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84 陪读的诱惑

崇祯窃听系统 284 陪读的诱惑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不管是核查官绅优免限额,还是催缴欠赋,又或者,让皇子们包括太子在内,都要去学《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些可都是归于匠人的,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这几件事情,都非常具有话题性,酒楼茶馆,茶余饭后,成为了京师百姓最感兴趣的话题。

在他们议论纷纷之时,忽然皇上又一道旨意下来了。

“你们听说了么?皇上有旨,今年立下大功的那些文臣武将,只要他们家孩子的年龄合适,就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去陪皇子读书!”

“什么,还有这事?能去陪皇子读书,那岂不是求之不得,还用自己选择,肯定去啊!”

“听说是陪皇子读《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啊,而且啊,听说还要搞什么实验,就是按照书中所写的,让他们实际去做一遍。”

“啊,真得么?有点难以想象啊!皇子和那些功臣之后,一起做木匠活?做铁匠的事情?这……这没搞错吧?”

“所以才说,可以自己选择去不去陪皇子疯啊!”

“这……肯定去啊,陪皇子,还有太子疯算什么,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照样去啊!”

“……”

很显然,皇家的这个号召力,还是无以伦比的。哪怕是去做一些士大夫看来很低贱的活,也一样让他们很羡慕。

“三大总督那是皇帝最信任的,而且建虏肆虐的时候,也出力甚大,他们没问题。三大营的总兵,也有这个资格。不过我听说,连五省总督陈大人,还有三边总督郑大人也可以送自己儿子去,这就有点运气了啊!”

“可不是,谁在他们的位置上都有那个功劳的,毕竟是皇上亲自指挥的功劳,是不是?”

“其实,他们这几个总督也就算了,你们知道不,一个闽地南蛮子的儿子,也被皇帝钦定可以陪皇子读书,这真是走了狗屎运!”

“这个我也听说了,据说朝堂上的诸公,有人有意见,已经上奏说不公平,说自己家的孩子绝对适合陪皇子读书,连那些总兵的儿子都有资格,那他们的儿子也想要陪读!”

“竟然还有这事?不过也难怪,毕竟太子也在,陪太子读书,那可都是太子的班底了!为了自家孩子的将来,豁出去不要脸,好像也是能理解的!”

“……”

确实如同坊间传闻,朝堂上的六部九卿,内阁和皇宫勋贵,听说皇帝招了一大批文臣武将的孩子陪皇子,或者在他们眼里,可以干脆说是陪太子读书,都是眼红了,管你教得是什么,只要能陪太子一起读书就行,都去给皇帝为自己家孩子求情去了。

对于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其实是乐于看到的。他就是要用这个陪太子读书的由头,让官宦世家的下一代,都自觉前来接受科学技术的熏陶。用这种手段,比起强制各家要去学科学技术知识,阻力不要少太多。这不,都求着要来学了。

虽然崇祯皇帝心中很乐意,不过他还是拿捏了一番。最后,好像是实在受不了那些臣子的聒噪,最终就都答应了下来。

好家伙,最终一统计之后,竟然有两百人陪太子读书!

这个结果,让所有知道地人,包括宫内宫外,文官武将,全都目瞪口呆。

这么多人陪太子读书,那还有多少份量?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总是有个机会了不是!

因此,各家都教导自家的小孩,让他在里面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脱颖而出,和太子打好关系。只有这样,将来太子登基为帝,才会获益匪浅。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把这两百个人编为十个班,每个班二十来人,虽然同样是由张子龙和宋应星授课,可却没有和皇子在一个班。只不过在有实践课的时候,才有可能会一起。

如此一来,谁都想引起太子的注意,对于张子龙和宋应星的提问,一个个都是抢着回答,就是想要在难得和太子一起上课的时间内,表现优秀来引起太子的注意。

崇祯皇帝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这种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不由得很是满意。

不过有一个情况,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那就是张子龙和宋应星两家,大明的高级文武官员,只要有小孩在陪太子读书的,全都找着机会上他们两家的门。

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比起内阁首辅或者六部尚书的府门口,都还要热闹好多。

崇祯皇帝听着王承恩的禀告,不由得笑着摇头,问道:“他们上门,一般是干什么?”

“奴婢派手下人了解,有一些是平日自己在家教导孩子,遇到了难题,就不得不上门求教,然后好回去教自家孩子,这样他们的孩子在两位大人授课之时,就能学得很轻松!”

王承恩脸上带着微笑,说到这里时,发现皇帝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便心中有底一些,就继续说道:“还有的人,是上门明里暗里夸自己孩子聪明,示意两位大人可以多提问他们,多考考他们的孩子,保证不会让两位大人失望!”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忍不住又是一笑,这学习热情的高涨,都有点赶上后世了。孩子在学校成绩的好坏,直接和家长付出的心血成正比。也正是难为这些文官武将了,散衙之后还得操心这事。估计要是换了以前,就很少有这种事情吧!

陪太子读书,还正是一个好诱饵!

崇祯皇帝一边听着王承恩禀告,一边不时笑着,对于这些现象,他都很乐意看到。

就在这个时候,山海关的捷报便到了。

虽然有天津之战的大捷打底,可这个时候,对辽东建虏的大捷还是太少,因此,多少还是稀罕的。这捷报很快在京师传开,也立刻引来的议论。

“听说了没有,连建虏的巴图鲁首级都有,两百来个,关宁军那边,竟然也开始打胜仗了!”

“真不容易!以前的时候,有个首级有多难,总是说建虏会拼死抢走尸体,所以才没有首级。这一次,可是有两百来个首级,厉害!”

“其实,你们发现没有,自从皇上在太祖托梦之后,就一切变得不一样了。以前难得打一次胜仗的,如今,就连关宁军都斩首两百多首级了。”

“对啊,关宁军那边,不就是皇上封了孙总督过去,这才多久时间,不就一个胜仗了么!”

“这么算起来,搞不好我们有生之年,还真能看到辽东建虏下场?”

“那肯定了,也不看看皇上还年轻着呢!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大明必定重返辽东!”

“……”

京师的百姓,纷纷乐观起来的同时,更是由衷地敬佩他们的皇帝。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皇帝英明给他们带来的改变,给他们带来的希望,给他们带来的自豪。

如此一来,京师这边,以前有人喝多了还会骂皇帝无能,民不聊生什么的。甚至还可能引来别人的附和,因为很多人对于时事的崩坏感同身受。

可从去年底开始,就是传言太祖入梦之后开始,一切都慢慢地变了。皇帝越来也英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由此,酒楼茶馆,街头巷尾,不少人都转变了观念,不但骂皇帝的人少了,甚至连替辩解皇帝的人都在越来越多。

皇帝的政策,终归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受益。远得不说,就说最近,皇帝派人去核查官吏优免限额,去催收欠赋,这个事情,肯定有很多人的利益受损,他们会不抱怨?绝对有!

可是,如今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敢公开抱怨,那官吏优免限额的敢公开说得少,主要都集中在催收欠赋上。就有人说某地有某人真得很穷,交不起才欠下赋税,可是皇帝派人去,还要催收欠赋,那是把人往死里逼,这有伤天和,老天爷在看着的呢!

对于这种类似的说法,都不用便衣的厂卫去办,就有百姓自发地开始驳斥。而且要是在公共场合下的,还往往会引来一群人的声讨,从各种角度,就比如说到底有多穷,穷成什么样?又有人说皇帝派人去催收欠赋,那都是有田产一百亩以上的,这种人还穷,骗鬼么?

群情汹汹之下,就算这些抱怨的人真有理,也往往会被路人百姓给喷得抱头鼠窜!

没办法,没有几个人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本事,一大堆口水喷过去,夹杂着大嗓门,还有老大的拳头,真没人能顶得住。

时间转瞬就到了十二月份,没有多少天,崇祯十二年就要过去了。在京师百姓以为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的时候,崇祯皇帝又开始搞事了。

一道圣旨明发天下,是有关宗藩制度革新的。

就从崇祯皇帝这一代开始,皇亲爵位不再世袭,而是采用隔代降级的方式继承。这也就是说,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崇祯皇帝都会封为藩王,但是,崇祯皇帝的孙子,哪怕是世子,也就是长子,也只能是郡王了。

皇帝对自己的儿子都这样,那其他藩王,就没道理还能继续继承,也都要按照新制度来。

当然,新的宗藩制度革新中,也是有好事的。就比如说从中尉开始,也就是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三个级别,除有俸禄可领之外,享有和民籍一样的权力:可以从商,也可以科考,不会再有任何限制。

至于藩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这些级别的皇亲,还是禁止从商和科举,但是,可以从事其他方面的学问研究,就比如第一代周王,曾组织编著有《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方面的书。类似这样的事情,朝廷是鼓励的。如果为了这个方面要出行之类的,地方官不得为难。

这么一来,这些皇亲就不用再像从前一样,被关在封地混吃等死。只要他们想出去走走看看,至少要选定个方向做学问。

这个宗藩制度革新的最大阻力,其实是来源于掌握最大权利的皇帝本身。不管怎么样,他的儿子也要这么办的话,感情上终归是有问题的。甚至不少皇帝,都觉得这天下是自己家的天下,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享受这天下,那这天下还是不是自己的天下了?

因此,这个宗藩制度,换任何朝代,任何皇帝,如果有臣子敢提出来的话,绝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是,眼下的崇祯皇帝,来自后世,他的思想和几百年前的所有皇帝,都没有一点可比性。他的觉悟,显然要高得太多。再加上如今的这些皇子皇女,貌似还跟他隔着一层什么,对于他来说,还是少了一层亲到骨子里的感情,因此,这个宗藩制度,就是皇帝本人想出来的。

他告诫后宫的理由也很充足,如今的宗藩现状,直接一叠奏章砸过去就能知道形势有多严峻,而后大义凛然,为了大明的社稷江山,他不得不大义灭亲,当然,也这算不上大义灭亲,就一定要做出这样的改变才行。

崇祯皇帝的权威,经过这一年之后,已经很高了。而他的那些皇子,都还很小,就连太子,也才十岁而已,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基本上他的这个决定,后宫就没有多少人敢反对。份量最终的周皇后,因为她有一个儿子是太子,也没有反对。

这份旨意一出,顿时天下轰动。

当然了,这个事情毕竟只是关系到皇家而已,大部分人都是吃瓜子看戏的心态,他们的评价,就基于他们自己的屁股,那是绝对拥护的。

不过,也有一部分不是皇家的人比较担心,就是那些世袭勋贵们。他们想着,连皇帝的儿子都取消世袭了,那他们这个世袭爵位怎么办?皇帝会不会有朝一日,也要废除他们的世袭?

于是,他们就期待那些藩王们会反对,只要那些藩王顶在前面,那他们就安然无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