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458章:无祥瑞不封禅

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统一中原,开拓西域,刘禅自己觉得他的确也有封禅泰山的资格,况且这本就是一个帝王,最高的荣耀。

只是,他缓缓道:“相父,朕虽有微功,但这一切都是仰仗诸位爱卿...”刘禅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才说道:“是因为诸位爱卿的鼎力辅助,才有今日之功。”

“封禅泰山,当属盛世君王所为!”刘禅笑道:“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此事容后再议吧!”

拒绝!

刘禅以现在天下初定,并非盛世王朝为由,婉拒了丞相诸葛亮的封禅泰山请求。

而且,他也没有给丞相继续劝谏的机会,朗声道:“退朝!”

散朝之后,刘禅回到宣室殿。

对于眼下大汉的发展,他是很满意的,至少他不用担心后继无人,太子刘谌愈发成熟,这也让他有了放手的心思。

另一边,大臣们散朝之后,都是三三两两的议论着。

其中丞相府内。

徐庶重回长安,天子刘禅并未给他委派官职,不过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依然并未改变,散朝之后他就来到了丞相府。

“元直啊!”诸葛亮微微皱眉,道:“如今天下已定,陛下开拓的疆域,远胜历代帝王,此时理应封禅泰山,此举也是安民之举,为何陛下不允?”

诸葛亮觉得,就以大汉现在这番光景,若是刘禅都没有资格封禅泰山,这历代君王,谁又有资格封禅?

秦始皇?

呵呵,不过也只是横扫**耳。

武皇帝?

呵呵,蒙阴高祖、景帝历代先帝文文治武功,到武皇帝时大汉民富兵强,又加良将出世,才北击匈奴,奠定大汉四百年基业。

但是——

当今天子登基时,大汉王朝只不过是一个偏居益州的小朝廷,外有强大的曹魏,以及虎视眈眈的东吴,内有南中等地不服管束。

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不利的局面下,天子兵出子午谷,一战定关中,让大汉从汉魏吴最弱的一方,快速转变成可以与曹魏一争天下的势头。

再后来,定凉州、通西域、平并州,更是成为三国当中最为强大的一方,以及后来的西征灭萨珊,贵霜,建立两个强大的汉人王国,让大汉一举成为汉人从不敢想象的强大帝国。

最后一举攻灭东吴和曹魏,实现先帝一统中原的夙愿,即使就到此处,天子刘禅的文治武功,也是空前绝后,更何况不久前又将更西方的罗马帝国,变成一个新的汉人王国。

除了这些武功方面,在文治上,天子也非常出众,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办书院,推行新型货币。

改良制盐技术、酿酒技术、造纸技术、发明火药,三弓床弩等等。

若无这些新式发明,大汉即使倾尽所有,也很难达到现在的高度,如今天下已定,不正是封禅泰山,以此彰显王朝威严的时候吗?

徐庶闻言,笑了笑,道:“哈哈哈,丞相啊,您还不得不服老哦,殊不知君王需三请三让,方可成礼乎?”

“陛下功在千秋,岂是历代帝王可比?”徐庶又道:“但是陛下崇尚古礼,我看陛下不是不愿封禅泰山,而是需得按照古礼那样三让三请,陛下方可应允!”

徐庶话音刚落,诸葛亮立时摇了摇头,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老了,老了,我等皆已老矣,亮自必管仲乐毅,如今不想却犯了一个低级失误,忘了这古礼矣。”

“哈哈哈!”徐庶闻言也是笑了。

“元直啊!”诸葛亮又道:“重回长安,日子过得清闲自在,让亮好生羡慕...唉!”说着,他长叹一声,然后道:“等到封禅泰山事成,亮即向陛下请辞,也与元直这般,享享清福。”

“哦???”徐庶故意说道:“丞相有此想法?”

“当然!”诸葛亮肯定的道:“昔日先帝驾幸草庐时,亮曾有言先帝,待他日成功之时,亮自当归隐田园。”

这件事,徐庶自然知道,他本就是诸葛亮昔日好友,又怎会不知他的性格,如今再造乾坤,正是功成身退的绝佳时机。

不过,徐庶却顿了顿,问道:“丞相,不知昔日先帝驾幸草庐时,丞相可曾想过有今日之隆乎?”

换作是以前,徐庶是绝对不会问这个,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性格,若是在未成事之前,问及这个,会让诸葛亮觉得,他是对复兴汉室存怀疑态度。

当然,徐庶从未怀疑过。

即使他觉得不可为,他也会全力以赴。

这一点,他与诸葛亮基本相同。

听到徐庶如此问,诸葛亮羽扇轻轻摇晃几下,反问道:“那元直昔日,可想过今日之隆乎?”

“未有!”徐庶肯定的回答。

“哈哈哈!”徐庶话音刚落,诸葛亮呵呵笑道:“知亮者元直也,昔日隆中之时,亮虽自比管仲乐毅,殊不知即使管仲乐毅在世,想要扭转乾坤,也非易事,况亮乎?”

哟呵!

徐庶顿时大惊,这可不像诸葛卧龙。

换作他年轻时,他只会觉得自己比管仲乐毅更强,但是今日这话,意思就很明显嘛,他觉得自己不如管仲乐毅。

或许是年龄大了,没有了那份傲骨。

“丞相!”徐庶又道:“虽然你我昔日,都未曾想过今日之隆,但是事实却是,我们都做到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饮了一口茶水,才笑着说道:“庆幸你我,得遇一明主也!”

“哈哈哈!”诸葛亮也是朗声笑道。

“元直所言极是,若只有先帝,而无当今天子!”诸葛亮说着向未央宫方向,攻击的一拱手,然后道:“我大汉想要达到今日这般高度,难如登天。”

这一点,诸葛亮是深信不疑的。

先帝刘备虽然仁善,而且身边有关张赵马黄,这些能征善战的大将辅左,但若没有当今天子的特殊奇遇,即使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扭转乾坤。

这事儿,诸葛亮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过。

即使他夫人黄月英,他也没有说过。

天子曾梦游未来,获得了先知先觉的能力,以及掌握了未来才有的一些硬核科技,比如三弓床弩、火药等。

若无这些,别说在西方建立三个汉人的王国,若能将大汉的势力扩张到关中,已经是他们这代人,能做到的极限。

俩人闲聊了好一阵,徐庶突然有些好奇的问道:“丞相,他日归隐后,意欲何往?”

因为在此之前,诸葛亮说了等待封禅泰山之后,就向天子请辞归隐田园,但是他准备去哪儿?

因为这是徐庶现在正在琢磨的事情。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

诸葛亮的答桉非常简单,但是徐庶却是摆了摆手,道:“丞相,以您今日今时在大汉的地位,就算重回隆中,也难得清闲。”

昔日出山前,可以清闲的躬耕。

但是现在,就算退隐。

焉能获得清闲?

“不知元直有何高见?”诸葛亮自然认可徐庶的话,他现在归隐隆中,周边官员时常来回拜访,这与在长安有何不同,这不是他想要的清闲。

徐庶还真在琢磨这个事情,从离开泰西封开始,他就在琢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应该在何处渡过。

他可以在长安享受晚年,凭借他对天子的了解,刘禅自然会善待他们这些老臣,他不用担心任何问题。

只是,他真的不想继续过这样的日子。

他看了诸葛亮一眼,笑道:“庶却有一个好去处,正愁无伴,若是丞相有兴趣,我们可以结伴归隐这处好自在。”

“哦???”诸葛亮顿时一惊,原来这家伙已经选好了归隐的去处,惊喜的问道:“元直所言何处?”

徐庶笑了笑,道:“成帝时,南昌尉梅福来卸职归隐,曾寻得一处仙山,时常上山采药炼制丹药,人言那山景致宜人,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为——梅岑山。”

“梅岑山?”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他当然听过这座山,这山名也是因为梅福来曾在此归隐炼丹,所以以其姓命名,在梅福来归隐梅岑山之前,此山隶属于甬东群岛,并无人烟。

“正是!”徐庶点头道:“若不是丞相今日上言封禅泰山,庶今日必向陛下请辞,前往梅岑山隐居。”

“好你个徐元直!”诸葛亮生气道:“有此仙境福地,汝竟然意欲独享,亏我一直视汝为知己,错付矣,错付矣!”

“哈哈哈!”徐庶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五日后,有逢五日一朝的朝会,这一日的朝会,奏事不多,等到诸事奏毕,丞相旧事重提,又一次向刘禅提出,虽然现在天下初定,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汉已经日益强盛,理应封禅泰山,告天祭地,以求大汉千秋万代。

封禅泰山,是为了大汉千秋万代,这好像刘禅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禅依然婉拒了。

按照他的话说,古时但凡封禅泰山,天下必出祥瑞,无祥瑞现象,说明老天爷的意思,咱们还得继续努力,封禅泰山,还是免了吧。

这套说辞,刘禅当然很是熟悉。

毕竟他可是二世为人,这多出的两千年的历史,他可是清清楚楚,历次封禅泰山,都需要有祥瑞出现,以彰显皇帝功德感动上天。

比如最后一位,也是后世君王不愿与其为伍的宋真宗,他为了能够封禅泰山,不惜认为制造祥瑞,也要达成最终泰山封禅。

当然,这些所谓的祥瑞,在这些古人看来,那就是祥瑞。

但是在刘禅这个穿越者这里,这古人的祥瑞,绝大多数,都是认为制造的,比如什么“陈胜王!”还是“赤帝子白帝子!”

这些都是认为制造的,看过《楚汉传奇》《神话》等等影视剧的观众朋友们,都看到过,吕雉深更半夜装神弄鬼,在那鬼哭狼嚎,制造出一出什么赤帝子白帝子。

不过这些古人,他们就信这个。

还有就是,刘禅二次拒绝封禅泰山,并非是他真的不想封禅泰山,而是他得遵循古礼,三请三让,既然诸葛亮提出了这个请求,即使他如何拒绝,相信诸葛亮还会继续来。

咱们就配合着演演戏,等到第三次催请,朕再勉为其难的答应也不迟,能封禅一次泰山,也算是对朕这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大汉兴汉二十二年(公元261年)九月初九。

东来郡。

青柚县,香橼村。

“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

村口一个青年,一边向村子里狂奔,一边高声叫喊道。

“虎子,汝在那里鬼叫什么?”

“出了何事,让汝如此大惊小怪?”

香橼村里正韩铁成没好气吼道:“汝不好好干活,大惊小怪作甚?”

“二叔!”韩虎停下,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出大事了!”

就在韩虎与韩铁成说话间,附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

“出什么事了?虎子!”

“莫不是山里的虎豹又出来了?”

香橼村北靠大山,山里时常有虎豹出没,只是它们大多数在深山,极少靠近人类村落,偶尔靠近,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大事情了。

“不是不是!”韩虎连忙摆手道:“没有什么虎豹,我刚才在地里锄地呢,但是锄着锄着,碰到了一块特别硬的东西。”

“硬的东西?”

村民有些好奇,心说地里能有什么硬的东西,莫不是石头吧,这附近到处都是山,山里有石头,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韩虎是里正韩铁成的侄子,前些年还当过兵,不像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如今天下安定,对于一些在战场上受过伤,或者是腿脚不方便,家中有年老父母需要赡养的,朝廷会给予一定的抚恤金,然后让他们回乡赡养父母。

韩虎,就是其中一员。

本来韩虎原来是大魏东海国的郡兵,后来大汉统一天下,韩虎便随郡守一起归降汉军。

归降后,韩虎依然是东海国的郡兵,身份地位并未有什么改变,要说改变,唯一改变的,或许就是他们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两元银币的俸禄。

以前在魏国当兵,更多的是领粮食,以及一些物资。

如今大汉一统天下,很快大汉的钱币也开始全国推行,铜币、银币、金币,是大汉现在的市场货币,刚一推向市场,就得到了魏吴两地百姓的认可。

因为大汉这种新钱币,不像以前的那些钱币,名不副实。

用钱币进行交易,就更加方便直接。

只是,韩虎曾经在战场上受过上,他的左大腿曾被刀剑伤过,后来虽然经过了医治,但是走起路来,还是有些不方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得到了五十元银币,获得回归乡里,然后还分到了一些田地。

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村民们对他说的话,还是相对比较信任的,相信他肯定不会因为一块石头,在这里大惊小怪。

“去看看!”韩铁成见村民们都好奇,当即让韩虎带领大火去看看,看看地里的硬东西,到底是何物?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