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十三章 何大将军

汉末三国传奇 第十三章 何大将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何进听了群臣议论,尚在犹疑之间,人群中走出一人,五短身材,正是典军校尉曹操,扬声大叫道:“大将军此时若不进宫,直等那十常侍立刘协为帝,我辈都是个死!今日之计,应率兵进宫,于先帝灵前先正君位,然后图贼,将军才得保全。”何进寻思再三,其意遂决,当众问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一人挺身出,慨然应道:“某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众人观之,正是刚刚奉命回京的司隶校尉袁绍,字本初,乃司徒袁逢之子。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交予袁绍。袁绍全身披挂,乃卫护何进进入皇宫,自宫中簇拥出皇子刘辩,再到前殿就灵帝柩前,扶立刘辩即皇帝位。

百官见袁绍带了这许多兵马立在殿外,哪个敢于违拗何进之言?于是尽皆见风使舵,簇拥刘辩登位,众官匍匐阶下,山呼参拜。新皇帝登基大礼已毕,何进命令胡车儿和臧霸,先收了西园军兵符。西园八尉中典军校尉曹操和中军校尉袁绍早已投入何国舅麾下,下军校尉鲍鸿、助军校尉赵融、佐军校尉淳于琼见机,立时呈缴兵符投降。只有左右军校尉原是蹇硕心腹,刚欲有所异动,早见寒光闪处,被胡车儿和臧霸一刀一个,割断气管而死。二尉禁军见首领已死,只得望风归顺,投靠新主。袁绍由是进言乘势尽诛十常侍,何进犹豫未定。

因见少变刘辩继了皇帝大位,中常侍张让知道大事不好,与一众同党慌忙入内哭告何后道:“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是蹇硕,不干臣等之事。今袁绍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救命!”何太后妇人之心,又念及以后要凭张让等人之力对付董太后家族势力,遂密传兄长何进入内瞩道:“我兄妹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相助,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既已伏诛,我儿亦得承大统,宫内也需有人忠心相辅,何必斩尽杀绝?”张让等闻言,立刻从帏后出来,哭拜倒在何进面前,发誓效忠国舅大将军,若违此誓必当死于刀箭之下,哭求甚哀。

何进本是个没主意的,何况自己一身权势皆自妹妹身上得来,自然一切大事但唯妹妹之命是从。又被十常侍痛哭哀告不已,当时心软,应诺放了张让人等,并走出内宫来到大殿,亲自对文武众官下令道:“蹇硕设谋害我,已经伏诛。其余张让等中常侍谨奉先帝,有功于国家社稷,不必妄加残害。”袁绍当堂劝谏道:“大将军不可。十常侍本为一体,此时若不斩草除根,待其养成气势反噬,来日必为丧身之本。”曹操随声附和,也劝大将军早作决断,趁此绝了自冲、质二帝以来积累百年的黄门阉宦之祸。何进却宽解道:“现在新帝登基,天下大事已定,我亲掌天下兵马及宫中禁军,此等阉人还能成甚祸患?新帝即位不宜滥杀,有干天和。我意已决,汝等再勿多言。明日请皇帝登殿,对有功诸君再行封赏。”文武众官听大将军如此说,哄然皆退。到了次日早朝,皇帝刘辩依着亲母何太后旨意,下诏任命国舅何进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及宫中禁军,并参录尚书事,其余拥立新帝君臣皆封官职。

宫内变生顷刻,皇位归了刘辩之手,董太后自然怒气攻心,遂秘宣张让等中常侍入宫道:“那何进出身屠户,始初不是我抬举,他兄妹怎得今日富贵?今日他们违背先帝心愿,僭越皇帝宝位,内外臣僚又皆系其心腹,以后怎容得我祖孙?那何进今日虽听那贱人之言放过你等,岂能得保来日不反目相害?你等有何计策,当速速奏来。”那张让不愧为十常侍之首,早就成竹在胸,当即跪伏于地奏道:“先帝虽然驾崩,娘娘却是先帝生身之母,非那何皇后可比。如今新帝止有十四岁,尚未成年。娘娘可效法前朝吕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再封皇子协为王,令国舅董重掌握军权以制衡何进,重用臣等以控内宫,则大事可图。”

董太后听罢大喜,即依张让之计,议罢而散。待次日少帝刘辩设朝,张让等却忽然簇拥董太后上殿,宣布临朝称制,效前朝吕太后故事垂帘听政。也是合当凑巧,适逢当日何进在府中有事并未上朝,太后即令少帝刘辩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中常侍共预朝政。少帝刘辩明知是十常侍诡计,便欲待抗争之时,忽然想起水镜先生临别时所嘱“藏锋露拙,待时而飞”八字,又转思自己继位,敕封同父之弟刘协为王亦是份内之事,于理于法并无差误之处,也就依照祖母之命下诏,但董重与张让等只封了虚职,却无实权。

早有心腹内侍将前殿发生之事报入内宫,禀于何后知道。何后听说董太后专权,又封刘协为王,以为儿子受了胁迫,遂恼将上来,即刻登殿入朝,并当场以少帝生母身份宣布垂帘摄政。由是少帝在前,二后垂帘,便为一大奇事,纷纷扰扰,群臣无措。何后不懂政事,惟知每事与董后掣肘,不让董后得遂心愿即可。及至下朝回宫,二后在路上竟然相指对骂,剑拔弩张互不相服,全无皇家体面。董太后毕竟仗着身系灵帝生母,位份尊崇,便当着众臣将何后出身揭出,骂得体无完肤。何后气愤不过,连夜召何进入宫,令其设谋陷害董太后。

何进未料这一日之间竟生此风波大变,又被妹妹催逼不过,只得回至府中,急召朝中三公共议,又唆使亲弟何苗及廷臣联名奏劾董太后种种不法。三公及诸廷臣因见国舅手中握有兵权,只得奉命,搜肠刮肚旁征博引,最终依着何进意图,拼就一道奏章呈上。何进观其奏章略曰:“董太后向居河间,原系解渎亭侯刘苌藩妃,被灵帝迎入皇宫,屡为不法之事。尝使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天下珍宝财货,卖官鬻爵,所得财赀全部送进董太后所居永乐宫,且生性悭吝,致天下黎民涂炭。今依汉室惯例,藩国王后不能留居京城,请将董后迁回河间,以就其封国,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次日上朝,何进出班,即将奏章呈报少帝,请求施行。何后垂帘听政,见此奏章,自然是即刻准本,由于奏章引实据典,张让等也无法反驳没有话说。于是诏命准行,派兵包围董重府第,追索骠骑将军印绶。董重却是个胆小如鼠的将军,竟然吓得关上屋门,上吊自杀而死。董太后闻说兄弟死了,知道无望,由是卧床不起,一月后亦因忧虑恐惧发病而死。何进即命将董太后棺柩送回河间,与刘苌合葬于慎陵。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等物结交何苗并其母舞阳君,请其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一面却又流言于外,言大将军何进鸩杀董后,欲谋大事。于是民间百姓盛传,都认为董后是被何氏兄妹所杀。

袁绍听了这些流言,不由大惊,又力劝何进趁机尽杀张让等权宦,以灭谣言,并永绝宫中后患。何进禁不住袁绍一力撺辍,遂入宫禀明妹子何太后,说明欲尽诛中涓阉人。何太后受了母亲及兄弟何苗蛊惑,心中认定张让等是好人,遂为之辩护道:“中涓宦官统领内宫禁省,本来就是汉家故事。张让被先帝称为阿父,举社稷之重以任之,此事天下人亦尽皆知晓;如今先帝新弃天下,我兄妹鸩杀太皇太后之流言未泯,你便又欲诛杀先帝旧臣,是何道理?此举非但不能重于宗庙社稷,亦对少帝及我何氏名声不利,此事万万不可。”

何进听了太后之言,唯唯而出。袁绍上前迎问道:“大事若何?”何进道:“太后不允,如之奈何?”袁绍献计道:“可速发大将军令于天下诸侯,命进京勤王尽诛阉竖。此时事关紧急,可以先斩而后奏,不容太后不从。”列位看官!这本来是一个致乱昏招,四百年汉室即亡于此策。何进现掌宫中禁军及文武百官,登高一呼何所不能,岂能擅自召外兵入京危及宫阙?但何进以为只要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又能尽诛权阉而不为太后责问,便谓两全之策。遂大喜叫绝道:“此计大妙!”当即便令主簿陈琳撰写檄文,发至全国各镇,召赴京师勤王除奸。那陈琳胸怀锦绣,天下文章无对,论智谋也胜于常人。当下铺开竹简,拿起笔来,细心听了何进的意图,不由大惊,搁笔苦谏道:“如今蹇硕已经伏诛,西园八尉及禁军皆归于大将军,若以禁军行权立断,杀此阉宦便如鼓洪炉而燎毛发,何所不能?若召各镇刺史带兵入京,变生肘腋,怎生是好?望将军三思。”何进听了此言,又转为犹豫不决。

典军校尉曹操也上前谏道:“陈主薄所言甚是,不可召外兵入京。若将军不欲手刃群阉,怕落下忘恩背义之名,那也好办。欲除元恶张让等人,只需捏造一个罪名,但付一两个狱吏足矣,何必引狼入室?”何进更不能决,转身看向袁绍,却见袁绍只是冷笑,显是笑他耳软心活,没有主意。何进脸色一红,决心已定,将曹操厉声喝退,立命陈琳发檄到全国各镇。陈琳无奈,只得依着何进的吩咐撰写檄文已毕,用了大将军玺印,发往全国。檄文下到天下各镇,当即惊动各州刺史诸侯,各自勒兵进京。只是诸侯路分远近,势力亦各有大小,军马数量不一,有三五千军者,也有万余人者,陆续发兵。其中只有西凉刺史董卓势力雄厚,虽然屡次征伐黄巾不力,但因结托朝贵得任显官,现统西州大军二十余万,常有不臣之心。董卓当时看到檄文,心中大喜,当即升帐,遍示诸将,并大笑道:“我等兵强马壮,老死在这荒漠之地何为?只愁没有机缘进京,此番机会来也。”遂点起五万西凉铁骑,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为统军校尉,向洛阳便行。又令其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使谋士贾诩佐之。何进闻报西凉兵来,急使人迎于渑池,以牛酒犒劳。董卓欲观京都变化,却按兵不动。

再说檄文传到并州,武猛都尉刺史丁原观之再三,犹豫难决。那丁原字建阳,出自贫寒之家,虽为人粗略,但有武勇又善骑射,始为并州南县丞吏。因并州民风剽悍,随黄巾而乱者此起彼伏,劫官攻府,县官无力镇压,疲于应付。丁原因受使命不辞危难,在县中募兵数千人,屡与黄巾对阵,有警急而追寇虏,常自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因为屡破寇虏,积功而至并州刺史,授武猛都尉,总领并州兵马超过万人。此次大将军何进发檄文至并州,专门擢升丁原为骑都尉,并赐执金吾,承袭现任执金吾司马防之职,责其带兵进京,扫除权阉。你道丁原见了檄文,因何犹豫?原来却是为着何进令自己承袭司马防执金吾之位,但不知司马防心意如何,是否猜忌于己。那司马防表字建公,河内温县人,乃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自己又生有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因才显而闻名于朝堂。因其八子每人的表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河内司马八达”。司马防不但在朝内甚有威望,家教也甚严,即使儿子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黄巾之乱以后,司马防看出曹操才能不凡,曾上书灵帝表举其为北部尉。此次大将军何进将执金吾要职赐予丁原,却不知是此老荐举让贤,还是何进本意?丁建阳犹豫沉吟,是恐无意间与司马家结仇,因此患得患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