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460章:万民请愿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460章:万民请愿

作者:酸汤折耳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09:49:31 来源:笔趣阁

万余百姓集体请求面君,这场面是有些大,刘禅还未见过这种阵仗,诸葛亮却是澹澹的:“陛下,百姓集体面君,应是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老臣谏言,陛下可亲往城头...”

“就依相父之意!”刘禅微微点头道。

朝天鼓是刘禅设立的,这朝天鼓一响,刘禅就得接见,要不然这朝天鼓,就成了一个摆设。

只是这上万名百姓,也无法将他们全部召进大殿,只能委屈委屈天子,亲自到城楼上去面见百姓。

小半个时辰后。

长安东门城楼上。

刘禅率领大汉百余文武官员,登上了城楼,让城头上的守卫兵将如临大敌,一个个单膝拜服:

“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平身吧!”

刘禅微微抬手,然后信步走到城墙边上,抬眼望去,城外密密麻麻到处都站的是百姓,就所见之处的规模,绝对不止万人,即使说这里有两三万人,也一点都不为过。

也就在这时,城头一名宦官高声喝道:

“皇帝陛下驾到!”

随着这喊声一起,城外的百姓一个个如同过节一般,他们无不欢心鼓舞,天子终于出来见他们了。

他们抬眼看见城上一位身着龙袍的中年人。

“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这么多百姓拜服在城外,刘禅是一脸的懵逼,心说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看他们的样子,绝对不是遇到了什么冤屈。

当然,若是几万人蒙受冤屈,要上京告御状。

呵呵——

那这大汉王朝,也就该灭亡了。

刘禅没有立即让他们平身,而是扫视了一圈城外。

突然——

他眼神一顿,快速收回目光,城外数万百姓的正前方,赫然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石碑立于地面,旁边停着一辆马车。

等等——

在那石碑的旁边,明显跪匐的不是百姓,而是十余名地方官员,之前只是城外人太多,并未主意到这个细节。

“都平身吧!~”

刘禅高声道!

等到数万人齐声谢恩之后,队伍最前方的一名中年官员,缓步向前走了几步,然后仰望城头,高声禀报道:“启奏陛下,微臣东来郡青柚县县长陈耀,携天赐神碑,敬奉陛下!”

“传!”

刘禅大手一挥,高声道。

天赐神碑,这事情有些大,刘禅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虽然这事儿太过于封建迷信,但是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封建时代。

等刘禅话音刚落,青柚县县长陈耀,恭恭敬敬的端着一个托盘,上面好像放的是什么绢帛,然后信步走入东城门。

城外的百姓,还有一些地方官员,此刻全部原地待命,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或者随意走动。

不多时——

青柚县县长陈耀,端着托盘登上城楼,来到刘禅跟前便是激动的禀报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东来郡青柚县县长陈耀,日前辖下香橼村村民韩虎,在其地里挖出一块石碑。”

“石碑?”刘禅愣了一下,好像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却又不知道那里不对,只得认真的聆听陈耀的奏禀。

陈耀道:“经我县熟悉古文的县尉姜同查阅,此石碑乃是兴周八百年的太公姜尚所留!”

“啥?”

顿时让一众文武官员都是一惊,姜太公所留石碑,这事儿可就有些大了,要知道,在民间姜太公的威名,那可是流传了上千年,更有人说,他是一位得道的高人。

刘禅也是大惊失色。

姜子牙留下的石碑,我勒个去,这可是文物啊,要是被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到,那价值简直大了去了。

难道?

刘禅不自觉的望向城外,只是他现在并不在城墙边,根本看不到城下的石碑,但是他相信,这陈耀即使吃了豹子胆,也不敢随便弄一个石碑,来长安胡说八道。

“此帛为石碑拓文,请陛下过目!”陈耀说着,便将手中的托盘高高举起,刘禅看了一眼,这是上好的蜀锦,旋即吩咐左右道:“打开看看!”

接着两名宦官上前,从托盘上取下锦缎,然后两人当着众人的面,缓缓将这锦缎打开。

白色的锦缎上,拓印着俩竖排奇怪的文字。

刘禅定睛一看,完全是两眼一幕黑,这字可能认识他,而他完全不认识这两行字。

在场的其他文武百官,绝大多数的人,也是看得一脸的茫然,就连大汉丞相诸葛亮,原大明王国的丞相徐庶,也是微微皱眉,完全看不明白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何人识得此拓文?”刘禅环视周围,问道。

他没有直接询问陈耀,因为这石碑是陈耀敬献上来,若是让他说出拓文的内容,似乎有些不服众。

陈耀本想告诉皇帝,他已经认得这些文字。

但是天子并未询问他,他也不敢开口。

周围的大臣们,一个个仔仔细细的观看了一番,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认得,一个个看完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也就在这时——

徐庶躬身道:“启禀陛下,既然此碑是太公所留,而且又是在原齐国故地,老臣以为此文或为齐文。”

众人都是微微点头,姜子牙助周灭商,后被武王分封到了齐地,然后建立了一个名为【齐】的诸侯国。

这石碑从齐地出土,应该是姜子牙授封齐国国君之后,在齐国留下的,想必应该是齐文。

“爱卿,可识得此碑文?”刘禅有些期待的看向徐庶,只是徐庶无奈的微微摇头,道:“回陛下,老臣才疏智浅,并不识得齐文...”说着,他顿了顿,然后道:“不过陛下,老臣保举一人,此人或许识得此碑文。”

“哦???”

所有人顿时大喜,其中也包括献碑的陈耀。

“爱卿所荐何人?”刘禅问道。

“回禀陛下!”徐庶朗声道:“老臣举荐非他人也,正是太史令陈寿,陈承祚!”

嘶——

陈寿?

刘禅当然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在刘禅的前世,那可是一个历史大名人,他是三国蜀汉以及西晋时着名的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

如今陈寿刘禅早就听说过他,他是大汉第六届科考状元,现为大汉王朝的太史令,他授封太史令,是由太子刘谌册封的,因为那时候刘禅正领兵西征罗马。

“传太史令陈寿!”

刘禅当即命令道,虽然他已经知道陈寿这个人,但是却还未与他见过一面,因为回返长安的这几个月,刘禅也就上了几次朝,剩余的时间,还是将国政交予太子刘谌打理。

若无重大事情,刘禅是轻易不出后宫的。

还有就是,这几个月陈寿回乡探亲,他人并未在长安,直到前几天才从蜀郡回来。

今天的朝会,他依然未到。

所以这个在前世创作出《三国志》的大名人,刘禅至今还未见过他本人,此时徐庶推荐陈寿,刘禅也就来了兴致。

几名侍卫领命后匆匆离去,城头上的人,没有一个人询问陈耀,这碑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也都明白,天子寻找识得齐文的人,也是为了验证真伪,免得听信陈耀的一面之词,有失公允,毕竟这是姜太公留下的石碑。

等待,是非常的难熬。

刘禅好几次,都想直接问陈耀,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虽然他很好奇,但是这种大事情,还是得谨慎一些毕竟好。

一炷香后。

一个三十来岁书生模样的男人,上气不接下气的登上城楼,来到刘禅的面前,拜服道:“微臣太史令陈寿,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寿?”刘禅顿了顿,看向面前的大臣。

原来汝就是陈寿?

刘禅没有立即询问他拓文,倒是对他多了一丝兴趣,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微微点头。

不愧为是能写出《三国志》的人物,一脸书卷气。

“陈爱卿,平身!”刘禅微微抬手。

“谢陛下!”陈寿谢恩起身,然后刘禅指向一旁的拓文,问道:“陈爱卿,可识得此拓文?”

陈寿来的路上,侍卫已经告诉他了,说齐地有一县长,带来了一块石碑,说这石碑是姜太公所留,朝中文武,无人识得碑文内容,徐庶保举他来鉴别。

对此,陈寿那是胸有成竹,别说齐文,春秋战国时期有多个诸侯国的文字,他都认识,因为他平时就有这个爱好。

此时得到天子的指令,陈寿应了一声,旋即转身走到拓文面前,粗略的浏览了一遍,陈寿顿时大喜不已,旋即转身来到刘禅面前,再一次拜服道:

“恭喜陛下!”

“陛下!”

“大祥瑞!”

“大祥瑞!”

陈寿的反应有些大,弄得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是愣在当场,他们不知道这拓文的内容,但是陈耀敢千里迢迢,还鼓动了这么多的百姓敲击朝天鼓。

这碑文的内容,肯定不简单。

但是——

这是祥瑞?

听到祥瑞二字,刘禅不由得看向一旁的丞相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是一脸的惊讶,好像在说——此事与老臣无关。

但是——

刘禅就是不相信,这什么石碑啥的,古人最会玩这个。

毕竟历史上这种事情,也发生了不少。

比如秦始皇时,还把陨石当着是祥瑞呢,而且据后世一些传说,说秦始皇的地宫里,就有一颗陨石,比如有些影视剧,就以此为思路,构思出很多奇妙的场景,然后展现给观众,看看秦始皇地宫的样子。

还有人说,其实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就是用陨石粉末做成的。

几个月前,丞相诸葛亮请求封禅泰山,但是被刘禅婉拒了两次,第一次是以天下初定为由婉拒;第二次则是说,古时但凡封禅,天下必出祥瑞,只有出现了祥瑞,才可封禅泰山。

至从刘禅提出了没有祥瑞,他是不能封禅泰山之后,诸葛亮以及文武大臣,就再也没有人提出过封禅泰山。

原本刘禅以为,他们应该就此打住。

不想仅仅几个月后,祥瑞就来了。

哼哼,相父休要瞒我,定是您老人家捣的鬼,人为的制造出了这一出祥瑞,但是刘禅此时看诸葛亮的神态,好像他真的是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就在众人愣神间,徐庶率先发问:“太史令,此碑文所言何事?是何祥瑞?”

听到徐庶的问话,刘禅也是来了兴致。

不管这祥瑞是人为,还是真的祥瑞,他也想知道这碑文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能让陈寿如此惊喜。

陈寿先是向刘禅行了一礼,然后再次回到拓文前,陈耀此刻却是紧张万分,其实他一直都很紧张,陈寿来时,是他最为紧张的时候,他也担心万一姜同辨识错误,那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现在他的紧张,完全是激动所致。

凭借陈寿刚才的反应,看样子姜同的辨认出错的概率,是非常的小了,他就等着陈寿公布答桉,然后等着天子的封赏。

敬献祥瑞,这可是大功一件。

陈寿立于拓文之前,然后指着拓文,一字一句的念道: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只待陈寿的话音刚落,整个城楼上,顿时雅雀无声,就连皇帝刘禅都是愣在当场。

刘禅自然是不相信这碑文,在他看来,这绝对是有人人为制造的所谓祥瑞,然后以姜太公的名义,刻下这碑文,然后让老百姓挖出来。

要不然,这也太玄妙了吧。

其他官员,则是一脸的惊恐。

因为这几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而且内容也非常清楚的指向当今天子,三续汉国祚,这不就是说的当今天子吗?

刘禅又一次看向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整个人都愣住了,这绝对不是装的,一个人若是伪装,怎么也能让人看出端倪的,他现在与在场的官员,几乎一模一样。

都好像傻了一般。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率先反应过来的,是原大明王国的丞相徐庶,他激动的说道:“此乃天意,陛下功在千秋,当为我大汉圣祖!”

“陛下!”徐庶突然整个跪在了地上,高声道:“老臣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霎时间,城头上的文武百官,还有城下的数万百姓,齐声高喊着请刘禅封禅泰山,顺应碑文延续大汉国祚千秋万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