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八十七章 奔波为书

汉末文丑 第八十七章 奔波为书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0:44 来源:笔趣阁

readx;书籍往往都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一一誊刻在竹简上。所以才有了‘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样的成语得以流传。

由此,可见书籍对于这些寒门士子的重要性。

下一步,文丑就欲在这方面下手,还怕这些士子端架子吗?当然这都是文丑的一些想法罢了,具体要怎么操作,还待进一步规划。

首先就是要解决书源的问题,要想打动这些士子,必然需要一些颇为罕见珍贵的书籍,那些大路边上的《急就篇》、《孝经》等就登不上台面了。虽说不见得这些寒门士子有什么大的见识,但是一般的书籍肯定是不行的!关于这方面,文丑有三四个想法:一为乡三老姜承、一为县令门下姜恢、或是乡中富户豪族的藏书、再者就是远去郡县高价求些书来!

再者就是,怎样处理这些书,既能使得这些士子前来为他所用,又省时省力。当然将书籍直接赠送给他们是肯定不行的!他文丑还没有这么大的手笔,就是当今天下也没有几家几户人家敢这么做。文丑的想法是,建立一种借阅、租赁方式,类似于后世的公共图书馆,将所能收集起来的书籍,全部复刻出几本来,放在一个公共的房屋内,供人借阅、租赁。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借阅、租赁的代价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金钱了!

再者就是要怎样将一些对于这些士子来说,属于普通的、大众性的知识书籍,全面推广到,乡民中去!他可没有那个精力、财力,可以使得两万乡民人手数卷书籍,纵然这些书籍在寒门士子中颇为常见,也不行。他的想法是于亭里中多立几座大石碑,其上由石匠将文字书籍刻上,以方便乡民学习。

想到即做,这是文丑的一贯方式!

文丑首先就寻来了军司马姜宣及书佐陈宁,以询问他们的看法及建议,毕竟一人智短、众人智长!

文丑将以上想法一说,陈宁顿时双目一亮,赞叹连连。而姜宣的反应就相对较淡了,还有一丝不高兴的味道,毕竟事关他家的兴旺发展。再者他家也是那种世家大族,对于这能全面提高乡民文化水平的想法并不怎么感冒。陈宁就不同了,他还没有脱离寒门贫户的范畴,对于这种有利于寒门的举措,是举双手赞成的。

“谨言,其实这并不会使你家损失什么,你家里的藏书,一些对你们来说并不珍贵的,对于这这寒门士子来说已经珍贵异常了,想来你也明白。就是这些书卷,拿出来,吾等也仅仅是复刻一遍,并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况且,乡中士子对于你姜家更会敬仰感佩,何乐而不为呢?”文丑见着姜宣颇有些不高兴的面色,谆谆劝解道。

“恩,此事,此事还是文君和家父详谈吧,毕竟事关重大,在下可是做不了主。但是此事若成的话,也不失为一场大的功德。”姜宣踌躇片刻,方才言道。

“呵呵,姜公高德,想来定不会,多加阻拦的。”文丑喜道。

“此事若成,文君之功大矣!”陈宁不禁赞叹。

......

随后三人又谈了些具体事情,包括对于军卒的训练、桃林塞的建设、下一步士卒的招募,以及方才所言的乡民文化建设问题等。倒是使得三人,又是互相敬佩各人见识、见解,都大呼受益匪浅。文人的见识就是再这样的讨论、辩解中得以升华的。

直至天色将晚,三人方才兴尽散去。

翌日,文丑早早辞别桃林塞一干人员,匆匆赶回乡中,为了他收拢寒门士子的大业忙碌而去。

当先前去陈鹏里,拜谒乡三老姜承去了。

正逢姜承众弟子门人齐聚其门下,探讨时弊、清谈近闻。其之所说不外乎,近来文丑所做的一应事务。毕竟这是发身在其身边的大事,并且影响到了其自身的生活,自是较为关心的。

但见一个身穿青布儒袍,面容方正的中年士子开口言道:“乡中文君,不避危难,率队前去他县购粮,以供众流民食用,可谓仁义!”

一年轻儒生闻言附和道:“收流民、排贼寇,每每出资帮扶老幼孤寡!有秩文君。堪称德高。”

“非也,诸人只见其安抚了流民数万,但不知其将乡民暴露于大危之中吗?”另一年纪稍长得士子出声反驳道。

“正是,远的不说,就是不久前,其不顾乡民安危,在明知群寇环伺之时,还执意率人远赴他县。使得乡中防御更显薄弱!险些遭了贼寇祸乱!怎见其明?但闻其私!”一士子愤然道。

“怎见得,文君没有考虑其中利害呢?君不见,相中安稳若初,乡民食用充足呼?”先前说话的方脸士子反驳道。

“此乃世子谨言揽危难于将至,方使乡中安稳。哪有文家子的关系?再者其所领一部,损人将近四一之巨,不见得其才能显露?”那人急道。

“非也,谨言留守而文君外出,正是文君安排布置之举,可见,文君有识人之明、先见之机!再说损失人手,此乃未知境遇,若是一般人等,逢三千夷骑,怕是早就全军覆没了,那还能率人出重围?”那年轻之人,推崇道。看来他对于文丑倒是颇为敬佩的。

一时间,堂内分为两派来,一派推崇文丑所为,认为文丑是在为乡人谋福利,不愧‘父母’之称;一派反感文丑所为,认为文丑将沙河乡至于危难之中,既无城垣可守,但名声在外,必遭大股贼寇惦念,灭顶之危不久将至矣!

两派人员吵得面红耳赤,各执理由,谁也说不服谁!最后按照惯例,伏拜在姜承面前,请姜承给予仲裁、解疑。“夫子,以为文君进来所做若何?”

姜承抚了抚颔间胡须,笑道:“诸子可曾听闻,文君之志否?”

“文君之志?”

“什么?志”

......一时间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姜承之意在何。

“夫子可是说的,文君于乡界所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那年轻士子欣喜言道。

“恩,正是此语,诸子以为若何?”姜承,欣慰点头道。

“原来夫子所言是此语,”

“这句话,当时却也曾有耳闻。”

一时间,众人恍然大悟,毕竟这是文丑所说的,少见的机具大志之语。这些本乡里颇有名望的士子,自然知道。只是姜承猛然一问,众人没有想到这方面来罢了。

“虽为大志,但与其而言太过荒谬了吧!”一士子不屑道。

“正是,其一舞刀弄枪的武夫,何来‘为往圣继绝学’!”一人附和道。

“即为志,何以当下之资论之?此乃文君奋斗之向而已,要我说来,能说出此语的,其才怕是不在你我之下,恐还远胜之!”方脸士子倒是坦荡言道。对文丑颇为敬佩。

“就是,此语怎会是武夫所能语的?再说文君出任有秩以来,诸君可曾见其有莽撞之为?曾闻其于丁忧间,苦读诸子经典,此言不虚矣!”那年轻一点的士子,恭敬言道。

这边姜承诸弟子争吵不已,而他们所谈论的主角,正策马向着他们赶来。

不久,文丑即持立于姜承院前,高声言道:“文丑子孝,前来拜谒姜公!”

“呵呵,真是凑巧,诸子随老夫,出迎有秩。”姜承闻言,笑道。

其间之事,自不用多说,众人礼节都很到位。文丑也不倨傲,以弟子礼对待姜承,使得姜承大感快慰。

堂上,当文丑知晓众人,正谈论他那大志之言时,不免轻笑:“小子一时粗鄙之言,到教夫子与诸君见笑了。”

姜承见文丑也不欲在这个问题上多谈,随即问道:“有秩亲临寒舍所为何事?”

文丑随即将意欲借书以筹建书馆之事言之,并且将他的想法一一说出,好听听姜承及堂中诸子的建议。

诸子闻言,多有双眼发亮的,只少数寥寥几人,皱眉不已。而姜承其人,以手击案良久,方道:“文君有为乡为民之意,老夫也不好为难,这书卷,我借了。好全有秩‘为往圣继绝学‘之意!但是万不可有差错。”

文丑闻言,大喜,本来还准备了几套说辞,没想到姜承如此开明大义!倒是白准备了。当即拜谢不已。其堂内诸子,亦是纷纷敬佩称赞其师高德大义。

随后,众人又讨论了一些其他事宜!倒是让文丑大呼此行不虚!毕竟这么多士子间的讨论,一人一个见解,就是十几个。对于某事,就是有谁疏忽大意些,也会有其他人补充一二!这更加坚定了文丑收拢这些士子的决心!毕竟他一个人就是再英明神武,还是不能面面俱到的。

随后姜承带着文丑参观了其家藏书,并且将能够出借的书卷,做了一个名录给予文丑,以免他将书籍准备重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