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457章:诸葛亮的请求

因为除了屋内的这些儿孙之外,刘禅还有皇长子刘谭、皇三子刘炎、皇四子刘叡,他们三人现在都已经不在大汉,分别担任大秦、大明、大唐的国王。

其实此番罗马战事结束后,刘禅就已经知道,皇三子大明国王刘炎,已有一儿三女,长子刘嵩今年四岁、长女刘瑶今年五岁、次女刘兰今年四岁、三女刘芸今年也是四岁,刘炎共计纳有一位王后,四位王妃,她们都是波斯人。

然后就是皇四子刘叡,大唐这些年相对稳定,刘叡先后纳了一位王后,八位王妃,所以他的孩子最多。

刘叡共有两子四女,分别是长子刘蒙今年五岁、次子刘祎今年四岁、长女刘娟今年五岁、次女刘琴今年四岁、三女刘珍今年三岁、四女刘珠今年三岁。

如果这些孩子,现在全部在长安,刘禅突然觉得,这一大家子可真就是人丁兴旺了。

只是——

高兴之余,刘禅也有些伤感。

这些儿孙当中比如皇五子刘焕、皇六女刘乐,他就觉得有些亏欠,因为他们出生时,大汉正忙于灭吴伐魏的战事,以至于到今天为止,刘禅也还没有给他们进行封赐。

至于这些皇孙们,他就更加觉得亏欠他们了。

因为除了皇长孙刘益出生的时候,他还在长安,他见过这小家伙之外,其他的孙儿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今天他也是第一次与他们见面。

至于刘叡的那六个孩子,他更是到现在也都没有见过一面。

唉——

或许这就是帝王吧。

“都免礼吧!”刘禅微微抬手,最后看向七岁的刘益,招了招手,笑着道:“益儿留下,你们都下去休息去吧,朕与益儿说会儿话。”

“诺!”

众皇子公主皇孙们,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缓步退了出去,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算是第一次见刘禅。

等到众人离开后,刘禅拉着刘益的手,笑着道:“益儿这些年,可有想念皇祖父?”

“嗯!”刘益乖巧的点了点头,道:“益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皇祖父,期盼着皇祖父早日凯旋归来。”

“哈哈哈!”刘禅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张鸯也是笑呵呵的道:“我们的益儿长大了,都学会说哄皇祖父高兴的话儿了。”

“皇祖母!”刘益摆了摆手,道:“益儿说的都是真话,父王跟母妃,时常给益儿讲皇祖父的事情,只是...”说着,他似乎有些遗憾的样子,道:“只是,皇祖父西征时,益儿刚刚出生不久,未能亲耳聆听皇祖父的教诲。”

“哦!”刘禅闻言,来了兴致,问道:“益儿想听皇祖父教诲些什么呢?”

“嗯——”刘益似乎没有想到,皇祖父会突然问这个,略加思索后,笑着说道:“皇祖父说什么都行,益儿都愿意听。”

“好孩子!”刘禅很满意,然后将刘益拉倒身边坐下,然后才笑着说道:“那,皇祖父就考考益儿可好?”

“好!”刘益答道。

“为君者,当以何为本?”刘禅问道。

只是,他的问题刚一说出,似乎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毕竟刘益现在也只有七岁,这个时候,就问他君王之道,是不是问题问得有些复杂。

但是——

没办法,他已经习惯了。

这些年,每当与几个皇子坐在一起闲聊时,他问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希望几个儿子,都能成为一代明君。

只是,刘益闻言,笑着说道:“回皇祖父,此事父王教过益儿,为君者,当以民为本,父王说,皇祖父就是因为以民为本,所以才开创了我大汉这盛世基业。”

本来还以为会难住孙儿,却不想刘益不但回答了问题,而且还将他这个皇祖父好好的吹捧了一番。

儿孙膝下绕,这是人到晚年,最为幸福的日子。

刘禅与刘益说了很多话,也是通过与嫡孙的一番谈话,刘禅对于大汉的未来,更加的放心起来。

后继有人矣。

...

重回长安,刘禅休息了三日,才又一次出现在前殿,举行他东归的第一次朝会。

这样的朝会,以前举办过很多次。

几乎每一次征伐,或者出巡之后,都会举办一次。

平常的五日一朝,每次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除非遇到大事情,比如说准备对外用兵,或者是敌军压境,否则每次朝会基本上都会在两个时辰内结束。

今天却不同,从辰时开始,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时辰,但是还没有要散朝的意思。

前面两个时辰,主要是各部尚书,朝廷主要官员,向皇帝汇报目前大汉朝廷的事务,比如三国统一之后,大汉对于魏吴两地的治理。

经过七年的努力,中原大地已经恢复生机,老百姓经历了数十年的战火摧残,终于可以回到和平的岁月。

朝廷为了安抚魏吴两地百姓,免去了魏吴两地百姓两年的赋税,然后鼓励老百姓全力投入生产。

只减免魏吴两地赋税,益雍凉并四州的百姓,或许会觉得非常的不公平,因为都是大汉的百姓,凭什么魏吴两地百姓,可以减免赋税,而益雍凉并四州,却需要足额缴纳。

大汉提倡公平公正,为了避免政策的失衡,导致百姓生怨。

在魏吴两地减免政策结束,又免去了益雍凉并四州百姓赋税两年,之前没有减免,那是因为大汉这么大一个王朝,如果全天下同时减免,朝廷再有钱,也会被掏空。

错开减免,朝廷也就有了腾挪的空间。

除了税负方面,太子刘谌非常重视教育,在三国统一之后,刘禅西征期间,他更是在全国新增五千多家官办书院,以此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够进入书院学习,从而为朝廷培养更多的有用之人。

不过,对于书院刘谌也做出了一些改革,除了常见的诗书史籍这些常见的学科之外,他同时也开设了诸如造纸、制糖、酿酒,冶炼等等学科。

这可是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以往这些都得找老师傅拜师学艺,如今朝廷书院开设这些学科,只需缴纳学费,就能学到技术。

而且,为了让大汉更加的繁荣昌盛,刘谌同时在全国各地,又创办了数百间,不同类型的作坊。

有了这些作坊,那些学到技术的学子,就可以直接进入作坊工作,从而赚取相应的收入。

这可是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要知道,东西两汉,都是重农抑商,这个时代,对于经商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即使你很有钱,如果你商贾,那你的地位就是最低的。

但是刘谌作为太子,大汉王朝的储君,他却在大力振兴商业发展,鼓励百姓经商谋取财富。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目前大汉王朝的主要财富来源,就是由各种商业产业提供。

其中尤以制盐、制糖、冶炼、造纸、纺织等产业,全由朝廷开办作坊生产,然后统一投放市场,同时朝廷设立商贾部,设尚书一人,副尚书三人,其余官员若干。

商贾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控全国的商业,比如商业税收的制定,以及征集,还有就是对周边各国的贸易交易,都由商贾部负责。

刘禅听着大臣们林林总总的汇报,他是越听越是兴奋,同时也对太子刘谌竖起了大拇指。

谌儿类朕。

谌儿类朕也。

听完这些诸事汇报,已经两个时辰过去。

归根结底,中原大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是朝廷的国库里有钱,老百姓的家里有粮。

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数十年混战的国家,可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太子刘谌的才能,超出了刘禅的预期。

当初西巡时,他给刘谌定下的任务是,加快中原大地的生产恢复,让百姓尽早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只要能够完成这几项任务,刘禅就觉得,刘谌这个太子那就是非常的合格,反之就得好好学习学习,毕竟将来他要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可是现在——

他不但提前完成了这些任务,还提前加快了帝国的发展,如此这般,刘禅觉得,在他百年之后,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将大汉王朝交到太子刘禅的手里了。

做完这些汇报,刘禅估摸着,这场朝会,应该也快要到尾声了吧,这两个多时辰坐下来,还是有些难受,他已经很久没有坐这么久,或者听这么久的朝廷政务。

朕乏了——

可是,就在刘禅以为这场朝会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丞相诸葛亮却缓缓出列,躬身道:“启奏陛下,老臣有本启奏!”

‘咦...’刘禅愣了一下,看向诸葛亮,心说道:‘相父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呢?难道...’想到这里,刘禅突然顿住,缓缓说道:“相父,请讲!”

“陛下!”诸葛亮朗声道:“我大汉至桓灵二帝天下大乱开始,直到陛下攻灭曹魏,前后历经数十年,这几十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呼——

刘禅闻言,长舒一口气。

刚才当诸葛亮出列时,他还以为诸葛亮又要向他请辞,因为在七年前,三国统一之后,他就曾经提出过卸官回归乡林。

此时听到他说这个,不由轻松了许多。

因为,如果他真的提出辞呈,刘禅已经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他已经为大汉奉献了一生,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也该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了。

“陛下!”诸葛亮接着说道:“天下重回太平,皆是因为先帝仁善,陛下英明神武,才让极尽崩塌的大汉,得以延续。”

哟呵!

刘禅突然有些激动。

丞相这可是第一次如此郑重的夸朕,虽然他不喜欢熘须拍马,但是面对诸葛亮的夸赞,刘禅却是非常的受用。

因为诸葛亮一般不夸人,只要是他夸的,那就证明这事儿确实值得称道。

刘禅没有说话,安静的聆听着,诸葛亮突然大礼参拜,这可将刘禅吓了一大跳,急忙站起说道:“相父,有话直言即可,勿须大礼。”

诸葛亮没有停止,他依然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说道:“今天下已定,四夷皆已宾服,民物阜丰,老臣请旨,恭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以纪功德,垂之于万世。”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禅顿时愣住了。

封禅泰山?

这四个字,看似简短,但是分量却极重。

因为至秦始皇统一华夏,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始,直至清朝宣统皇帝为止,华夏大地上,前后共计出现过四百二十二位皇帝。

但是这四百二十二位皇帝,却只有六位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

他们分别是: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汉光武帝——刘秀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宋真宗——赵恒

泰山封禅,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帝王,轻易敢于效彷的事情。

这得是有功于天下,或者开创了盛世王朝的明君,才有资格做这件事情。

比如上述六位皇帝中,前五位在位时,要么是功在千秋,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要么是开创大汉盛世,打得匈奴找不着北的汉武帝,以及延续汉祚江山的汉光武帝刘秀。

至于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是其在位时期,大唐也正处于太平盛世。

所以以上五位皇帝,他们举行泰山封禅,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格。

只是——

最后一位,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将本来是盛世明君,祭祀天地的一个重要活动,愣是整成了一个贬义的活动。

为什么呢?

因为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大宋王朝,并不是太平盛世,而且真宗还在大胜之时,选择与辽国议和。

如果只是以胜者之资,与邻国达成和议,到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获胜的大宋,最终达成的澶渊之盟,却是以辽宋为兄弟之国,大宋每年送给辽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代价。

打赢了的一方,还得给战败的一方纳贡,这算是什么和议?

但是——

宋真宗赵恒,却以此为功,举行了封禅泰山大典。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至宋朝之后,再无君王举行泰山封禅,那怕是出生比汉高祖刘邦还低微,但是却建立了强大的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章,清朝康熙皇帝,还有那个自诩十全老人,却喜欢到处涂鸦的乾隆皇帝,他们都未曾封禅泰山。

因为就连宋真宗这样的皇帝,都能举行泰山封禅,后世之君若继续封禅泰山,岂不是自降身份,要与宋真宗这种皇帝为伍乎?

因此,至宋朝之后,再无帝王封禅泰山。

可是,此时诸葛亮请求封禅泰山,刘禅突然愣住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