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81 对夷之策

崇祯窃听系统 481 对夷之策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崇祯皇帝一听,转头看他,再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只见前面远处,有一人带着两名随身小厮,正往这边过来。

这个人,崇祯皇帝自然认识,是御马监掌印太监庞天寿。原来的御马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被人举报,还是存在贪腐钱财之事,被他贬到凤阳去守皇陵了。

崇祯皇帝微服私访,自然不想让更多认识他的人看到,便往边上人堆走去,隐于人群之中,就准备等庞天寿走过之后再逛街。

可是,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庞天寿没看到他,走过之后,却和刚才想来忽悠他的那人招呼了起来,很显然,他们两人熟悉。

见到这个情况,崇祯皇帝不由得眉头一皱,心念一动,便随手丢了一颗丙级窃听种子过去。

顿时,庞天寿和那人的对话就立刻在他面前浮现。

“亚基楼大人,刚才有一个富商,想说动他入教,却没想被他走脱了!”

“哦,汤若望神父何在?”

“就在前面那处房子里,正在等您呢!”

话就说了这么几句,崇祯皇帝就看到庞天寿直接走了,往一处房子而去。

见此情况,他不由得眉头一皱,便问方正化道:“庞天寿怎么又叫亚基楼了?”

听到他问这话,方正化没有犹豫,便立刻回答道:“老爷,这是他的教名。”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确认道:“他入了西方教?”

“是的,老爷!”方正化继续低着头,马上回答道。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被大小事情烦得头疼脑涨,因此,类似的这种杂事,他一直都不知道。哪怕是后世灵魂穿越之后,也是在忙于国家大事,因此这是第一次听说。

此时一听,他不由得眉头一皱,至少这时候的这个西方教,他是不喜的,当即问道:“府里面,有多少人入了西方教?”

“回老爷,大概有二三十人吧!”方正化略微一想,就马上回答了一句,不过马上补充道,“其他人等,皆是杂役!”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皱了起来。

拜清宫剧所赐,他记得一事,就是满清嘉靖年间,有天理教作乱,当时就是有宫内入教的宦官作为内应,攻进了紫禁城内。

本土的道佛两道,都是佛性了的,没有这种可能。而这个西方教,在这个殖民时代,原本就被崇祯皇帝所不喜,此时一听竟然在宫内发展了教徒,甚至还有像御马监掌印太监这样位高权重的,都入了教,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威胁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这个庞天寿还真干出了危及皇室的事情,不过不是崇祯朝,而是永历朝。在原本那个历史上,大明皇室式微,他又在西方教,特别是葡萄牙的支持下,胆子已经大到了喝斥太后和皇后,甚至想废掉皇后。更甚至于,他还曾威逼永历皇帝禅位给孙可望。

紫禁城内,就不能出现不在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情!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冷笑一声,如今既然知道了,就决不能放之任之!

这么想着,他便盯着庞天寿走进去的那处房子,一时沉默着。当然,这是表象,实际上,他是在看庞天寿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所反馈回来的消息。他想知道,庞天寿出宫,要和汤若望见面,是想说什么事情?

…………

房子内,看到庞天寿进去,汤若望立刻站了起来,主动迎过去,关切地问道:“亲爱的亚基楼,不知道事情进展如何,太子,皇后等人,可愿入教?”

“皇后很忙,一直找不到机会。太子也忙,课业繁重,暂时也没机会。”庞天寿听了,皱着眉头说道,“这个事情,实在是急不得的,我试过几次,都没用,一定要花大心思上去,才有可能奏效的!”

汤若望一听,不由得有点失望道:“这都好些年了,大明皇室这边,一直没有进展,这对我教在大明的传播,很是不利啊!这一点,你千万要上心才好!”

在原本的时候,大明国内,民不聊生,汤若望等人传教之下,还真是有一些人信了这外来的教。但是,在这几年内,崇祯皇帝奋起,把大明国内的大事一件件地解决,致力于百姓安康,使得汤若望等人的事情,一下变得困难起来。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重农司,开物司这些,让汤若望等人赖以传教的基础,也得到了动摇。原来西夷的那一套,皇上都知道!如此一来,就少了神秘感,也少了震撼,想要通过他们学到的那些西方学识,来影响大明士大夫都难了。

说起来,还是这西方教和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信仰不同,这是根本。为此,汤若望等人都发愁。他们一直想着,要是传教大业能得到皇室的支持,才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也是如此,他趁着在宫中讲解天文历法知识时,就在宫内传教,还真被他发展了一些教徒,职位最高的,就是这个庞天寿。然而,皇帝那边,原本好像还有点兴趣的,可是,到了后来,就完全把他忘记了一般,这让他很是焦急。因此退而求其次,让庞天寿发展太子、皇后入教,那也是非常好的。

可是,汤若望却不知道,他这么做,却超出了崇祯皇帝的底线!

因此,他们在房子里说着这事,外面的崇祯皇帝就一下知道了他们的打算,顿时大怒,立刻便下了一道旨意。

不过房子里的两人,却是不知道,还在那说着事情,商量着怎么影响太子、皇后。

忽然,就听到外面传来“哐当”一声,是有人踹开房门的声音,随后响起了急促地脚步声。

庞天寿一听,顿时眉头一皱,就只是过了这么一会,就听到外面还传来了喝斥声,似乎是官府的人闯进来了。

顿时,汤若望立刻看向庞天寿,官府的事情,这位肯定能出面摆平。

对于这一点,庞天寿也有这个自信,便向汤若望告一声罪,信步走出去,厉声喝问道:“谁人在此放肆?”

说着话的同时,打开了屋里的门,跨出了门槛,看向庭院外侧。

只是这一看,他顿时就愣住了。外面确实来了官府的人,不过级别很高,是东厂番子。

“好威风啊!”一个年轻的声音,从照壁那边传来,带着冷笑,身影已出现在庞天寿视野内,“原来是御马监掌印太监,难怪这么威风!”

庞天寿原本就听得这声音有点熟悉,有点尖细,应该是同行,再一看之下,立刻认出,那人是东厂提督王承恩。

这一看清楚之下,顿时,他心中一咯噔,连忙挤出一丝笑容,迎了过去说道:“咱家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厂公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一般来说,御马监掌印太监也是宫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不会比东厂提督的权势低的。

但是,在这崇祯朝,特别是这些年内,御马监其实一直是崇祯皇帝直接掌控的,那手下军队,这个掌印太监,指挥不动任何一个人,全都是崇祯皇帝说了才算。可以说,这个御马监掌印太监,就是挂了个名的闲人。

而东厂这边,却是大明朝的实权衙门。特别是这些年来,厂卫的权势,又重新回来了,之前时候,上到内阁辅臣,下到普通官吏,钱庄商人,都被厂卫给抄了。王承恩这个厂公,任何人都知道,是很受崇祯皇帝信任的。

因此,庞天寿一见王承恩,姿态便立刻低了几分,那敢正面去怼。

然而,他不敢怼,王承恩却没有放过他,立刻冷笑一声道:“亚基楼,你的事犯了,随咱家去一趟东厂吧!”

说到这里,他又吩咐身边的东厂番役道:“去,把里面的西夷也一并请了,都去咱们东厂喝茶!”

去东厂,还能有什么好事。庞天寿一听之下,顿时大急。从王承恩对他称呼中,他一下便推断出,事情恐怕和入教的事情有关,这么一想,他大概就明白了。

可是,如此一来,他就更怕了,自己都还没真正地在做,东厂就找上门来了?

他脑筋急转,就想着应对之策。可东厂番役却没对他客气,立刻上前,拷了他就走。

没给他一点面子,庞天寿便立刻明白,自己怕是凶多吉少了!要不然,王承恩肯定会留几分情面,至少不会拷他。顿时,他脸色一下便白了。

正在这时,就听到身后传来呼救声:“庞大人,他们为何抓我,帮我求求情吧……”

说这话的人,自然是汤若望了。他正说着,就看到转过身来的庞天寿身上,竟然也和他一样烤着锁链,顿时,就傻了。

他不知道,不止是他们两人,包括宫里的教徒,就只是在短短地一个时辰之内,全部被抓进了东厂。外面的传教场所,也全部被封。

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个事情,并不关心,但是,大明官员中,却有一些和西夷有关系的,却是着急了。

比如,农司的陈子龙,还有钦天监的李天经等等,立刻上奏,想要知道东厂为什么封了传教场所,抓了汤若望等人。

对此,王承恩回答了他们,说这些西夷居心叵测,觊觎皇室,打皇宫内的主意!

这个事情,其实可大可小。如果往小里说得话,也就随口一句话而已,并不多严重;但要是往重里说得话,那是等同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

于是,陈子龙和李天经等人,全都上书担保,说汤若望等人绝无谋逆之心,他们只是想传教,却不懂东方的规矩,才会如此的。并且以汤若望等人在科学技术知识上的贡献为理由,上书替汤若望等人求情,甚至他们还搬出了已故徐光启的家人等等。

就在过年前两天的时候,崇祯皇帝终于对这个事情做出了回应。

首先,提了汤若望等西夷,明确告诉他们,是因为陈子龙等人的求情,念他们无知,加上对于传播西学有功,可减罪责。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崇祯皇帝把东厂最近调查这些西夷传教所采用的那些手段,全都公布了一番,当然,最重要的是,窥视皇室这个事情,因此,崇祯皇帝做出圣裁,禁止在大明传教。除非他们能把西方所有书籍,除神学之外的那些,全都运一套来大明,并要翻译成汉字,如此才准继续在大明传教。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管什么教,在大明传教的基础,就是要受朝廷管辖,给予类似度牒之类的身份证明,才可以传教。传教的内容,也必须经过朝廷审核,导人向善才行。

这个判罚决定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就盯着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冷声喝道:“别让朕发现有欺瞒,你在大明这么多年,应该知道欺君之罪是什么。要是敢随意拿些书来欺瞒朕的,不要说以后不可能在大明传教,朕甚至还会提兵杀过去,朕亲自去取!”

汤若望在东厂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之前干了多蠢的事情,在大明犯了多大的罪,那敢有半分讨价还价之意,连忙应了下来。至于到底要不要做,这个得回去禀告之后才能知道。当然,他也会提醒,大明皇帝几乎无所不精,因此,千万别糊弄大明的皇帝。

陈子龙等人,听到皇帝的这个决定,则纷纷松了口气。可以说,这个结果,他们是满意的。特别是皇帝还要求他们把西学的书都要让他们送到大明来,他们就更是高兴。中西结合,互为对照,说不定大明的学识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崇祯皇帝在汤若望等人应承之后,语气缓和了一点又道:“我大明好客,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然好酒招待;但是,来得要是心怀不轨之徒,自然也会用拳头招待。你回去之后,可以告诉你们那的那些国家,朕欢迎他们来大明做买卖,互通有无。”

暂时,他可没想着要去打下欧洲,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无主之地等着去占领。至于欧洲,只是准备作为大明商品的倾销之地,用大明的商品去赚取财富。

当然,要是西夷敢和大明作对的话,那该收拾他们就还是要收拾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