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斗鸾 > 第四章 忧患

斗鸾 第四章 忧患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1-03 10:14:54 来源:笔趣阁

陈氏听了周合的话,仍旧眉头紧蹙:“他这又是何苦?我早说过了,我生是章家人,死是章家鬼!”

周合叹道:“这话我何尝不曾告诉过他?只是他说,并无非份之想,只是念及陈家养育之恩,如今陈家人最担心的就是你这个姑奶奶的处境,他便顺道照应些,也只是举手之劳罢了,却能宽慰两位长辈的思女之心,也不枉陈家当初对他的恩情。”

陈氏咬咬唇:“这怎能说是顺道?他原本已在南安任千户,如今反倒要调到德庆来,即便仍为千户,也是不升反降了,对他的前程……”说到这里,陈氏忽然看到明鸾站在不远处,心下一惊,连忙停了下来,又想起明鸾对那个人曾有所耳闻,她不由得涨红了脸。

周合察觉有异,回过头来,看见是明鸾,倒不怎么紧张,反而笑问:“回来了?鸾姐儿不是寻周姨娘去的么?怎的周姨娘早早回来了,你却这会子才到家?”

明鸾笑道:“我见周姨娘只买了那点菜,怕晚上不够吃,就去弄了几条鱼回来。”她走上前,悄悄打量了陈氏一眼:“你们在说什么呢?谁要来?”

陈氏咬着唇不说话,神色间隐隐带着窘迫。周合倒是落落大方:“哦,陈家一个熟人,过些日子可能要来这里的卫所任官,家里已经跟他打过招呼,请他到时候多照应一下你们家。”

不是主动要求照应的吗?周老爷子越发会说话了。明鸾微微一笑:“是什么熟人啊?母亲认不认识?”

陈氏的头垂得越发低了,周合继续淡定:“你母亲小时候是常见的,原也是通家之好,是你外祖父一位故人之子,因父母没得早,他独个儿跟着老祖母过活,但老人没几年也去了。你外祖父母曾对他十分照顾,因此他念着旧情,一听说是你母亲婆家在这里,便答应照看。虽然还不确定他会是什么官职,但听说德庆现任的千户将要高升到外地去了,因此很有可能是顶千户的缺。这样也好,你们都是在册的军户,有他看顾,也能少吃些苦。”

原来如此,既然有陈家的恩情在里面,想必这个“达生”还不至于因爱生恨,为难章家人了。

明鸾心中一定,便笑说:“这可是好消息呢,周爷爷怎么不告诉祖父?方才我瞧他老人家醉倒在屋里,这也醉得太快了,常听他吹嘘年轻时候是多么多么海量呢!——您没喝醉吧?”

周合呵呵笑道:“就只喝了三四小杯,哪里会醉?你祖父是心里压着事,本想借酒浇愁的,我见他年纪不小了,身体又不大好,怕他喝伤了身子,还劝他少喝些,可他不听,硬是灌了一大海碗下去,结果就倒了,想是喝得太急的缘故。不过他喝得不多,睡一觉就好了,你不必担心。外面日头真晒啊,还没到五月天就热成这样,今年夏天可不好过,咱们回屋里去吧。”说着便抬脚往屋子的方向走。

明鸾笑应着,回头拉陈氏:“母亲,咱们也回去吧?”接着压低了声音道:“您慌什么?光明正大的事,躲躲闪闪反而显得心虚!”

陈氏又羞又恼:“你知道什么?!别听了两句墙角就以为什么都知道了!”

明鸾笑嘻嘻地道:“我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您既然问心无愧,何必先做出个心虚的样子来?便是真没事,别人也要疑心有事了。这件事说来简单,不就是陈家又一次托人情来帮咱们家么?那是陈家的世交之子,有什么不能见人的?我只需记得外祖父、外祖母的好就行了。”

陈氏虽然窘迫,但想了想,也觉得女儿这话说得有理,心里渐渐安定下来,只是仍旧有些担心:“你先别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那人还不一定会来呢,等他来了再说不迟。”

明鸾瞥她一眼,随口应下。

回到家里没多久,宫氏与玉翟送完做好的针线回来了,不一会儿章放与章敞也到了家,见了周合,人人都喜气洋洋的,听说章敬有信来,更是欢欣不已。

宫氏已经开始YY章敬很快就能把家人接去辽东了,还在盘算要做些什么冬衣才能熬过辽东的苦寒,因为广东气候温暖,德庆再冷也是有限的,家里人每年只靠棉衣就能活下来,但辽东的冬天却没那么好打发。她YY完冬衣,又开始抱怨德庆的军户生活,抱怨这里的山水,抱怨这里的天气,抱怨这里的饮食,还抱怨这里的百姓,接着又抱怨军户的收入多么微薄,丈夫的工作多么辛苦,自己母女多么劳累,镇民村民又多么的粗俗……她越抱怨越起劲儿,竟没发现章家人上到章寂,下到明鸾,都已经变了脸色,直到章放勃然大怒骂了她一顿,才怏怏地闭了嘴。

当着周合等人的面,宫氏表现如此失礼,章家人都觉得有些丢脸,不约而同地提起别的话题将这件事抹了过去。周合没提“达生”的事,沈李两家的处境也只是简单提了提,眼看着就要冷场,章寂却忽然谈起种柑的事来。

周合先是肯定了章寂的好意,以茂升元的财力与能力,在德庆大量收购贡柑确实艰难,如果真的能建立一个固定的货源,无疑对茂升元有极大的好处。他也认可了明鸾几家合力扩大种植规模的建议,只是觉得为稳妥起见,最好请有经验的人先选好合适的种植地点,选取高产的苗种,再请熟手照料。只要种出来的贡柑质量好,他就能做主给一个好价钱。他还让章寂带着自己亲自去跟镇上那几户人家谈,毕竟买卖上的事,他比较擅长,也免得章寂不熟行情,身份又不方便,会吃了亏。

明鸾听到他的建议有很多都跟自己的想法相合,便知道这件事成了一半,心里暗暗高兴,十分殷勤地为他挟菜倒酒。章寂也很高兴,他忽然发觉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是有些用处的,除了带孙子之外,他还能给家里添个大进项,置办点产业。

最后章寂与周合都有些醉了,章放兄弟把父亲扶进房中,陈氏与明鸾则赶紧收拾出一间干净屋子来安置周合,至于周合带来的伙计,则向村里的人家借了屋子招待他们住下。接着周姨娘与陈氏又重新收拾了席面,做了两道小菜给章家兄弟俩下饭,章放、章敞说起日后与人合伙种柑的事,心里也有些兴奋,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起外头听来的小道消息,多是德庆哪里哪里的人家因种柑创下了家业之类的,章放为家人日后生计能有所改善而高兴,而章敞则是为自家总算能对陈家有所回报而欢喜。

但他们欢喜,却有人不大欢喜。章放回到自个儿屋里躺下后,宫氏打发了周姨娘去收拾残席,便走到丈夫身边开始小声抱怨:“真不知老爷子是怎么想起种柑的事来的,即便是与人合伙,也要花不少银子呢,咱们家哪里有空闲的银子?我们母女俩日夜做针线,一月挣得的钱还不够今晚一顿饭的!一定是三丫头调唆的!瞧她今儿晚上那眉飞色舞的模样,就知道这件事少不了她的掺和。这几年三丫头是越发不安份了,不好好跟她母亲学女红管家,反倒天天在外头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处,哪里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如今还窜唆老爷子办什么柑园,居然也不跟你商量就直接定下了,分明眼里就没你这个伯父!”

章放眼皮子都没睁开:“你就消停些吧,一日不挑拨离间就不舒服是吧?柑园的事原是我的主意,开春就跟老爷子提过了,只是当时家里没闲钱,就搁置了。如今镇上有人家想做这个,老爷子听说了才重新提起来,三丫头提议合伙,也是好意,至少咱们家要担的风险就少了。老周又说要帮着老爷子跟那几家商议去,分明是要白送我们家一份好处,你还啰嗦些什么呀?这几年挨的打骂少了,你皮痒?”

宫氏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脖子,却又被他的一句话吸引了注意力:“相公是说,老周打算帮咱们家出本钱,让咱们白占这份便宜?!”她顿时露出了喜色。

章放忽然觉得有些头痛:“少做梦了,便是他真要帮我们出本钱,你当老爷子会答应?我就头一个不答应!这几年托陈家的福,咱们虽吃了些苦头,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要是没了陈家的人照应,你想想咱家会是什么情形?虽是亲戚,也不可太过贪心了,什么便宜都要占,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

宫氏扁了扁嘴,不服气地道:“那他不过就是帮着说几句好话,又怎能算是送我们好处?”

“你真是蠢得无可救药了!”章放咬牙睁眼瞪向妻子,“镇上几家大户要是合伙办柑园,完全可以把咱们家踢开,但老周出了面,事情就不一样了。要是他们决定将柑园定在象牙山境内,那咱们家是守林场的,便有机会参与进去,加上收货的商号又与咱们家相熟,只要老周略有表示,愿意给那些大户一个好价钱,咱家可不就有了合伙的底气?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陈家有了货源,几家大户有了销路,咱们家也多了个进项,而且还不必劳心劳力。只要占上一份子,从今往后,柑园有一日收成,咱家便能吃一日红,这还不是白送的好处?!”

宫氏这才想明白了,笑道:“果然是白送的好处,只可惜不能占大份子,即便有钱收,也只是小利罢了。”

章放冷笑:“确实是小利,一年顶多也不过是几十两,若是从前侯府还在的时候,这还不够你一年的脂粉钱。可你如今做一年针线,也挣不到十两银子,这几十两的小利,你要是实在看不上,那就别要了吧,横竖是三房的主意,三房的亲戚人脉,得了利也该由老爷子和三房分才是!”

宫氏立时变色:“相公说什么傻话?这事儿既然是你首倡,自然该你占大头,三房啥事都没干,不过动动嘴皮子,怎能让他们得了便宜?!”

章放睨了宫氏一眼:“我果然没看错你,一说要花银子就千方百计要把事情搅黄了,有利可图时就削尖了脑袋往前挤,你这样的品性,这样的德行,我从前怎会觉得你有贤惠之处?真真是瞎了眼!你们宫家就是这样教养女儿的?!”

宫氏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但想到章放往日的积威,她只能忍气吞声,低下头小声说:“既是正事,相公拿主意就是了。只是三丫头……”

“三丫头很好。”章放继续斜视妻子,“她每日帮着做家务,上山巡林,还不忘跟着她父母读书识字、学针线,十岁的孩子比你一个成年妇人做的事都多。咱们家已经不是侯门府第了,家里的女孩儿自然不能象寻常大家闺秀那般教养,你成天拘着玉翟在家,不让她独个儿出门,更不让她与外人说话,她除了一手好针线,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若论为人处事,只怕还不及明鸾一半。难不成她这辈子都只能窝在家里做针线不成?很该学着怎么跟人打交道了,不然日后嫁了人,总不能连出门买菜都要靠别人帮忙!”

宫氏不以为然:“大伯很快就会接咱们去辽东了,到时候玉翟还是官家闺秀,哪里用得着跟贩夫走卒打交道?她只要学会当家理事,再做得一手好针线就成了,琐事自有下人去办。谁家女儿不是这么教养?都象三丫头似的,只会丢了南乡侯府的脸!”

章放冷笑着摇了摇头,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妻子:“你真以为大哥很快就会来接我们么?他用了近三年时间才给我们写第一封信,要等他派人来接,还不知要等几年!便是他想这么做,也要看金陵城里那位至尊愿不愿意呢!你就少做梦吧!去辽东的事还没影儿呢,你若真是为了孩子好,就别把希望都寄托在那种没影儿的事情上!”说罢他也不管宫氏震惊忧虑的神色,翻了个身,双眼一闭便睡去了,不管宫氏如何叫唤,都只当没听见。

宫氏拿他没办法,细细回想丈夫的话,再想章敬信中的语句,越想越心惊,看到周姨娘战战兢兢地进来问还有什么吩咐,她也顾不上了,一把将人推开便去找女儿。

玉翟与明鸾同住一屋,就在西屋的耳房里,这时候正在商议明早上山采脂的事呢。明鸾怂恿玉翟跟着一道去,好歹也能添个劳力,明早上山的人中虽有男子,却都是熟悉的人家,平日来往也见过面的,没什么可忌讳,要是实在怕生,大不了躲远些不跟人说话就是了。玉翟有些心动,只是想到母亲的脾气,又下不了决心。

这时宫氏忽然闯将进来,吓了小姐妹俩一跳,但宫氏一来便拉住女儿的手,却又不说话,只是眼红红地一副想哭的模样,叫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玉翟疑心是方才的交谈叫母亲听了去,便有些不情愿地道:“母亲可是有话要吩咐?您只管说吧,明日……女儿在家陪您就是了。”

明鸾闻言立即给玉翟使眼色,玉翟却只当没看见,叫她泄气不已。又不想再看宫氏脸色,她索性起身出门:“我去洗澡!”

玉翟想要叫住她,但又挣不脱母亲的手,便有些扭捏:“母亲,您做什么呢?”

宫氏深吸一口气,对她道:“翟儿,你如今也是大姑娘了,该为自己多考虑了!”

“啊?”玉翟满脸困惑,不明白母亲怎么忽然提起此事。

宫氏却把她的手拉得更紧了:“你今年十三了,再过两年,就该嫁人了,可如今咱们家在这种乡下地方,能找到什么好人家?那不就耽误你了么?!原本我想着,要是你伯父能早些将咱们接到他那儿去,以他如今的权势地位,给你说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应该不难的,可天知道他几时能来接我们?!总不能等到那一日再操心你的婚事,只好将就些了,那回见过的柳家公子还算不错……”

“母亲您在说什么呢?!”不等宫氏说完,玉翟便先恼了,硬是挣开她的手,站起身冷声道:“母亲有空不如多做点针线吧,方才听周姨娘说,如今镇上的肉价比往年贵了许多,家里都快吃不起荤了,母亲却还惦记着打金簪子、银簪子,要是能多做些针线活卖钱,您哪怕打金屋子呢,也更理直气壮不是?!”说罢便跑出去了。

宫氏在屋里急得直跺脚:“害什么臊啊?这是正经事!我还有话嘱咐你呢!”

玉翟自然知道母亲说的是正经事,但却无论如何也听不进耳,她如今这样的容貌,便是针线做得再好,也要遭人嫌弃的,还有什么资格说好亲事?柳家?她一个军户之女,哪里高攀得上官家少爷?根本就是个笑话!

想到母亲一向死缠烂打的脾性,玉翟便觉得心烦,直接找上了明鸾:“明儿是不是要上山采脂?算我一个!”

明鸾正在澡房里舀水准备洗澡,忽然听到玉翟在门外冒出这句话,差点儿没把木瓢给摔了,连忙稳住了身体,跳出门来:“你是说真的吗?不怕二伯娘说你?”

“她爱说不说!”玉翟重重冷哼一声,“如今谁还搭理她那张嘴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