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179 大收获了

崇祯窃听系统 179 大收获了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在考虑片刻之后,洪承畴抬头,认真地奏道:“陛下,微臣以为,原五省总督陈奇瑜可为三边总督。”

说实话,他推荐陈奇瑜这个罢官去职并流放边疆的罪官,风险是很高的。毕竟当年做出这个处罚的是崇祯皇帝,作为臣子,推荐这样的罪官,岂不是说,你以前的判罚有问题!

如果换成勤王前的洪承畴,他是不会这么做的。但经过这段时间来的接触,崇祯皇帝已经赢得了他的信任,因此他并不用担心个人利益,只是纯粹地从崇祯皇帝的这个问题考虑,才推荐了罪官陈奇瑜。

崇祯皇帝一听,微微一愣,随后脑中就回想起原来崇祯皇帝的记忆,想起这个陈奇瑜的印象。

洪承畴见此,便补充理由道:“陛下,这陈奇瑜以前镇压过流贼,功绩不错,且其对流贼产生根源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有一点他认识不够深,朝廷还没有那个实力去安抚重归乡籍务农的流贼,因此,才有重新反叛之事。当然,其事后也缺少一点担当,以至于做了错事,被陛下责罚也是应该的。”

这个陈奇瑜在担任延绥巡抚之后,剿灭了陕西北方有名的贼寇之后,就曾向朝廷上书,述说陕西北方数镇饥荒,因此当时崇祯皇帝曾免除了延安、庆安等地的田租。

由此,他把那些普通流贼释放回家,至少在他任上,是没有再作乱的。也是因此,给了他一个经验,觉得这些流贼都是被逼造反,只要给其机会,就会悔过自新。

于是,在陈奇瑜的一生中,就犯了个大错,把走投无路不得不降的流贼释放回家,还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导致这些流贼脱困之后就又立刻造反,最终成为他摆官去职流放边疆的主因。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剿灭流贼还是有一套的。

崇祯皇帝听了洪承畴的话之后,想起陈奇瑜的资料,便微微点了点头。

说起来,陈奇瑜的基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能力也是有的,至少能镇压掉流贼,不过也如同洪承畴所说,缺少一点担当。但这也不能全怪他,至少在那个时候,原来的崇祯皇帝就没有给他安全感,他想找人当替罪羊也是一般官员会做得选择了。

至于招降流贼这事,如果不知道后世情况的话,还真不好说对错。毕竟有的流贼头子,招安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出力,四处征战直到殉国。而有的流贼头子,招安之后就又反叛,顺带着坑了招安官员一把,陈奇瑜就是。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就想起了自己在对虏战事刚结束之后,就已经派了锦衣卫秘密南下,传旨给五省总理熊文灿,让他遣送张献忠进京。

对于这个张献忠,崇祯皇帝其实是有点迷惑的。

从原本的历史上看,他是降了又反,后来还自立为皇帝,这种人是顽冥不灵的,直接杀了便是。

但是,大明灭亡,满清入关之后,作为反清主力的,却是他创建的大西军,他收养的义子李定国更是成为后世有名的抗清英雄,民族英雄!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西军,也就是张献忠是否是被逼又造反的呢?崇祯皇帝有点拿捏不准。当然,后来大西军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张献忠死在鞑子手中,因此,他的义子认识到满清鞑子才是主要敌人,才有了联明抗清之事。

但是,其他人不好说,比如孙可望,他夺权失败,最终投降了满清,可李定国对于南明朝廷,却是忠心的很,可以说是做到了绝大部分大明臣子,包括后世有名的郑成功都做不到的程度。对南明,是真得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了。

因此,崇祯皇帝决定把张献忠并他的几个义子都招到京师,要亲眼见见才能定夺对张献忠等人的处置。

这些事情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而后他便对洪承畴说道:“好,就依洪卿所言,朕决定召还陈奇瑜,与之当面谈之,如若朕满意的,就由他接任三边总督一职。”

洪承畴听了,心中也是高兴,毕竟三边总督乃是封疆大吏,就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定了人选。由此可见,他在皇帝的心中,份量是非常重的。由此,他也期待,自己的新职位会是什么?

不过,他却没想到,崇祯皇帝却是吊他胃口了。只听崇祯皇帝看着他说道:“洪卿善于周旋官场关系,又懂兵事,因此,朕需要卿来帮朕安抚一处地方。不过眼下还不行,等过些天之后,朕再和卿谈这事。”

“……”洪承畴听到这话,心中很是无语了一下,不过皇帝这么说,虽然他心中不乐意,但也不能逼着皇帝一定要说吧,就只能躬身回奏遵旨了。

同时,他心中也是好奇,到底什么地方的官场需要安抚呢?还要知兵,需要把自己从三边总督任上调过去?京畿之地,河北又或者山东?可这些地方,如今是孙传庭和卢象升管辖的地方了啊!

想来想去,他就想不明白,到底会把他派去哪里?

一边听着的卢象升和孙传庭也是心中好奇,不过他们同样想不出来,洪承畴的新官职,会是什么?

他们心中正在猜着,崇祯皇帝却已经转头看向他们,对他们两人说道:“两位爱卿的重心,当在军事上。至于民事,朕有两个人才,会安排去帮两位。”

说完这话,没有等他们两人问,就直接说了。只见他先转头看向孙传庭道:“左应选曾为昌黎县令,能团结区区一个县城的百姓抵抗鞑子大军攻城多日,由此可见,他对于民心之掌握,还是不错的。朕之前已经发出旨意召唤左应选,准备任命他为顺天巡抚,专职民事,为卿分担压力,可好?”

孙传庭听了,稍微想了下,才回奏道:“陛下,如若此人不合臣意,与之冲突,可节制否?”

理论上来说,他是蓟辽总督,节制顺天巡抚以及辽东巡抚。可皇帝这么重视这个左应选,他就有点担心,因此就当面直白地问了。

崇祯皇帝对他的直肠子并不在意,微微一笑道:“当然是以卿为主,如若他和卿之策有冲突,卿告诉朕便是,朕会把他调离的。”

得到皇帝的这句保证,孙传庭便再没有意见了。至于辽东巡抚,其实就没有辖地了,空有一个官职名,他本人又在山海关,就压根不考虑了。

原本的话,蓟辽总督麾下还有保定巡抚的。不过就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朝廷新设了保定总督,就是从蓟辽总督这边分离出来的,管辖保定、天津、山东、登莱四个巡抚。卢象升的新官职,就是这个了。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朝廷新设这个总督的目的,重心还是内陆这块,主要的职责也是防备流贼。但如今,崇祯皇帝已经改了用意,保定总督的重心,其实是对付建虏了。

崇祯皇帝见他没有话说了,便转头看向卢象升道:“卢卿这边也是,晋州知州陈弘绪,卢卿是知道的,朕决定提拔他为登莱巡抚,主要也是管民生,为卿分担压力,如何?”

卢象升对陈弘绪的印象不错,之前也有接触过。而如今又有孙传庭的问话在前,他都不用再问,便躬身领旨了。

君臣谈到这里,天色已近傍晚,崇祯皇帝也就不再多说,让卢象升等三人先回府休息,而后他才对王承恩交代道:“御马监这边,你当谨记王之心之例,朕也时常会过来,可不要让朕失望了,如有难处,报于朕知便是!”

“奴婢遵旨!”王承恩一听,连忙回奏道,“奴婢得蒙陛下开恩,既往不咎,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辜负圣恩了!”

“好!”崇祯皇帝听了,便点头道,“摆驾回宫吧!”

说完这话时,他忽然眼前一亮,一行字迹显示了出来。很显然,这是窃听系统又有动静了,不用说,肯定有好事。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开心地定睛看了起来。

“乱世之中,皇帝没有兵权,就无法威压天下,政令不通,阳奉阴违之臣、倨傲之将等等便会层出不穷。如今,宿主掌控大明最精锐之禁卫军军权,可喜可贺,奖励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郁闷了一下,掌握了军权,才奖励乙级窃听种子一颗,也太抠了点吧?怎么就不来个甲级窃听种子?

他刚想着这事,就见还有文字在陆续显示,便立刻又看了起来。

“掌握军权,分为几等。最为低级的是统领之将乃是心腹大臣,如此一来,军权掌握程度,全赖此心腹大臣之能力。能力强则实掌兵权,可却有尾大不掉之嫌。与君、与臣皆非最佳关系。”

“掌握军权之中等手段则为统领之将是为心腹大臣,为首将领又是忠君之将,如此,军权掌握程度更为牢固,基本可以无忧,此乃对君、对臣皆是和谐。”

“而掌握军权之顶级手段则是威服三军,全体将士皆服君王,只认君王。君王旨意所指,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虽刀山火海亦无惧。”

“如今宿主对于天子劲旅的掌握,已为顶级程度。可喜可贺,特此奖励甲级窃听种子一颗,以资鼓励!”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终于开心地笑了。好你个系统,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朕,呵呵,朕喜欢!

他能感觉到,系统原本应该只是奖励一颗窃听种子,但没想到自己做到了顶级手段,就额外奖励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了。当然了,如果是中等掌握军权的手段,估计也会有额外奖励,不过肯定不是甲级窃听种子了。至于最下等的手段,任何一个君王都会,估计就没有额外奖励了。

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窃听系统地文字还在继续显示,那也就是说,很可能还有好事。于是,他便又欢喜地继续往下看下去。

“一个好汉三个帮,哪怕是皇帝,也需要能臣辅助。如今宿主和三位能臣推心置腹,布局一方,而三位能臣却坦然受之,此乃收臣子之心的表现。此也是中兴大明所必须地,可喜可贺,奖励一颗甲级窃听种子,或者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宿主自选!”

崇祯皇帝看了,不由得欢喜坏了,不错啊,现在系统都给了自己选择的权力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一颗甲级窃听种子好呢,还是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好?

看着这个选择题,崇祯皇帝稍微考虑了下今后的布局,便立刻点了三颗丙级窃听种子。

“恭喜宿主,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已经到账,请查收!”

崇祯皇帝这次还真是大丰收了,打开核实了下,这次共收入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一颗乙级窃听种子,三颗丙级窃听种子。这么一搞,那手头的窃听种子就宽裕了一些了。

那么该用在谁身上呢?这是个问题,要好好考虑下。对了,该置换的窃听种子,也要置换下才行。

大收获啊,这给了崇祯皇帝加班的动力,虽然天色已晚,他想了想,还是单独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当即吩咐他秘密调查京师以及周边地区粮商的囤积粮食情况,还有各府有囤积多粮食的话,也秘密调查之。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也给东厂提督曹化淳下了同样地密旨,让曹化淳这边也去秘密调查。因为接下来,就要针对粮商这块搞一次大的了。毕竟晋商那边,要查抄的话,还得要点时间,而之前二十万难民却是嗷嗷待哺,需要尽快想办法了。

然而,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有关范记钱庄的那些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来得快,来的猛。

不过想象也不奇怪,如今这些有钱人,不管是皇亲勋贵还是文官武将,连养个难民都要叫苦。如此一来,他们手中的范记钱庄银票成为废纸的话,这简直是割他们肉了,肯定会找理由挽回他们的损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