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女王之蛊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七十七章 女王之蛊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蜀汉丞相孔明深入不毛之地,即定南方,经再三权衡,决定“不留兵,不运粮”,使当地名人为官,与各蛮族部落酋长自制其民。“一国两制”之法,当缘于此时。遂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地方豪门士族,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以此笼络南人。惟马忠以外地汉官,而被任为牂柯太守,因其为政勉力,遂为夷人敬重而接纳之。班师之际,为充实军力,用以北伐中原,孔明亦移南中万余户劲卒及青羌族人到蜀地,因其生于山地丘壑密林,皆灵如猿猴动若虎豹,作战异常勇猛。遂分为五部,号为“飞军”。又以其稍为瘦弱者配给大族,若焦、雍、娄、爨等兵户之家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故南人至今有“四姓五子”之说。而夷人部族其性刚毅斗狠,颇与大族、富豪不和。孔明便使专官劝其大族捐出金帛,聘夷人以作部曲,聘请夷人部曲多者,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臣服于朝廷,建夷汉并列部曲之众。因孔明治蛮之策得以施行,其后南人之叛虽偶有兴起,但较汉末平稳良多。而多次叛乱甫兴,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后,孔明即施“和彝”之策,亦取自马谡所献“攻心”之计,为其延续。因不留兵,即消彝人之疑,使彝汉粗安。另因见南中之民尚刀耕火种,便令引进牛耕,引原以狩猎为生部族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从而定居以务农本。孔明之开发南中,非徒利山民,蜀汉亦因其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见镇抚南中成功,因向出征众将道:“自此我蜀汉后顾之忧解矣。”遂引军回成都。后主刘禅闻相父凯旋,率百官迎至城外三十里。回至城中,与出征诸将叙功,设太平筵会,重赏三军,自此远邦进贡来朝者二百余处。孔明奏准后主,将殁于王事者之家一一优恤。从此巴蜀及汉中人心欢悦,朝野清平。

一日,孔明正在相府理事,忽报有好友崔州平从中原山阳郡来,有事求见。孔明知道必有要事,遂请入内室置酒以待。饮酒之间,孔明先问道:“我弟刘协现今可好?魏国文武犹肯罢休否?”崔州平道:“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后,颇有欲害之者,因有某与孟公威暗中保护,皆不能得手。后夫人曹节致书其兄,曹丕便赐禁牌悬于山阳公门首,诏禁凡朝中大臣及门客,近门五十步者死,即再无人生此妄想。山阳公今随华佗学医,且专善医痈疮,山阳之民无不受其恩惠,呼为‘医王’。依某看来,你这位皇弟已乐痴于此道,不复有做天子之念也。”孔明怒道:“此恐由不得他!兄与孟公威为汉家天下计,尚请尽力扶持。”

崔州平道:“谨遵殿下令旨,敢不夙夜用心。臣弟今番前来,倒并非专为山阳公,而是以天下之势报于殿下,望殿下裁之。魏帝曹丕病入膏肓,即将死矣!殿下若欲平定天下,以兴复汉室,时机将至,尚望早为之备。休使光阴蹉跎,良机不再也。”孔明猛吃一惊,问道:“那曹丕春秋正盛,又未闻有疾,奈何便说其要将死!莫非兄之信息有误?”崔州平道:“此乃司马仲达冒险透出,阴使人至山阳郡,亲自致书于某说之,焉能是假?”

孔明闻听司马懿之名,想起儿时在玄天观中学道,及在蔡邕庄上习经练琴之时,不由黯然神伤,又复喜慰异常,即问道:“仲达而今安好?某之真实身份,其已知之耶?”崔州平道:“仲达心怀汉室,每蓄异志,但因曹操父子皆非庸主,故每藏其锋,不敢稍露。殿下身份是何等大事?即连山阳公尚且不知,何况仲达?只要殿下不明令某以实相告,其便终生不得知也。”孔明道:“崔兄说的是。某料以仲达之才,后必掌曹魏兵权,与某见阵。待到彼时,便可告知某便是当年史侯刘辩,使其反戈击魏,复兴汉室可也。此事干系重大,朝政多变,千万不可轻泄,便是我弟刘协,也不要说起。兄再说魏帝曹丕究竟如何?请道其详。”

崔州平道:“仲达在书中言道,曹丕今忽得病将死,与其春秋正盛无关,实乃因甄妃之故也。天下皆知,那甄氏本乃袁绍次子袁熙之妻,貌如天仙。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皆慕其美,各欲求之,偏偏在冀州城破之时,被曹丕抢先得去。曹操无奈,只说一句‘真我儿妇也’,也只得撒手。那曹植虽心有不甘,亦不能与其兄长相争,亦只写一篇《感甄赋》聊遣怀思罢了。即便如此,也还触恼了曹丕,直逼他三弟将此赋名字改为《洛神赋》,方算罢休。那曹丕在为太子之时,倒与甄氏相敬相爱,颇有些举案齐眉之意。其后甄氏生有一子,名唤曹睿,字元仲,自幼聪明,曹丕亦甚爱之。但自从曹丕篡汉为帝,则甄氏非但未被立为皇后,却突然失宠。这才闹出一场宫廷大变,曹丕郁结于心多年,致今日重病欲死也。”

孔明听罢,便有些丈二和尚,颇有些摸不着头脑。说话的,你道这究系为何?因本书人物众多,譬如花开万朵,说话人笔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有说不到处。今借崔州平向孔明提起,便趁此补叙一段,亦求列位看官谅解可也。书中暗表,甄氏乃中山无极人,其父甄逸曾为上蔡令。甄家乃中山名门,先祖甄邯于前汉末年曾任太保,其后世代担任重职,皆为年俸二千石以上之官。惟至甄逸这一代,仅仕至上蔡令便英年早逝,然其家亦不失为无极郡豪门望族。甄妃出身世家望族,少时即文静娴雅,不同其四姊志向胸怀。当其八岁之时,府宅门口有马戏演出,声喧盈耳,达于内苑。四姊皆登楼观之,惟甄妃气定神闲、纹丝不动,并正色道:“此非女子所宜也。”甄妃常偷取其兄笔墨纸砚,被兄长发现,即取笑妹子道:“你不去学飞针走线,女红刺绣,反整天看书写字,莫非还想当个女博士?”甄妃笑答:“我闻古之贤惠女子,皆知前代成败以为自诫。其若不读书,以何知之?”兄长因以为奇。

自黄巾贼起,河北战乱灾荒接连不断,中山无极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大户则纷纷以金玉换粮,以求延命。甄家藏谷颇丰,易以金玉珠宝,母亲和兄嫂都喜形于色。甄妃当时十二岁,便告母兄道:“今兵荒马乱,珠宝乃为祸胎,所谓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不如把家中谷物分给左邻右舍、同族乡亲。”母兄奇之,果从其议。冀州饿殍遍地,唯无极之民安度灾荒,竟皆出于十二岁甄氏之力也。甄氏十五岁时,则生得眉似远山,眼若秋水;丰姿绰约,国色天香。袁绍闻其美而且贤,即聘为次子袁熙妻。事常有不如意者,虽新婚燕尔,袁熙奉令镇守幽州,而甄妃则留在邺城照顾姑婆。后冀州即破,甄妃便归于曹丕,因极贤惠,深得曹操和夫人卞氏喜爱。建安十六年曹操征马超,卞氏随军出征,甄氏闻婆母病不得定省,常因忧怖昼夜泣涕。及大军还邺,甄妃朝见卞夫人,望帷座而悲喜交加,左右无不感动。据闻,甄妃并曾婉劝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只做魏王不篡汉室,曹操竟嘉许而纳其言,亦算奇事一桩。后孔融给曹操传纸条,上书“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之语,实非空穴来风乎?

其后曹丕为帝,因此怀疑甄妃与其父曹操有失人伦丑事,遂日渐疏远,又纳安平广宗人郭永之女为贵妃。郭女虽不比甄惊艳,亦甚有颜色;因其父尝道:“吾女乃女中之王也。”故宫中皆号为女王。郭贵妃因见甄妃失宠,欲谋为皇后,便与幸臣张韬商议,定下毒害之计。时逢曹丕有疾,张韬乃诈称于甄夫人宫中掘得桐木偶人,上书天子生辰八字,是为魇镇诅咒之事。曹丕大怒,不及细想,遂将甄夫人赐死,继立郭贵妃为皇后。因郭后无出,便养曹睿为己子。虽甚爱之,毕竟是甄妃所生,所以始终不立为嗣。欲立亲子,却终不得孕。

魏黄初六年三月,曹丕最后一次征吴。御史中丞鲍勋认为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不可伐吴,于是力谏劝阻。曹丕怒而不听,左迁鲍勋为治书执法,即引大军十万南征。五月,兵至谯郡,约会众将聚齐,八月引船入淮。尚书蒋济上表,谓秋季水道难通,不如暂且回师,曹丕又不从。十月至广陵故城,见当年陈登大败孙权之处,不胜赞叹,即临江观兵。当时诸将俱集,戎卒数十万,旌旗数百里,布营于江北。日间则旌旗蔽日,夜间则烛照连天。曹丕观之大喜,便大有渡江之志,以待江水涨时下船。不料是时天寒地冻,长江竟然结冰,战船不得入江,吴人又严兵固守,无隙可乘。曹丕见大江难渡,遂仰天长叹道:“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无奈还师。吴杨威将军、广陵太守孙韶见曹丕北还,遣将高寿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间袭击。曹丕闻吴人来袭,不知有多少人马,不由大惊,轻骑而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