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60.猪下水摊子开张了

庚辰年正月 60.猪下水摊子开张了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吃过一次猪下水后,王秉正竟喜欢上了那种汤酽肉烂、入口留香的感觉。以后,每每晚上和左钧对饮,王秉正就会叫顾嫂去街边摊铺端回一钵佐酒。

顾嫂夫家姓顾,是铜牟镇上游不远的塘坊坝人。顾家男人会屠宰,以猪下水做菜,也算顾嫂的拿手本事之一。但这猪下水,在一般人家是上不得台面的粗鄙食材,做不好也膻腥难食。

考虑到左钧父子都是读过书的体面人,过去顾嫂在学馆从不买烹此类食材。现在,见王秉正和左钧都好这一口,顾嫂在上街买过几次后,对左钧建议说:“街上的下水做得简单,味道也不好,两位先生爱吃,不如我去买材料,在学馆里做给先生们?”

左钧讶异顾嫂竟还有这等本事,有点不相信。但不忍拂顾嫂好意,信口敷衍道:“可以试试,切不可让那膻腥异味弥漫学馆。”

“先生放心,肯定不会的。只是做的时候,会要一点烧酒。”顾嫂见左钧答应自己在学馆里拿出看家本领,乘兴提了一点要求。

顾嫂自己会做猪下水,而且还能比街上做得更好,王秉正听了很是兴奋,不等左钧说话,就欣然应允:“尽管去做,要多少酒,自己取就是。还需别的物料,也可放手去买。”

第二天,顾嫂一大早去集市上,买了两副猪下水。她先用江中流水逐一清洗,然后才拿回学馆烹煮。待晚上左钧散学王秉正收工,一盘红亮的辣酱烧猪下水和一罐乳白的黄豆炖猪肠头已摆在桌上,两道菜颜色鲜亮,升腾的热气中散发出诱人的浓香。

王秉正最先忍不住,拿起筷子拈了一块辣酱猪下水送入口中。与过去吃惯的大锅烂炖相比,顾嫂做的猪下水,不仅无丝毫异味,还软硬适中,入口一嚼,浓烈而特殊的香味顿时在口腔四散。嚼一口下水,再抿上一口酒,酒和食物的香味在舌尖碰撞交融,相比别的食物佐酒,感觉更加带劲。

“不错,不错,真不错,这该就是人间美味了!”王秉正赞不绝口。

“有那么好吃?”对于王秉正近乎夸张的表情,左钧表示狐疑。不就是一道猪下水,至于吗?当他舀出一片黄豆炖的肠头放进嘴里咀嚼后,也不由得感叹,原来粗鄙的猪下水也可以做得如此美味。

“真不错呢!”左钧也忍不住称赞。

“来来,你也坐下来一起吃。”兴之所至,王秉正邀顾嫂坐下同食。

进学馆几年,被先生相邀同桌饮食,在顾嫂还是头一遭。她有点受宠若惊,忙不迭地推说:“不了,不了,不就是一道猪下水嘛。两位先生喜欢,以后常给你们做就是。再说,我受着先生的工钱,把饭菜做好,也是分内的事。”

顾嫂坚拒,王秉正也没勉强。左钧入座后,两人一边酌饮,一边专心品尝,动都没动其他菜肴。

“要是在街头支个摊子,一定会把街上现在的那些个小摊铺都抵垮。”左钧笃定地说。

“对啊,你家里还有别的人吗?有这么好的手艺,何不叫来,就在这学馆外的空地上支个摊子,生意肯定火爆。多好的一个养家糊口营生。”王秉正附和着。

“家里除了老头,确有一个儿子闲着。但支摊子做生意,我们没经验,也没本钱。”顾嫂回应。

“几张桌凳,一副锅灶,再加上些碗筷,支个小摊,用得了多少本钱?想做,我们支持你就是。”王秉正动员她。

“那就多谢两位先生了。我捎话把家中老头、儿子都叫来,商量一下看。”顾嫂被左钧父子一鼓动,有些心动。

次日一早,顾嫂在镇上买菜时,找了熟人带话,当天下午她的男人和儿子就来了铜牟镇。

平日里,顾嫂的男人做完家里的田地外,逢场天也会屠猪上市卖肉。儿子未读书,平日帮父亲照看肉摊,人也比一般村民灵光很多。听顾嫂说了左钧父子的建议,三人一合计,认为这真是个可以着手的营生。父子俩待到晚上,就摊子怎么支,生意如何做又向左钧父子讨教了一番。

为帮顾嫂家人把生意做好,王秉正现场给了顾嫂家五两银子,让她男人和儿子置办用具和租房,承诺顾嫂家的猪下水摊开起后,可以拿烧坊的酒供她卖。

不过旬余,顾嫂家的猪下水摊就筹备好了。同此前街上的猪下水摊只卖一锅烂炖不同,顾家这摊子支了一大一小两口灶,大灶的毛边锅依旧卖清汤乱炖,小灶的鼎锅里,温热着红烧的猪下水。开业之前,顾家父子将两种口味的拟售菜品都试做了,邀请左钧父子试菜。两个汉子打理出的猪下水,虽没顾嫂在学馆里做得精致,但与街上的下水摊子相比,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左钧尝菜时,发现顾家父子所烹的猪下水虽味道鲜浓,却也和街上摊子所卖的东西一样,有股淡淡的膻味。问其原因,不待男人解释,顾嫂就接下话:“学馆里煮给两位先生吃的,制作中是用了烧酒除腥提味。这摊子上卖的东西,哪能打理得那般精细。再说,烧酒那么金贵,哪又用得起哦。”

“你们只管把菜做好就是,我一个开烧坊的,你们做菜用的那点酒,送你们就是。”王秉正说。

“那咋好意思!今天请两位先生来,一为试菜,另一件事就是想问下,王先生前面说让我们卖烧坊的酒,是咋个卖法?”顾嫂的男人接过王秉正的话问。

要让普通百姓也喝得到、喝得起自己的酒,这在王秉正和左钧心里,是有共识的。但是怎么个卖法,王秉正还没有想清楚。前面承诺让顾家父子在摊子上卖自家的酒,只是一闪之念。今日别人问起,对王秉正而言,真是一个问题。

“摊子支起,去烧坊把酒拉来,挑一个谪仙烧酒的幌子出去,有人要喝,你卖就是。”见王秉正沉思,左钧担心他是为了惜售而犹豫,就替他作了答。

王秉正明白左钧的意思,他的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于商品的过度暴利,左钧是不认同的。“赢利必然,但不可奸”,左钧有一套自己的营商理念,并且一直坚持着。他不愿王秉正这么好的酒,只去满足小部分有钱人的口腹。

“酒肯定要卖,父亲您说的打个幌子叫谪仙烧酒也是不错,但窖里存的可卖之酒并不多,这酒怎么个卖法,真得好好想想。”

“老顾你先去把酒幌子做出来,秉正那里陈酒不够就卖新酒,哪有那么多顾虑喔。”在卖酒这件事上,左钧总表现得比王秉正更着急。

见左钧犟上了,王秉正也不好再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笑着答应说:“好,好,既然父亲都答应了,那老顾你准备就是,我管你开业有酒卖。”

“这还差不多。”左钧见状,满意得很。

隔天到烧坊,王秉正让伙计专门用再次发酵后的续糟填了一甑,将蒸出的酒按新二陈一的比例,勾调了一缸酒,多次品咂,感觉五味协调后,灌装进坛。这酒和完全熟化的酒相比,酒劲不相上下,口感同样舒适,只入口的醇香,要差上一大截。

另一边,顾家父子也在做开业前的最后准备。为方便顾家卖酒,左钧专门找到镇上一个篾匠,用大小不等的楠竹做了一两、二两和半斤容量的三个酒提送给他们。

烧坊酿的酒是有限的,现在几家酒楼正常卖酒,每月的数量都超过了两千斤。如果降低酒价面向寻常百姓大量卖酒,王秉正有两个顾虑,一是酿造跟不上,酒不够卖,二是谪仙烧坊的酒入口绵柔舒顺好喝,会在街上制造更多的醉汉。就这两个问题,王秉正专门跟左钧商量过,最后确定,酒要卖,但要走限售的路子。

开业前期,王秉正让伙计将专门为顾家勾调的酒送到学馆。顾家父子来领酒时,王秉正明确了与左钧商量出的三条规矩。

一、每天摊子售卖的酒最好不要超过一坛(五十斤);

二、所卖的酒按量分段计价,每客每次不超过半斤的,酒钱按每两三个铜钱收,超过半斤的,酒钱按每两五个铜钱收;

三、每日卖酒在两坛以内的,每两酒老顾得一个铜钱,另两个铜钱交烧坊为成本。如卖酒超过两坛,酒钱全部交回烧坊。

做生意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东西卖出去,顾家父子弄不明白王秉正多卖还要少得的规矩。但酒是王秉正的,王秉正定什么样的规矩,他们也只有遵从,不好提什么意见。

左钧父子为顾家确定的摊位在学馆出门的右下方。顾家父子在此处的空地上支了个顶棚,也是用青瓦盖顶,一为给食客们遮阳挡雨,同时也显美观。摊子搭起来后,远望去,和学馆融为一体,并不刺眼。但在棚子外一根斜出的竹竿上,一幅写有“谪仙烧酒”的蓝地白字大酒幌迎风飘摇,远远地昭示着行人,这是一个饮酒吃食的所在。

简单择了个吉日,顾家的猪下水摊子就在炮仗声中开张营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