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70.酿酒超过十万斤

庚辰年正月 70.酿酒超过十万斤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十月,涪江汛期结束,黄金水道又开始繁忙,整日里舟来船往,号子震天,好不热闹。

烧坊歇火,无甚大事。这日黄昏,王秉正和王法天一道,早早离开烧坊回了学馆。父子俩还没坐定,就有伙计赶来说,有一姓赵的掌柜到烧坊,是送粮食来的。

“赵昶来了,快过去看看!”王秉正心中一激动,叫上王法天就往烧坊赶。

他一进烧坊大门,就见赵昶穿长衫马褂,被伙计安顿在烧坊院内的一张八仙桌旁喝茶。

“人经不住念啊!昨天还在想,赵掌柜该来了,今天真就来了。”王秉正上前,抓住赵昶的手,热情地招呼。

“答应了王掌柜,赵昶不敢食言。您要的高粱送来了。走,看看去?”

“在哪?”见赵昶只带着一个随从,王秉正问。

“码头船上。”赵昶伙计说。

“走,走,看看去。”王秉正急切地拉起赵昶,往烧坊外走去。

两人疾步寒暄着,来到了铜牟镇的码头上。顺着赵昶手指的方向,王秉正看到,三艘已落帆的大木船依次泊在码头边,船上满满地码放着粮包,甚有气势。

“验验,全是糯红高粱。六百石,只多不少。”赵昶带着胜利会师的喜悦。

“好,好,很好!不用验。马上找人搬。”王秉正也是大喜过望。

“天色已晚,我又不急着走。让船家们先看着,明天再搬不迟。这一路将近十天,劳累了,心里就惦着你许下的酒。”赵昶急切地提出了要求。

“哎呀!我这一高兴把礼数都丢了。走,走,先住下来。今晚这顿酒,一定喝个痛快。”王秉正哈哈大笑,将赵昶手臂一揽,引一行人往桂园酒楼方向走去。

送赵昶到桂园酒楼住下,宴席自然也设在这里,还邀了酒楼掌柜作陪。

菜肴丰盛自不用说。

王秉正拿出一整坛酿得最早,存得也最好,平日只他和左钧私饮的好酒,送到桂园酒楼。安排好,差王法天回学馆把左钧也请到酒楼。

那夜的酒喝到亥时才作罢。经近三年熟化的太白醉,五味调和已至臻境,胜似琼浆。不说头一遭品尝的赵昶,就连卖太白醉快两年的桂园酒楼掌柜,也深感惊艳,他一面喝,一面抱怨王秉正“藏私”。喝到兴处,王秉正对酒楼掌柜承诺,时间到了,酒自然会更好。今后桂园酒楼所售,慢慢都会有如此品质,甚至有望更妙。

酒喝很多,睡得也迟。赵昶一觉醒来,不见平日醉酒后的晕痛,反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原来,好酒真可以养身!

惦着码头上的高粱,赵昶起床整理下楼。

“起来了!”赵昶刚到客栈大厅,就见王秉正迎了上来。原来王秉正早已赶来,就等着赵昶睡罢起身,一起早饭。

“您太客气!”赵昶叫起随从,同王秉正上街用了早饭,一同赶到码头。

十几名挑夫已在此等候。王秉正和赵昶一番交接,就让挑夫往烧坊粮库搬粮,连计量打斗都统统免了。

几百石高粱,十几个挑夫折腾一个上午才搬完。

“算过没,粮价一共多少?”王秉正问赵昶。

“所有费用加一起,五百两银子。”赵昶说。

“算错了。”王秉正说。

“王掌柜说错了,您报个价就是。”赵昶心中一梗,以为王秉正要砍价。

“我看了,这批粮真如您所说,六百石只多不少。现时铜牟好的黄谷每石八百钱上下,您的高粱都是糯红品种,又是从盐亭远道运来,说好的五百石以上运费另计,也说好价钱再上浮一成。以高粱价加运价和上浮的价格,该是一两银子一石,合计应为六百两。六百石以外的零头,算我占的便宜了。”王秉正细细算来。

“这,要不得,要不得!您给的已是精米价钱,哪还是啥黄谷价哦!”赵昶大感意外,也十分不好意思。家里做着粮食买卖,他对粮食的行情再熟悉不过。按王秉正的算法,这利润就太大了。商人逐利,但赵昶做生意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绝不在朋友面前占欺头。他当即提出了反对。

王秉正一笑,没和赵昶争辩。他拿出一大一小重约六十两的金铤塞给赵昶:“银两太重,携带不便,直接给您金子,还麻烦您回去兑换。”

“多了!多了!”赵昶尽力推辞。

“不多。就算多了,算我先付明年定钱,如何?”王秉正把金子强塞给赵昶:“事就这么定了,还是来说今天中午的酒吧。”

赵昶无奈,只得把钱收下。

中午依旧安排在桂园酒楼。为喝得尽兴,左钧调整了当天下午的课程。酒从中午开始,跟晚餐连席,直到戌时末才尽兴而散。六个人,三顿饭,五十斤装的一坛酒,竟被喝去近一半。

次日,赵昶准备返程。

王秉正起得很早,正打算先到烧坊转一圈,再去客栈与赵昶一同早饭,之后再考虑送别。但他刚到烧坊,就见赵昶竟已先到一步。

昨日睡得早,加上酒的作用,赵昶在卯时初就睡不着了。宿醉后依旧毫无不适,赵昶不由对王秉正所酿之酒心生膜拜。喝了半生酒,原来竟是“不知酒好”,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赵昶生出了许多新的想法。

“咋不多睡会?起来这么早干啥?”王秉正接连发问。

“来与您商量个事。”赵昶近身上前。

“粮价的事莫再说了!”王秉正怕他来退粮价,准备先把话头掐断。

“今天不说粮价。我来是说,我想卖您烧坊的酒。”

“啊!”王秉正惊了一下,“做粮食买卖,咋想起来卖酒?”

“谁说卖粮的就不能卖酒了?我就是想把太白醉卖到我们盐亭去,让乡亲们知道啥是好酒。”

烧坊此前出酒有限,第一年约二三万斤,现已所剩无几。第二年约四五万斤,几乎未动。王秉正一直想把所有的酒都充分熟化再卖,所以对熟化好的太白醉惜售,主要供几家有来往的酒楼和部分官绅商贾。对新酒熟酒调配的谪仙烧限售,目前只限量供给顾氏父子。赵昶提出要卖酒,王秉正有些为难。

“我帮太白醉扩大销量是件好事,王掌柜何必犹豫?”赵昶没想到,王秉正会面露难色。

“赵掌柜所有不知。烧坊到今年,才是第三年开锅造酒。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酒不经过足够的陈化,是达不到最好效果的。按我祖上的规矩,酒不存够五年,本是不允许卖的。现在拿一少部分酒边酿边卖,是因父亲一再催促,再加上这边的气温较高,酒也熟得略快。但我总是认为,不熟化到位,新酒如同生瓜,饮起来总差一点。所以,目前我对烧坊的酒,都是多存少卖,就为等它熟到最好,以最甘美的状态示人。”王秉正认真地解释道。

为免赵昶误解,王秉正又带他到存酒的洞窟。那里除了有严封的大缸存酒外,确实只有很少一部分分装待售的太白醉和谪仙烧。他打开一坛谪仙烧,舀出一些让赵昶品尝。虽说这谪仙烧多已存放快一年,酒入口后,其口感和前两日王秉正用来招待自己的酒相比,在绵柔、醇香和口感的饱满度上,确有一定差距。

“我们盐亭那边,啥时才能喝到您的酒?”赵昶相信了王秉正所说,放下酒瓢。

“您和您招待亲朋好友的酒,已给您备好,伙计送到船上去了。您要卖酒这事,最早也得明年秋冬了。”王秉正笑答。

“那咱们说好,明年送粮来时,我以高粱换酒,不拿钱了。”赵昶逼着王秉正。

见拖不过去,王秉正在心里估摸一下,以现在的存酒环境,去年酿的酒到明年秋冬,应该能熟化到位,就答应了赵昶。

二人在烧坊里转了一大圈,王秉正叫上王法天,要同赵昶一起出去早饭。这工夫,赵昶的随从也从客栈赶来,告诉他,客栈的账已被王秉正安排结了。

四人一同用过早饭,王秉正亲自送赵昶登船。

上了船,赵昶见到十只酒坛被稻草包捆,整齐地排在船舱,心中感动莫名。盛情的款待,多算的粮价,甚至连住宿的房钱都替自己付了,眼前又是整十坛好酒,赵昶十分过意不去。他返回船头,想和王秉正说点什么,话没出口,就被王秉正堵了回去。

“船上那酒,是送给您自己喝的。您要觉得好,来年就收更多、更好的高粱给我。”

做了多年生意,各色人物赵昶见得多了。像王秉正这样把人情看得酽浓,把细节做得到位的生意伙伴,还是头一次遇到。他不知再说什么好,只好与王秉正挥手作别,并承诺说:“放心,明年,我给您送一千石高粱来。”

船到江心,起帆,顺风顺水而去。王秉正一直目送帆影消失,方才返回。

有了赵昶这批高粱压库,王秉正对接下来的酿酒更有底气了。

此时,最早蒸制的酒醅已发酵成熟,可以蒸酒了。木匠作坊做的桑木大桶也陆续送到,两间作坊再次火力全开,每天处理酒粮都在十石以上。

冬至前,梓潼曹家富又送来两批约三百石高粱,王秉正封了收粮的秤,开始专注酿酒。

是年,烧坊收粮已过一千五百石,全部用尽,酿酒可超过十万斤,规模开始超越当年柳林铺的谪仙烧坊。如今,烧坊成功重建,发展蒸蒸日上,儿子王法天也渐渐长大,开始掌技酿酒。多年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两间作坊满负开工,到小寒时,库存酒粮已消耗大半,存酒占满两间洞窟。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熟化,再加上洞窟内恒温恒湿的环境,前一年存放的太白醉渐次陈熟,口感与用新酒调制的谪仙烧间的差距越发明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