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01 战事的关键

崇祯窃听系统 401 战事的关键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虽然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可还是有些光线的。

他隐隐约约地看到,远处竟然有无数的黑影往这边过来。从影子上看,似乎还是骑马的。

没听到什么声音,应该是刻意偷偷过来的,马脚上裹着棉布什么的,声音就能少很多……

这些蒙古人,是要来干什么?抢粮食?肯定是抢粮食!

他想着这些,就犹豫要不要喊了。虽然他对于蒙古人抢了这些粮食,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可是,万一蒙古人要杀人灭口呢,那怎么办?

他还在犹豫着时,西林觉罗却是最先被惊动了起来。

亏了他常年打仗,对于和战争有关的一切,都非常地敏感。

虽然是刻意掩盖动静,可毕竟是人多,动静肯定是有的,离得近一些之后,就把西林觉罗给惊醒了。

他起来一看,顿时就有点慌了。好多人,明显是冲着粮食而来,是敌非友。然后,他看看四周,却发现柴时华的人马,包括柴时华本人,都是睡得死死的。顿时,他就怒了,立刻大声喊道:“敌袭,敌袭!”

他的大嗓门,当然把一些人吵醒了。

按照他的设想是,军队立刻结阵等天亮,再寻机而动。

可是,柴时华的这些人马,在醒过来看到动静之后,却全都慌了,一个个喊着,转身就跑,不少人甚至连兵器都没去拿。

柴时华本人也被吵醒,发现这个情况后,同样第一时间就想跑。

不过他却没跑掉,被西林觉罗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厉声喝道:“立刻整军备战,丢失粮草物资,你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柴时华一听,这才反应过来,这和在西北时候打仗不一样。他这次是押送人口物资去辽东的,丢了这么多人口物资,确实没法交代的。

这么一想,他立刻苦了脸道:“大人,您喊一嗓子,这是大清的,说不定对面搞错了。”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整军备战,这是白日做梦!唯一有可能有用的,就是寄希望发生了误会,这些有歹心的蒙古人不知道是大清的粮草物资。

然而,西林觉罗还没来得及喊,就见到对面看到这边的动静,知道没法瞒下去了,就开始加快速度喊杀着冲过来。一支支的火箭,在夜空中划过一个弧度,黑夜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落在乱糟糟地假鞑子群中。

一听对面的喊杀声,不管是西林觉罗还是柴时华顿时都傻眼了。对面喊杀声的口音,他们两个都熟悉,辽东关宁军的口音。是明军!

一得到这个结论,柴时华二话没说,反正这时候西林觉罗没有抓他衣服了,立刻转身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

而西林觉罗回头一看四散而逃的柴时华部下,看着柴时华逃跑的背影,他就知道,败局已定,根本不可能有一丝保全粮草物资的机会。

已经当过一次俘虏,他当然也非常敏感,绝对不愿意再当明军的俘虏。

于是,他也是二话不说,立刻开始跑路。

而那些大明百姓中,听到了是大明官话的喊杀声,顿时都惊呆了。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还有点不敢确信:难道真是官军?可是,官军怎么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草原上呢?这不可能啊!难道……这是个梦!

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着,于是,有人开始拧自己的腿,又有人是打自己的耳光,然后再看,发现并没有从梦中醒过来,那也就是说,这不是梦!

很多人开始喜出望外,然而,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又觉得这不可能。因此,他们大都待着不敢动,就怕误伤。不过他们却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想要第一时间确认到底是不是官军?

这支偷袭的军队,当然是吴三桂所部了。他是掐好了时间进攻的,因此,没过多少一会时间,东边的天空,就露出了鱼肚白。晨光洒向草原,让人能基本看清情况了。

只见正在四处追杀假鞑子,或者在解决几处负隅顽抗的骑军,不就是穿着大红鸳鸯战袍的朝廷官军,旗号上一个汉字“吴”,就在晨风中迎风飘扬。

“朝廷官军,是朝廷的官军,我们有救了!”立刻,有人激动地大喊了起来,那喜悦之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更有人看到了帅旗之下的那名将领,忍不住也跟着大喊道:“是吴大帅,是吴大帅……”

吴三桂在西北征战了一年多,有人能认出他来,并不奇怪。

这个时候,是吴三桂突然出现在草原上,攻击押解他们的柴时华所部,让这些大明百姓再无疑意,纷纷自觉解开脚上的绳索,仿佛多了无穷的力量,全都投入到对假鞑子的围攻中。

这一场战事,其实压根就不能算战事。双方的人数虽然差不多,可精锐程度实在相差甚远。

吴三桂所部,乃是关宁军中的精锐骑军,而他的对手,柴时华所部,则是一群乌合之众。更关键的是,在受到吴三桂所部攻击之后,不管是柴时华还是西林觉罗,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了逃跑。

由此,战事根本就是一面倒的战事。明军将士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四处追杀假鞑子而已。

吴三桂借助着晨光,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杀了不少敌人,反正柴时华所部的步军,根本就跑不掉,而骑军在慌忙之间,也只跑了估计五六十骑而已。

整场战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所有的大明百姓欢呼起来,纷纷向吴三桂跪倒,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看着四千多青壮跪满了草原,其中还夹杂着柴时华所部的俘虏,也有一千多人。在他们的边上,躺着一地的尸体,鲜血,残肢,一车车的粮车,大明将士们兴奋地表情……

这样一幅画面,让吴三桂涌起从未有过的兴奋,男儿的热血在他身体里翻滚。

这样一场大胜,可是自己一个人打出来的!吴三桂在心中兴奋地想着。

这一战,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胜仗了,打得畅快淋漓。心中得意之下,听到那些大明百姓一个个都对他感激涕零,就不由得更是高兴。

张开嘴巴,正想说点什么时,忽然,他的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记忆,自己的身边,不是有可能会有厂卫密探的么?自己的所有言行,很可能都会传到皇上那边。

这么一想,吴三桂立刻改变了想说得话,就见他双手抱拳向上一示意,脸上露出虔诚严肃之意,大声说道:“本帅奉皇上密旨,前来搭救尔等。你们要谢,就该谢皇上!”

这样的话,对于卢象升他们来说,那是时刻记在心里的。不过被祖大寿影响过的吴三桂,却是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说出口。

大明百姓们一听他这话,自然也对皇上感激涕零,这个就不用说了。

看着这些百姓在兴奋之后,一个个瘫倒在地,显然是饿的。于是,吴三桂便责令那些俘虏立刻生火做饭,同时,等待追击的手下返回。

这一次,大明百姓当然是能吃饱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似乎在这一刻远离了这些大明百姓,他们大口吃着饭,大声赞美着皇帝和吴三桂,兴奋之意,那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甚至有不少人,纷纷向吴三桂表达,想要和他一起打建虏,打那些蒙古鞑子,打那些大明叛徒。

吴三桂巡视着,心中感受着这些大明百姓对他的敬意,可以说,从未有过如此真诚被人敬仰的感觉,让他心中感到非常地享受。

就在大明百姓们吃得差不多时,追击得明军回来了,向吴三桂禀告他们的情况。

虽然他们追杀掉了一些骑军,但是,柴时华和西林觉罗在他们的亲卫护送下,还是逃掉了。

对此,吴三桂一点都不在意,只是立刻下令,马上护送人口物资回关内。

只所以如此,是崇祯皇帝在密旨中有交代过,为首的鞑子头目,就让他们跑了好了,就算他们没跑掉抓住了,也找个理由放走他们。有丢失人口物资的罪责,就算他们逃回去,也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还能加剧建虏内部的矛盾,更能权威的把战败的消息传回去。

…………

在归化城这边的济尔哈朗,当然是不知道他精心挑选,进贡给辽东的人口物资,在半路上被崇祯皇帝派出的吴三桂所部给劫了。此时的他,正在纳闷,为什么榆林的明国皇帝集结了这么长时间,这都已经到十月中旬了啊!按理说,就算要做到万无一失地准备,也该差不多了啊,怎么还不来进攻归化城的?

正在纳闷的时候,军中的军需官过来禀告了,说大军粮草已经不足支撑一个月了。

这一听之下,济尔哈朗顿时一惊,隐隐地,他感觉自己是不是上当了?

归化城这边,为了应对明国皇帝的御驾亲征,已经集结了蒙古各部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包括建虏自己,那是有将近三万的骑军。而且一直都在战备的情况下,那粮草物资的消息,比起平时要消耗得多。

该不会明国皇帝知道自己手中粮草物资不足,因此就耗着自己这边吧?济尔哈朗忍不住心中这么想着,可回过头来想想,又觉得不可能。要是自己不给辽东送那些粮草物资,至少还能坚持两个月。

而关内明国皇帝在集结大军备战,同样是要消耗粮草物资的,难道明国就有那么多粮草物资了?

因此,济尔哈朗也不敢确认心中所想,到底是不是对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亲卫禀告说蒙古各部头目一起在府外候见。

眼下正是要用到他们的时候,而且济尔哈朗也不比阿济格那个暴脾气,因此,自然是会接见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的。不过他隐约觉得,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竟然一起来见他,搞不好是事先约好的,要不然,断然不可能会一起过来,又不是他传下军令要见他们。

果然,一见面之后,这些蒙古各部头目,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纷纷向济尔哈朗诉苦,说他们的粮草不济,希望大清这边能拨点给他们。

在济尔哈朗的军令中,让这些蒙古各部抽调精锐前来,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当然也是要他们自己携带的。

这些蒙古部族想着打败了明国皇帝之后,那就是可以随便进关劫掠。到时候,分到劫掠地方的好坏,可完全是由济尔哈朗决定的。为了将来,他们就只好又一次勒紧裤腰带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明国皇帝还是一直要进攻草原,可就是没来的这种状态。他们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找济尔哈朗诉苦。

被他们这么一说,济尔哈朗越发的怀疑,该不会明国皇帝真是有耗粮食的打算吧?

不过,对此他也没什么办法。就只好下令,全军休整,每天的粮食供应减半,多派出探马,前往明国边关监视着,防备明国骑军突袭。

“想必是快了,明国大军的兵力,远比我们要多,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无数,肯定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动的。”济尔哈朗安慰那些蒙古部族头目道,“他还是明国皇帝,那么大的帝国,有无数的事情要等他处理,更不可能长久待在榆林的。本王所料不错的话,他应该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很快就会出关的!”

对于这个说法,蒙古部族头目们勉强能接受,不过无法从大清这边获得粮草的支持,让他们心中也是不满,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回去之后,就按照军令,解除了战备,减少一点粮食消耗。

而后,时间又慢慢地过去,建虏探马对于关内的消息,更是加紧了打听。

“报,明军兵力集结完毕,出关的夜不收突然增加,我军探马寡不敌众,请增派探马对抗明国夜不收!”

这是明国大军要出关的迹象!济尔哈朗不由得大喜。不过他没有派更多探马,要不然,明国也继续增兵,就直接在关口那边打起来了,还怎么断明军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