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605 自上而下的推进

崇祯窃听系统 605 自上而下的推进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什么,大明国立综合医院,这是什么?”

“你真笨,医院,就是医师的院子,也就是说,里面全是医师,懂么?综合,是说可以看各种病,国立,当然是国库出钱设立,不再是什么人自己搞的看病地方了!”

“那这个什么医院有什么好处么?”

“你不知道?这医院看病不但省钱,而且还有御医坐镇的啊!”

“御医坐镇?该不会所有御医都给大家看病,那宫里头怎么办?”

“这倒没有,这圣旨中是有说御医坐镇,但是看病的大部分医师,还是京师各种医馆的医师,不过你放心,肯定没有庸医,都是经过御医考核通过,有真才实学的医师才可以坐镇的!”

“哇,这么说,以后看病,那肯定是去这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了?”

“那肯定了,不但便宜,而且还都是名医!”

“咦,这么一来的话,京师那些医馆怎么办?他们自己的医馆没人去看病,岂不是要倒闭了?”

“那怎么可能!你想想,京师这么多人,就只是一所医院看得过来么?只是相对来说,京师各家医馆那边会少点病人而已。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能一概而论,怎么讲?”

“你不知道,这道圣旨一下,各家医馆全都去报名,纷纷要求去这综合医院坐诊呢!”

“为什么,他们这是傻了么?难道就图朝廷给的那点诊金,据说也不高啊!”

“他们当然不会图那点朝廷给的诊金了,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招牌。只要能去国立综合医院坐诊,那就说明是经过御医考核通过,怎么的都是名医了吧?有这样的招牌挂出去,指不定他们的病人会比以后更多!”

“对哦,还真是这样。哈哈,这么一来,最终会影响的,就只是那些庸医开得医馆了?啧啧,该,就应该这样,最好让那些庸医开得医馆都倒闭,免得害了病人!”

“所以说啊,大家都在称赞皇上此举乃是一大仁政,利国利民,是为自古以来未有之,开后世之先例之举也!”

“那可不,皇上一直以来都是说话算话,爱民如子的!”

“那你之前还想着把银票兑换回银子?你好意思么?”

“……”

崇祯皇帝的这道圣旨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在有布告张贴的地方,就有类似的对话。有的人不明白这大明国立综合医院是个什么东西,毕竟是第一次出现。但是,有的人对此却很熟悉,纷纷给其他人解释。一传十,十传百,事关所有百姓,不管是有钱的官宦商贾,还是没钱的平民百姓,都是第一时间关注,并很快了解到这个医院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没钱的且不说,有钱人家平时也不可能请得动御医看病。可是,在这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却有了这个可能。谁看病不想找最好的医师看,因此对于这国立综合医院的设立,自然也是赞不绝口的。

由此,综合医院这个名字,就第一次在大明出现,并被京师百姓所接受。

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由此带来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他的信誉,或者说朝廷的信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又影响了之前的银票革新之策。可以说,良性相辅,更为顺利了。

还有另外一个意外的好处,更是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

漠北三族的人在京师磨叽,不舍得离开,恋恋不舍中刚好见证了这两个事情的经过。

对于银票革新之策,原本他们是准备看戏的。你皇帝都能多印银票出来,那不是抢钱么,傻子才会答应!结果,他们被事实所打脸。

第一天的时候,看到赶紧把银票换回银子的百姓有点少,以为是不了解情况,明天肯定会多起来。结果第二天更少,第三天绝迹,这让他们看不懂,漠北三族的正使三人,在夜间时候,相对无语。

由这个事情上,他们得到一个结论,大明皇帝的威望非常之高,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皇帝威望高的话,绝对是非常厉害,才会有如此效果!由此他们又推导出,大明皇帝应该是真不把他们漠北三族放在眼里。

虽然他们对外说,漠北三族光是骑军就有五六万,实际上,多是牧民而已,平时常备的军队,三族合起来都不到五千,实在是不去放牧的话,养活不了那么多常备军队。

正当他们带着复杂心情准备走得时候,忽然又发生了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的事情。他们一打听完了之后,不但三个正使,就连他们的随从,都非常地心动。

人生一世,谁不会生病?

不管是谁生病,都肯定想着找最好的医师看病。相对大明来说,他们漠北三族的人要是生病了,那就真得是看长生天收不收了。族长大汗们,还有巫医可用,但普通牧民,那是真没有,只能是熬,看是把自己熬死了呢,还是把病熬好了!

如果归降了大明,到京师来居住,不但能享受这里的荣华富贵,就连生病都会有保证,不会出现生一次病,就是过一次鬼门关的情况,多好!

说真的,明白了这个事情之后,甚至包括巴布在内,他们都有点动心了,连回去准备禀告的说词,都有了变化。

当他们知道,这个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的事情,是因为大明皇帝微服私访,刚好撞见了一家子穷人看不起病,所以才有了这个举动。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的为人,也进一步被这漠北三族的人所了解。

不管是谁,面对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同时对人又很好的,那是怎么都不想和这样的人为敌的。从古至今,想着和真正好人为敌,为难好人的人,终归是少的。

或者这也就是崇祯皇帝所教导他子民的,多行善事,方为持身之道。他一心为民的举措,也同样影响了漠北三族,这就是多做好事所带来的额外好处了!

最终,巴布等漠北三族再怎么不愿意走,也终归还是走了。临行之际,那可真是一步三回头。要离开这么繁华的地方,又回那鸟不拉屎,外加苦寒的地方,实非所愿也!

在他们走得时候,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已经选好地址,就离贫民区不远,占地很大,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如今朝廷有钱,这效率就是不一样。崇祯皇帝一道旨意下去,利国利民之举,还能赚声望,对自己也有好处,谁不尽心尽力?

甚至有些南方人在朝为官的,眼红京师有这样的好事,就也上奏说,要在南边也设立一所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为好。

对此,崇祯皇帝欣然同意,命应天府那边也筹办一所,就和京师这个一样。甚至在旨意中还给出了一个十年,五十年计划说明。

十年计划,是指在等两京的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开办一段时间,总结经验后,将在十年时间内,在各省都设立一所这种公立医院。

而五十年的计划,则是在国库财力的充盈情况下,尽量让各国立综合医院培养出更多的医师。然后以这些医师为依托,争取在各府,各县都设立一所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这或者也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十年计划,五十年计划,大明百姓对此都很新奇,并对此议论纷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感觉这个国立综合医院要在全国各府各县都设立,感觉非常地不可思议。

但有了这样一个计划,不就有了念想!因此,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上至官珅,下至平头百姓,全都很期待,并给予最大的赞扬和精神上的支持。

崇祯皇帝其实一直在盯着这个舆论,甚至之所以会有这么快的舆论反应,也有他悄然派出去的厂卫在引导的原因。

看到舆论引导的效果非常好之后,崇祯皇帝便又下了一道旨意,设立大明国立医学监,是为国子监下属机构。

这个医学监,以收一年以上的医师学徒为主。并且这些医师学徒暂时是由御医以及经过御医考核通过,能在国立综合医院坐诊医师的推荐,才有资格入医学监就读。

凡医学监的学生,学费全免,并每个月都有补贴,以解决医师学徒的后顾之忧。另外,从医学监毕业后,就会安排进入国立综合医院实习和坐诊。

这个事情,任何人一看,就知道皇上是为那个十年,五十年计划而特意做的。事关所有人的未来看病实力,因此纷纷支持,哪怕那些儒生也没人敢反对。

于是,就这么的,国子监中就插入了一个医学专科。

有这样的结果,崇祯皇帝很满意。

饭要一口口吃,医学监有了,那么其他各方面的学监也会有。

不过类似这种医学监一样的,其实是后世的大学之类,是属于高等培养的院校。等以后朝廷收入更多,条件更成熟以后,就再往中小学方面去延伸。也只有这种自上而下的扩学方式,朝廷所受到的压力才会最小,投入也能很快得到回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类似方面的进步。

崇祯皇帝做完这些事情的初步框架后,便松了口气,开始把心思转向朝鲜战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