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68 马祥麟和吴三桂的安排

崇祯窃听系统 268 马祥麟和吴三桂的安排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想好了这边的安排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始付诸行动了。

就在巡抚大堂,各路总兵济济一堂,将星云集。

五省总督陈奇瑜和三边总督郑崇俭分列两边之首,大红绯袍,很是显眼。在他们的下侧,则是各路太监监军,都是有资格穿大红绯袍的,只是和文官的制式不同。

当然了,这大堂上也少不了锦衣卫,其中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和千户刘越,都在皇上边上伺候。

崇祯皇帝在他们见礼之后,便微笑着说道:“诸军努力,贼乱及时平定,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波及,朕心甚慰!”

听到这话,陈奇瑜立刻出列,恳切地奏道:“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臣等不能居功!”

这是他的真心话,从整个战事开始,其实都是崇祯皇帝在指挥,并且布下天罗地网不说,而变出很多骑军,关键时候突然出现在战场,使得这一次的平贼,变得轻松无比。

三边总督郑崇俭只是比陈奇瑜慢了一点点,也跟着出列奏道:“陛下深谋远虑,只用了半年时间而已,就平定了河套鞑虏和关内流贼,英明神武,是有太祖、成祖之风范也!”

他比陈奇瑜还要了解得多一些,从崇祯皇帝用俘虏安排下计策,诱使河套鞑虏入了埋伏,又准确地堵在河套鞑虏逃走的可能。并在这期间,调动后勤,协调钱粮,方方面面,崇祯皇帝都展现了他的果断、英明。特别是皇上在泾阳的扑杀蝗虫、西安府对秦王的手段,以及在潼关那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更是让郑崇俭感触良多。

就他本心来说,他确实认为崇祯皇帝其实有着和太祖、成祖的雄才伟略!

各路监军以及总兵见了,也纷纷出列奏对,不敢居功,功劳其实都是皇帝自己的。

崇祯皇帝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赞扬,竟然让他们如此反应。不由得微笑着摇头,不过心中还是很受用的。

他自己明白,其实是他多了几百年的见识,有后世的眼光,更为关键的,还有金手指可以知道敌人的虚实。这些方面一加起来,才会出现让这些古代的能臣武将都佩服的事情。换成后世别人穿越而来,如果能具备这些方面,相信别人也不会做得比自己差。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在心中暗自告诉自己,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这点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要做得事情还有很多,必须继续努力才好!

“众卿的努力,还有功劳,朕都看在眼里的。”崇祯皇帝微笑着对他们说道。

而后,便开始封赏这次的有功之臣。当然了,至于底下将士的封赏,这个就不是他这个皇帝层面上的事情了。

已经是总兵的各路将领,都加了左都督或者右都督的衔头,再要立功的话,那就是要封爵了。

而不是总兵的,比如吴三桂,就如愿提升为总兵官了。

至于陈奇瑜和郑崇俭,自然也都有封赏,他们加衔是太子少保或者太子太保这些;

封赏么,当然是受欢迎的,大堂内,大家的脸上都露有笑容。

这让一路赶来,基本上也就只有赶路一事的马祥麟,不由得很是羡慕。说起来也是运气不好,没有赶上战事不说,甚至连流贼,都很少往西川那边跑路,因此路上被他这部抓到的都少。

他正在想着,忽然就见到崇祯皇帝微笑着看向他问道:“马卿,不知道秦将军身体如何了?”

说起来,到这崇祯十二年,秦良玉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因此,崇祯皇帝才有此一问。

崇祯皇帝突然提起这位大明有名的女将,大堂内其他人立刻安静了下来,露出尊重之色,转头看向马祥麟。

说真的,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王朝能有这样的武将。一辈子就都为国征战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她的兄弟、儿媳都为国战死,可以说,满门忠烈不为过。

宋朝有杨家将的传说,在大明,可也是有白杆军的!

马祥麟听到皇帝问话,便立刻神态恭敬,连忙回奏道:“母亲身体好得很,末将临行之际,还恨不得自己亲自领军,为陛下马前卒,征讨流贼!”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笑了,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朕亦放心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忽然严肃了一点说道:“如今云南的阿迷州之乱,到如今还未平息。朕对黔国公的能力,还是担忧的。叛乱不息,苦得还是百姓。不过朕所领之军,多是北人,南下平乱的话,于云南的气候恐难以适应,怕会水土不服,引起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这是朕所不愿见到的。”

听到这话,马祥麟顿时心中一喜,连忙请战道:“陛下,末将愿往!”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有点欣慰,不愧是秦良玉教导出来的儿子,能为国分忧。

这么想着,他便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白杆军南下平乱,就没有那么多制约了。另外,秦老将军既然也想为国出力,那朕就特旨,令秦老将军也一同南下,为黔国公参赞,居中指挥,争取早日平定阿迷州之乱!”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说道:“黔国公还年轻,而秦老将军的经验丰富,这一老一少互相配合,朕相信,应该能早日建功的。另外,朕再赐秦老将军以密奏之权。”

一般来说,都是武将打仗,文官指挥。

在原本的历史上,秦良玉也受崇祯皇帝器重,可是她领兵打仗,照样要归四川那边的巡抚,甚至巡按管辖。

但如今,崇祯皇帝给了旨意,让秦良玉去帮黔国公,意思很明确,就是黔国公太年轻,对于战事经验太少,秦良玉的经验丰富,实际的指挥作战,就由秦良玉去指挥了。

虽然云南的情况特殊,虽然名义上指挥的还是黔国公,可这份旨意上,还是能看出,崇祯皇帝对于秦良玉是给予了多大的信任。

因此,马祥麟听了之后,不由得惊喜交加,连忙替他母亲谢恩,保证一定早日平定云南之乱。

这个任命,在场的文官,陈奇瑜也好,郑崇俭也罢,都没有反对,因为那个人,是秦良玉,大明唯一的女将,忠烈无双,全国有名!

至于其他将领,他们心中也多是有点感动。不是别的,就为皇帝能考虑到他们北人南下,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说句实话,都是一群武夫,他们不会惧怕战阵厮杀,可是,他们怕难以理解的水土不服。这个可不会分人,哪怕是他们这些总兵将领的,都有可能会水土不服的。就那么病死了的话,就太窝囊了!

如果有得选,对北人来说,当然不愿意去那些雨林地带,想想那么多蚊虫鼠蚁,就会有后怕。

崇祯皇帝说完了这件事情,然后就转头看向三边总督郑崇俭,脸色就有点严肃了:“朕获悉消息,叛将柴时华还在乌拉特部,并且已经去向西其他部族去求援,未来一段时间,甘肃一带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一听这话,郑崇俭不由得一愣,回过神来后,立刻出列回奏道:“微臣回了陕西之后,立刻着手西部防御,定不让乌拉特部的阴谋得逞。”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表情依旧严肃地说道:“朕带三大营要回京了,这西北的事情,还是有点不放心。不知郑卿可有好的想法?”

郑崇俭自认为,自己是没有崇祯皇帝的本事,能歼灭草原上的部族。如此一来,那就有点被动了。

要是被动防御的话,就不知道乌拉特部和其他敌人,会在什么时候进攻?

主动出击吧,茫茫草原,乌拉特部闻讯而逃的话,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另外,他的手下也没有那么多骑军,步军出塞的话,就更是要傻眼。要是皇上所领的骑军能留下就好了!

当然了,郑崇俭也是知道,让皇上把骑军留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骠骑营不说,那是坐镇京师的威慑力量,主要也是要用来对付可能会又入关的建虏。另外,多余的战马,皇上之前也已经说过了,就是要给卢总督那边重建东江镇而准备的。那也是要对付建虏用,是不可少的。

想来想去,郑崇俭还真是没有好办法,不过皇帝既然问了,他就只好回奏道:“微臣回去之后,会巡视长城,增加边塞预警,并在周边部署军力,一旦发现鞑子入侵,必第一时间反应,决不让鞑子有肆虐关内的机会!”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算是认可这个普通的策略。随后,他又皱着眉头说道:“柴时华这个叛将,决不能让他逍遥法外,一直勾结大明敌人来祸害大明。此人,朕必杀之!”

叛将勾结外敌,这种事情,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因此,崇祯皇帝这么说,在场的这些人也没有意外。

不过这么一来,对郑崇俭的要求就更高了。

他想了下,就有点犯愁地说道:“陛下,微臣手下骑军不多,没法主动出战,就算打听到了这叛贼的位置,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微臣只能守株待兔,集中兵力,在那叛将勾结外敌入侵之时,尽量把他们歼灭在关内!”

崇祯皇帝其实就在等着他说这话,此时一听,假装考虑一下之后,便转头看向刚刚升任援剿总兵的吴三桂道:“吴卿所部,就暂时归于郑卿辖下,替朕早日平了这乌拉特部,早日抓了叛将柴时华,卿可有信心?”

吴三桂之前还没想到,这大西北的事情,还有他的份。

原本他想着这次调来随驾出征,立了功劳,也升了官,回去之后也能让以前的同僚看看,自己这一次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关系。

不过皇上这么说了,显然是有决断,这就不是他吴三桂能拒绝的。

要说起来,这边确实是需要骑军,可是,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那是皇帝亲军,自然不可能留在外地。而他吴三桂这支军队,本身就是边军来的,暂调到陕西这边,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于是,吴三桂立刻抱拳领旨道:“末将遵旨,绝不负陛下之望!”

说这话,他也是有信心的。之前的时候,见识了土默特部的战力,说实话,他还真有点看不起。就这些蒙古鞑子,比起建虏,在战力上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让吴三桂去打建虏,他可能没把握,可是,如今他去打这些蒙古鞑子,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再立下一份大功。

“好!”崇祯皇帝听到他的回答,便赞叹了一声后,提高了声音,严肃地说道:“犯大明者,虽远必诛。敢背叛大明者,亦同样如此,不管他逃到哪里,被谁庇护,朕都要他死。关内侯陈汤当年的豪言壮志,在我大明,就由卿先付之实施好了!”

吴三桂听得热血沸腾,立刻抱拳再次领旨道:“末将定当把叛将柴时华的首级给陛下献上!”

边上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奇瑜,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得有点感慨。皇上就几句话,把这名年轻的总兵给栓死在西北了。

不过这也应该是他的荣耀,能在皇上面前,有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总兵能有?他日真要做到了,至少西北史书上,但有他吴三桂的一笔!

崇祯皇帝看着吴三桂,忽然露出一丝微笑,开口对他说道:“关宁军这次还要继续留在西北为国出力,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吴卿一会和将士们说明情况,并且朕准许,可写信向家人告知情况,回头朕统一帮你们捎到山海关。”

吴三桂一听,更是大喜,心中同时也是有感动,皇上还真是细心,竟然连这都想到了。

他当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做,就是要借他们的口,把他这个皇帝御驾亲征以来的种种英明神武的事情,传回关宁去,震慑可能有的异心。

吴三桂在领旨回归队列后,看到年纪差不多的曹变蛟、贺人龙等人,都有羡慕之意,心中不由得更是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