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二十章 冷猪肉鱼饵

摆皇 第二十章 冷猪肉鱼饵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西苑八百多忠心太监,经过内书堂太监调理,识字又懂算学,还能骑马护卫,因为朱翊钧在西苑,特意定制八百枚西苑内侍的腰牌,简称西内,东厂和西内,一外一内,随时听候调遣,又有近卫军和锦衣卫,现在朱翊钧手上掌握一些武力。

“皇爷,陈公公带着人来了。”

小太监禀报,可能是九门巡城点兵冉登到了,现在掌管京城内九、外四城门的不止有冉登一个太监,还有定国公后军都督府掌府事徐文璧,现在朱翊钧不宜召见勋贵们,不然会引起文官们的猜疑。

“让他们近来吧。”

“奴婢叩见主子爷!”

“奴婢叩见主子爷!”

摆了摆手“都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冉登,朕好久没见你了。”

冉登河间人,他在嘉靖年就进宫,年龄和陈矩差不多大,身材魁梧,能开硬弓。

冉登站起来侍候在一旁,笑着说“主子爷不曾出城,很少见到奴婢。”

看着冉登的忠诚度,这家伙对他有百分之七十忠心,把京城的各门交给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一般当太监的人,都是家里生活困难,有些时候家里的父母逼迫他们进宫,搏一个富贵,太监的灰色收入很多,宫里开销大,这里贪一点,哪里贪污一点,就能生活的不错,特别是有权的太监,很多文官都要孝敬他们。

这些太监对大明皇帝都比较忠心,十二监供奉着岳飞,刚进宫时,就开始接受对皇帝忠心的教育,长时间洗脑下,也就成为惯性,因为太监们对皇帝忠心,所以大明的皇帝才重用太监,历史上崇祯吊死在歪脖树上,太监王承恩陪伴左右,可见对大明皇帝最忠心的就是太监。

“叫你来一件事,朕七月要南巡到南京祭祀太祖陵寝,朕走以后心里有些不踏实,你掌管着京城的防务,少和文官们勾勾搭搭。”

“是。”

“大点声!”

冉登吓了一跳,大声回道“是!奴婢明白。”

“就这一件事,这几次查抄不少官员,内库有些进项,等会让张鲸带你去内库,领一万两银子的赏,你自己五千两,其他给头头脑脑分一分,等朕从南边回来,士兵们都有份。”

“奴婢不敢要赏赐!”

“给你就收着,以后文官们的钱不能要,永定门现在一年能收多少银子税?”

“回主子爷,三万两左右。”

“田义!”

“奴婢在!”

田义四十多岁,他是西安府人,九岁就入宫,入文书房管事,协助张宏处理奏疏这类,也管着朱翊钧小库房。

“拿两包白糖给冉登尝一尝。”

冉登拿着油纸包的东西,他也不敢看,只听过蔗糖,还没听过白糖,有些好奇,又不敢当着皇爷的面打开。

“打开尝一尝。”

“是!”

冉登把油纸打开,里面的糖不是蔗糖一块一块的,而是雪白一粒一粒的,用手捏了一点,感觉比蔗糖还要甜。

“主子爷,这糖就跟雪一样白,而且还很甜。”

“赏给你的,朕这里也没有多少。”

“奴婢谢谢主子爷。”

他这里也就十几包白糖,现在没有离心机,只能用钻铳管的车床改装离心机,人在下面踩,一点一点把糖密甩出去,最后剩下白砂糖。

现在大明还没有甜菜,都是用甘蔗制作,而且没有离心机,用脚踩车床脱糖蜜,一个人一天才能踩几包白糖。

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没有大量原材料,制糖最方便的地区就是四川、胡广一带,现在京城还控制不了,更别说胡广、四川,白糖要垄断经营才能赚钱。

烟、酒、糖、茶,这些都是赚钱的生意,烟已经传入大明,北方也种高粱,可以酿制高粱酒,酒糟可以喂马和牲口,明年在皇庄就开始种烟、玉米、番薯、土豆,现在这些东西都已经传入到大明,宫中都有这些种子。

香烟、白糖、高粱酒这些都要国营,只要这些东西开始国营,何愁没有银子?

冉登拿着两包白砂糖感恩戴德告退,现在朱翊钧把他拉拢过来,就是为了自己这次下江南做准备。

张居正再次上请辞奏疏,这老小子真被朱翊钧折腾挺惨,皇帝不出西苑,百官就开始折磨他,看他上的奏疏,真有想退的意思。

朱翊钧提笔写了一张条子,在上面写:“永世冷肉乎?”

说白了,这就是在诱惑张居正,大明的皇帝虽然权力被文官限制,但是祭祀太庙,给文官们上谥号,皇帝还是能做主的。

现在大明唯一配享太庙的文官就是刘基,吃冷猪肉意指被供奉,能吃到太庙里的冷猪肉,就是配享太庙的暗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生前荣华富贵,死后还能被供奉在太庙里,节日还有专人、后代祭祀,这对古人来说,具有天大的诱惑力。

配享太庙要比谥号重要,这就是皇帝或者大明,对官员生前功劳的肯定。

朱翊钧当然不能明说,他也不想让张居正配享太庙,就是要故意玩他,抛出诱饵,等着他咬钩,然后再慢慢拉扯他,越挣脱鱼钩钩着越疼,不挣脱就要乖乖听话。

驳回张居正请辞的奏疏,并且让张鲸把他的手谕拿给张居正,皇帝随便写一个条子,不用盖印也是手谕,传话就是口谕。

今年张居正过寿诞的时候,朱翊钧送给他一柄金如意,还写了祝寿词,当时就是要安抚他,现在写手谕也是要安抚他。

张鲸把张居正的奏疏送到文渊阁,张四维和申时行也在,他听到皇爷的叮嘱,内阁有人就单独把条子给张先生。

“张阁老,您出来一下。”

刚才张四维和申时行询问张鲸,陛下什么时候出西苑,张鲸没有答复,现在才上两遍奏疏,这些文官也真不开眼,应该集体叩请万岁爷南巡祭祀太祖陵寝,就知道整天弹劾,要不然就是斗来斗去。

“张阁老,这是陛下的手谕,您可要保存好。”

在文渊阁外面,张居正拿着条子一看,顿时有些激动,就算他是见过风雨的人,也不免被“永世冷肉乎”几个字撩拨心弦,谁不想死后被永远祭祀?

何况还是配享太庙,虽然手谕上没有明说,张居正从小就是神童,怎么会看不明白这几个字?不过这几个字有些含糊不清。

“万一自己去世,今上不认账怎么办?”

张居正在想着,凭借永世冷肉乎几个字,想要赖账太简单。

“张公公,今上最近圣体如何?”

“已经好很多了,不是咱家说,主子爷这是心病,要是能去南京亲自祭祀太祖陵寝,这病也就全好了。”

老夫就知道,这句话张居正没有说,什么这个病哪个病的?就是想要南巡,这才故意和朝臣闹别扭,躲在西苑耍脾气,不过现在小皇帝给他天大的甜头,这也算一种交换。

“老夫问一问朝中百官的意思,武宗南巡的事…,唉!这事不太好办,老夫尽力而为。”

文官们当然不愿意皇帝南巡,要是让皇帝了解民间一切情况,他们怎么欺上瞒下?在京城,最好一直在皇宫待着,一切事都交给文官管,这是最好不过的,大明不需要英明神武的皇帝,只需要傀儡皇帝。

干的好都是文官用心,干的不好都是皇帝昏庸,上千年不是一直这么过来的吗?

张鲸办完差返回西苑,张居正拿着手谕,他的手都在颤抖,这是不是就可以安稳着陆了?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还能吃到太庙里的冷猪肉,几千年来,他还是独一份,要是后代继续在大明当官,那么人生就完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