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504 倾国之战

崇祯窃听系统 504 倾国之战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虽然多尔衮,或者说建虏这边,哪怕是在以前的时候,觉得要是能抓到或者杀了明国皇帝的话,那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在以前的时候,建虏这边绝对没有像如今的多尔衮一样认识到,明国突然强大起来的最关键人物,其实就是崇祯皇帝。

有了这个认识,那么重视程度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以前,多尔衮认为损失大清两万人马,才能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的,那他可能会犹豫;如果换成是损失大清一半的人马,那他估计就更是不会了,会觉得不划算。哪怕没有明英宗的例子在,他也会觉得不划算,因为那样对于大清来说,也是伤筋动骨了。

可是,此时,多尔衮认识到,如果除掉了崇祯皇帝,那么明国刚好转起来的态势就会止住,没有了英明神武的皇帝,只凭着乳臭未干的小皇帝,那明国估计就又会和以前,陷入党争的朝局中,大概率就和和以前一个德行了。

如此一来,大清就算损失了一半人马,到了伤筋动骨的份上,多尔衮也会觉得划算。要不然,就凭现在明国皇帝这种打法,大清的未来其实真的是绝望的!

这也就是说,大清的困局,其实不是粮草短缺,而是明国出了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解决了大清粮草短缺的问题,可只要有崇祯皇帝在,大清就必然还是会陷入更多的麻烦当中。但是,要是解决了崇祯皇帝,那么就算现在粮草短缺,大不了吃草便是,熬过冬天,大清的未来就是光明的。明国没有英明神武的皇帝,大清就有的是办法来对付明国的君臣边将。

多尔衮给布木布泰说了这个观点,顿时,布木布泰立刻赞同,连声肯定道:“叔父摄政王说得在理,打蛇七寸,才能打死蛇,没错,就是如此!”

对于此,她其实是有深刻体会的。

之前的时候,其实是她和海兰珠之间有利益冲突。海兰珠的崛起,生的儿子威胁到了她。一开始,她想着对付海兰珠,但是事倍功半,甚至还遇上了危险。后来转变了思路,干掉皇太极,就是打蛇七寸,让她有了如今太后的身份。

此时,他们取得一致意见,多尔衮便决定,进行全国动员,就要和明国皇帝打上一仗,要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才行。

而打仗,就是钱粮先行。

多尔衮便又下旨,除了辽河平原的粮田之外,其他粮田,全部提前收割,并且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准备发兵海州。当然,这个还需要时间,他就又发出一道旨意,要求多铎、岳托和豪格尽量和明国皇帝周旋,拖住明国皇帝,等待他这边领着全**力一到,再进行总决战。

顿时,辽东大地上,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到处都是建虏的男丁带着弓箭刀枪,带着自家的包衣赶去汇合。麦子还没金黄,就全部收割,而后一起送往军中当军粮。

…………

辽河平原这边,原本以为秋收的临近,孔有德心中很是发愁。

辽河平原远在辽东腹地,明军要能过来接应的话,盛京估计都被打下来了吧。可是,这可能么?

当然,还有另外的路,就是从草原那边过来。可是,草原一望无垠,就算能过来,要接应这边两万多大明百姓,不可能不惊动建虏吧?如此一来,建虏骑军追击的话,躲都没地方躲。由此可见,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那么,大明皇帝到底会怎么来接应这么多人呢?

想不出办法来,以至于有的时候,孔有德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想着,会不会到时候自己领着他们把这些粮食都烧了,给了建虏致命一击,但是,明国那边却不来接应,不认账了?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会不会有?

孔有德认为,如果是在他认知中的那些明国官员的话,说不定还真可能做得出来。但是,这些年来,明国皇帝的作风改变了很多,至少以这些年来听说到得事情来推测,应该是会说话算话的。

想着这些事情,孔有德心中很彷徨无助,甚至很想再找陈绍宗问个清楚,要不然,就太担心了。

可是,陈绍宗出来一下之后,就又消失了,哪怕孔有德故意多次巡视田间地头,也没有再发现陈绍宗的踪迹。

在失望的同时,孔有德还更是遇到了麻烦。他没想到,在临近秋收之际,阿济格竟然领军前来辽河平原这边。虽然兵力不多,可这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而且他敢肯定,这也绝对出乎大明保定总督或者明国皇帝的预料之外。如此一来,虽然烧粮田还是有可能性,但是,不要说带着两万多大明百姓跑了,就是他自己一家人逃跑,都不大可能了!

形势的严峻,让孔有德在坐立不安了几天之后,终于匆匆回转铁岭,去找自己的心腹管家孔永安商量,他不管了,想派孔永安去联络看看。

可他没想到,孔永安过来见他时,却是一脸喜气,确认书房内外没人之后,便欣喜地对一脸愁容的他说道:“老爷,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孔有德一听,顿时精神一振,连忙追问道。

孔永安凑近他,低声说道:“阿济格领军过来的原因已经打听到了,是朝廷王师在发动发起战事,就按之前的约定,开始转移建虏的注意力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孔有德便露出失望之色,叹口气打断了他的说话道:“这有什么用?建虏注意力有被转移么?都派阿济格过来了,我们怎么办?”

“老爷,别急啊!”孔永安一听,也不在意,继续带着喜悦的表情低声说道,“刚才有最新消息来了,说皇上也领军正在攻打海州了。多尔衮下旨,全国动员兵力,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都要出征。不但铁岭这边的建虏要走,连阿济格也要领军赶回去。估计盛京的旨意也很快会到王爷这边,会有相关消息的!”

一听这话,孔有德不由得大喜道:“这么大的动静?还真是把建虏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又一下呆住了,过了一会,回过神来才紧张地问道:“皇上带了多少人马在攻打海州,会不会有危险?”

“据说是五万多步骑吧!”孔永安听到孔有德的这个问话,顿时,他也担心了,“这个事儿,会不会过头了啊?虽然建虏的注意力转移了,但是建虏全部动员起来,十万兵马肯定是有的。皇上要不要紧?”

“这……”孔有德一听就急了,不由得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紧皱着眉头说道,“皇上远征辽东,怎么就不多带点军队呢?要是皇上为了吸引建虏的注意,结果却陷在了这里,我孔有德岂不是成了我们汉人的罪人?”

之前的时候,他是担心大明吸引不走建虏的注意,这边没法逃跑;可是此时,他又反过来担心大明皇帝那边吸引过头,反而有了危险了。

好歹他也是常年带兵打仗出来的,虽然已经见识过明军的精锐,但是,建虏的军队也不差。在本土作战,还是十万对五万,他不觉得明国皇帝的胜算会高。

正在焦急之时,忽然就听到外面传来叫唤之声:“王爷,王爷,朝廷有旨意到了!”

孔有德听了,便只好放下担心,先去接旨了。

他是铁岭和辽河平原那边来回跑,因此就晚了点接到旨意。

这份旨意,就是孔永安打听到的情况,说阿济格要领兵回去,辽河平原这边,就全部交给孔有德,让孔有德务必做好粮食的秋收诸事,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对此,孔有德在表面上,自然是连连保证。但是,等钦差一走,他就又愁眉苦脸了。

明确了这个情况,反而比以前就更担心了。怎么来接应,这是一个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皇帝那边能否安全撤退,这又是一个问题!

想着这些,孔有德愁啊!

不过,对于多尔衮要举国而战的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本人却一点都不急。甚至恰恰相反,他之所以缓攻海州,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建虏军力过来!

当然,崇祯皇帝倒没想着能一口气打败十万以上的建虏军队,但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要想撤退,却是没有问题的。而建虏如今用举国之兵来战,那就等于把建虏所留存的所有粮草物资,都能在这一战中耗个精光。再加上孔有德那边,把建虏赖以过冬的粮食烧掉,可以说,不用付出大明将士们的鲜血,就能饿死建虏,明年再战,估计建虏都可能不足为虑了。

于是,他传了密旨给卢象升,把情况给他通报了,让他做好防御准备,以防建虏在兵力优势之下,分兵攻打盖州。

至于耀州驿,崇祯皇帝并不留兵,建虏要夺就夺去好了。

另外,崇祯皇帝从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各地建虏动员的大致情况,再从阿济格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他已经领兵马上要到达盛京之后,便放飞了两只信鸽,那是给吴三桂所部的。

做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海州战事上。

之前的时候,定下的是围三阙一之策,不过海州建虏并没有逃跑,反而因为能联系到鞍山驿堡的建虏知道了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反而士气更为高涨了一些。

最先来援的军队,自然是辽阳的岳托所部,多铎听着信使禀告,不由得大喜道:“好,这一次,定要把明国狗皇帝留在辽东不可!”

说完之后,他立刻对信使说道:“明国狗皇帝如今在海州城下,将近五万的大军,粮食物资所带必然有限,需要后方不断转运。只可惜本王如今兵力不足,无法抄其后路。因此,报于你家主子,让他可先派骑军三千,绕过海州,偷袭耀州驿,夺其粮草,不行的话也要毁掉,切记切记!”

多铎一直以为,明军打下耀州驿,并一直占在那里,就是想要把耀州驿作为大军粮草物资的中转站之用。毕竟耀州驿刚好在海州和盖州的中间,且刚好是明国车营运送物资的一天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说,明国车营运送粮草物资,从盖州出发,可以在耀州驿过夜,第二天就刚好赶到海州,是最适合的粮草囤积之所了。

因此,他就给岳托这么一个建议,感觉明国大军如今都在海州这边,耀州驿那边就绝对没有重兵把守,三千骑军出其不意地去攻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点,他在这几天观察城外明军动静,也能证明,明军的兵力,基本都已经到海州来了。

不过,他不知道崇祯皇帝把他的想法给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岳托那边,他还没有窃听种子,无法知道岳托是怎么做的。

不过没关系,崇祯皇帝又不是军盲,既然知道了这种可能性,便立刻召开军议,把这个情况当作一种设想,开始讨论岳托那边的可能性。

大明诸将一听,都觉得皇上既然提出了这个可能性,那就绝对是有可能的。于是,他们纷纷讨论了起来。

这几天内,海州的野外,就是大明的天下,因此明军夜不收对于这一带的地形,也都已经了解并报上来,是做有海州地区的沙盘的。

这些总兵就着沙盘一阵子讨论,便把结论呈给了皇帝。在鞍山驿堡外潜伏夜不收,观察建虏动静。如果建虏真派骑军绕路偷袭耀州驿的话,这边就派出军队收拾那偷袭的骑军。反正建虏是要绕路,这边得到情况后再动身,也不会来不及,甚至连伏击地点都想好了,就是之前多铎选择伏击的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是海州这边通往耀州驿的主干道,也是适合埋伏的地方。

这么定下之后,就静等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