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谋杀刘备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六十五章 谋杀刘备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朱然突袭魏国江北大营,抢了粮米,打了胜仗回来,城内军民皆为振奋。即唤江陵令姚泰至衙,令其分配粮米给散正面迎敌之北门守军。又因人多粮少,复令在城门内架起大锅,使其他三门军士熬粥而食,以望多挨些日月,等待吴主再派援兵到来。姚泰领米而去,肚里盘算半晌,因不知江陵何日解围,便将粮米克扣一半,悄悄送至自己府中屯藏;后将余粮与北门将士煮粥而食,其他三门将士则不管不顾。北门将士因见粥中米少,稀如寡汤,不由大哗,报与主将。朱然闻报大疑,命从姚泰家中搜出其所贪粮米,另有库中陈米千担。朱然大怒,令重责五十军棍,将姚泰打得鲜血淋漓,并抄其家府库,共得粮二千担,给散将士军卒。姚泰怀恨,又见城外敌军力量强大,守城军队兵少,粮食将尽,遂萌反叛之心。乃忍伤痛亲修降书一封,令心腹家将当夜趁巡哨北门之机,缚降书于箭杆上,欲射向对岸曹营。未料被朱然巡城至北门,抓个正着——即将姚泰斩首,高悬首级于城门,三军肃然。

且说诸葛瑾在汉水上流驻扎,见魏军扎浮桥攻城,在桥上往返渡江不绝,便思一计。于是暗令部下将士割伐江岸芦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毁魏军浮桥。这一日部将来报,已作苇筏千艘,来日即可放火,诸葛瑾大喜,安排已定。不料当夜暴雨,江水大涨,淹没了魏军所架浮桥,亦省得烧了。夏侯尚、曹真二将闻报浮桥被淹,又知诸葛瑾引兵扎于上游,恐其顺流而下攻击,急命洲渚中魏军退回北岸。朱然在城中看得清楚,见魏军移营北撤,乘势大开城门杀出,登船追击,魏军一路败逃五十余里,方才扎住。列位看官!若不是城中吴兵饥饿无力,这一仗魏兵怕是要全军覆没了。诸葛瑾亦率军趁江水大涨顺流而下,却遇魏将文聘引军挡住,双方激战。因文聘来的及时,故使夏侯尚、曹真全师而退。

只说魏帝曹丕在宛城大营驻扎经年,忽闻报曹真、夏侯尚兵败,江陵之围无功。报犹未了,又有曹休一路探马来报:“臧霸与曹休合兵,共讨东吴主帅吕范。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队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堑,杀略吴兵数千人。吴将全琮、徐盛却又率军反击,攻破我曹休将军前营,追斩我上将尹卢,折损数百精锐。”一班文武闻之,在肚内打打算盘,杀敌数千,我损数百,此战亦可谓小胜也。于是皆为曹休吹嘘战功,请天子厚赏将士。曹丕听知三路兵马,除曹休取胜,其余两路皆败,乃喟叹道:“此战虽是大将军曹休请战于先,但朕以远师而来,轻击东吴乘胜之兵,亦不合兵法,方致此败!”因此下令撤军。诏拜曹休为扬州牧,以防止东吴进犯;迁文聘为后将军,封新野侯。臧霸被征为执金吾,其位特进。因见曹休之胜全赖青、徐将士作战勇敢,于是以后曹丕每有军事要务,都常咨访臧霸。安排军务已毕,曹丕自引军回洛阳,吴、魏自此不和。曹仁因自从随武帝曹操起兵以来征战一生,从未有过此等大败,旋即忧愤而死。曹丕大哭,亲自戴孝治丧,授命蒋济为东中郎将,代领曹仁军队。蒋济后被征召回朝,任尚书,于是魏国中原兵权,尽归于大将军曹休。

曹魏三路大兵伐吴,就此告终。除曹仁损失严重,曹休小胜,夏侯尚乃得全师而回。魏帝曹丕嘉奖夏侯尚全师以返之功,复增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所封,共计一千九百户,又假之以斧钺,进而命为荆州牧。但因荆州地面连年战乱,荒凉残败,又与蛮越之族接壤,东隔汉水与吴国相望,百姓大都居住江南,江北愈显荒凉。夏侯尚由此即与徐晃联手攻占上庸,收复三郡,并以此为通道,向西推进七百余里,深入益州东川。汉中及西川山民及山越民族由此都来投奔,三年之内,前来降附夏侯尚者便有数千户之多,计有四五万人之众。

黄初五年,夏侯尚改封昌陵乡侯。夏侯尚因喜其爱妾,由此冷落正妻,而正妻乃大将军曹真之妹,哭告于兄。曹真见其妹以皇族身份辱于小妾,遂告之于帝。于是魏文帝曹丕派人持天子之诏前去上庸,绞杀其爱妾。夏侯尚极为悲伤,乃至病笃,常自精神恍惚,埋葬爱妾后仍然忍不住思念之情,又常借射猎为名骑马外出,去墓地看望垂吊。正妻又哭告其兄,曹真复诉之天子。曹丕听说后发怒,说道:“孤闻杜袭向来看不起夏侯尚,如此看来有其道理。”但以夏侯尚乃先帝旧臣,仍对其恩宠不减。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洛阳,曹丕曾多次亲自去探视,以至亲握其手,痛哭流涕。黄初七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谥号悼侯。其子夏侯玄继嗣,又赐侄夏侯奉为关内侯。此是后话,先行表过,做个夏侯尚一生收缘结果。

却说曹丕三路伐吴败还,已有细作报入白帝城永安宫,告知先主。刘备自到白帝城后,不肯回归成都,其意在等魏帝战胜吴主孙权之后,乘机顺流而下荆州,欲报前仇。此时闻说曹丕铩羽而归,知道今生复夺荆州无望,不由长叹一声,染病不起。陈到见此情状,与赵云商议,急使人报至成都。孔明闻报沉思,知是刘备再征东吴之心不死,遂修书一封,遣使潜出上庸,循山腹通道至鹿门山谷,面呈师父水镜先生。使者领命而行,不则一日来至南璋鹿门山,见到水镜先生及庞德公,将丞相书信呈上。水镜先生看罢,原来如此,即打发使者自回成都。于是乃与华佗师徒相见,请其赴白帝城为蜀帝医病。华佗道:“世人尽知某于十余年前已死于曹操之手,此去面见刘备,恐其惊怖心疑。行此密事,可使我首徒樊阿前去即可。”于是密嘱樊阿到白帝城后如此施治,勿要隐秘,不露声色。樊阿应允,领命去了。

说话的!你道孔明书中说些甚么话,令水镜先生及华佗神医如此郑重?原来孔明见曹丕篡逆,废了胞弟献帝刘协,恐汉祚不继,这才无奈奉刘备为帝;本意以其为汉天子旗号,东和孙权,北伐曹魏,以重扶刘协复位,兴复汉室也。不料刘备称帝后一意孤行,不听群臣谏劝,亦渐渐有将自己架空甚至废除之意,因此不由大忧。便如此番伐吴,孔明既见无力阻止,只好密令赵云引后军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以观其成败。若刘备就此灭了东吴,孔明便可重回荆州,复夺襄阳,以玉溪山白马洞为基,训练新兵北伐;却令刘备回川出兵汉中,直取长安。若刘备不欲北伐,据益州自立为帝,那也只好由他,待自己北定中原后再以陈到擒之,夺其权柄可也。可惜只因刘备轻视陆逊乃是一介书生,以致深入吴境,连营夷道数百里,致大取败辱,且使荆、益二州青壮士卒损失殆尽,元气大伤。此后刘备既退兵永安,却又不肯班师成都,孔明便已明白,其必是为雪前耻一意孤行,欲待魏吴相争之际,再次兴兵伐吴。若果如此,则必穷两川所有以逞刘备私欲,前功必化为乌有,兴汉大业也成南柯一梦矣。故此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请神医华佗下以秘药,即治愈刘备之疾,且伏以暗毒,令每年发作,需服独门解药不可,以制约玄德。此后若其再任意而为,则毒发身亡,无可救也。

闲言叙罢,书归正文。且说樊阿受了师父华佗嘱托,便于囊中藏了秘药,扮作走方郎中,取道南郡、夷陵,直至白帝城而来。这一日路过一处镇甸,天过午时,樊阿觉到腹中饥饿,便至一家面食店肆,打尖歇脚。坐定以后,只点了一份汤粉,既不吃菜,亦不讨酒,吃罢既行。小二答应自去,樊阿忽转头见屋角一张桌旁,坐了两个道士,一老一少、一俊一丑。那老道士长得仙风道骨,俊朗飘逸,看不出多大年纪,但总有七十岁以上,百余岁以下;小的也有三十岁上下,但相貌奇丑。似乎也在等饭,却都扭头看向自己,不知何故。书中暗表,此二人并非别个,老的便是太平道掌门于吉,少年道士正是他的徒弟神算子管辂。

管辂见樊阿对自己师徒凝目而视,不由笑道:“先生此去白帝城,既想治人之病,又存害人之心,那是甚么缘故?”樊阿陡闻此言,见说中自己此行目的,一时惊不能答,暗猜二道来历。于吉由是以箸敲案,嗒嗒有声,樊阿呆脸相看,不知其出自何意。于吉见此,左手向空中虚招一下,置于背后,即停止敲箸,问道:“先生既是去给人医病,却因为不带药囊?”樊阿回头向腰间看去,果不见自己药囊,不由更是吃惊,脱口问道:“二位是何等样人?似非凡俗之辈!”管辂笑道:“是先生自己神情恍惚,心不在焉,方此大惊小怪。你进门之时,药囊已被树枝挂去,尚不自知,我等却瞧得清楚,方知先生乃是医者。此去向西,便是白帝城,故知你是去白帝城与人医病也。又兼心神不宁,必存私念,不是欲害人而何?”

樊阿回身向屋外看时,可煞作怪,见己之药囊果然挂在门口树枝上,随风飘荡。急拿回来打开检视,见里面之物一样不少,原封不动。此时于吉及管辂的汤粉已端上来,师徒二人呼噜呼噜地吃了,向樊阿略一拱手,起身出门,转瞬不见。樊阿见此二人行事诡异,呆了半晌,终不得其要领,只得吃了汤粉上路。书中暗表,那于吉以击箸吸引樊阿呆看之时,即施空中取物之术,将药囊取至自己背后。管辂已趁机将华佗所赐之药偷换了,故闹这许多张致出来,樊阿却丝毫不觉。救命秘药既换为慢毒之药,刘备之死,至此已成定论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