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26章 目标:汴州(新年快乐!兔年大吉!)

站在汴州城楼之上,望着汴州城之外平原上那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叛军营地,韩弘也是一阵阵的头皮发麻。

河北叛军的数量超出了韩弘的预期,渡河之后局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韩弘的推断,但是韩弘对自己的处境有着足够深刻的认识!

从一开始,韩弘就笃定,郭戎类似减灶诱敌的战术肯定会成功,原因只有一个,河北的三个藩镇绝对抵御不了汴州的诱惑。

汴州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位于大运河航运的核心位置,在韩弘的精心治理之下,以汴州以及以汴州为核心的宣武军积累了海量的财富。

在没有倒向朝廷之前,富庶的汴州就一直令河北的藩镇垂涎不已,只不过宣武军本身实力不弱,而且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所以才没有人敢于直接动手。

然而,从公开倒向朝廷的那一刻开始,韩弘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所有藩镇的眼中钉,肉中刺。

现在,河北三镇已经撕破了脸皮,公开举起了造反的大旗,那么早就垂涎三尺的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自己,不会放弃汴州累计的钱粮和财富。

其他人投降或许还有活的可能,但是自己一旦投降,绝对死无葬身之地,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汴州会被瓜分殆尽,而自己苦心维持起来的宣武军,也会彻底的烟消云散。

对韩弘来说,投降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就算是死都不可能投降!

趁着叛军还没有将汴州城彻底围困之前,韩弘已经派出信使,将汴州城被围困的消息传递了出去。

传递的目标包括了主持胶东战局的郭戎,关中长安的太上皇李诵和皇帝李纯,以及坐镇宋州,执掌八万宣武-淮西军主力的弟弟韩充和长子韩公武。

想起郭戎,韩弘不禁抬头望向东方,郭戎的信上说的很清楚,最迟九月初一,他所率领的长缨军肯定会出现在汴州附近,他郭戎绝对不会让自己孤军奋战。

对于郭戎,韩弘还是信任的,长安能不能及时派出援军,韩弘不知道,但是韩弘相信郭戎肯定回来。

且不说郭戎能不能在九月初一赶到,就算郭戎真的到了,叛军那惊人的数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韩弘还不知道叛军会不会有援军抵达,某种程度上韩弘甚至不希望郭戎太过着急,毕竟郭戎才是他真正的希望。

除了郭戎,韩弘对自己的亲弟弟以及自己的长子是有足够信心的。

面对数量达到几十万的叛军,韩弘知道区区八万人马既不足以改变自己现在的处境,也不能也不可能解决现在的危机。

相反,一旦操作不当,反而有可能暴露郭戎从一开始制定的守坚城,抄后路,外线开花,将叛军主力一网打尽的计划。

所以韩弘并没有要求韩充率领宣武-淮西军的主力大举北上,而是让韩充和韩公武分出少量精锐,进行高强度的偷袭和骚扰,力图分散叛军的精力和兵力,从而为自己和郭戎争取时间。

事实上,韩弘的想法确实发挥了作用,田季安和王承宗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派出的兵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韩公武无休止的袭击战严重影响了备战的进程,而兵力的分散反过来继续影响了兵力的集中,至少将叛军的进攻推迟了五到十天。

对外联络的同时,在汴州城内,韩弘自己也没有坐以待毙。

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惨烈攻防战,韩弘打开了汴州城内的府库、武库和粮仓,直接从汴州的百姓中,征募参与守城的壮丁,同时开始从汴州城内疯狂的准备所有能用上的守城物资。

城外河北叛军在拼命准备,城内韩弘也在拼命准备,开战之前,内外双方已经在后勤和备战方面开始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与此同时,双方的援军,也在各自的道路之上争分夺秒。

八月初,刘总麾下的十五万卢龙军主力从蓟县出发之后,沿着幽州,莫州,瀛洲一路南下,八月十四已经抵达了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的大本营魏州。

在这里,刘总见到了此地的主人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以及提前抵达此地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

三人同时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划分战后的利益以及势力范围。

他们三人之所以敢如此的狂妄,敢在大战开始之前就提前划分利益,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稳操胜券。

首先,对三人直接威胁最大的李愬,孤军北上孤军深入之后,如今已经被死死的困在了辽东的孤僻之地,唯一的生路已经被刘总的十万大军死死的堵住。

郭戎可以通过朝廷获得来自关中以及陇西的情报,河北三镇虽然不是朝廷,但是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报来源,或许比郭戎慢一些但是了解关中和陇西的信息并不难。

吐蕃人大兵压境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这也算验证了陈宏志口中吐蕃人会同时动手的承诺,如此东西两路百万大军围攻李唐,在他们的眼中这一次李唐必死无疑。

对于吐蕃人出兵对峙,但是不直接开战的做法,田季安、王承宗、刘总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按照陈宏志当时制定的时间表,早在七月份河北军和吐蕃人就应该同时动手夹击李唐了。

在这件事上属于聋子配上了哑巴,谁也别笑话谁,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蒙不了谁。

只不过,吐蕃人虽然没有直接对陇西、陇南、剑南发动进攻,但是出兵进行对峙对于河北军来说已经足够了。

因为吐蕃人对峙的行为,已经已经将朝廷本就不多的兵力彻底牵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郭戎带领部分禁军东进之后,没有再派出后续的援军,因为朝廷已经没有兵力可以补充给郭戎了。

而郭戎一系列看起来不太正常的举动,此时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单单凭借禁军那三万多人,想要击溃几十万的河北军外加几十万辽东、新罗、百济、岛国兵马是绝对不够的。

朝廷无法给郭戎援军,除了早就投靠朝廷,已经成为藩镇军眼中钉,肉中刺的宣武韩弘,昭义、义务等藩镇虽然亲朝廷,但是这种规模的决战中这些家伙未必敢就值得依靠。

所以,兵力严重不足的郭戎只能慢吞吞的行军,从而可以疯狂的从各地的藩镇中抽调兵马,补充自己的实力。

而现在,从长安出发一路东进搜刮,抵达曹州,郓州之后进行修整的禁军主力突然挥师东进。

很显然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郭戎首先决定对叛军中表面上实力最弱的胶东李师道动手了。

通过突击郓州,河北叛军对于禁军的战斗力评价是很高的,而只有几万人的胶东军的李师道绝对挡不住,郭戎麾下如狼似虎的禁军。

在田季安、王承宗、刘总的眼中,既不出工,也不出力,只喜欢耍耍嘴皮子,只喜欢挣钱的李师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他们知道偷奸耍滑的李师道不是什么白痴,这家伙一直在偷偷的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凭借曾经平卢军留下的底蕴,郭戎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整胶东,干掉李世道绝非易事。

所以,李师道死也就死了,一点都不值得他们同情,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李师道多挺尸一会,只要拖延上一两个月就够了。

随着李愬北上,郭戎东进,此时此刻挡在河北三镇面前的只剩下了坐镇汴州,掌握十万雄兵的宣武军节度使韩弘。

韩弘的实力确实不错,汴州、宋州富庶,宣武军更是兵精粮足,但是说破天韩弘也不过只有十万人马而已。

只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淮西节度使吴少项已经提前动手了,淮西军和宣武军的战事已经开启,所以韩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力被牵制在了淮西。

在郭戎东进的途中,有了禁军撑腰,韩弘的宣武军一度渡河北上威逼魏博镇。

随着郭戎的禁军从曹州、郓州挥师东进,韩弘在正面摆出架势,但是偷偷摸摸的将渡河的大军撤下。

韩弘自以为自己的做法天衣无缝,但是实际上,田季安始终紧紧的盯着韩弘的步伐,从韩弘撤兵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发现了踪迹。

在河北三镇眼中,韩弘已经将自己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田季安、王承宗、刘总三人看来,韩弘南有淮西牵制,有可能获得支援的地方,郭戎东进、李愬北上、长安自顾不暇,这正是拿下韩弘,拿下汴州的最好机会!

韩弘手中的汴州、宣武军是河北三镇南下唯一的阻碍!

只要拿下了汴州,就等于打开了河北通向中原的门户,整个中原、江淮、江南都将予宇欲求。

只要拿下了汴州,就等于截断了对于李唐来说如同经济大动脉一样的大运河,等于让李唐的心脏关中、长安供血不足,陷入混乱。

只要拿下了汴州,就等于获得了汴州几十、上百年来积攒的丰厚的财富,既可以获得极大的实力利益,又等于获得了充足的粮草补给。

所以,发现了韩弘悄悄撤兵之后,田季安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令十余万魏博军渡河南下。

随着田季安的出动,一直盯着田季安的王承宗和刘总也不再犹豫,成德和卢龙大军开始大规模调动,河北三镇开始全力出击。

随着刘总跟随卢龙大军抵达魏州,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三位叛军首脑,把前期为了串联、组织的陈宏志扔在了一旁,开始进行分赃会议。

在魏博田季安府邸的密室中,田季安、王承宗、刘总三人密会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走出密室的时候,虽然疲惫,三个人的眼中都带上了满意的笑容,日后会怎么样无人知晓,但是此时此刻他们三人已经将所有其他人排除在外。

第二日,八月十五,十五万卢龙军从魏州南下,直扑汴州而去。

八月十八,卢龙军前锋抵达大河北岸,开始渡河。

八月二十一,卢龙军前锋抵达汴州城外。

八月二十八,十五万卢龙军全部完成渡河,汴州城外的河北叛军达到了整整四十万!

与此同时,胶东,郭戎也从来没有停地下自己的脚步。

消灭了入寇的岛国人和胶东水师之后,长缨军的战兵在文登县附近休整两日,而郭戎在送出自己的信件之后,则重返了荣成湾。

考虑到渡海作战的计划暂时无法实施,郭戎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计划,至于调整方向他已经详细的写在了呈送长安的信件之中。

虽然没有得到回复,但是郭戎很清楚,自己的建议对大唐有益无害,无论是李纯还是李诵,都不会拒绝自己的建议,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对于实行的时间而已。

所以,返回荣成湾之后,郭戎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开始大刀阔斧的改编,首先从原胶东水师海船中选择了一部分编入了即墨水师之中,使得即墨水师的规模突破百艘。

随后,即墨水师被直接一分为二。

分割之后,一部分将直接开赴登州,并暂时停泊于登州,其主要方向为荣成湾以北的胶东北部、辽西、辽东、新罗、百济等大唐北部海域。

未来未来将以威海卫为母港,因为母港位于北方,被郭戎暂时以北洋水师代称,至于准确的名称将由长安的两位皇帝决定。

另外一部分则继续以崂山基地为母港,其规划中的主要作战方向则是荣成湾以南包括岛国在内的整个南部海域,其名称同样继续以墨水师为代称。

两支水师拥有的海船数量均接近五十艘,满编状态船员、水手、随船战兵超过五千人,一次性可运输战兵近万。

至于两支水师缺额的部分,郭戎已经下令从登州、来州、即墨等地征召补充。

因为人员的绝大缺口,两支水师暂时都不具备大规模远海作战的能力,但是在郭戎的规划之中,未来这两支水师支撑起大唐的未来。

同样的,经历了实战之后的崂山卫被一分为四,不过因为人员的缺乏,将暂时重返崂山进行补充和训练。

花费了整整四天的时间,完成了两支水师的临时编制和重整之后,郭戎迅速回身,最终在观阳县追赶上了结束休整开始西行的大队人马。

此时,郭戎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决战之上。

而决战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对长缨军进行重新的编制。

分兵期间,跟随郭戎转战淮西和胶东的部分人员大增,而作为羊攻的部分也获得了大量骑兵的补充。

根据现有情况郭戎粗略估算了现在长缨军的实际人数。

不算不要紧,算完之后,郭戎发现如果不加精简,长缨军的实际人数已经超过了四万五千人!

看着算出的人数,郭戎感觉自己的牙花子都疼,这数量实在太庞大了,而且其中相当数量训练、素质、战术不够的人会严重影响长缨军的平均战斗力。

所以,从观阳县开始,一路西进的同时,郭戎开始对于临时扩编的长缨军进行精简和重新编制。

首先,为了应对文登的战斗,被芦孝兵临时征召的百姓精选之后剩余的部分被直接裁撤,非精锐的裁撤使得行军的速度大幅度提升。

随后,专精器械、专精火药人员被郭戎从工兵中分离,分别成为了专业的器械兵和火药兵。

与之相对应的,在芦孝兵临时扩充的两个器械营为基础上,郭戎直接将其扩充为一个独立的器械团。

被柴老道清虚子召唤而来擅长炼丹的道士们,因为郭戎的大笔一挥,直接变成了长缨军直属火药营的一员。

由宣武军和淮西军老卒构成的新一团和新二团合并,剩余部分则补充了原步一团的缺额,再剩余的部分则被郭戎直接派遣到了即墨,成为未来胶东半岛四个海防卫军的一员。

从全军中选拔,补充了损失惨重的直属侦察营,重建了补充给崂山卫的独立营,并将独立营更名为警卫营。

就这样一边行军,一边改编,半个月时间行军七百里。

八月十六,太上皇李诵从长安出征的同一天,郭戎率部抵达青州,和在青州休整的莫灵均所部汇合,在青州休整一天之后,郭戎率部继续西行。

八月二十四,郭戎率部抵达曹州,分兵接近两个月的长缨军在曹州汇合,花费两天时间郭戎完成了长缨军和左武卫最后的编制之后。

彻底完成重编之后,长缨军共拥有四个战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器械团,四个独立后勤营,一个直属火药营,一个直属警卫营,再加上其他长缨军直属和配属的辅兵,长缨军的实际人数依旧接近四万人。

左武卫也额外补充了两个骑兵营,两个战兵营,实际人数超过了八千人。

元和四年,八月二十六,郭戎所属的东征军分兵。

左武卫北上沧州、德州、景州。

而郭戎则亲自率部继续西进,目标三百里之外的中原战局核心,汴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