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57.卖新酒而不经营陈酒

庚辰年正月 57.卖新酒而不经营陈酒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芒种后,铜牟镇附近水旱作物收种基本完毕。

谪仙烧坊酒粮收储做得也很顺利。由于出价高于周边,所收豆、麦数量和质量都较前一年更好。

气温适宜,伙计们忙完家里的农活,王秉正通知大家复工,开始制曲作业。经过一年的尝试和调整,他已掌握了在高粱中掺和大、小麦和苞谷的杂粮酒酿制技艺,对酒的品质也更有把握。他计划当年多收粮,多酿酒。所以,制曲量也较头年高了许多。

卖酒方面,王秉正虽没做啥大动作,但凭着酒客间口口相传,谪仙烧坊的名声已经走了很远。铜牟镇一线酒楼纷纷找来买酒,上到绵州,下到潼川,也有人上门来买。王秉正按照桂园酒楼给的价钱,五十斤装的酒坛,卖三两银子。每个月竟能卖出几千斤去。所有客户中,桂园酒楼销量仍算最好,纵使天热,每月拉的酒也不下二十坛。

农历七月,是铜牟镇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忙完制曲,王秉正又有了清闲。一日黄昏,晚饭后王秉正正在学馆小院桂树下摇着蒲扇纳凉,就听有人敲学馆的门。

“王掌柜在吗。”声音很熟悉。

“谁?”王秉正一边应着,一边走向大门。

打开大门,门外站的是桂园酒楼掌柜。

“有事?”王秉正把掌柜让进学馆。

“上午我来灌的那批酒,有些卖出去后,有老主顾说味不对。我尝了,感觉真有点问题,想请王掌柜去看一下。”

王秉正心里一惊,虽说过去在柳林铺不是自己卖酒,但酒卖出去客户说有问题的,这还是头一遭。

“咋会味不对?走,去看看。”王秉正没作迟疑,就跟着掌柜往桂园酒楼走去。

虽已过饭点,但天气热,夜来得晚,酒楼里仍有零星几桌客人。柜台上立着一个牌子,写着“今日烧酒售罄”几个大字。

王秉正被掌柜领着去了酒楼库房。

上午从谪仙烧坊拉回的这批酒,是王秉正看着烧坊伙计从两个储酒大缸中灌的。拉回酒楼后,伙计们分装入壶。中午饭点,头一批一百壶酒无事,但第二坛分装的酒才一上桌,老酒客就把掌柜叫到桌前,告之酒味不对。酒楼掌柜不信谪仙烧坊的酒会出问题,斟了一杯自饮,发现酒味寡淡不说,入口还能品到一丝淡淡的酸苦。他怕这酒卖了伤客,就让伙计把所有酒都封了,对外称当天谪仙烧坊的酒已售罄。好在客人多是相熟主顾,大家除了遗憾之外,并未深究。晚上饭点一过,掌柜就来找王秉正,通报这个情况,商量应对办法。

进入酒楼库房,王秉正先尝一口已分装进酒壶的酒。酿酒多年,壶中酒的味道,让王秉正几乎不相信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虽难以接受,但王秉正并未显于形色。他让酒楼掌柜取来一个小酒提,将库房中封着未卖的酒逐坛打开品尝。

八坛尚未分装的酒,王秉正品出五坛有问题。他将有问题的酒做了标记,让酒楼掌柜倒掉,让掌柜加上已分装的那一坛坏酒,明天到烧坊再拉六坛补上,其余三坛正常售卖。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离开酒楼,天已黑定。王秉正没回学馆,直接去了烧坊。他叫上守夜的伙计,挑上灯笼就去了酒窖。

酒窖按柳林铺时模样,半地下修建。搁平日,酒窖温度当是冬暖夏凉,很宜人才对。铜牟镇地处四川盆地周边,受气候影响,到夏季最热时,高温一旦集聚形成,就不分室内室外,只剩两个字——闷热。特别是晚上,室内空气不流通,甚至会比室外更热。

王秉正一进入酒窖,体感似被蒸汽包围,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全身。

桂园酒楼是当天唯一来烧坊拉酒的主顾,给桂园酒楼灌酒时新启封的那缸酒还剩多半。王秉正掀开缸盖,舀出半瓢来尝,与他在酒楼所尝到的坏酒一个模样。

为弄清原因。他拿过灯笼,让伙计一连敲开几缸酒的泥封取尝。大多数酒的味道都正常,但还是又发现了一缸有问题的酒。

同样的酿造流程,酒都经过初步勾调,亲自品尝,明确无问题后才装缸封存的,为什么大多数酒无问题,部分酒缸里的酒会变味?王秉正很是疑惑。他仔细观察出了问题的酒缸,发现与酒味正常的酒缸比,那些出问题的酒,酒缸泥封都已干裂、松动。

多年浸淫在制酒环境当中,王秉正找到了问题所在。相比于陕西,四川气温总体来说要高出许多,这种温差的好处是可以加快酒的陈化老熟,同时也会加快封存不严实的容器内,酒的挥发和酸败。酒质变坏,应该是那些泥封开裂松动后酒缸跑气,以及近期连续高温,导致这几坛酒变了味。

找到原因,王秉正对酒窖所存逐缸检查,发现泥封干裂松动的酒十有二三。这些酒即使全部倒掉,也伤不到烧坊筋骨,这让王秉正松了口气。

夜已很深,王秉正安排伙计去休息,自己在回学馆的路上,一直思考着解决办法。

“保证封缸严实紧密,想办法降低酒窖温度。”第二天醒来时,王秉正找到了解决方案。

吃过早饭,王秉正跟左钧道声别,就去了烧坊。他让一个留守伙计叫回几个住附近的伙计,开始对酒缸封泥进行处理。

酒缸的封泥,是一种特制的三合土,以黏性很强的白黄泥为主,加入少量熟石灰拌匀后精细过筛,然后以糯米熬出的米汤调和成可塑性很强的软泥块,连盖酒缸的缸盖一起糊封。一般来说,这样的泥封不是温度过高,是不会开裂的。

王秉正先将酒窖里所有存酒再次逐一检查。泥封完好的不动,凡泥封开裂或松动的统统撬开,对缸内存酒仔细品鉴。还好,大部分泥封有问题的酒缸内,酒并没有酸败变质,须倒掉的酒,加一起也就不到十缸,几千斤酒而已。

王秉正让伙计把变质的酒舀出倒掉,将酒缸也搬出酒窖彻底清洗晾晒。然后熬一大锅糯米汤,和着黄白泥和熟石灰粉调成糊,用高粱穗做成的小笤帚蘸着泥糊。对没出问题的酒缸,挨个在原泥封上重新涂一层,以确保泥封不跑气。对那些已撬掉泥封但酒质尚好的酒缸,又重新配制封泥封好,并全部以湿布覆盖,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再次干裂。

盯着伙计们把活干完,王秉正又亲自逐缸检查一遍,才让大家歇了工。

加固泥封的时间,桂园酒楼掌柜带人来拉酒。为确保酒质万无一失,王秉正从已开封的酒缸里舀酒给酒楼掌柜品尝确认后,才让伙计灌装。为表示对酒楼昨日停售损失的歉意和补偿,王秉正特意让伙计多灌了两坛。酒楼掌柜再三推辞,但王秉正仍是坚持,最后还是把八坛酒全部拉走了。

加固了酒缸泥封,王秉正只是稍微松了口气。和酒打交道多年,他熟悉酒的脾性。要陈化好一缸酒,酒的存储环境必须讲究,温度和湿度,最好有一个恒定的数值。铜牟镇酷夏太长,久散不去的闷热对酒的存储来说,绝对是一件糟糕的事。怎样解决酒窖恒温问题,王秉正心中一时无解。

“父亲,我们这一带热天要保存东西,是咋降温的?”晚饭时分,王秉正在饭桌上询问左钧。他希望,以左钧的学识和对铜牟镇的了解,能为他找到一条解决办法。

“我们这里,热天降温的办法无外乎就遮阴、通风和淋水几种。有的东西易坏,储存上大家讲究不过六月,就连村民窖里的白薯,梁上的腊肉,一到热天,特别是六月之后都注定会变质,我真还没听说过有啥好的方法。”左钧想了半天,说。

酒窖在烧坊的院内,是一座较大的青瓦建筑。要人为地通风和淋水,很不现实。

别的办法无用,左钧说的遮阴,倒给了王秉正一点启示。如能在酒窖屋顶上再覆盖一层隔热的材料,至少会对酒窖温度的改善起一定作用。

“父亲,如果在酒窖屋顶盖一层隔热材料,盖什么效果最好?”

“草帘啊!我们这边保温、隔热,乃至室外防水,都用这个。”左钧不假思索地回答。

“好,就盖这个东西。哪里能买得到好草帘?”

“这个简单。这边麦草和稻草都不缺,明天去镇旁柴草市场看看,有现成的就买现成的。要没有,买草回来找人扎也行。”

“哦。”王秉正知道这样做可能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酒窖高温的问题,但他希望,如此处置后,情况会有些改善。

他第二天到镇上的柴草市场,问了人才知道,与陕西的麦秆草帘不同,在铜牟镇一带,最好的草帘是糯米稻草帘。这种稻草有近一人高,质地柔软有韧性,一张稍厚一点的糯米稻草帘,正常使用能用三个夏季。

根据左钧建议,王秉正就选购了这种糯米稻草帘。

王秉正把覆盖捆扎固定的活一并交给了卖草帘的人。两三天后,酒窖瓦屋顶上就全部被一层草帘覆盖。不进窖细看,酒窖俨然就成了一座草房。

覆上草帘的酒窖,下午和晚上温度确有改善,但因大环境条件,窖内气温对于酒的陈化,仍有妨害。这时,王秉正明白了当地作坊为什么都卖新酒而不经营陈酒的习惯。

“既然没有条件去熟化最好的酒,那就边酿边卖吧。”虽然心有不甘,但现实条件又一次动摇了王秉正要把酒熟化到最好最醇的念头。

为确保酒质不再出现闪失,王秉正每隔三五天就会安排伙计调一桶糯米汤三合土泥浆,对酒缸泥封进行加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