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斗鸾 > 第十章 传信

斗鸾 第十章 传信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1-03 10:14:54 来源:笔趣阁

常氏闻言愣住了:“这……能管用么?吕家如今几乎没了人,只剩下一位老夫人而已,听说这几年一直卧病在床,你父母虽是老夫人娘家人,但也比不得亲骨肉啊!”

林氏道:“吕家虽然绝了嗣,但媳妇儿的父母一直对老夫人照顾周到,时常前去探望,老夫人卧病,媳妇儿的母亲请医送药,也从不敢懈怠。这一点皇后娘娘是知道的,昔年还曾经数次召媳妇儿的母亲进宫,赏赐颇丰。媳妇儿还在家里的时候,便曾经随母进过一次宫,拜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和颜悦色,对娘家亲眷厚待有加。若是苦求皇后娘娘,娘娘未必不肯开恩。”顿了顿,她红着眼圈道:“好歹……把父亲先开脱出来,或是争取见相公一面,若是能求得皇后娘娘饶相公一命,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她低声哭泣着,常氏也不由得哽咽起来:“好孩子,你这主意虽好,就怕不管用。你瞧瞧外头那些人……他们若是在乎你家跟吕家的亲缘,也就不会对启儿如此严刑逼供了。”

林氏深吸一口气,含泪道:“母亲,媳妇儿何尝不明白这一点?但外头主事的是冯家,他们是越王妃的娘家人,家大业大,未必会将吕家的亲戚放在眼里。媳妇儿大胆说句犯忌的话,吕家几乎没人了,也不是什么名门大户,皇后娘娘身为婆婆,论权势恐怕还要逊儿媳妇一筹呢!因此冯家人行事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只是,皇后娘娘到底是婆婆,宫里还要靠她主持大局呢,越王又是亲骨肉,若她发了话,越王妃难道还敢违逆不成?这可以说是眼下相公唯一的活路!媳妇儿在家时,最受父母宠爱,两位老人断不会眼睁睁看着爱女终生尽毁的。母亲,您就依了我吧!”

常氏心中犹豫,她总觉得小儿媳妇的法子不大可能成功:“若是冯家执意不肯放人,越王又心怀疑虑……那该如何是好?”

“总要试一试才知道结果。”林氏苦笑,“实话说吧,母亲,咱们章家虽也是勋贵人家,但在京城里实在算不上一等一的名门。父亲虽有侯爵在身,却无实权,也就是大朝会时才上上朝;大伯领兵驻守辽东都司,虽有军职,却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二伯、三伯俱是闲赋在家,只有相公还领着个禁卫小统领的职差。以咱们家的能耐,越王又怎会放在眼里?此前苦苦相逼,只怕是意在吴王与太孙吧?如今吴王已死,太孙又不曾来过,咱们章家对越王与冯家已经没有用处了!若是皇后娘娘真的愿意开恩,他们又为何不愿答应呢?”

这话虽刺耳,但常氏却明白其中的道理,终于点头让林氏去办了。林氏当即便取了笔墨修书一封,然后命婆子递给门外的士兵,抬出当今皇后娘家亲眷的招牌,终于成功将信送了出去。不到一个时辰,林家便派了轿子来,把女儿接了回去。

林氏走时只带了一个丫头,是章家的家生子,而非陪嫁侍女,另外还带了常氏珍藏多年的几样贵重药材,都是滋补延寿之物,预备着送给吕家老夫人的。送走了小儿媳妇,常氏便寝食难安,既希望林氏能成功求得皇后开恩,又担心林家会象石家一样,对章家的困局袖手旁观,届时章家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章家其他人对林氏的办法也不看好,沈氏一直沉默,宫氏则干脆在私下冷嘲热讽:“老四家的说了一堆漂亮话,其实就是想走人罢了,谁知道她还会不会回来?她才嫁过来两年,又没生养,便是守了寡,过两年再嫁到外地去,一样能过日子,林家肯放女儿回来继续受苦吗?”

宫氏的闲话没多久就在家人当中流传开来。现在章家几乎所有主人都被困在正屋里,大人孩子多,房间少,侍候的人手也少,又不能出门透气,大多数人都憋着一肚子怒气,正没处撒,眼见着林氏一去不回,闲言碎语便越来越多了。常氏也听到了一些,生气之余,却也生出几分担心,万一林氏真如宫氏所言那样一去不回,又该如何是好?

终于,到了第二天晌午过后,跟林氏走的那名丫头带着几个林家仆人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封章启亲笔所写的休书。原来林氏不但见到了章启,还从他手里得到了这封休书,从此林氏就不再是章家的媳妇了,林家人是来带走她陪嫁财物的。

常氏几乎没晕死过去,好不容易醒过来,便恨恨地盯着跪在地上的丫环:“你是个死人呀?四奶奶做出这等事,你居然没在旁阻止?!”

那丫环也是满面焦急,跪行上前要解释些什么,却被宫氏一个耳光打翻在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叫你跟四奶奶去是要干什么的?你居然还有脸带人回来运嫁妆?!”

那丫环哭得满面通红,连声说着:“不是的,二奶奶,您听我说,四奶奶不是……”

“还有什么好说的?”宫氏冷笑,“那休书就是明摆着的证据!夫婿有难,她不想着救人就算了,居然还落井下石?林家真是好家教!”

林家的婆子就站在边上呢,闻言便不乐意了:“章二奶奶说话仔细些,我们林家从来都是治家严谨的,家无再嫁之女,世无犯法之男。如今府上的四爷犯了滔天大罪,难道还要连累了我们林家的清名不成?”

常氏醒转过来,听到这句话,冷笑不已:“好,好,林家这般门第,这般清名,我们章家也是不敢高攀的。既然我儿子已经写了休书,那林家的小姐就再也不是我们章家的媳妇了!嫁妆在她从前的院子里,你尽管带了人去拿,可别漏了什么,到头来还要怪我们克扣!”

沈氏见她面色不好,连忙命人去拿药,又数落那婆子:“便是你们老爷夫人亲至,也不敢在我们夫人面前如此无礼,你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也敢在此放肆?!”

陈氏亲自去捧了药来,劝常氏进些,连声劝慰:“母亲息怒,身子要紧。”

一堆人都围着常氏转,林家的婆子见状怪没意思地,便只是袖手站在一旁,又数落那丫头:“走吧,姑奶奶开恩,许你继续留在她身边侍候,你还有什么不知足?难不成还真想留在这里等死么?!”

那丫头哭个不停,双眼露出焦急之色,时不时往常氏沈氏那边看,哪里有人理会她?听那婆子的话,大家都知道她是要随林氏离开了,身为章家的家生子,这已经可以算是背主了,谁会给她好脸色瞧?连看她一眼都不肯。

然而明鸾在旁冷眼看着,却觉得这丫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对那林家的婆子有些顾忌,不敢明言。她右手时不时捏着左边的袖口,又总是盯着沈氏看,林家的婆子要扯着她离开,她便哭哭啼啼不肯起身。明鸾心中起疑,眼珠子一转,跑过去拉住那丫头,故作天真地问:“四婶不回来了么?她明明说好了要回来的,为什么不回来了呢?”

丫头愣了愣,眼中迸发出惊喜之色:“三姑娘,奶奶她……她是有苦衷的。”右手却伸进了左边的袖口。

林家的婆子要上前拉人,明鸾已经看见了丫头的动作,又怎会让她得手?便转了个身,正好挡在婆子面前,侧头继续问那丫头:“是什么苦衷?”手飞快地伸到对方手边,接过了一个厚厚的信封,迅速卷好塞进了自己的袖子。那丫头眼中含泪,满面感激地叫了声:“三姑娘!”伏身磕了个头。

林家的婆子完全没看见她们做了什么事,绕开明鸾转到另一侧拉人:“你这死丫头,还哭什么?赶紧走吧!再不走,你就留下来得了!”这一回,那丫头很顺从地跟着她离开了,一边走,还一边回头看明鸾,眼中满是希冀之色。

明鸾目送她远去,捏了捏袖子里的信,心跳得越来越快。

信里会写些什么东西?

常氏受了气,身体又不好了,沈氏、宫氏与陈氏连忙扶她回卧房休息,章二爷与章三爷气愤地去了西次间骂弟弟糊涂,弟媳无耻,顺便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不一会儿,宫氏便因为说话不中听被婆婆厉声赶出来了,她满腹委屈地去找丈夫,又抱怨了婆婆几句。若不是常氏容许林氏离开,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章二爷听得刺耳,狠狠地骂了妻子一顿。

西次间热闹得不行,骂人的,吵架的,劝架的,声音都传到东次间去了。常氏听着家人们的争吵,只觉得心神俱疲。

沈氏服侍她用了药,便悄悄退出来对陈氏说:“出了四弟妹这桩事,你先前那主意万万不可再提起了。不然母亲怪罪下来,就连我也挡不住呢!”

陈氏面有愧色:“都是我不好。先前我跟鸾丫头说这件事的时候,仿佛看见四弟妹就在附近,想必她听了去,才会想到用这法子离开的。若是母亲怪罪下来,大嫂尽管实话实说,我绝不能叫大嫂替我受过。”

沈氏握住她的手:“我的好弟妹,自家人分什么你我?况且事情都这样了,就此打住吧,别再追究了,省得母亲心烦。”

陈氏感激不已,再三谢过沈氏,错眼看见明鸾溜进了卧室,连忙追上去拉住:“你要去哪里?夫人正休息呢,别淘气!”

明鸾用力挣开她的手:“我有正事跟祖母说,没有淘气!”见陈氏还要再骂,连忙掏出那封信:“这是刚才那丫头偷偷塞给我的,我看她好象很忌惮被林家的婆子看见,想必是四婶瞒着人叫她送回来的密信。”

沈氏与陈氏都是一愣,后者忙接过信:“怎么不早说?”转身就递给沈氏:“大嫂快看看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明鸾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一把夺过信,冲到常氏床前:“祖母,您瞧,这是四婶悄悄叫丫头送回来的信,您先别骂她,看看里面都写了些什么再说。”

常氏颤着手接过了信,盯紧了明鸾问:“这确实是青柳交给你的?”

青柳?是那个丫头吗?明鸾连忙点头:“我看见她一直给大伯娘使眼色,可是大伯娘没看见,她又给别人使眼色,却没人搭理她,我就故意上前问话,替她挡住了那个林家的婆子,她就马上将这东西交给我了。”

沈氏脚下顿了顿,又满面惊喜地走过来道:“母亲,我来读给您听,兴许有要紧的消息!”陈氏戳了女儿脑门一记,上前扶起常氏。

林氏的信写得极长。她回家后,起初是向父母求情的,但林家二老却知道事情轻重,不肯答应,反而还劝女儿放弃婆家,只要她愿意,将来他们一定会给她寻个不输章启的好夫婿。林氏见父母不肯帮忙,失望之余,便开始探听宫中的情形,想知道丈夫是否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一探听,还真叫她打听到几样重要的消息。

原来当日东宫大火,虽有人看见太子妃与太孙、广安王都投身火场,但事后验尸官却发现两位小皇孙的遗体太过瘦小了些,与生前的身形有些距离,当时只以为是火势过大导致的,然而在查问东宫幸存宫人时却听到了曾有数名禁卫士兵在火起前进出东宫的说法,其中一人就是章启。

如果章启在火起前去过东宫,又怎会不救走太子的家眷?他与太子是亲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断不会见死不救的。皇后与越王一伙的人就怀疑,东宫两位皇孙的尸体是假的,乃是替身,真正的太孙与广安王已经逃走了。清点东宫侍从名单时,他们又发现太子的亲信内侍胡四海失踪了,更是肯定了这个想法。

冯家连夜审问章启,始终得不到有用的消息,只得再三搜索章家、沈家,以及支持太子的数十名勋贵官员的宅第,连他们的房产、店铺与田庄都不放过,可惜迟迟未能找到太孙与广安王的下落。他们担心斩草不除根,等皇帝清醒过来后,便会酿成大祸,只能继续逼问章启。

在这种情况下,章启根本不可能获释。林氏得知后痛定思痛,便假说要向章启索要休书,并且劝说他招供,说服父母进宫向皇后恳求,得到了与章启单独见面的许可。在那短暂的见面中,她成功地说服了章启,后者不但写下了休书,还终于承认自己确实在起火之前进过东宫。但他没有带走太孙,因为太子妃要求他杀死广安王,充作太孙替身,也不愿意冒险救走吴王,担心带的人太多会威胁到亲生骨肉的安全,还发话说如果他不答应,就不让他带走太孙,反正她还有别的帮手。章启气愤于太子妃的狠绝,知道她还有后手,便离开去救吴王了。至于大火里死的两名“皇孙”是真是假,若是假的,真的又去了哪里,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他提供了一个线索,那就是他在受召进宫时,曾听引路的东宫宫人提过,沈、章、李三家都秘密派了人进宫。

念到这里,沈氏双手一颤,几乎拿不住信纸,脸色再次苍白得象纸一样,浑身都发起抖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