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嘉 > 第0112章:大巴黎

陈嘉 第0112章:大巴黎

作者:黄河十三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00:36 来源:笔趣阁

南城郊外的农庄里,二十个亲卫已经将册子里的内容都背得滚瓜乱熟。

陈嘉将小册子收回,带着他们到山里去训练,詹豪,胡铁城,花荣,张青,戴宗都一起参加训练。

“看见没,这块石头和旁边的树林在一起就显得特别醒目,所以搜索的人就会去探查。箭矢的威力在一百五十步,在这个范围内搜查的人都会很警惕,那么离开这个范围就很安全。”

“什么叫与环境融为一体?你看你屁股掘这么高,这一大片平地凸起你这一块,你不觉得奇怪么?”

“呼吸,长时间憋气你会受不了的,所以要练习呼气,轻轻呼吸,不发出一丝声音。搜索的人就算长时间在你身边都不会发现你。”

“哪一条是最佳路线?这一条对吧,所以这是共识。你选哪一条?对了,要看追击的人是谁,如果只是普通士兵,那就不选。如果是高手,不要犹豫,怎么快逃命怎么选,大家拼速度,拼耐力。通常搜索的人会比逃跑的人慢一些,因为他们要判断,会浪费时间。”

“潜伏的要诀只有一个,就是耐心和毅力。你在这里潜伏,几天都不能随意动弹,只有你在确定没有暴露危险的时候才能缓慢动作。再慢点,你们太快了,对,像老曾一样。”

“训练从半个小时开始练,慢慢延长到一天,二天,三天。有足够耐心的人才会有足够的收获。张桥,不要随意抬头,眼睛能看见就行。对,抬头太高了容易碰到你上面的伪装,你还没有感觉,伪装就动了。”

陈嘉教他们的是前世军队最基本的特种兵训练基础。

所谓特种兵往往被神化了,他们的枪法,格斗能力有可能不是军队里面最强大的。

特种兵强化的除了基本枪法,格斗等技能,最多的是强调综合技能,强调策划能力,强调配合,强调直觉,强调机变能力。

所以他们会学习更多的知识,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心理学,化妆术等等。

陈嘉也需要特种兵,除了往辽国派遣间谍以外,他还需要一直在二百里内全方位帮助感知战场的一支部队,打仗,首先就是信息,战斗力再强,落到陷阱里也就是个渣渣。

陈嘉自己也练,现在他的武艺在张青花荣的教导下突飞猛进,甚至能与胡铁城打个难分难解。

就这样每天一早出发出山里训练,晚上回家陪娘子,其乐融融。

赵琳和王薇相处非常好,她们本来就是闺蜜,加上赵琳心胸大情商高,王薇也是个淡然性子,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倒是让陈嘉的后宅幸福满满。

张桥的事情让陈嘉非常头痛,他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在流民从他眼前走过的时候,他开始筹划了。

如果自己的实力强大到皇帝也要侧目的时候,他倒是无所谓你知道什么。

现在不行,每年不过三百多万贯的收入,军队才一万,好多收入都是需要陆地支持的,光一个岛,打死都没啥前途。

之所以训练这二十个亲卫,除了自己需要一支特种部队以外,就是要将张桥隔离在一定范围之外,又不能远离。顾言掌控不了陈嘉的消息,他就会动其他脑筋,暗箭才是最难防的,所以要给顾言一种尽在掌握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接下来的日子很充实,琉球那里干的热火朝天,为了避免泄密,所有的军队都分散开来,彼此相隔非常远。

柳如风全家搬去琉球,他主要负责反间谍,手下也有三四百人。

付九留在江宁,在秘密基地训练真正的特种部队和间谍,人数差不多也三四百。

火锅店新的扩张开始了,这次派出了两只队伍,一个去了苏州,一个去了明州。

肥皂作坊迁移了一部分人去了琉球,一部分人直接到了鄂州,同去的还有造纸作坊的人。

福王出面集合了江宁的几大富商,一共买了七十艘三百吨的海船交给陈嘉,加上陈嘉的五十艘,总共一百二艘,在四月全部交货,这些船只订单几乎让江宁,明州,福建路的二十几家船坊忙得热火朝天。

后续又下了四百五十艘的订单,其中五十艘五百吨的,要求两年内交齐,这样他基本上拿下来这些造船坊一半的产能。

福王也跟着下了二百艘,其他人家陆陆续续也有二百多艘,至此,所有船坊订单爆满。

辽国的千年木头也都顺着海流下来了,数量很多,船坊的木材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中间还找到几根特别长的。

陈嘉听说了就特地跑过去看,见船坊的空地上堆了好多木材,看上去非常巨大,船坊老师傅介绍说,这是他造船以来看到过的最大的木材。不过因为泡在海里过来的,所以首先要暴晒几个月,彻底变形以后才能用。

运木头的是一群辽国人,带头的却是一个汉人,叫韩林,看上去还是很憨厚老实的。

“韩林。”陈嘉招手让他过来。

韩林赶紧跑过来施礼道:“安抚使。”

“你认识我?”陈嘉有点诧异。

韩林恭恭敬敬道:“小的是真定府人,一年前去的榷场,现在弟弟妹妹和老母亲在琉球。”

卧槽,自己人啊,想来就是留在榷场的那八千人里的。

“哈哈哈哈,原来是自家人,不好意思啊,没认出来。”陈嘉伸手拍拍他的胳膊。

“那么多人安抚使怎会个个认识。”韩林腼腆笑道。

“你怎么会押送木头?”

“因为这些木头是不会经过榷场的,所以榷场就要在中间派人监督交易,确保双方执行契约。榷场也能因此增加一点收入。”

“这主意好,谁想出来的?”

“长公主和王左曹。”

“来了多少木头?”

“大大小小一千二百四十二根,有几根在海里飘走了。”

“这些木头都可以做龙骨的吧。”这话是陈嘉问老师傅的。

“大多数都行,木头太好了,我们能造更大的船。”老师傅很是欣慰。

“韩林,木头很多么?”

“很多,我们有五十几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他们在榷场交易,我就拿着他们的交易清单到大同江口岸去接船,然后随着木头南下。这样交易三方都有人,有交接手续,就不会有纠纷了。”

“散落的木头呢?”

“算在损耗里,由卖方承担。”

“你们到江宁还缴税了么?”

“进长江口的时候缴纳了通行费。”

“靠船拉上来的?”

“对,因为风向问题,我们在长江口的那座岛上呆了几天。”

“这一根木头多少钱?”这次又是问老师傅。

“二百贯。”

“这么贵?”

“做龙骨的木材要求高,这批木材比荆胡北路那里来的要好,比福建路的更好。”

算算这木头的收益也是很惊人,原始森林的木头本来就是免费,无非砍伐运输的费用,一路二十多天,二十多万贯的生意就做好了。弄得陈嘉心里也是痒痒的,特么为啥那片森林不是自己的?暴利啊!

抬眼看见辽人旁边还站了几个服装有些差异的汉子,甚是雄壮,便问:“那几个人干嘛的?”

韩林转眼望去,回头笑道:“他们是山里部落的人,这批木头就是他们砍伐的,头人不放心,让他们一起跟下来。他们第一次下海的时候都吐得不成人形了,现在几次下来也适应了。”

“他们卖给辽人,辽人再卖给我们?”

“是的。”

“他们一根木头卖多少钱?”

“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五贯钱吧。”

卧槽,这帮黑心辽人,怪不得人家要造反。

“你叫他们几个过来,你会说他们的话么?”

“不会,都是那边一个辽人做通译。”

“叫通译也过来。”

韩林跑去和辽人说了几句,那十几个辽人惊讶看过来,当头一个就小步跑了过来,行了个宋朝的礼仪道:“契隶翰拜见安抚使。”

“契隶翰?你是辽国人?”

“对,长公主手下办差,专门做木材生意。”

原来黑心贼就是萧蔷这个丫头。

“做木材生意的有几家?”

“六家,南北院大王,长公主,耶律大将军,内伺馆,还有就是皇后。”

都是聪明人,最好的生意被顶级权贵给瓜分了。

“你们运来几批了?”

“今年第一批,每年只有三四个月有南下的海流,所以最多放六批下来。”

“每批都是一千多根?”

“五六千根吧,卖给榷场、河北东路,淮南东路和江南东路一共三十多家造船坊。”

“他们吃得下这么多?五六千艘船呢。”

旁边老师傅说道:“今年造船的人多,而且里面还有不适合做龙骨的,合适不合适要三个月半年以后才知道,变形大的就不行了。。”

陈嘉是外行,所以说了外行话,倒是脸不红心不跳地问道:“三四千没问题吧?”

老师傅点头道:“没问题。不过龙骨难得,所以每一家船坊都会储存一些,其实最好的木头是暴晒一年到二年的,而且一旦要做龙骨,中间就不能下雨,这中间也是有损耗的。”

好吧,转移话题,再说下去就属于杠精了。

光木材这一项,辽国顶级阶级就能赚几百万贯,整个大辽一年收入才一千多万贯啊。

好在榷场一年也能进账一千万贯,他们攻击大宋的**更低了,为啥?一打仗一千万加上他们这种巧取豪夺几百万,将近贰仟万没了,谁负责?

想到此处陈嘉的心里都乐开花了。

那几个异服男子在韩林的带领下也过来了。

陈嘉详细问了他们伐木的过程,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发现被压榨的情况还是很严重,这大辽属于狗改不了吃屎。

其中一个汉子引起陈嘉的好奇,此人身量巨大,肌肉鼓鼓囊囊的,看上去就像绿巨人一样,猛将啊!要是军队里有这样一个打前锋,简直是所向披靡。

“你叫什么名字?”陈嘉示意通译传话。

“巴黎不是大乌鸦。”

......

好吧,你的名字真的很有意思,就叫你大巴黎吧。

“大巴黎,也没有兴趣留在我这里?每个月给你三十贯。”

大巴黎呆住了,不是因为钱多钱少,而是他算不清三十贯到底是多少。

特么的,愚蠢的人类啊。

陈嘉叫人拿来三十贯给他看,他依旧搞不清多少钱。

钱给多了啊,头痛。

心里正犯愁,发现远处有一个人推着三石米和一些食材往里走,立马喊住他,拉着大巴黎比划,这样的十五辆车,还没有数到五呢,这家伙眼睛已经亮得吓人了。

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通,通译说;“他的意思是要一家都来。”

“来,都来,一家人都来,亲戚朋友都来,一族人都来都行。”

“契隶翰,这事就交给你,他愿意带多少人都行,多少时间过来?”

“一个月。”

“成,给你二百贯,人带来再给你二百。”

契隶翰欢喜得要跪下来磕头。

“辛三郎,把你的腰刀给我。”辛三郎赶紧解下腰刀。

“大巴黎,送给你。”陈嘉将腰刀递给大巴黎。

旁边几个异服汉子眼睛里都是羡慕,陈嘉见状,索性一人一把,几个汉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那些辽人也是羡慕得不行,送一个也是送送一群也是送,可是腰刀不够了怎么办?

“三郎,你回家去拿.......他们几个人来的,一,二,三......去拿十六把送他们。”

辽人有会大宋话的,都高兴得挑起来。

辛三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嘿嘿嘿,能赚到一员猛将,几十把刀算个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