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94 让你当叔父摄政王(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

过了好一会,多铎才压抑着怒气,盯着毫不示弱,同样在回视他的吴克善,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道:“科尔沁族和我大清乃是荣辱一体。如果大清败了,明国也不可能放过你们科尔沁族。战事在即,本王不想再听到这种情况,如何?”

很明白,多铎是退了一步了。

见他如此,吴克善也没有再继续,因为他同样是没有那个底气继续去和多铎斗。再者说了,他也认为多铎说得有理。以科尔沁族和大清皇室的关系,明国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至少他吴克善,那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因此,他也退了一步道:“下次出兵,我亲自带着,敢有犹豫投敌者,我自会处置!”

话都说到这里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

还没到午夜,派出去的三千骑军,回来了两千多,向多铎禀告说,耀州驿沦陷,确认明军是大举进犯,兵力由盖州明军和东江军两部分组成。至于多少兵力,还有待核实。

多铎一听,顿时就忧虑了。之前的时候,东江军从未有和盖州的御林军一起作战。如今却出现,那说明,明国是动用了在辽东这边的所有兵力。

得到这个结论,他终于下令开始全城战备。另外,派出信使,急报盛京。

虽然明军这边有三千骑军,可建虏这边,骑军至少有一万多。两边的骑军军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数量。

不过建虏受限于粮草物资,长期的斥候战,他们也负担不起每次大规模出动骑军,因此,就双方的斥候战来说,明军这边其实是一直占优的。

但眼下一旦真的开战,除了第一天大明骑军突然增加到三千骑军,一下打了建虏骑军一个措手不及之外,等第二天的时候,耀州驿这边就全是建虏骑军的踪迹了。数量上的差异,让大明骑军也都退回了耀州驿。

此时的耀州驿,有车营的偏厢车作为依托,而建虏口中的御林军又受过专业的土木作业训练,手中有传至崇祯皇帝的工兵铲,只是一个晚上加一个早上的时间,在建虏骑军大规模出现在耀州驿之前,就已经扩建了耀州驿,足足大了三倍不止。

当然了,就这么短的一点时间,是不可能修筑高大的城墙,而是类似壕沟,女墙,拒马等等,加上明军大量的火炮火器,构成了一个简易却有效的防御阵地。而偏厢车内运来的粮草物资,都存放在原来的耀州驿内。

远处建虏的骑军,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明**卒,就躲在乌龟壳之内,这让他们所有人看了都是脸色阴沉。

闻讯赶来的多铎,更是眉头紧锁,他是主帅,自然知道自己手中军队的战力如何,事实上,他其实是高估了,不过就算这样,他看着被明军改建之后的耀州驿,他就知道,如果想夺下这个耀州驿,至少要付出两三倍的损失,而这,还要建立在没有明国援军的基础上。

“殿下,耀州驿这里的明军,大概有东江军步军三千,骑军两千,明国御林军的车营兵马在三千左右,骑军一千。”早一步负责赶来耀州驿的建虏头目已经大概弄清了明军兵力,在给多铎禀告道,“奴才猜测,这只是明军的前锋,要不然,就凭这点兵力,不可能打我海州的主意!”

说到这里,看到多铎收回目光,转头看向他时,便继续禀告道:“但派往盖州的探马已经回来,说盖州那边明军严阵以待,却没有继续发兵的迹象。”

多铎听了,又转头看向耀州驿,盯了一会之后,忽然喃喃自语地说道:“该不会,明军这是要把耀州驿经营成攻打海州的大城,再出兵攻打海州?”

如果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一万不到的明军,而后续却没有继续出兵的迹象。

说完之后,多铎的脸色忽然变得狰狞,厉声低喝道:“真当我大清军队是泥捏的?”

就只是这一万不到的明军,在明知大清军队有两万多的情况下,竟然还敢在眼皮底下这么明目张胆地修筑扩建耀州驿,这真是前所未有过的事情!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明军要是敢离开宁锦那样的坚城,绝对是被大清歼灭野外的下场。如今,虽然他承认明军确实比以前强大了,可是,嚣张至此,就超出了他的忍耐度了。

如果换成多尔衮,或者阿济格等人,他们尝过明军的厉害,说不定还不会这么生气。哪怕是换了岳托,他当年在平壤城外和卢象升结结实实的打过一仗,也绝对不敢小觑明军战力。

但是,多铎可从没有和如今的明军正面交手过,也就不知道,如今的明军到底有多厉害!以前嚣张惯了,又怎么可能忍受这种在他鼻子底下羞辱他的事情。

因此,他恨声说了之后,并没有鲁莽地下令攻击,他并没有傻到这程度。

多铎当天便回转海州,动用粮草物资的储备,开始调兵遣将,派出一万骑军,分左右两营,就驻扎在耀州驿和盖州之间,用意是阻断耀州驿明军的退路,也防盖州明军增援耀州驿。

另外再派出一千骑军,分散耀州驿和盖州所在的方圆几十里,特别是海岸线一带,监视有无明国新的援军出现。

做完这些之后,他就下令打造楯车等军械,就准备等耗掉耀州驿明军的锐气,看机会主动发起战事,歼灭来军,给明军一个狠狠地打击。

…………

盛京城崇政殿,多尔衮已经在视察完辽河平原的农田情况之后,就立刻赶回来了。他不敢离开太久,否则这个摄政王什么时候被搞掉,他都不知道。

通报了辽东平原那边的情况之后,盛京城这边,都是松了口气。纷纷称赞摄政王英明神武,看来困扰大清的问题,终于要能解决了。

不过这个情况,让范文程等人都暗暗嫉妒。因为他们所出的主意,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

首先是分布各处的捕鱼分队,每天打到的鱼,真得是看老天脸色,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都不足以解决捕鱼分队自己的口粮。运气好,倒是会多一些。不过终归来说,对于解决目前大清缺粮困境,是杯水车薪。

而和虾夷那边的贸易,也如同这个捕鱼一样,能换来的粮草物资,其实极为有限。总得来说,虾夷之地也不富裕,他们自己都生活在有上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里。只有那些头人,才有那个实力来换个绫罗绸缎显摆下身份而已。

另外,大清还没有船队过海去虾夷之地,这让他们打劫的想法,也只停留在了计划之中。实在是就算花大力气造出了船,可要是去抢那虾夷之地,搞不好就是亏本。

于是,范文程就又向多尔衮建议,不时派出骑军,前往朝鲜之地扫荡,反而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对于这一点,多尔衮倒是肯定的,并且还下旨,派往朝鲜之地的骑军,以后不要再乱杀人。只要不反抗,就别都杀了。留着他们,这样来年说不定还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清的局势,总算比以前要好一些。只要熬到秋收,也就个把月的时间了,大清的缺粮困境就能缓解一大波。再等个几年,在北方再多开荒种田,估计就不会再为口粮发愁了。

当然了,多尔衮其实自己心中也是清楚。粮食困境将会缓解,一方面确实是孔有德那边出力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辽东人口少了很多,不说逃走的那些汉奴,光是被明军歼灭的军队,就达三万左右了,还有被明军所杀的满洲族人也是不少。这前前后后算起来,那是少了很多张吃饭的嘴!

“多亏了摄政王日夜操劳,我大清才能缓过劲来。”布木布泰这一日,带着小皇帝,难得地来到崇政殿,当众表扬多尔衮道。

这话让豪格听得格外不舒服,看着容光焕发的布木布泰,他心中忍不住嘀咕道:“操什么劳?那点破事,谁不知道?”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的事情,已经有一些传闻。不过如今多尔衮如日中天,而布木布泰又是全力支持他,就算豪格这样的莽汉子,也知道不能和多尔衮去正面冲突,要不然,绝对会被他们给整了。

他正在想着,就听布木布泰继续说道:“相信摄政王的功劳,诸卿都是有目共睹的。本宫经过慎重考虑,加封摄政王为叔父摄政王,谁赞成,谁反对?本宫想听听诸卿的意思?”

一听这话,顿时,豪格就急了。他奶奶的,当了摄政王还不够,如今竟然还要当叔父摄政王,这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啊?

他正想开口反对时,却听阿济格第一个站出来回应道:“摄政王劳苦功高,我大清缺粮之事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微臣赞同!”

豪格听到,顿时转头看向他,心中发怒,果然是一个娘生的,这绝对是事先被多尔衮找过,已经投靠过去了吧?

于是,他立刻转头看向岳托,却见岳托低头不语,并没有开口反对。顿时,他就知道,搞不好,连岳托事先也被多尔衮找过,搞不好达成了什么肮脏的交易!

他是皇太极的大儿子,小皇帝是他弟弟,如果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的话,就等于他也得称呼多尔衮为叔父,这样的称呼,对于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不懂,可能无所谓。但是豪格年纪比多尔衮都大三岁,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多尔衮在摄政王的称号上,再加上叔父两字,要叫他爹呢!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了一眼多尔衮,见他正盯着自己,便嘴角一撇,露出一丝冷笑,就要开口反对时,却听到殿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同时内侍带着焦急地语气传来:“海州豫亲王急报!”

海州来得急报,那不用说,肯定是有战事了。

于是,崇政殿内,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等人,全都被这急报所吸引,立刻看向大殿门口。多尔衮封叔王摄政王的事情,暂时都没人顾及了。

不用说,急报第一时间先到了多尔衮手中,他快速看完之后,便立刻皱着眉头说道:“盖州明军联同东江军大举进犯,估计耀州驿是守不住了!不过豫亲王那边,并没有求援,只是把情况报来盛京而已。”

多铎没有求援,那就说明他应该是能应付。得到这个结论,崇政殿内大部分人都松了口气。

布木布泰先开口赞道:“叔王摄政王不愧是有先见之明,让豫亲王驻守海州,犹如中流砥柱,明军想必折腾不出什么浪花!”

这一说话,就等于是直接把多尔衮的称号定了下来,这让豪格非常地不满。不是说谁赞成,谁反对,你还要听听意见的么?老子都还没发言呢!

他正想反驳时,却见多尔衮却皱着眉头说道:“此份奏章中,并没有明军详细的情况,本王有点担心,突然之间,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明军发动攻势,会不会是那明国皇帝有什么阴谋诡计?”

说实话,多尔衮确实对崇祯皇帝非常地忌惮。

这个忌惮,并不是因为他被崇祯皇帝俘虏过,而是除此之外,他还见过崇祯皇帝本人,印象非常深刻。另外,他一直在总结有关崇祯皇帝的一切消息。包括归化城之战,还有之前的金州战事,草原之战等等。

他发现,崇祯皇帝要么不出手,可一旦出手的话,必定会对大清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是,崇祯皇帝的每次行动,都是悄然无声,躲在暗处,突然之间狠狠地给大清来一刀,很阴的那种。

此时,他非常担心多铎会落入崇祯皇帝的算计。

“呵呵,明国皇帝还能有什么阴谋诡计?”豪格此时听到他的话,终于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便大声说道,“该不会,你是被明国皇帝俘虏过,杯弓蛇影了吧?”

难得说出一个成语,豪格觉得自己形容得非常不错,便得意地盯着多尔衮,心中暗道:让你当叔父摄政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