甫伯良为弘农长史,华子鱼为弘农治书,张文远、梁义空、苏季安、秦伯瞻、高伯平、曹修明各为弘农校尉,董崇武为弘农卫士长。

此皆与臣共难之人,望陛下准许。

臣愿守弘农,抗河东白波,护洛阳一侧。

陛下仁德,臣面北而跪。

弘农辩。

……

董卓读罢,一把将信撕得粉碎,冷笑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然后他转身看着百官,面色阴冷,喝道:“弘农王所言,你们信吗?”他将手放在刀柄上,作势要杀了与他意见相左的人。

百官见状,皆不敢言。

皇甫嵩欲言,刘协挥手示意他不要再激怒董卓了。

刘协咽了咽口水,像是鼓起勇气一般,说道:“相国,我倒是觉得弘农王说得对。”

董卓闻言,面色有些不耐,说道:“陛下……”

刘辩亦举起手示意董横让他说完,“李儒鸩杀何氏,事实如此,且他已伏诛,此事不提。

弘农王未奏请圣意,私回封地,虽情有可原,亦要罚三年俸禄。

董崇矩主动让出弘农城,精神可嘉,赏黄金万两。相国教导有方,亦赏黄金五万两。

孤任命皇甫将军为弘农傅,其他人才皆若弘农王所说。”

“陛下……”

董卓虽然得了黄金,但似乎还是有话要说,刘协同样示意他让自己说完,“孤六岁时,与弘农王在芳林园约定,一人为帝,另一人绝不反叛。

孤八岁时,与弘农王为张让、段珪挟持,后为卢公、闵公相救。行至洛舍,只寻得一匹马,众人皆让卢公带弘农王先走,弘农王不愿舍孤先走,后又找到一匹马,弘农王与孤才出发,尔后遇到相国。

所以,弘农王断不会谋逆。”

刘协开始还有一些紧张,说到后来,言语慷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众经历过“十常侍之乱”的老臣忆起往事,皆有些感伤,朝堂中居然出现了抽泣声。

董卓听着刘协的话,心中道:“若弘农王未等陛下先行,我未同时遇到两人,是否还会再行废立之事?应该还是会的,毕竟想要掌握权力,需要一个小皇帝。”

这时,一直站在董卓身后的王允站出来,说道:“陛下仁德,臣以为左将军仁爱谨慎,尽忠职守,确实是弘农傅的不二人选。”

百官见王允站出来,纷纷附和,他们见九岁的刘协能讲出这般话,心中感怀社稷有救,大汉未亡。

虽然百官对刘协的话非常赞同,但他们知道最后拍板的还是董卓。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皆看向董卓,他并未讲话,便已是殿中的焦点。

只见他缓缓张口,说道:“陛下仁德,愿意宽恕弘农王。百官忠义,知陛下诚乃明主。然本相不同意。”

言毕,他拿出早已拟好的圣旨令人呈给刘协。

刘协望着圣旨上的内容不住叹气,最终说道:“那便依相国之意吧。”

董卓闻言,大笑而去,独留刘协与百官无奈地站在原地。

如今这崇德殿内,果真是董卓一家之言。

刘协命人将董卓拟的圣旨盖上玉玺,加急送往弘农城。

董卓在朝堂大发神威,众人奈他不得,弘农城该何去何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