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二十一章 陛下南巡

摆皇 第二十一章 陛下南巡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文渊阁,内阁召集朝臣,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还有各部侍郎们,张居正昨天和张四维、申时行通过气,今上要南巡,摆明了不同意南巡就不出西苑,所以才有今天廷议。

“南京那边已经奏报,太祖陵寝已经修缮完成,今上要亲自祭祀太祖陵,今天叫你们来,就是问问你们看法。”

自汉朝开始文官们就对皇帝外出抵抗,秦始皇各地出巡,最后死在外面,这给了文官们反对的借口,大明的皇帝更不用说,洪武、永乐时期文官示弱,正统年土木堡事件,正德年皇帝南巡的时候落水。

“太危险了!今上南巡,护卫怎么办?”

“这事不用操心,锦衣卫和天子四卫,会随行护卫。”

张居正态度转变太多,他也知道,皇帝再不出西苑,他就要滚蛋,朝臣和各地督抚他已经压不住,内阁这几个月被弹劾的奏疏已经有几千件。

礼部尚书潘晟看着众人,他是张居正的老乡,要是张居正下台,他也会被清算,官在人情在,官位不在人情都白搭。

“今上以孝治国,祭祀太祖陵,这是尽最大的孝心,大明百姓得知圣上的孝心,一定会对国家治理有帮助。”

皇帝要出巡,就是和整个文官系统对着干,文官们有很多大道理,最大的道理就是皇帝不能身处险境,尤其是出巡,劳民、伤财、铺张浪费等等,特别是古代百姓对皇帝有一种信仰似的敬仰,要是看到皇帝就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会给很多人不轨之心,项羽见到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

皇帝出巡会进一步扩大皇权,监督地方官员,同时也给地方官员接近皇帝的机会,这是两面的,有些地方官员不喜欢皇帝来,就是因为在地方他们就是土皇帝,有些官员喜欢皇帝来,就是因为他们想刷存在感,毕竟皇帝近臣提拔最快,大明两万多官员,皇帝见过官员,又记得他的名字,廷推的时候,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官员,直接就通过了。

朱翊钧要去南京祭祀太祖陵,这是尽孝,官员们不好直接反对,要是反对皇帝尽孝,那么这个官员在大明也就混不下去,古代非常看重孝道。

理由非常充分,现在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同意,圣上又闹着别扭,索性就同意。

众人同意,回去都写奏疏,请求今上南巡,上官同意,下属也只能跟着写,有几个新科进士弹劾大臣们,也被众人无视,请求南巡的奏疏像雪片一样飞到通政司,然后到内阁、司礼监,最后到西苑。

朱翊钧看着朝中官员的奏疏,嘴角轻微微笑,这也算交换,他走出西苑,官员同意他南巡。

南巡怎么会像简单出游这么简单,说白了这是一次军事演习,随行人员近五千人,近卫军全部跟着皇帝銮驾从京城到南京,这一路两千里,出巡这次所有人都不能坐车,都要骑马前往,朱翊钧也要骑马,不过皇帝的銮驾和仪仗都要带着。

“张鲸、陈矩、还有田义、张宏,你们去准备随军的帐篷,粮草,还有各种物资,七月中旬南巡出发。”

大军南巡就不是去南巡的,祭祀太祖陵寝就是借口,这次南巡要查看山川、河流、城墙、关隘,还有各地风土人情,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税收,和大明各地官员的情况。

更深层次就是了解江南情况,现在江南几个省就是大明的钱袋子,税收不上来,商业还很发达,朝廷早晚要开始收商税,推翻原来的商税,成立新的商税部门,开始向各地征收,这些征收商税的人,就从近卫军退伍士兵中选派。

近卫军上阵杀敌,退伍以后全部进入税务局和各乡村、各海关,有了海关税收还有商税,以后农业税就不太重要,百姓负担就减轻了。

不上朝躲在西苑不代表朱翊钧是王八,他在默默观察,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最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给文官们示弱。

后勤由张鲸他们去操办,看着文官们上的奏疏,朱翊钧还有些不满意。

“朕是不是应该三请三辞,最后勉强答应他们的请求?”

“主子爷,见好就收吧,朝中的官员大部分都上了奏疏。”

“好吧,明天回乾清宫,今天去收拾收拾,外人都给赶走,咱还用保顺伺候,宫女也不要。”

“是,奴婢这就去办。”

田义这老东西也挺鸡贼,这帮太监对他都挺忠心,冯保在京城的家,已经被内侍太监查抄,这冯保这些年没少捞钱,在京城就查抄出八十六万两白银、三万两金子、珠宝、古玩、字画、各种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文官们送的,还有一部分他贪污宫里的。

西内的太监们领着锦衣卫又去冯保的老家深县抄家,南京也快传来冯保的死讯,还要再抄一把,这次南巡所有开销,抄家所得就够用。

两百万两白银还是能抄出来的,冯保掌管司礼监、东厂十年,本人又很贪婪,现在落得这个下场,纯属活该,也没有人同情他,太监们也挺反感他的,文官们更是恨死他,也就张居正还有李太后对他有些感情。

当天下午张诚就去文渊阁,告诉张居正他们:“皇爷明天就出西苑,阁老们都带着各部官员去迎接他出关。”

张居正气道:“又不修道,出什么关?”

“张阁老,皇爷最近身体刚康复,不易处理政务,还请三位阁老代劳,尽量少打扰皇爷。”

这朱家的皇帝真难伺候,送走一位道士皇帝,又来一个什么都不管的皇帝,什么都不管,我们锅甩给谁?

没有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内阁派行人通知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还有各勋贵,明天在西上门迎接他们的皇帝。

四月初进入西苑,闰四月、五月、六月中旬才走出西苑,算了算天数,整整在西苑一百零六天。

六月二十,官员、勋贵们就等在西上门外,门上挂着黄绸,听到开门声音,比以前瘦比以前高的皇帝坐在龙辇上,接受着百官和勋贵们的朝拜。

终于出来了,有些官员猜测,皇帝会不会已经驾崩,现在看到皇帝,心里踏实许多。

君权天授,就是一种宗教性质的皇帝,官员们不太在乎皇帝是谁,只在乎有没有皇帝,这就像宗教崇拜一样,皇帝在老百姓心中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在皇帝的统治下面万古长青。

在文官、勋贵、武将、士绅这些人心里,他们知道皇帝不过是一个牌位,这个牌位就是忽悠老百姓的,其实皇帝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自己不能决定什么,说什么也不太管用,皇帝已经被我们约束住,做什么、吃什么,都用礼仪、道德来规范皇帝。

实际治理国家不能靠皇帝,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治理国家,那么还不乱套吗?

牌位上的名字不重要,有没有这个牌位很重要,从汉到明,皇帝一直按照士族、武将、勋贵、文官们的规则做事。

现在文官们迎接大明皇帝回宫,朝拜完毕,朱翊钧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坐着龙辇返回乾清宫。

乾清宫还是原来的乾清宫,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杨妃已经没了,她已经葬在天寿山,具体怎么去世的,朱翊钧也不想调查,祝她来世不再入宫门。

“唉,这乾清宫就是没有玉熙宫住着舒服。”

搬回乾清宫后,听到皇爷的怪话,张鲸尴尬笑笑,他爬在朱翊钧耳边小声道:

“皇爷,昨夜来报,冯保在南京惊惧而亡。”

已经死了,死就死了,朱翊钧内心没有一点波澜,从他到大明,冯保就是死人一个,弄掉他,早晚的事,他要南巡,冯保在南京就是不安全因素。

“知道了,家继续抄,珠宝、古玩、字画、奇珍异宝能卖就卖,朕就缺银子。”

张鲸心说,谁不缺银子,有钱能使鬼推磨,又养近卫军,又要南巡,这银子花的就像流水,要不是把冯保抄家,内库也不剩多少银子了。

张鲸尴尬笑笑,站在书案旁边伺候着。

“既然冯保没了,他在东厂还有宫里的人就要清一清,在通州运河码头附近,多建几处房子,搞一个大酿酒作坊,秋天多收秫,这东西可以酿酒,卖给南方商人。”

秫就是高粱,现在高粱酒还不普及,现在大部分都用糯米、大米还有其他水果酿酒,北方多种植高粱,这东西产量高,但是不太好吃,秋天多收高粱,然后酿酒,在通州河码头开店铺,把酒卖给江南的商人,以前都是南方运货物,运银子回去,现在运货物到通州,运高粱酒回去,以后还有白糖、香烟。

高粱酒、白糖、香烟都是国企,这都是给朱翊钧赚银子的,不然他用什么养军队,用什么赏赐?

以前皇帝还要向户部要钱,开皇庄攒钱,这多麻烦,直接垄断白糖、高粱酒、香烟,银子哗哗流向内库,还不用和文官们扯皮,偶尔再抄家赚一些,给大明的官员们发养廉银,这多好,有钱大家一起赚,多免百姓赋税,也让百姓们喘口气。

太监们出宫还能下岗再就业,都能粘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朕最讨厌打打杀杀。”

“啊!?”

张鲸有些纳闷,然后又点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