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604 解决问题

崇祯窃听系统 604 解决问题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在大明朝,发行纸币这个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因为有大明宝钞的先例。一开始,纸面价值一贯的大明宝钞,就是可以换一贯的商品。可是,朱元璋农民出身,不懂这个,没钱就发大明宝钞,没钱就印大明宝钞,结果以他开国皇帝之尊,还是挡不住大明宝钞的快速贬值!

这个事情,并不是行政命令能解决的。

用纸币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从朱元璋之后的好多皇帝,还有他们的能臣,都想过挽救大明宝钞。然而,不懂经济的他们,最终是无奈地放弃了。等到了大明中后期,这大明宝钞基本上就已经是废了。

大明朝有过这么一个事情,大明百姓对于纸币自然是非常警惕的。

不过好在崇祯皇帝是用迂回的路线,一开始只是银票而已。这个银票,是当前百姓都能接受的。等他们自发地把银票当货币来买卖东西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具备了纸币的功能。

经过这么多年的信誉培养,至少朝廷发行的这个银票,已经被大明百姓认可。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一出,引起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全都在说这个事情。

“老王,我准备去把银票换回来,还是银子来得踏实啊!”

“为什么,银子太不方便了吧!之前的时候,别人用一两银票都能买你一两一钱银子的东西,你都乐意,你还担心这银票会变得不值钱?”

“你不知道啊,我祖上就是被大明宝钞给坑苦了,要不然,我那还用到处做买卖,就直接是个有钱公子爷了!”

“那倒也是,被大明宝钞坑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不过如今可不一样,难道你还信不过皇上?”

“啊,不是这个意思,皇上英明神武,又爱民如子,我怎么可能信不过,但是……但是……”

“别但是啊,你看,皇上在圣旨中都说了,这多印的银票是必须要印的,要不然,银票变得太值钱,就是什么通货紧缩,那样会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再者说了,那多印的银票,是以来年国库收入为抵押,难道你害怕皇上赖账不成?”

“不不不,皇上怎么可能会赖账。不是……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肯定不会赖账的!”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换银子?要不这样好了,你也别去银行换了,我这里有,正愁银行那边换银票排队,我们换得了!”

“呵呵,老王,回头再说,回头再说,我先回家再和娘子商量下。”

“……”

类似这样的对话,就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身上发生。

如果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颁布这种旨意,压根就没人会鸟,谁信!

就算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后,比如崇祯十二年,或者是十三年吧,崇祯皇帝已经取得了一些战事胜利,提高了他的威望。可还是不足以会有这样的对话。

如今的崇祯皇帝,那是光复了整个辽东,把祸害大明多年的建虏给剿灭了。国内流贼就更不用说,还有南涝北旱的防治救灾,一心为民的施政,全都深深地改变了百姓对皇帝的看法。

加上朝廷一年比一年有钱,百姓也不担心,朝廷国库会发不出钱来。在圣旨出来之前,又刚好是还粮的事情,对于崇祯皇帝的信誉,加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此情况之下,在崇祯皇帝的基本盘,也就是京师之内,就算有人担心,想要用银票去换回银子,也会被人说得改变主意。

因此,在旨意一出的三天内,第一天,用银票换回银子的人是有一些;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拿银子去换银票的人反而更多了。

第三天的时候,局势明朗,银票这个事情,以前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全然没有被皇上所说的,会多印一百万两银票的事情给影响到。

这一天开始,京师的街头巷尾,已经开始转移话题,纷纷都在聊着,皇上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竟然连这钱贵钱贱对民生的影响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到的。最终,就只能归结为天纵圣明,别人没法比的那种!

在京师之外的其他地方,有一个规律,离京师越远,崇祯皇帝这道圣旨的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大明西南一代,不怎么见识过皇帝手段的地方,影响就更大。比如贵州、云南等省,银行的银子甚至都出现了挤兑完的情况。没办法之下,只能从邻近省份,或者以赋税为抵押,等到银子到了再兑换。

出现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是有预料的,没关系,时间能证明,那些人都是白担心的。

当然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远方的情况。

在有关银票的圣旨颁布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开始考虑百姓看病这个事情。刚好东厂提督王承恩把东厂监察民间的奏章送了过来,有喜事,自然是会加以说明,讨皇帝开心。

只见王承恩双手呈上奏章,而后笑着恭维奏道:“受陛下感召,如今京师很多医师都那么做了!”

崇祯皇帝冷不丁地听到这话,有点搞不明白,一边顺手接过奏章,一边顺口就问道:“做什么?”

“多行善事,是为持身之道也!”王承恩的脸上都是笑容,说这话的时候,甚至还摇头晃脑了一下,“如今京师的医馆大部分都有半天义诊,不收百姓诊金,为他们自己积福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自然也是高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展开那份奏章,快速看了一遍。果然在里面有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个情况。

看到这,崇祯皇帝心中忽然一动,对于怎么设立公立医院的事情,顿时就有了主意。

想了一个思路出来之后,他便又召集司礼监和内阁,以及户部尚书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什么?陛下的意思是要设立安济坊?”首辅薛国观有点惊讶地确认道。

崇祯皇帝听了,摇摇头说道:“不是安济坊,而是一种综合的诊所,以百姓能接受的看病成本为百姓看病,不至于普通百姓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耽搁了病情!”

所谓安济坊,其实是为控制疫情而专门设立的救护所,同时也是隔离点。这个,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汉武帝、汉平帝时期,都是在《汉书》上明确记载的。

之后的朝代也都有类似的机构,不过都是控制传染病,也就是疫病为主。而崇祯皇帝这个,其实和以前的这些是有本质的区别。

只听崇祯皇帝给这几个臣子解释道:“朕之前微服私访时遇到的一个看病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经听说过了。就是这个事情,让朕觉得,必须给朕之子民做点事情。而如今刚好京师各医馆都有半天义诊之举。因此,朕想着,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看到他们在仔细地听,崇祯皇帝便继续说道:“这个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由朕派太医院的御医坐镇,而京师各医馆的医师,经过御医考核通过的,可在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坐诊半日。他们的诊金,由国库支付,百姓不用出钱,或者出很少一点钱。而所用的药,也以成本价给病人。如此一来,朕的子民中,那些不富裕的,便也有个能看得起病的地方!诸卿,以为如何?”

“这……”户部尚书听了,明显就犹豫了。

崇祯皇帝一见,便笑着对他说道:“当然,这个钱也可以由朕出,那这个就要改名为大明皇家综合医院。卿等以为如何?”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立刻便有点尴尬地奏道:“陛下,还是叫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为好!”

设立这种医院,那是真正的惠民之举,以后可以大吹特吹的。如果传出去,说他当户部尚书的,舍不得出这个钱,那么他的名声必然会臭。

看他这个反应,崇祯皇帝笑了,殿内其他人也跟着笑了,甚至连他自己都笑了。很明显,文华殿内的气氛还是可以的,毕竟这国库有钱,就有底气不是。要不然,各部都能为来年预算吵翻天,又哪来的钱去设立什么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在轻松地气氛之后,首辅薛国观还是出列奏对,指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这个医院本意是为了那些没什么钱看病的。可是有御医坐镇,其他坐诊医师也都是受到御医认可的,那京师有钱人家不也都挤到这里来看病了?还有,百姓要是都到这里来看病,那京师的那些医馆怎么办?那些医馆,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承认,肯定是有影响的,薛国观所提的问题中,哪怕到了后世,都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

但是,这做事情,还是要看是否是大部分百姓受益。如果是,那就值得去做了。如果能达到当初设立的目的,那也是值得去做的。

朝廷收来赋税的目的,不是说为了帝王将相的享受,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看病是个大事,当然也是用之于民了。

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之下,经过一天时间的讨论之后,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的圣旨,便公告天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