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三国佣兵团 > 益州之战(下)

三国佣兵团 益州之战(下)

作者:潘上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02-18 10:26:06 来源:笔趣阁

打了这么久,就不得不问一句,刘璋部下,手持重兵的元老庞羲在干嘛?

在刘焉两个儿子被李傕杀死后,“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这庞羲对刘家可是立下大功的,所以刘璋一直重用他,杀了张鲁母亲和弟弟后,就封庞羲为和德中郎将、巴郡太守,屯驻阆中与张鲁作战。

不过张鲁更得巴地人心,庞羲多次战败,这也看出他不是打仗的料。

用兵不行,就指望用数量压倒对手了,所以庞羲大量招募兵将,邓芝就是“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才去投靠的。

招兵太多,难免不被猜疑,比如张松就说:“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

英雄记:“(庞羲)遂专权势。”

华阳国志:“或构羲于璋,璋与之情好携隙。”

树大招风,尽管是世交、恩人,刘璋的儿子刘循还娶了庞羲的女儿,这样都被离间了,刘璋还有什么人可信呢?

庞羲本人估计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发觉不对以后,“甚惧,将谋自守”,就是想独立了,其实以巴郡的面积和賨人的强悍,庞羲完全可以和刘璋、张鲁分庭抗礼。

然而郡中的汉昌令程畿不肯从命,而汉昌兵非常强,庞羲只好改主意,拼命向刘璋说好话解释,从这点看,庞羲也是个胆小谨慎之人。

从建安五年到十八年,庞羲一直没挪过地方,只是建安六年,巴郡改名巴西郡,他的官职跟着改为巴西太守而已。

PS一下,东汉的巴郡本来很大,有百万人口,但195年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200年改名巴东、巴西、巴郡,才号为三巴。

十三年未叛,庞羲还算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刘备发兵后,庞羲也有所动作。

霍峻,南郡枝江人,刘备南下后,他带数百人留守葭萌,数百人啊……所以前面我说刘备把几乎所有兵都带走了,明明有三万多人,只留几百人守后方,刘备真是孤注一掷了。

而且刘备取下的白水关,还没兵驻守,所以张鲁的将领杨昂直接跨过白水,跑到葭萌来跟霍峻商量:“咱们一块儿守城怎么样?”

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也。”好嘛,又一个断头将军。

杨昂并没准备打刘备,所谓“一块儿守城”,其实是想跟刘备军同盟,共同对付刘璋的,所以被拒绝后就撤走了。

这个时候庞羲派出的援兵“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

扶姓极其少见,其始祖扶嘉是巴郡朐忍人,被刘邦赐姓为扶的,晋时有扶猛,种落号“白兽蛮”,扶猛被封宕渠县男。

巴郡的賨人,主要分布在朐忍、宕渠、阆中、汉昌几个县,而且賨人也被称为白虎夷,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扶姓是賨人种落,扶禁应是賨族将领。

向存,个人怀疑是“何”或者“句”误写,如宕渠人王平,本养于何家,另有汉昌人句扶,这两两个人尤其是王平,从籍贯、勇猛、经历来看,都很可能是賨人,賨人应有何、句二姓。

所以扶禁和向存的战力,大家就直接用王平、句扶来代入好,总之,这万余賨人,可以说是庞羲的王牌部队了,然而在葭萌城下,“攻且一年”,不下!

“神兵”怎么不灵了呢?賨人善于山地作战,平原作战估计也不错,但你让这些少数民族攻城,可不难为他们吗?他们懂什么叫起土山、挖地道、造云梯?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大体一致,但细节却差很远,前者说守方“数百人”,后者说“八百”,前者说“且一年”,后者说“岁余”,前者说攻城有“万余”,后者说“万计”,前者说“斩存首”,后者说“退走”。

无论如何,霍峻这一仗打得漂亮,八百人击败上万賨人。

其实会有个疑问,这边打了一年的仗,刘备居然不派援兵?賨人也一直在城下耗着?

个人觉得,雒城之战和葭萌之战几乎同时,刘备军也进入了长达一年的苦战期,所以无法支援,而賨人除了围城的部队外,主力应该是翻山南下支援雒城去了,不过由于葭萌在敌人手上,补给跟不上,这支賨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有没有人注意到张松说“欲有外意”的人,除了庞羲之外,还有个李异?

这个李异的功劳,是当初杀了主公赵韪投降刘璋,结束了益州人与东州人长达一年的战争,但之后究竟干了些啥,没有记录,但能跟庞羲并提,一定也有不小的势力。

想一想,以庞羲和刘璋的关系,都差点闹独立自保,李异这个巴郡人,被张松诽谤之后,该怎么做?

吴国有个将领也叫李异,我一直认为只是同名巧合,但细想之下,却发现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法正在给刘璋的劝降书中说:“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意思是说,就算刘备兵力不足,孙权的弟弟和李异、甘宁还随时可以杀来。

刘璋对吴国的大将应该不熟,最多知道周瑜鲁肃有限几人,法正不说孙瑜名字就是怕他不认识,那李异、甘宁比孙瑜出名么?

甘宁是从益州反叛出去的,所以刘璋一定知道,而李异的名字还排在甘宁前面,则刘璋应该更熟才对。

吴国李异,史书上的事迹都发生在后来的夷陵之战,表现还是相当抢眼的,为什么其他战事中没有他呢?如果说是因为他对三峡、巴郡一带熟悉,那就能与刘璋家的李异合上了。

也许,李异就是因为被刘璋怀疑,所以逃到荆州投孙权去的。

为什么没投刘备?恐怕是因为当时刘璋已经与刘备结好了,那么李异应该是在建安十六年逃走的。

当然,这是大胆想象,求证的没有哎……

这边再说荆州援军,在攻下江州后分兵,赵云沿长江而进,进入江阳郡内,在符节县无记录,到江阳县时与程畿相遇。

先说说这个江阳郡,《华阳国志》记载,是建安八年从犍为郡九县中分了四个出来设立的,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原文有衍,应该是建安十八年,这种东西估计以我的能力是考证不来的。

如果真是建安十八年,战事正激烈的时候设置,估计是为了减轻犍为官员的工作量,所以新组建一套班子出来。

江阳郡第一任太守是成存,然后是程畿,如果真的建安十八年设置,换得够快的。

程畿本是前文提到庞羲郡内汉昌县的县长,因为不支持庞羲独立,受到刘璋提拔成为太守的。

不要小看这人,他可是云黑云迷争论的焦点之一。

当时庞羲说:“你儿子在我这里,你不从我,灭你全家。”程畿说:“如果把我儿子煮了,我一定喝汤。”太无赖了。

夷陵之败程畿不肯弃船,说“我没学过逃命!”

“身执戟战,敌船有覆者。众大至,共击之,乃死。”——《程畿传》

将领有勇气很可贵,如果武力还很强,能掀翻敌船,那就更受尊重了,华阳国志评价“义烈”,季汉辅臣赞评价“刚烈”。

评话里,程畿的女儿也很厉害,后来嫁给张苞,和赵云、马云禄一起办的喜事(别想歪了)。

这样一个人遇上赵云,会发生什么?

咳,正史无载,只能想象……

云迷说赵云必然遇到激烈抵抗,能战胜并降服程畿,不比张飞收严颜逊色。

云黑则说赵云战程畿没证据,并且引用史料说江阳郡只有“户一千五百二十五,口八千二十七。”八千多人口,能募集到一千兵不?

二者都有道理,不过说江阳郡八千多人就是耍诈了,还好我会查,原来这个户口统计是出自《宋书》,当时蛮夷占据了江阳本土,江阳郡暂寄在武阳,所以只有几千侨民。

江阳郡真实人口,华阳国志还真有记载:“属县四。户五千。”汉朝平均一户五口,两三万人口不算多,但只要有几百兵守城,霍峻都能抵挡上万賨人,程畿未必做不到。

而且谁说程畿只能在本郡募兵,不许刘璋派兵来支援么?

程畿日后终究还是到了刘备手下,任从事祭酒,很多益州旧人都做过这个,说是州里的科长局长都行,地位还可以,没兵权,但也不是闲职,看具体是负责哪方面的事了,想从这职位推测程畿战时的表现也没意义。

综合来看,程畿自称从来没逃过,那就是直接献城和城破被擒两条路,考虑到江阳县城三面环水易守难破,也许是为了百姓而选择投降,史书替他隐瞒了吧,如果真的强烈抵抗过,他的“赞”里面应该会提。

“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陨命於军。”其实真要发挥想象力瞎掰的话,《季汉辅臣赞》可以做点文章。

前八个字说程畿为刘璋守节,不从庞羲,最后八个字说夷陵死战,那“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呢?

法正说:“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在这非常时期,也许还没遇到赵云,程畿就先遇到叛军乱民,被擒之后说过啥豪言壮语,没有被杀,但也失去了管理郡县的能力,在山林里混到战事平定吧。

其实江州以后,对诸郡县都是使用“定”,而不是“破”,也许侧面说明益州已经很乱了。

程畿说完,加点私货,提提我家乡内江,就是当时的汉安县。

虽然《华阳国志》明确指出江阳县是江阳郡的治所,但作者常璩是晋朝人,说的是他那时的情况。

南宋《舆地广记》:“汉安县,东汉置,属犍为郡,蜀为江阳郡治。”而提到江阳县时,则说“晋为江阳郡治”。此后各版水经注释,也都写汉安为江阳郡治。

《富顺县志》:“刘璋及蜀汉时,江阳郡治在汉安县,晋时移治江阳县。”

所以江阳郡城是否在“三面环水”的江阳县还难说,如果程畿在我们内江守城的话,我觉得吧,哼哼,攻城so

easy。

平定江阳后,赵云的路线可以是沿江水或洛水,无法确定。

法正说:“(荆州军)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

资中县本身也属犍为郡,所以犍为郡、资中县、德阳县并称“三道”是不科学的。

后文会说到,张飞是去了巴西的(学足球吗),个人觉得,赵云负责犍为郡(含资中),孔明走中路,平定广汉郡尚未攻下的德阳县,张飞负责巴西郡,这样合理些。

其实现在赵云的任务主要是“平定”,并不是赶近路支援刘备,所以再次分兵都有可能,最后的结果,赵云是“定犍为、江阳”两郡,而不单指沿江的几个县。

犍为太守何宗,字彥英,纯粹的学者夫子,没有抵抗或献城的记录,刘备领益州牧后,何宗跟程畿一样领从事祭酒之位,后来因为上书劝刘备称帝而被封大鸿胪,位列九卿。

犍为郡的牛B县长(其字为鞞,读bei)李邈,字汉南,嘴贱到令人发指。

刘备定益州后半年了,元旦摆酒的时候,身为从事的李邈突然冒出一句:“刘璋叫你来帮忙,你却取了我们益州,真的很不对。”刘备说,你当初干嘛去了?李邈说:“我当时要是有实力,当然会阻止你们了。”结果差点被杀,是孔明保他。

从这话看,李邈在赵云来的时候没有抵抗,主要是没兵或兵很少,也证明当时郡县已经失去有效控制。

李邈后来替马谡求情也属于不会看脸色,于是诸葛亮也不喜欢他了。

但最可气的是,孔明死后,李邈高高兴兴地给刘禅上书:“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说自己一家人都在欢庆,靠,这简直是找死,刘禅大怒,“下狱诛之”。

一般获罪而诛的,《华阳国志》不写“赞”,但独在李邈这里有一句“汉南哽哽,天夺其守。”为其惋惜,可见此人还是挺有才的。

“李王四子,并作琳琅。”李邈还有三个弟弟,李朝,请刘备即汉中王的上书是他捉刀;李邵,刘璋时蜀邵临邛令(应该是直接投降了),夷陵之战卒于白帝城;另有一个早卒,无记载。三个弟弟被时人并称“三龙”。

从史料上,看不出赵云这支军队有多辛苦,平川后封的翊军将军地位如何也多有争议,我就不多猜测了,徒招人骂。

张裔,字君嗣,成都人,原来鱼复长,也就是前文说的张飞入川第一站,不过现在是州从事,兼领帐下司马。

从县长变成从事绝对不算提拔,而帐下司马显然是战时才设置的军职,个人以为是刘备起兵后,成都需要一名猛将才调张裔回去。

拆东墙补西墙,张裔还没来得及去雒城呢,张飞却从鱼复杀过来了,于是张裔又被派回西线堵窟窿。

张裔虽是个学者,但他的领军能力显然深受刘璋信任。

江州之后,张飞与孔明沿涪江北上,抵达垫江县,之后华阳国志说:“飞攻巴西,亮取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

这里写得很清楚,张飞应是顺阆水而上,直取巴西郡治阆中县,孔明走涪水取德阳,击败张裔,这也是史书上可查的,孔明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

但《三国志.张裔传》却说“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

倒底跟张裔打的是孔明还是张飞?

德阳属广汉郡,如果张飞走德阳的话,就与他攻巴西的记载矛盾了,真实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是孔明当时名气不大,益州人只知来取益州的主帅是张飞,所以这样记载。

究竟张飞、孔明、赵云入川时,相互之间的统属关系如何?一般观点都是张飞地位最高,即使三人在军中平级,对外也是张飞更有名,比如法正给刘璋的信,就将荆州援兵统称为“张益德军”。

二是张裔阻击战爆发的地点,华阳国志说“柏下”,似乎是一个乡或聚的地名,而三国志说的“陌下”,则表示在德阳县的街道,这二者当有一个是误记。

《杨洪传》中,诸葛亮写信给张裔时提到:“君昔在柏(栢)(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这个柏字,宋本元本写法都不同,而赵一清则根据张裔传,认为是“陌”。

(通行的三国志版本是在柏下,营坏,吾之用心,我觉得我的断句才是对的。)

《蜀中广记》记载:“有山曰栢下,诸葛公营垒在焉。”栢通柏。

这个字究竟写作什么已经不重要,至少德阳街道的解释被排除,柏下就是一座山,《杨洪传》也说明诸葛亮当时确实与张裔碰过面。

张裔怎么让诸葛亮食不知味了呢?从这封信看,不象是因为仗打得苦,而是诸葛亮劝降,用心良苦,被张裔拒绝了。

既然作战地点不是DY市区,那就有可能是德阳与垫江交界的一个区域,张飞在这里击败张裔,觉得德阳方向没问题了,于是分孔明一支部队去取,自己上巴西学足球去了。

当然总的来说,击败张裔这份功劳还是划给孔明合适些。事实上战后封赏,物质奖励最丰富的四个人是孔明、法正、张飞和关羽,除了孔明的专业调配物资外,应该还是有战绩服人的。

张裔后来任益州太守,被雍闿绑送吴国,是个巨大污点,故而才位不符,被埋没了。

孔明进军如果还是顺涪水北上的话,就该遇到黄权了,黄权这时候降了么?又没记载,郁闷……当然如果只是与刘备会合的话,那就东行去郪县,放黄权一马吧。

张飞取巴西应该是很顺利的,可能还没到阆中就已经完事了,否则也不会赶上跟刘备、孔明、赵云会师于成都。

“巴西功曹龚谌迎飞”这话很简略,按现代语言,可以歧义理解为“迎战”呵呵,不过看上去,更象是巴西太守庞羲派龚谌来请降的。

再来看看法正写给刘璋的书信:“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

在赵云平资中,孔明平德阳之后,巴东郡、巴郡、广汉郡、犍为郡、江阳郡五郡都被刘备军占得差不多了,巴西郡也很快要投降,而益州最重要的蜀郡,则被破坏了三分之二,估计应该是乱民所为。

益州其他郡,汉中和广汉属国(后为阴平郡)不在刘璋控制之内。

蜀郡属国(汉嘉郡),巴东属国(FL郡)蜀郡北部都尉(刘备复为汶山郡)犍为属国(刘备改朱提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刘璋只能勉强维持一个松散的统治,很难指望这几个郡能有什么援军。

这些郡国的长官,在这一时间见于史书的,只有益州太守董和,说“南土爱而信之”,管理得不错,但董和不是将才,加上前面说李恢代表益州郡投降,以及平蜀后董和被刘备召为掌军中郎将,可见董和归顺是没什么波折的。

《吕凯传》说永昌郡“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这也是几个边郡共同的问题,等开战的消息传进来已经几个月了,更别说派兵出去。在刘备称帝后的章武初年,史书记载永昌“无太守”,这个很奇怪,怀疑刘璋投降后,永昌太守弃官或被哀牢夷杀了,刘备也一时顾不上这穷乡僻壤。

其实不止这些边远的郡混乱,《张嶷传》很好地再现了当时益州之乱:“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

所以前面说那些没有记载的长官,除了投降和守城外,逃亡和被乱民攻击的可能也很大啊。

张嶷此时还只是巴西郡南充国县几十个小功曹之一,倒是没理由跟刘备军拼命了。

益州全境交代完毕,而这个时候刘备也终于攻下了雒城,一年啊,比打荆南四郡累多了有没有?刘璋军真不是吃素的,至少不全是。

现在就只剩成都了。

诸葛亮传:“与先主共围成都。”

赵云传:“与亮会于成都。”

张飞传:“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华阳国志:“夏,刘主克雒城,与飞等合围成都。”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张飞赵云孔明没有参与雒城之战,而是直接去的成都,另外赵云和孔明先会合,巴西太远,张飞最后到。

打了一年没打下来的城,怎么一下就破了呢,个人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守军主动撤退,因为雒城是成都的北方屏障,而赵云平定犍为之后,可以从东面直接进军成都,守雒城已失去意义。

正是雒城守军撤到成都,才能解释为什么围成都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人”。如果这些兵原本就窝在成都,都不出去救援,那也太傻了。

不要以为万事以定,除了三万精兵,成都城内还有一年的钱粮(华阳国志说二年)而且“吏民咸欲死战。”

经历过雒城苦战的刘备,也不敢小看益州人的斗志,所以将所有部队都汇聚到成都。

前文提过的任歧、赵韪,也是攻到成都,却被东州人拼死击败,赵韪被一直打回江州(成都重庆从古斗到今啊……)

一百多年前,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的吴汉攻至成都城下,还有另一云台将臧宫相助,每战皆胜,公孙述的大将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于是公孙述散家产募五千敢死,大破吴汉,吴汉落水差点死掉。

之后,公孙皇帝与延岑全军出城死战,延岑三破臧宫,公孙述与吴汉恶战半日,被猛将一枪贯胸而死,何等壮烈!

可惜刘璋终究不是公孙述啊,成都人也不是当初那些失去故土,背水一战的东州人了。

这一次,史料上见不到“攻”、“破”“败”“战”等字样,只有一个“围”字。

这一次,成都内外十余万人,见于史料的牺牲者,只有一个弱女子。

《华阳国志》记载,张昭仪,广汉督邮朱叔贤的妻子,朱叔贤策划逃出城投降而下狱(不知道死没死),刘璋将张昭仪“配兵”,疑似做军妓,昭仪不屈自杀,“三军莫不哀叹”。

部下投降很影响士气,这女子自杀同样影响士气,接下来刘璋干脆就不管了。

时任蜀郡太守的大名士许靖准备翻墙出降,没成功,刘璋知道“危亡在近”,就没杀他。

许靖在刘璋部下先后任过三郡太守,极受礼遇,结果出了这么件丑事,连刘备都差点因此不用他的。

成都被围数十日便降了,投降的理由很多,也不知哪条最重要了。

1、马超。《马超传》:“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前文提过,《李恢传》说是李恢去劝降的马超。

《典略》:“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马超是听到刘备围成都才决定投降的,到后几天刘璋就降了,按汉中到成都的路程来看,也是合理的。

刘备很狡猾,看马超没带几个人,就提前交些兵给他,让成都人以为马超带了大批西凉军,当时就绝望了。

2、简雍。《简雍传》:“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华阳国志》:“涿郡简雍说璋。璋素雅敬雍,遂与同舆而出。”

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基情故事,为了心爱的人,舍弃尊严投降吧。

3、张裔。《张裔传》:“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

一郡太守基本是刘璋降将中最高的待遇了,而且象李严分到的犍为郡,前面说过才两万人口,比不上巴郡的零头,由此可见张裔这个功劳有多大。

4、刘璋。各书记载,“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从这四条看,刘璋自己的性情才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只是一些方便他投降的台阶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刘备承诺会礼待益州人,成都还是只有死战一途,要知道上次成都投降可是被吴汉灭族烧城的。

这里把刘璋所有部下名字放一起,前文没提过的人简单介绍一下,简单提及的大家可以百度,我的习惯就是,百度或三国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不会多讲。

法正、孟达、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吴班、费观、李严、费伯仁、费诗、黄权、张肃、张松、李恢、庞羲、程畿、扶禁、向存、龚谌、张裔、李邈、李朝、李劭、李异、赵筰、严颜、董和、何宗、朱叔贤、邓芝、张嶷、赵韪、甘宁。

刘瑁,刘璋的哥哥,建安十年还在,被曹操封平寇将军,后来神经病发作死了。

刘循,刘璋长子,守雒一年那个,庞羲女婿,因为庞羲的缘故,没有和父亲一起去公安,作到奉车中郎将。

刘阐,刘璋次子,又名纬或祎,刘璋死后被孙权封益州刺史,后为御史中丞。

王谋,字元泰,汉嘉人,刘璋时,曾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错过了与张飞的战斗。日后蒋琬问汉嘉郡里,谁可以代王谋,答曰“州里无对,何况郡?”

王商,字文表,广汉人,博学多闻,南阳大儒宋忠与他交好,许靖称把他放在中原,也不亚于王朗,任蜀郡太守十年卒官。他推荐了一堆人给刘璋,安汉赵韪、陈实,垫江龚杨、赵敏、黎景,阆中王澹,江州孟彪,皆至州右职,郡守,这下刘璋的属下名单够丰富了吧……

王甫,字国山,王商的弟弟或从弟,刘璋州书佐,夷陵之战时战死,是不是演义里那个,问老罗吧。

王士,王甫从兄,因为是刘备时期举的孝廉,估计刘璋时未任职,只是因为王商王甫的关系才放这儿。

刘宠,与王商为友,单骑到偏远的牂牁郡任太守九年,因为提到是从成都出发,州治所既是成都,应该是刘璋时代的太守。

阴溥,河内人,中郎将,被派去向曹操致敬。

射坚,字文固,扶风人,刘璋长史,刘备封广汉、蜀郡太守,弟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

马勋,字盛衡,刘璋州书佐,《季汉辅臣》有赞。

杜琼,刘璋从事。

杜微,刘璋从事,时以疾辞官。刘备定蜀后称聋闭门,孔明写信给他时说:“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宝,都说你很牛啊。”好吧,这儿又多了一堆名字……

王累,刘璋从事,倒吊在城门,以死谏不可请刘备入川。

周群,刘璋师友从事。

郑度,刘璋从事,建议坚壁清野对付刘备那个。

彭羕,本来也是刘璋书佐,获罪变成奴隶,刘备刚入川的时候他就找上庞统,为刘备“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军校教官啊,黄忠魏延说不定都当过他学生有没有?他的下场,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

程郁,程畿的儿子,庞羲的郡吏,派去给他爹送信,嗯,他爹一直想喝他的人肉汤。

爨习,李恢的姑夫,当地大姓,曾任建伶令,犯事被董和包庇,蜀时官至领军。

庞乐,杀赵韪,平定叛乱的功臣,后事不详。

沈弥、娄发,跟甘宁一起背叛的,后事不详。

许慈、胡潜、孟光、来敏等,皆被刘璋作为宾客对待,蜀地少儒,刘备皆重用之。

景毅,被刘焉表为骑都尉,刘璋时不知道去世没有。

马忠,按其生平,有一点可能在刘璋时任巴西郡吏。

……刘璋势力,七十人左右,把三国写全,三千人不夸张吧。

在人人网发的时候有两万一,起点不能超过两万,所以删了点字。

d-spaci)]A0xp??a?-text-size-adjust: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0px;font-size:18px;line-height:18px;font-family:serif;">射坚,字文固,扶风人,刘璋长史,刘备封广汉、蜀郡太守,弟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马勋,字盛衡,刘璋州书佐,《季汉辅臣》有赞。杜琼,刘璋从事。杜微,刘璋从事,时以疾辞官。刘备定蜀后称聋闭门,孔明写信给他时说:“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宝,都说你很牛啊。”好吧,这儿又多了一堆名字……王累,刘璋从事,倒吊在城门,以死谏不可请刘备入川。周群,刘璋师友从事。郑度,刘璋从事,建议坚壁清野对付刘备那个。彭羕,本来也是刘璋书佐,获罪变成奴隶,刘备刚入川的时候他就找上庞统,为刘备“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军校教官啊,黄忠魏延说不定都当过他学生有没有?他的下场,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程郁,程畿的儿子,庞羲的郡吏,派去给他爹送信,嗯,他爹一直想喝他的人肉汤。爨习,李恢的姑夫,当地大姓,曾任建伶令,犯事被董和包庇,蜀时官至领军。庞乐,杀赵韪,平定叛乱的功臣,后事不详。沈弥、娄发,跟甘宁一起背叛的,后事不详。许慈、胡潜、孟光、来敏等,皆被刘璋作为宾客对待,蜀地少儒,刘备皆重用之。景毅,被刘焉表为骑都尉,刘璋时不知道去世没有。马忠,按其生平,有一点可能在刘璋时任巴西郡吏。……刘璋势力,七十人左右,把三国写全,三千人不夸张吧。

在人人网用马甲先发过,别说我是抄袭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