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十八章 《明皇游地府》

摆皇 第十八章 《明皇游地府》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叩门事件结束,生活依旧继续,皇帝不出西苑,大臣们也没有办法,烧宫殿也解决不了问题,西苑里没有文官的人,铁板一块,渗透不进去。

这段时间山西逐渐稳定,百姓返乡继续种地,北方不比南方,南方有一些小型作坊,百姓可以务工赚钱,北方只能种地,山西灾情不算严重,大头瘟也得到控制,没有像原本历史中失去控制。

山西巡抚兼左督御史庞尚鹏给朱翊钧上奏疏,太原府有两个知县,贪污粮食,审明以后请王命棋牌给斩掉了。

朱翊钧给他批复:“知道了。”

大明的王命棋牌可以调动军队,可行先斩后奏之权,御赐庞尚鹏王命棋牌,就是要他杀一杀山西官员不正之风。

户部前后运到山西两百万石粮食,五十万两白银,内库也调拨五十万两白银购买粮食,这些粮食足够灾民挺到秋收。

几个月时间,奏章房里上的各种奏本、奏疏已经堆满,大部分都是各种弹劾的奏疏,朱翊钧让陈矩带着太监们,把奏疏送回司礼监,足足有十几箱子。

“把这些奏疏、奏本全送回司礼监,再送到通政司,让朝中的官员们,把自己上的奏疏全部领回去,朕一个字也不看,一个字也不批。”

朱翊钧下旨:“各地地方官要秉公勤修公务,各有司不得荒废政务,京营、边军剥削太甚也赶紧拾掇拾掇,各勋贵约束家里子弟,休要胡作非为。”

他这个皇帝可以摸鱼,你们这些官员不能摸鱼,丑话说在前头,发现问题朱翊钧真不惯着他们。

几道圣旨下去,大明的皇帝再次开始不务正业,现在印刷业很发达,不做皇帝开始搞文艺,由朱翊钧亲自做主编,开办《大明周报》,西苑的太监们负责印刷,朱翊钧和陈矩、赵士祯写一些有趣的事,办报纸就是为了和文官们争夺舆论。

从皇家书局抽调精兵良将,太监们负责印刷,然后再由京城里的店铺卖出去,《大明周报》也不贵,一文钱一份,他这是纯属赔钱赚吆喝,就是为了恶心文官们。

“皇爷,咱们《大明周报》印刷多少份?”

“一千,先印一千份。”

一两白银八百钱,一千钱一贯,古代的一贯钱非常重,足足有十多斤,一千枚铜钱,很重的,朱翊钧还可以拿一贯钱试了试,一个成年人出门,最多拿五贯钱,背着七十来斤,这就很沉了。

叩门事件结束两天后,张居正上奏疏,请求丈量大明全国土地。

朱翊钧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在奏疏上否决。

“天下纷扰,不可!”

不知张居正的政治头脑是简单,还是此刻神志不清,要是后世的人看到朱翊钧驳回张居正的奏疏,肯定会骂他,不过朱翊钧有他的道理。

现在要审查田地,应该派谁去?大明疆域这么大,没有几万人清丈不了大明的田地,难道让各县、各府的官员亲自去清丈田地吗?

现在丈量大明田地,就要辛苦百姓去丈量,这样又要征发劳役,现在征劳役,又要百姓被官员剥削一次,还是百姓白白出工,没有工资,吃住都要自己解决。

皇权不下乡,最多只到县一级别,各乡、各村的里甲,都是大量侵占土地的人,让里甲组织百姓清丈土地,这就是我查我自己,根本就实施不了,就算能实施下去,也是大尺变小尺,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土地田亩数上去了,赋税全部加在百姓头上。

朝廷要清丈土地,就要派遣军队下去,还要花钱请利益不相干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清丈清楚大明的田地,像张居正奏疏上的这种做法,还是不实施的好。

再说张居正的奏疏,触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大明田地最多的就是文官和士绅阶层,清丈大明的土地,这就是在动他们命根子,后来他莫名其妙的去世,也就在清丈土地这里。

北方的官员还有一些底线,清丈北方田地张居正还算安全,只要清丈到南直隶,张居正就必死无疑,别人做内阁首辅,都能活到六十、七十岁,他只能活到五十多岁,就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也不想一想永乐皇帝为什么迁都在京城,就是因为南方官员想要搞宋朝这一套,都城放在南方,这是人家文官大本营。

太子朱标也是因为迁都的问题被文官干掉,这都是明摆着的事,现在朱翊钧叫停清丈大明田地,就是为了保护张居正。

只要触动文官、士绅们的利益,他们皇帝都敢做掉,你张居正这点都不懂?你一个文官被暗杀掉,这非常的简单。

太祖时期清丈全国田地有国子监的太学生,一个个县的清丈,后面还有军队保护,这才把田地清丈出来,现在大明两百年田地没有增多,当然不正常,但是,一动不如一静,在没有把握做这件事的时候,朱翊钧选择放弃,什么时候有兵再选择做。

司礼监把奏疏送还给张居正,上面有朱翊钧的朱批,驳回清丈田地的请求。

张居正内心很失落,最近几个月他思退的心思越来越重,小皇帝不再配合他,司礼监保持公事公办,西苑他又进不去,感觉整个内阁成为摆设。

奏疏被驳回,在内阁办公也没有任何精神,张居正晚上回到家,坐在书房内,看着外面的月亮,这月亮还是大明的月亮,陛下不再是以前的陛下,他感觉被今上盯着了,没有以前凡事都要张先生做主,自从冯保去南京修缮太祖陵寝,张居正感觉他在朝中的威望一点一点消失,山西官场地震,巡抚还是他举荐的人,辽东李成梁杀良冒功,逼反王兀堂这事,也算在他的头上,天可怜见,他见都没见过李成梁。

在书房内,提起笔再次写请辞的奏疏,张居正已经忘记这是第几次写请辞奏疏了,上个月就写了两次,陛下躲在西苑,内阁、六部、九卿被骂个狗血淋头,朝中官员把陛下不出西苑这口锅,扣在他的身上,这真有些莫名其妙。

张居正清楚,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杨廷和,搞不好自己就和夏言一个下场,联络冯保,犯了文官们的忌讳,陛下也不会容他,现在算账的时间已经到来。

………

六月初七,早晨。

因为没有早朝,文官们也清闲许多,大部分文官都在府里吃早饭,也有一些新科进士们,出来吃早饭,京城的繁华不必多说,各种店铺都有,就是房价有些贵,一间带院子的房子,最少要五百两白银,七品官一年俸禄才八十多两,大部分都借钱生活,京官借钱过日子,外放一年就能捞回来,七品知县一年常例银就有两千多两,一年就能还清债务,商家也愿意借给在京的官员们。

“《大明周报》咯!”

“《大明周报》咯!”

几个文人打扮模样的人,听到《大明周报》,瞬间来了兴趣,朝廷的抵报也不敢加大明两个字,这什么《大明周报》,居然把大明都加上去,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也不管一管?

“一文钱一份《大明周报》。”

“给我来一份!”

“给我也来一份!”

一个铜板一份,这纸钱都不够,印刷的真清楚,上面还有插画。

户部主事李三才也买了一份,看着《大明周报》,不停点头,这样的文稿很有新意。

开篇就是小说《明皇游地府》,这个《大明周报》太胆大了,不止叫《大明周报》,居然敢妄议皇帝。

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

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山万围。

戈戟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太平人乐华胥世,永永金瓯共日辉。

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于燕都,是为北地之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自永乐爷九传至于万历爷,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这位天子,聪明神武,德福兼全,十岁登基,至今已第八个年头。

明皇万历爷,在首辅张阁老辅佐下,把大明江山治理的如铁桶一般,一日黄昏,万历爷醉酒落入金水河中,被通州河龙王救下,进入龙宫后,通州河龙王跪拜人皇。

龙宫里的虾兵蟹将都要来拜见皇帝,万历爷一句:“免参免见。”这才让虾兵蟹将退下。

通州河龙王宴请万历爷,最后把他送回去,宫里大汉将军季、蓝两位将领,把万历爷从河里拉上来。

山西几个月干旱,万历爷率领朝中文武百官前往天坛祈雨,万历爷心诚感动上天,玉皇大帝敕旨:“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通州河龙王与万历爷有旧,多下雨一尺一寸零一十二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

通州河龙王喜游乐凡间,在街上遇到一卦师,此人看到通州河龙王幻化的书生,卦师仰面朝天冷笑道:

“你违了玉帝敕旨,克了点数,

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

原来此卦师,本是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的后人。

李三才看着正过瘾,没了。

“这就没了?”

《大明周报》后面是做菜,还有南洋趣事,《明皇游地府》也没写完,这什么《大明周报》?

李三才生气把报纸扔在地上,回头又捡起来,写《明皇游地府》的人,肯定走进皇宫过,不然怎么会知道皇宫内有金水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