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27章 汴州城下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327章 汴州城下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26:25 来源:笔趣阁

随着长缨军从曹州出发,郭戎的思绪已经飘飞到了三百里之外的汴州城之中,同时飞快的回忆自己脑海中关于汴州城的记忆、自己的布局以及现在汴州城的现状。

汴州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殷商,是殷商数次迁都中的其中之一,而隋唐之后汴州兴盛的原因则是源于大运河。

前隋时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从黄河到淮河一段,被称为汴河。

汴河是大运河中的主要河段,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南方的物资和商旅从水路到长安和洛阳,都要从这里经过。

而汴河从汴州城附城而过,汴州遂成为漕运的冲要之地,在前隋就已经被称为东都门户。

到了唐代,尤其是安史之后,随着江淮、江南经济的繁荣,朝廷财赋主要依靠东南,汴水成了唐朝的经济生命线,地位十分重要。

自至德元年(756年)起,唐朝先后设河南、淮西、永平、宣武军节度使,驻扎于汴州。

经过历任节度使的修缮,汴州城周长超过二十里,计有城门10座,汴州成为中原最重要的军镇之一。

韩弘接手之后更是苦心经营,原本三丈高的城墙被加高到了接近四丈高,并在汴州城内囤积了大量的装备、辎重、军械等设施。

等到河北叛军围城之际,汴州已经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军事堡垒。

汴州城完备的城防以及充足的物资条件,成为了郭戎制定计划的基础,否则郭戎怎么敢轻易将大唐的经济命脉放到河北叛军的手中,毕竟这等于赌上了李唐的国运和希望。

回想自己模彷孙膑减灶诱敌制定的计划,郭戎也是一脸苦笑,事实证明自己的计划是成功的,只不过成功的有些过分了,因为自己低估了汴州的分量,也低估了河北叛军的贪婪。

宣武军根据自己计划撤退之后,魏博军就直接尾随而下,不仅如此,田季安疯狂搜集渡船,不到十天的时间内送十万魏博军渡河,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整整二十五万大军将汴州城团团围住。

说实话,二十五万这个数量已经接近郭戎计划中吸引叛军数量的上限了。

之所以会有对于河北叛军数量的预估,是因为郭戎从制定计划之初,所想的就不是简单的击溃战,而是一场真正的歼灭战。

然而,最让郭戎头疼的在于,自己要对战的可不仅仅二十五万魏博军和成德军。

郭戎前世听说过一句话,没有包围就没有真正的胜利!

原本郭戎不懂,但是在统帅过数万兵马,指挥过不止一次战斗之后,郭戎渐渐懂得了所谓没有包围就没有真正胜利的意义。

击溃战和歼灭战虽然都是胜利,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击溃战远远不如歼灭战所能达到的效果。

而要实现大范围的歼灭战,成功的包围是最重要的前提。

曾经,郭戎也希望实现这样的结果,然而无论是西北大漠、戈壁抑或是漠北草原,面对机动力较强的草原人或者吐蕃人想要实现包围根本就不现实。

只不过,在中原腹地,面对战斗力比吐蕃人和草原人更强,但是机动力偏弱的叛军,郭戎却发现了一次类似长平之战或者基辅之战的机会。

而郭戎的机会就是华夏的那条母亲河!

所以,郭戎不惜代价,甚至以汴州这座堪称大唐经济命脉的重镇,当成了诱饵,其目的就是将借助汴州将大量的叛军引诱到大河之南。

从而利用大河,将河北叛军在事实上分割成为河南和河北的两个部分,使之首尾不能相接,毕竟没有船,叛军就是有再多的人也无法渡河。

为了彻底围歼渡河的叛军,郭戎所调集的不仅仅只有宣武军和长缨军,还有鲁北节度使张愔麾下以及坐镇洛阳的东都防御使李元东都防御使麾下的各三万兵马。

四万长缨军、三万鲁北军、三万洛阳军、三万汴州守军,再加上编入部分淮西精锐之后重组的七万宣武-淮西军,这就使得郭戎手中实际的兵力达到了整整二十万。

这一战真正的主力是自己直属的长缨军以及韩弘带领下守卫汴州的三万守军。

鲁北军、洛阳军、宣武-淮西军虽然也在计划之内,但是为了防止被细作发现踪迹,他们并不会提前集结备战。

这就使得他们的这一战的主要任务是封死被围困在大河以南,汴州附近河北叛军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溃逃的道路,在长缨军正面击溃叛军之后参与追歼残敌。

全歼渡河的河北叛军之后,鲁北军、洛阳军、宣武-淮西军将跟随在长缨军之后渡河,挟持大胜之威与实力损失严重的河北叛军进行决战。

郭戎的计划是这样的,只不过前提是叛军的数量不超过二十五万,一旦叛军的数量过多,一切就不好说了。

毕竟,长缨军所需要应战的可不是登陆胶东的那些岛国人,作为长缨军的对手,被河北藩镇豢养的藩镇兵在在本质上仍然是募兵制之下,脱产的职业大唐军人。

和长缨军相比这些藩镇兵在军纪、战斗**,战斗意志上面略显不足,在编制和后勤补给上也略逊一筹,除此之外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长缨军战兵并没有太大区别。

从一个多月之前,长缨军和淮西军在颍州、蔡州的对战可以看出,在没有器械、火药等辅兵参战的情况下,长缨军战兵的战斗力确实优于藩镇兵,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哪怕有辅兵的协助,有投石车、八牛弩参战,正面对抗四到五倍的河北叛军也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多虽然不至于落败,但是作为主力的长缨军一旦伤亡过重,后期再想要以长缨军为箭头实现平推就不现实了。

所以对郭戎来说,和部分叛军进行一场有限度的正面对战,战而胜之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想法。

只不过,还没有抵达曹州的时候,郭戎就已经收到了来自魏州,准确说来自清虚子老爷子的的准确情报。

相比较其他长缨军的侦察兵需要偷偷摸摸或者化妆隐藏不同,入了魏博军大本营魏州清虚子老爷子仗着身份,大大咧咧、肆无忌惮的直接闯到了田季安的府邸,然后被田季安恭恭敬敬的请了进去。

毕竟,清虚子不仅仅是火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医术不俗的道爷,没有人会拒绝这样一位大老来给自己续命。

适逢嘉诚公主病重,清虚子两幅药之后,嘉诚公主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起色。

然后在田季安的再三挽留之下,清虚子勉为其难的留了下来,帮助嘉诚公主调理身体的情况下,堂而皇之的在田府内打探情报。

在清虚子这位顶级间谍的辅助之下,作为叛军的核心之一的田季安在等于在郭戎的面前全部透明。

虽然清虚子不知道田季安、王承宗、刘总三人密会的内容,但是密会本身已经可以证明太多东西,

更重要的是,清虚子准备的将魏博军的部署、卢龙军南下的具体情况准确的传递到了郭戎的手中。

如果不是准确的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不是二十五万,而是整整四十万河北叛军主力,郭戎绝对不会让长缨军保留达到正常人数两倍的整整四万人。

郭戎已经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虽然这只是临时的扩编,虽然由李诵亲自赐名的长缨军本来就特殊,但是郭戎仍然需要考虑李诵和李纯两位皇帝感受的,毕竟自己还是要在这两位皇帝手下吃饭的。

只不过,郭戎更明白四十万叛军的分量,这代表在汴州城下的大战将真正成为一战定乾坤的决战,这使得郭戎不得不加倍的慎重和小心。

一如既往,在长缨军大队出发之前,重新恢复满员的侦察兵已经提前出击,在郭戎率部出征的时候汴州前线的情况已经清晰的呈现在了郭戎的面前。

卢龙军的部分人马已经渡过了大河,抵达了汴州城下,剩余的人马也在日夜不停的渡河南下。

汴州的攻城战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河北叛军已经准备了冲车、云梯、渡濠器具、投石车在内大量的攻城器械,随着卢龙军的抵达,攻城战的开始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汴州城下的叛军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派出的超过万人警戒和防卫的兵马,这一点属于正常的反应,也在预期的可能之内,甚至于郭戎最初盯着的就是这部分人。

以长缨军的训练、素质、后勤、补给行军的速度相当惊人,在陕北山区尚且能日行四十里,如果放在地势平坦的中原地区,在保证一定战斗力的情况下,日行五十里并非不可实现。

郭戎的最初计划就是利用中原地区平坦的地形和长缨军素质和配置,以日行四十至五十里的速度向汴州方向高速突进。

在向汴州进军的途中,先拿向东警戒的这部分河北叛军磨合队伍,顺便祭旗,借助胜势推进到汴州城下。

届时,无论叛军是否已经开始攻城,长缨军抵近汴州附近都会打乱叛军的节奏!

毕竟,已经调集好了兵力,摆好了架势,正在勐攻汴州,自己的后方突然被人偷袭,损失难以估量。

在这种情况下叛军必须兼顾汴州城和长缨军两个方向,这就使得叛军的兵力被再次分散,使得正面和长缨军作战的叛军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

这个有限的范围,在郭戎的定义中则是不至于被包围。

毕竟,只要保证正面迎敌,长缨军正面重步兵抗住,近程弓弩支援,远程八牛弩、投石车覆盖射击,骑兵、轻步兵守护两翼、伺机包抄的家传战术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郭戎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抵达汴州,吸引了叛军的注意力之后,郭戎会向洛阳、鲁北、宋州方向派遣信使,完成最后的任务。

原计划郭戎认为是比较完善而且具有执行性的,只不过整整十五万卢龙军的加入,迫使郭戎不得不修改了原有的计划。

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只有魏博军和成德军的时候,迫使叛军分兵能够实现郭戎的目的,但是当卢龙军加入,叛军的数量达到四十万的时候,哪怕分兵,对方依旧可以将只有四万人的长缨军包围,到时候再直接朝着汴州进军无意义羊入虎口。

四万长缨军硬撼四十万河北藩镇军,郭戎即便最后能胜利,多半也是一次兴庆宫或者泾州一样的惨胜,而这种惨胜对郭戎,对大唐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郭戎在原有计划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相比较原来高速突进,在郭戎的指挥之下,经历过大规模重新编制和整合的,长缨军选择了速度最慢的攻击、搜索前进。

一边行进,一边磨合,硬生生的将行军的速度压制到了每日不超过三十里,从而曹州到汴州三百里,将原本五到六天的时间,硬生生的拉长到了十天以上。

相比较慢吞吞攻击、搜索前进的大队人马,经过大规模补充和休整之后的骑兵团,则在莫灵均的指挥之下率先出击。

莫灵均从所有骑兵和侦察兵中选择了最为精锐的两千骑,组成了三个暂编营,两千骑兵全员一人三马。

根据郭戎的命令,莫灵均率领三个营的精锐骑兵南下,绕行考城、陈留迂回突进。

三天时间,强行军三百五十里,从汴州城东南方向叛军外围防御的缺口突入汴州城下。

莫灵均率部突进到汴州城下之时,汴州城外的护城河已经被填平,全员抵达的叛军已经摆开了架势开始攻城,而且战斗相当激烈,汴州城墙之下已经堆满了整整一层的尸体。

莫灵均所部两千骑兵没有任何征兆的出现显然出乎了城内、城外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