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598 大赏

崇祯窃听系统 598 大赏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果然,就听到薛国观在停顿了下后说道:“亏了有番薯、土豆、玉米等物为补充。另外,农司那边杂交出来的水稻,似乎产量也高了一点。再加上陛下一直安排从南洋购入粮食,才能在没有饥荒情况下,还能挤出一部分用于两地战事。”

他所指的两地战事,就是指辽东战事和西南土司之乱。不过相对规模来说,辽东这边大多了。如今虽然建虏已经剿灭,但是倭国又来搞事,这打仗用的粮食,还是少不了的。

崇祯皇帝听了,便立刻问道:“移民开垦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之前已经得到陛下旨意!”薛国观继续回答道,“会同蓟辽总督那边,已经开始安排第一批移民前往辽东。据底下回报,这第一批移民,多是以前去过辽东,或者是从辽东归来的亲戚朋友,邻居家人之类。”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这个可以理解。就关内百姓来说,辽东苦寒,那是有惯性思维的。可是,其实辽东地区河流众多,周边也就成了非常好的粮田所在。虽然天气要冷一些,可一年种一季却是没任何问题的。那些去过辽东的百姓,实地看过,自然是知道这点。他们会成为第一批移民的人,也就不意外了。

“还是要加强移民力度!”崇祯皇帝做出决断道,“之后国泰民安之下,大明人口暴增是可以预料的。必须要向辽东、河套以及朝鲜移民,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这个事情,可是半点都不容马虎的。”

“微臣遵旨!”薛国观听了,连忙应下。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吏部尚书道:“河套、辽东和朝鲜三地,朕说过仿照内地,不再用都司管辖。因此,划分地方衙门,委派地方主官,吏部要尽快拿出章程,做好官员的委派事宜!”

“微臣遵旨!”吏部尚书听了,自然是立刻答应下来。

皇帝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于大明朝的每个官员任免都要御览。因此,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权力,主要就是在吏部的。也因此,崇祯皇帝才会交代吏部尚书。

总结起来,粮食问题,还是重中之重,不能马虎。

说完了这个事情,兵部尚书出列,给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安南那边消息已有传回,对我大明旨意阳奉阴违,依旧和西南叛逆土司有联络。并且西南那边,因为改土归流的传闻久矣,而朝廷并没有辟谣,因此,西南不少土司的叛逆迹象严重,很可能会有一场大的动乱。”

崇祯皇帝听了,冷冷一笑道:“他们都想作死,那就作死好了。传旨给秦良玉,退出叛逆之地,给那群叛逆让出空间,让他们都跳出来,等朕回头腾出手来,便一锅端了他们便是!”

这个时候,众多臣子对皇帝的领兵打仗能力,那是有相当地自信了。听到皇帝这么说,他们也是赞同。与其捂着,不如趁着如今大明军力恢复鼎盛的时候,把他们都给铲平了。

兵部尚书退下,礼部尚书接着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我大明每年向南洋购买海量的粮食,已有不少南部沿海的百姓,纷纷出海去了南洋或租或买粮田。对这等百姓,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御断!”

这种百姓,可以说是刁民,是官府所不喜欢的。毕竟跑去了国外,不用再向大明交赋税,服劳役,还赚大明的钱!

要是换成以前的话,像这样的刁民,都不用请示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能按照惯例处理这些事情。但是,如今的皇帝,看待事情,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不敢再按惯例做事,商量了之后,就决定先请示皇帝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不在意地说道:“他们出去,终归是种粮食去了。而大明需要的,就是粮食,多多益善。既然他们想走,那就走好了。不过在走之前,要向当地官府报备,出去干什么,多久回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该补交的赋税劳役,都折成银子缴纳,尽了他们自己的义务便可。如若是私自出去,超过一定时间,被地方官府查明的话,就让地方官划去户籍便是!”

如果说没有一点处理,那是有点不公平的。这个不公平,不是说对这些离开的人不公平,而是对留在大明的人不公平。

毕竟留在大明的人,要向大明缴税,要服劳役,他们为大明的强大付出了他们的义务。那么大明也有责任,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而那些出去了的,他们不再向大明交赋税,也不再服劳役,等他们回来,还是和留在大明的人获得朝廷给的好处,那凭什么?

听到这话,礼部尚书便又请示道:“那之前已经出去了的人该如何处置?”

“前面的就不追究了,以后的,就按如此办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加重了一点语气道,“朕相信,以后所有人都会想着法子当大明的百姓!”

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然后,又有臣子出列,奏对他事,崇祯皇帝都一一给予了解答。

时间很快便到了中午时分,崇祯皇帝看到没什么臣子再出列说事,便带着微笑说道:“好,诸卿既然已经说完事了,那朕就宣布几个事情!”

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一听,顿时带了一点好奇,不知道皇上会说什么事情?

只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剿灭辽东建虏,朕在沈阳的时候,已经公布过封赏。如今回来京师,当再次公告天下,以为荣耀!”

封赏的事情,自然早有传回来。不过那个时候,皇帝没回来,卢象升等人也没回来,因此,这个事情大家也都只是听听,并没有多大感受。但是,此时听到皇帝再次提起,那是要走正式流程,有关封赏的事情,就一下被他们又想了起来。

没想到皇上还真是大方,分了一个文官爵位,大明历史上,除了开国的不算之外,也就王阳明一个人而已。不过如今,又多了一个卢象升!真是要羡慕死不少人!

不过他们也就是羡慕而已,卢象升的功劳,那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自问,没其他人能做到卢象升那样。算了,就把卢象升当武将看好了,获得爵位又有什么奇怪呢?

他们正在想着,崇祯皇帝又开口说道:“核查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这个事情,朕知道很难,但是,如今已经取得一个大捷,朕很欣慰。因此,朕决定对相关人等,给予封赏。”

随后,他又公布了相关人等,主要有江南巡抚张溥,南京吏部尚书孙传庭和南京左都御史杨廷麟,以及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

听到这个,底下这些臣子也是服气的。就核查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这个事情,要不是当今皇上圣明,不管谁去做这个事情,绝对是祸及全家的事情!而张溥等人能去做这个事情,当时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甚至都牵扯出了常熟民乱,谋逆大案等等。

他们正在想着,就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另外,农司张子龙,开物司宋应星,皆有不小的贡献。如各类作物的推广和培育,玻璃的发明等等,这些都是如今大明越来越好的基础。朕决定,连司掌印升为侍郎。”

侍郎是正三品,而郎中只是正五品。可以说,张子龙和宋应星的品级提升,中间是连跳了三级。对于这个封赏,事前谁也没想到,一时之间,这些臣子都是吃惊不小。

皇帝做事情,底下的臣子自然都会有猜测。之前的事情还好理解,毕竟功勋就摆在那里。而张子龙和宋应星,虽然他们确实也有很大功劳,可一下子连跳这么多品级,还是让他们非常意外。

但是,仔细想想,似乎好像也不能算多意外。

一直以来,不管是宋应星还是陈子龙,一直受皇帝宠信,还被任命为太子讲师,教导太子和各文武勋贵家的孩子。如果是一般人,能有这个待遇么?

再想想,皇上在这些年来,一直在强调的事情,不就是陈子龙和宋应星,特别是后者在做的那些事情。如今又重赏之下,不就是要向天下人表明,当今皇上有多重视农司和开物司的事情!

这么想着,他们便有了明悟。看来,皇上和太子这两代,应该都会如此重视了!那么,家里那几个兔崽子,也得往这方面培养才好!

崇祯皇帝宣布完了这三件事情之后,这底下的臣子自然是有的忙了。再加上昨日崇祯皇帝所说的,必须要兑现还粮的事情,反正接下来这几天,除了崇祯皇帝之外,其他人都忙成狗了。

不过崇祯皇帝倒也不是真得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对于宫内这边,他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原本一直带在身边培养的八名内侍,表现出色的四名,以陈宝庭为首,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正式跨入太监这个行列。而另外四人,以蓝天保为首,还继续服侍在崇祯皇帝身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