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80 点石成金

崇祯窃听系统 480 点石成金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如今从金自点的消息来看,明国现在一点都不强大了。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蛮夷,都把明国打得节节败退,人家甚至都还登基称帝了。

如今朝鲜是个无主之地,如果倭国能去把这个无主之地给占了,那是最轻松不过的事情了。明国在这边,就只有一万不到的东江军,而且还主要是应付辽东叛逆。

至于陆路的话,明国就更不可能进兵朝鲜了。不管怎么样,首先要打败辽东的叛逆不是!

就那么一合计,德川家光就感觉,这真是天赐良机,要让他成为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最杰出的将军,也就是倭国将拥有一块大陆之地!

说实话,德川家光是激动的。不过他也是理智的,不敢贸然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在一番秘密商议之后,德川家光便决定,第一,派人去朝鲜核实情况;第二,由大目付加贺爪忠澄加大力度,核查各路大名。如果倭国一旦出兵朝鲜的话,这些大名会是怎么样个反应。

倭国的大目付,原本职责就是监视幕府高官,尤其是监察各路大名的,有点类似大明的锦衣卫。因此,德川家光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加贺爪忠澄。

而老中松平信纲这边,则开始为吞并朝鲜的事情,开始秘密准备起来。毕竟要吞并朝鲜,这是大事,不管是粮草物资还是兵员调动,又或者迁移倭民,都是要好长时间准备的。

这个事情,崇祯皇帝自然还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他,也是眼看着要到年底了,便开始总结今年的情况。

总得来说,大明这一年,没有发生大的灾害,就只是有一次地龙翻身,对于农事的影响并不算大。如此一来,来年的粮食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这让崇祯皇帝感觉,该不会是小冰河时期快过去了吧?真要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

去年底的时候,打赢了归化城之战,一举扫清了大明甘肃到山西一带,长城外面的蒙古势力,使得大明边关的百姓不再遭受兵灾之苦。

接下来,是京营革新,汰弱留强,充实九边的精锐军卒,这算是在军队方面的成绩。

经济方面,玻璃厂正式扩建,各省设立一个,股份的拍卖,京师这边已经拍出了天文数字,其他各省,预计也是差不多。

另外,建虏灭掉了朝鲜,对此,崇祯皇帝虽然有点意外,不过却不伤感。朝鲜被灭,对大明来说,也算是好事,等以后,就可以成为大明的朝鲜省,直接纳入大明管辖好了,毕竟那个地方,也算是一处比较重要的地方。

大明和建虏也打了两次战事,第一次,气死了奴酋皇太极。这个建虏的一代枭雄一死,对大明还是很有利的。

第二次战事,大明扫清了东部蒙古部族的势力,收了敖汉部族,替大明去极北之地宣示主权了。并且,也斩断了建虏的最大军事同盟,顺便给建虏添堵,增加建虏的粮食压力。

回想这一切,崇祯皇帝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就按照计划,在一步步地削弱建虏,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强壮自身。至少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不再为边军军饷而发愁了。

番薯推广又持续了一年,成为了大明不少地方的主食,防止了饥荒发生的可能性,这也算是在农事上的成功。再往后去,农司那边对于番薯、土豆、玉米的配种,成果会越来越多。历史经验证明,这些农作物是能培育出高产种子,成为高产农作物的。如此一来,大明百姓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

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了,据边关夜不收查探,河套平原那边,并没有新的蒙古部族去占领。倒是有一些逃民,为了逃避赋税,跑去那边了。

对此,崇祯皇帝决定,就不再用这块肥肉去吊蒙古人,该是时候传旨给三边总督郑崇俭和宣大总督陈奇瑜,让他们组织人力迁移一些去河套平原,修筑归化城,设县开荒种田,以补关内耕田之不足。

想了一会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便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军事上。京营的革新,是有成效的。这一点,从这次的草原之战上就能看出来。继续训练之后,明年要想用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多少问题。

另外,从京营中淘汰出来,不能作为战兵的那些,准备用于地方的工程部队,虽然只是用于抗灾防灾,修路铺桥等事,不过也要论功行赏,给他们一些晋升希望。而后,明年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卫所军制的革新。

对了,还有云南那边的战事,虽然远离京师,不过这也过去了好些年,不能老是拖着了。

马祥麟的身上,是有甲级窃听种子的。因此,崇祯皇帝知道,因为云南的地形环境影响,虽然白杆军和其他土司的联军,打败叛贼没问题,但一直没法剿灭。

对此,崇祯皇帝决定去一道圣旨给云南的沐天波,让沐天波加紧时间解决叛乱,要不然的话,他就要不高兴了!

这是威胁,就是要沐天波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钱掏一些出来。只要把钱砸出来了,崇祯皇帝就不信剿灭不了叛贼至于这么一直拖着么!

事情想了个七七八八,崇祯皇帝忽然被响声给唤回了神,一听之下,却是从紫禁城外传来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又是一年要过去了啊!”他听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轮值太监方正化一听,便立刻笑着回应道:“陛下英明神武,百姓的日子都不知道好过多少了,这鞭炮声啊,前些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奴婢听着,心中都是欢喜得很!”

崇祯皇帝一听,忽然心中一动,便笑着说道:“哦,朕难得偷闲,走,随朕出宫,去看看朕之子民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了?”

一听这话,方正化不由得傻了,早知道会这样的话,自己就不说这样的话了。

虽然方正化在宫内,算是身手了得的人,据说,后世东方不败的原型,就是他了。不过再怎么样,皇帝出宫,都是一件大事。对他们来说,要是能不出宫,当然是最好不出宫了。

不过如今皇帝金口已开,他也不敢违背,便答应一声,紧急吩咐下去,为皇帝出宫做准备。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微服出宫,在同为便衣的锦衣卫护卫之下,开始在京师大街上逛了起来。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曾微服出宫,查看过民情。那个时候,建虏还在京畿之地肆虐,街头上冷清,还有难民什么的,可以说,传说中大明京师之繁华,实在让他有点失望。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出宫之后,便发现所见所闻,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了。

年关将近,大明的大街小巷上,全都是人,嗯,大部分所见,都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随处可见。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也都是张灯结彩,一看就有年节气氛,伙计们在吆喝着,天南地北的货物,都能见到。

崇祯皇帝注意到,稍微有些门面的府邸,都会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一响,便有一群小孩子闻声而至,嘻嘻哈哈地好不热闹!

……

对于这些情况,崇祯皇帝看得很欣慰。大明就应该是这样的民情,要是像以前那样,做皇帝就太失职了。

看到皇帝的眉目之间,都是带着笑意,在边上伺候的方正化便带着笑容恭维道:“老爷,史书所载之盛世场景,也不过如此也!”

对于这个马屁,崇祯皇帝欣然接受,不过表面上,却是淡淡地说道:“还是和老爷我想着有差距啊!你且看,大部分百姓还穿不起绫罗绸缎!”

“……”方正化和周围的锦衣卫护卫一听,顿时无语,心中纷纷想着,皇上,你是要所有百姓都穿绫罗绸缎,这怎么可能?

心中如此想着,却没人会傻到扫皇帝的兴致,自然不敢当面否认,反而敷衍着,连连称是。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也看出来了,不过他没在意。绝大部分百姓都穿上绫罗绸缎,又有什么稀奇的呢?只要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老百姓有钱了,穿个绫罗绸缎又算什么!

这么想着,他顺步就往前走着,继续看着眼前喜气洋洋的一幕。有些街头上,还有表演杂耍什么的,他也会驻足观看一会,觉得不错的,自然给出赏钱,出手大方,往往又引来一阵注目。

看完了一处耍猴的,又享受了一阵有钱人的感觉之后,他刚转身离开,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忽然有人拦在了他面前。边上扮成家丁的锦衣卫一见,立刻上前拦住。

“这位老爷,我乃西方神下使者,看贵人来年似有破财之兆,特来化解一二。”

崇祯皇帝闻声一看,只见一个明人,做西方传教士打扮,正一脸严肃地盯着他看,顿时就愣了下。如果在后世,这很常见,不过在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稀罕的。

这人所说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不过要是换成一般有钱人的话,听到这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会问上一问,了解下情况。如此一来,便达到了这人说这种话的目的了。

对于这种伎俩,崇祯皇帝心中有数,不由得冷笑一下,你知道朕是谁么,也敢忽悠到朕的头上来?

不过此时,他的心情不错,也不想理这种人,抬腿便走,准备继续去看下一处。

那人一见崇祯皇帝不理他,顿时就急了。按照他们传教的惯例,一般都是先向官吏,富户下手。

官吏那边,这人还不够格,不过富户么,就可以碰碰运气了。

此时看到盯了多时的大肥羊似乎没兴趣,要走,就连忙提高了一点声音说道:“这位施主,点石成金之术,可有兴趣?”

点石成金之术?崇祯皇帝一听,便站住了脚步,转头看向那人,心中想着,你忽悠谁呢,竟然敢说点石成金,信不信朕做过的化学实验,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的都要多!

看到崇祯皇帝站住身子,那人不由得一喜。看来有钱人果然是对来钱感兴趣。于是,他连忙抓住机会,立刻化为神秘的表情,试图靠近崇祯皇帝,不过还是被便衣锦衣卫拦了下来,就只好远远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位施主,我们西方神的点石成金之术,那可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诚心,有神使大人考核可以入教的话,便可传授点石成金之术也!”

不出所料,危言耸听,又或者夸张利诱,都是为了这拉人入教。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百姓还多是信佛道,其中大明皇帝,多是信道教,最为有名的,自然是想长生的嘉靖皇帝了,整天在宫里修炼。

这个西方教的,崇祯皇帝也想起来,那个传教士汤若望千方百计的靠近原本的崇祯皇帝,用西洋玩意为敲门砖,最终被封了一个钦天监的官,替大明在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并且替大明铸造过火炮,并以此功劳,还奏请原来的崇祯皇帝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教堂悬挂。

想起这个,崇祯皇帝就有点不喜了。他的眼光,当然不像大明的人,只局限于看到的东西。而是根据后世的记载,知道这个时代的西方传教士,更多的是西夷扩张的一种,精神上的扩张,和西夷的火枪火炮殖民相结合。

对世界有贡献么?是有,比如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但是,更多的,是带去了血与火!哪怕是在大明,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只是被大明给打趴下了,不敢再用强而已。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皱了下眉头,心中不喜,转身便走,让那人非常地失望。感觉这些年来,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传教大事就越来越难了,如此一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到那点石成金之术呢?

崇祯皇帝才不管呢,继续逛了一会,忽然,方正化靠近他,低声奏道:“老爷,有熟人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