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07 锄奸街

崇祯窃听系统 207 锄奸街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柳成业刚被勇卫营的军卒拉开,就又有一个京师百姓冲到了,一记老拳,再一次打在了范永斗的脸上。顿时,原本就已经开花了的脸,更是有点不能看了,那鼻梁骨估计是断了,鼻子都塌下去了。

好歹是一方走私头子的范永斗,此时已经顾不得脸上传来的剧痛,极力往后缩去,同时恐惧地大喊:“救我,救我……”

和他绑在一起的,就是其他七大晋商,看到范永斗的惨状,顿时吓得想远离范永斗。然而,手都被绑着,用得是同一根绳子,都没法远离,就都恐惧着,只能近最大努力地想离范永斗远点。

第二个打范永斗的人,也被勇卫营的军卒拉开了。

可是,第三个京师百姓,又已经扑了过来,还有第四个,第五个……

就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有一群京师百姓已经冲了过来,浑然不顾自己已经闯祸,就只有一个念头,非打死这些通虏,助纣为虐的奸贼不可!

很快,范永斗就被京师百姓给围了,拳打脚踢的。甚至后来的人,挤不过去了,就扑向其他目标。

这个时候,场面已经非常混乱了。除非勇卫营将士结成军阵,对京师百姓大开杀戒,否则不可能阻止京师百姓的报仇。

而这样的混乱,就从这最初的这个点开始,往其他囚犯处延伸,八大晋商外,还有那些同样被逮了的文官武将,就这么一路过去,越来越多的囚犯被愤怒地百姓围了上去群殴。

勇卫营的将士很快得到军令,让开了一部分,就让京师百姓有个发泄的地方,兵力退缩,守住了后面的囚犯以及其他粮草物资之类的。

这次领军而回的,不是洪承畴,他留在山西正式上任,在忙于抄家灭族之后的残局安排。

是卢象升领军回来的,到京师缴旨之后,就再往山东去赴任。

此时的他,就在队伍的后面,看着前面的乱相,并没有特别的愤怒。

卢象升是领军打仗的,见惯了生死。可是,同样他也见多了生死离别的百姓,遍地的死尸和白骨。而所有的这一切,不管是建虏还是流贼所犯,说起来都有这些晋商的“功劳”。

京师百姓对这些晋商的恨意,卢象升很能理解。事实上,要不是身份摆着,他都想亲手打死那八大晋商。他没想到,自己父亲的去死,竟然是这些晋商搞得鬼。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不想让他在宣大总督的位置上,只因为妨碍了他们通虏,因粮之策又损及了他们的利益。正常的途径不行,就让他丁忧离任。

他正在想着,身边的杨国柱总兵忽然有点忧心地说道:“大人,钦犯这样被打死,朝廷会问罪的!”

很显然,他的意思,其实还是想建议卢象升派出后续军队,往前开过去,冲开那些京师百姓。

不过卢象升摇了摇头道:“这些钦犯罪证确凿,原本就是送来京师千刀万剐的。如今被京师百姓活活打死,也是他们的报应。朝廷问罪,本官也认了!”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其实也清楚,皇帝应该不会处罚他的。

骚乱了一阵,等到卢象升派军队开路之时,却发现,八大晋商,还有那些各地主将以及那些文官,被京师百姓打得连尸体都没留下,只有大街上的一滩滩血迹,还有黏在地上的碎肉。

就这,还有百姓在趁着军队过来之前,捡着那些地上碎肉,试图带走。

勇卫营的将士,押着柳成业到了卢象升的面前,禀告说是他第一个先动手的。不管怎么样,总要有个交代,因此,柳成业没有走掉。

卢象升看着眼睛还有点红的柳成业,淡淡地问道:“你可知动手的后果?”

“草民知道,早上听告示上说了。”柳成业昂着头,毫不犹豫地回道,“可草民的爹娘和儿子都死在了建虏手中,害得草民家破人亡的,就有这些通虏奸贼为帮凶所致,不管怎么样,草民也算是报了一部分仇!”

他刚说完,就听到边上人群中传来一个带着哭腔的喊声,都不用看,就知道是自己媳妇。回过神来,心中有点黯然,昂着的头颅便低了下去。可是,他才刚低头,却又昂起了头。

骑在马上的卢象升,看了他一会,又望了下人群中那个哭泣的夫人,忽然淡淡地说道:“你走吧,记住,以后不可再犯!”

听到这话,柳成业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看着卢象升的眼睛,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听错。抓着他的勇卫营将士,也松开了手。这说明,确实是没有听错。顿时,他非常地意外。

边上的杨国柱见此,有心想劝下卢象升,好歹给朝廷一个交代,就算皇上不会处罚他,可皇上不管怎么样,也要给群臣一个交代不是。这个是首犯,至少也算是个交代。

不过他想起卢象升之前所说,想了想,还是不劝了。因为他知道,卢象升既然已经说出口,那就说明他做了决定,那就不可能劝得动。

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开口了,只不过是对柳成业说道:“还不谢过大人?”

柳成业回过神来,心中激动,正想谢恩之时,卢象升却双腿一夹马腹,驱马走了。

不过,柳成业还是跪下,向卢象升的背影磕头,同时大声说道:“大人,草民叫柳成业,城西柳记铁匠铺营生,草民不会跑的。”

言外之意,就是卢象升要是事后还想抓他的话,姓名住址都提供了,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会承担。

对此,卢象升似乎就没听到,没有一丝反应,一直远去。

柳成业退回到人群中,抱着泪流满面的媳妇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浑然不顾有那么多人在。

谁也没有想到,经过这么个突发的事情之后,这条大街,虽然官方的名字不变,可在京师百姓中,却都改名叫“锄奸街”。

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很快也知道了外面发生的这个情况。对此,他也是楞了下,而后立刻明白,八大晋商不止是被后世人所唾骂,同样也为这个时代的百姓所痛恨。

活活打死,死无全尸的下场,不知道后来的汉奸知道后,会不会少上一些呢?

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并没有追究。对于一些臣子对卢象升的非议,也直接驳了回去,并没有要让卢象升交代什么。

随后,在京被抓的那些谋逆案犯,也被执行了死刑,免得再关押下去浪费粮食。

其中,陈新甲和刘美才定得是千刀万剐之刑,杨嗣昌和那些囤积粮商,也就是晋商背景的那些,定得是腰斩弃市。当然,谋逆的罪名,祸及亲族是免不了的。

京师百姓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抢到八大晋商和其他被打死文武官员的血肉去祭奠亲人,这些人就再次成为目标。据说这些谋逆案犯再次死无全尸,也让近水楼台的刽子手发了一笔小财。

京师百姓多年下来积累起来的怨恨,在这一次的谋逆大案中,得到了发泄。很多常年没有笑容的人,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崇祯皇帝的声望,在京师百姓中,也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皇上圣明啊,据说是皇上首先推断出大明必有内奸,以前的时候,在朝堂上提了出来,可当时还没人信!”

“可不是,皇上天纵英才,终于抓出了这群下十八层地狱的该死东西!”

“哈哈,没了这些晋商勾结建虏,隔着个山海关,看建虏还怎么知道我们大明关内的情况。就辽东那苦寒之地,那些鞑子又不会种地,看他们怎么活?”

“还是要小心,防止有其他奸细给建虏卖命!”

“……”

谈论着这些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把话题转到了那天见过的无数金银珠宝上了。

“你们数过没有,被抄家的那些晋商家财,那一车车地金银珠宝,我看了,估计有万万两白银吧?”

“可不是,就连拉车的马,我都看出来了,拉得很吃力啊!”

“这下好了,朝廷有钱了,应该不会再加赋税了吧?”

“你一说我想起来了,据说杨嗣昌那狗贼,还建议皇上再增加一个什么练饷。真他娘不是东西!”

“皇上英明,不是没同意么!”

“对了,本公子看到那些金银珠宝,都是运到大明皇家银行去了。”

“我也看到了,你们没发现么?如今的大明皇家银行那边,是由厂卫和勇卫营军卒里外三层地把守着!”

“什么,你不知道大明皇家银行是干什么的?就是以前的钱庄啊!听说啊,以后所有的银票,都必须是大明皇家银行印出来的那种。”

“对的,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军饷,都用那些银票发了,谁要是想换回银子,就可以直接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的。”

“那银票我看到了,印得可真精美,而且用起来很方便。”

“是啊,回头我也去换点银票,要不然,还真不大方便!”

“……”

之前的时候,抄家得来的金银珠宝,全都敞开了让人看到,目的其实就是这个。在所有人的面前,无数的金银珠宝存入大明皇家银行。就犹如一记强心剂,给了京师百姓以信心,相信大明皇家银行的实力。

到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派了厂卫,在暗地里广而告之,让更多的百姓知道有关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毕竟之前只是在朝堂上有了决议,相对来说,消息面还是太窄了。

趁着这次的机会,有关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确实非常顺利地快速普及开了。也是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无形中给人增加了很多的信心。

京师官员、军队和勋贵的俸禄,也是在查抄的金银珠宝都送入大明皇家银行之后,就不再进行实物发放,也不存在折色,改为直接发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

不过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时候的官员俸禄,都是以粮食来计价的。因此,用于俸禄发放的,其实不能叫银票,而是叫粮票。上面印制的,不是多少两,而是多少石。

也就是说,官员,勋贵,军队等官方系统,规定是多少石的,就用粮票发放,规定是银两月薪的,就用银票发放。这个时候,还没法强行规定一两银子换一石粮食。

因为京师的粮食还在朝廷限购中,因此,就算有粮票,也不能立刻去兑换粮食,只能限量给。对于京师官员来说,暂时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就只是得到了一份领粮凭证而已。要等到京师的粮食供应充足之后,才会放开了兑换。

当然了,如果有京师官员非要把粮票换成银子的话,也可以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官方的规定,是一石粮票换一两银子。至于私底下是怎么个买卖法,崇祯皇帝就没法控制了。但有了大明皇家银行可以调控的这条官方买卖线,就等于是对大明粮价有了一个调控。丰收时候,不至于粮价太贱;歉收时候,也不至于粮价太高。

崇祯皇帝就借助着这次晋商通虏谋逆大案,一举把这几件事情都推广了开去。朝廷官员这边,因为崇祯皇帝这次的大规模抓捕而少有人敢对此提出质疑;而京师百姓这边,又因为亲眼目睹,对大明皇家银行充满了信心。不但很少有人去把银票兑换成银子,甚至还有不少商家,都存了银子到大明皇家银行,用于兑换一些银票来用。

甚至有不少商家都在讨论,要是朝廷这个银票的面值再低一些,可以替代平常最常用的铜钱,那就更方便了。不用再担心铜钱的成色问题而引发问题。

可以说,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推广,远比想象的要顺利地多。崇祯皇帝看到时机合适,就宣布在两京十三省的省会设立大明皇家银行分行,允许异地通兑。也就是说,可以在京师存入银子,得到一张存单,到其他各省把银子提出来。当然,如果信任度足够多的话,也可以得到对应数目的大量银票。这种事情,也只有像大明皇家银行才有这个实力,包括原来晋商所开的钱庄,也是没有这个实力的。有了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开设分行,可以想象,必然能极大地方便异地经商。

在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再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又再次引发了所有大明百姓的关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