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430章:初见成效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430章:初见成效

作者:酸汤折耳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09:49:31 来源:笔趣阁

与儿子儿媳说完话,刘禅又接见了大唐王国的丞相蒋琬,蒋琬今年五十二人,时隔三年,他的变化不大,要说唯一的变化,那就是肤色变得黑了一些。

“丞相辛苦了!”刘禅客气的说道。

书房内只有刘禅与蒋琬俩人,蒋琬恭恭敬敬的向刘禅行了一个大礼,才道:“谢陛下,承蒙陛下信任,恬居高位,微臣时刻担心,担心有负陛下圣恩。”

还是熟悉的那个蒋琬...刘禅感叹,等到对方坐下后,刘禅才问道:“现在大唐尚安否?”

“回陛下!”蒋琬道:“除去年交趾郡出现了一小股叛乱,年初时已经平定,现在大唐境内,一片祥和安泰。”

“甚好!”刘禅微微点头。

去年交趾叛乱的事情,他是有听说,据说是一个小部落,不愿意接受汉语推广,于是杀了县城官员。

后来刘叡派遣大将军张苞,率三万大军前去平定叛。

这事儿,在刘禅的预料之中。

推行一种新的语言,会让一些极端的人群,觉得这是要抹灭他们的文化,但是刘禅还真没有这个想法。

当初建立大唐与大明,就曾向两国臣民公示。

大汉来到西域,不是为了将他们全部汉化,只是想让世界从此天平无事,至于推行汉语,这也是为了防备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不至于语言不通。

当初刘禅在西域,这些土著不敢造次。

但是刘禅率领汉军离开了西域后,就让一些极端群体,开始蠢蠢欲动,这也很容易理解。

毕竟在中原人当中,也曾流行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汉想要完全统治西域这片疆域,改变人们的思维,让他们接受汉人的统治,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丞相!”刘禅接着说道:“现在大唐王国、大明王国、还有大汉,已经连成一片,这是一个整体,为了人类能够长期和平共处;”说着刘禅顿了顿,长叹一声,然后才道:“爱卿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思维。”

蒋琬闻言微惊,但还是本能的微微颔首。

“我们汉人在西域各族人民的眼里,就是外来者!”刘禅盯着蒋琬说道:“想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接受我们,我们就需要用真心去对待他们,真心实意的去为他们做事。”

“要让他们知道,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汉人统治西域后,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说着,刘禅顿了顿,笑道:“任何地方的老百姓,其实都很朴实,他们的需求也不高。”

“吃饱、穿暖、有房住!”

“只要我们能让他们丰衣足食!”

“他们就会逐渐的接受我们!”

作为一个来自一千八年后的未来人,刘禅自然熟知,千百年来,导致老百姓反抗朝廷,主要原因就是朝廷让人家活不下去了。

但凡能让百姓丰衣足食,他们就不会反叛。

蒋琬闻言点头道:“陛下圣明!”

“哈哈哈!”刘禅闻言笑了:“一个圣明的皇帝,是由无数贤臣辅佐出来的;”说着看向蒋琬,道:“若朕没有像丞相这等贤臣辅佐,焉能成为圣明君主?”

刘禅的这番话,蒋琬听着很舒心。

因为皇帝视他为贤臣。

有了这份肯定,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对于刘禅来说,他非常乐意培养更多的贤臣,这辈子穿越至三国,他是幸运的,虽然只是穿越成了刘阿斗。

他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为何?

因为刘阿斗身边有大贤。

主要代表,当然就是诸葛卧龙,还有徐元直等辈。

若是没有诸葛亮这些贤臣,他穿越到这样一个乱世,还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但是他有诸葛亮等人,即使他在外面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他也不会担心后院起火。

现在他是大汉帝国的皇帝,他更加在意贤臣,特别是对于唐明二国,他需要更多的贤臣,只要贤臣良将够多,他的儿孙们才能在西域坐稳江山。

这是一个作为父亲的期盼。

希望儿孙能够万世昌盛。

......

大唐毗邻大汉,其实在西巡之前,刘禅对于大唐的一些事情,是有过了解的,除了去年的一次小的叛乱之外,其他确实如蒋琬所言,一切安泰。

刘禅此次西行,主要的目的地,并不是大唐。

所以刘禅在富楼沙并未待多长的时间,仅仅逗留了一个多月,就带着大队人马,继续向西而去。

不过,三位后妃当中,刘禅只带走了张鸯与王元姬,至于德妃曹绫,则让她暂时留在富楼沙。

刘叡是大唐的国王,曹绫是他的母亲。

刘禅也是希望曹绫可以与儿子,多待一些时间。

曹绫当然是非常的开心了,以前在长安时,她从未与儿子分开过,现在对于她来说,能跟儿子多呆一些时间,那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至于继续往西的风土人情,她就没有那么多的兴趣了。

......

大汉兴汉十六年(公元255年)二月二十九日。

傍晚——

从大唐王国西行近三月,刘禅一行,终于出现在了大明王国的国都,泰西封城南门外。

对于泰西封城,刘禅自然是非常熟悉。

此前征伐西域九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泰西封渡过,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是非常的熟悉。

此时才刚刚来到泰西封城南门数里之外,远远望去,是那座由白石堆砌的城墙。

“到了!”

“到泰西封了!”

马车上,王元姬探出窗外,指着前方的白石堆砌的城墙,有些兴奋的说道。

张鸯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

这一路西巡,算是让她大开了眼界。

不同肤色的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还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都让她深深的着迷。

“真美!”张鸯随口说道:“那城墙好白啊!”

“姐姐!”王元姬嘻嘻笑道:“泰西封王宫,比这个更美。”

“真的吗?”张鸯有些惊奇。

“嗯!”王元姬点头道:“泰西封皇宫,全由汉白玉石修建,即使是盛夏住在里面,也是非常的凉爽。”

张鸯有些羡慕起来了。

住在玉石修建的王宫里,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而且!”王元姬补充道:“王宫内部,绝大多数的装饰,家具都是由黄金打造。”

王元姬这话刚落,只见张鸯已是一脸的惊奇。

“怎可如此奢侈?”张鸯道。

听到这话,一旁的刘禅,回身过来,哈哈大笑道:“鸯儿不必惊奇,那座王宫是以前安息人修建的。”

“那时候安息人在西域,算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说着刘禅顿了顿,才感叹道:“只是,他们强大的时候,却只顾着贪图享乐,将大量的钱财,用于营建豪华宫室。”

张鸯这才哦了一声,只要不是刘焱这小子,或者刘禅干的就行,作为大汉皇后,张鸯也懂得贪图享乐,会毁掉一个盛世王朝。

就在几人说话间,马车突然缓缓停了下来。

王元姬再次探出窗外,然后回头说道:“陛下,焱儿正在城门口迎接陛下圣驾。”

“哦???”

刘禅闻言,也是看向窗外。

此时车队已经靠近城门,距离城门已不足五里。

远远看去,城门下方站着很多人。

他们整齐的排列着。

“启奏陛下!”一个小校跑到马车前,躬身说道:“明王为陛下准备了龙辇仪仗,请陛下移驾。”

哟...刘禅愣了一下,然后满意的道:“焱儿长大了!”

“焱儿长大了!”

接着,刘禅便与皇后张鸯、皇贵妃王元姬,移步到刘焱为其准备的龙辇。

比起未央宫的龙辇,刘焱准备的更加奢华,整辆车架全由黄金铸造,九条金龙环伺车身。

刘禅居中,两侧分别是皇后张鸯,皇贵妃王元姬。

在龙辇后面,是一支两千人的仪仗队。

这才是帝王应有的排场。

呜,呜,呜——

几声长号响起,接着便是鼓声雷动。

咚,咚咚,咚,咚咚。

泰西封南门外,上万名大明君臣,以及泰西封的百姓,目光都注视着缓缓而来的龙辇。

随着车驾越来越近,迎驾人群的容貌,逐渐清晰。

“恭迎陛下!”

“恭迎陛下!”

在车驾行至百步外时,迎驾的人们,整齐的高声呐喊,气势逼人。

位于迎驾人群正前方,是一位身着金冠的年轻人。

“儿臣恭迎父皇圣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焱快步上前,向刘禅行了一个大礼。

“平身!”刘禅一抬手。

下一瞬,只见上万人又一次发出震天高喝:“大汉万年,大汉万年,大汉万年。”

刘禅听着这熟悉的喊声,却将目光落在了一老者身上。

徐元直——

这场面,必定是徐元直所为。

因为刘焱还很年轻,这些繁文缛节,他还想不到这么全面,这必定是大明丞相徐元直干的。

等到刘禅的车驾走到近前,徐庶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参拜道:“微臣恭迎陛下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霎时间,所有迎驾的人,都是整齐的高喊着。

这就让刘禅有些激动了,几个月前,他在富楼沙时,虽然大唐立国之后,也开始推行汉语,但是大唐的民众,汉语水平就相对要差一些。

但是此时这些迎驾的人,若是不去看他们的容颜,只听他们的声音,会让人们误以为,这里是中原。

刘禅快步走下龙辇,扶起徐庶,道:“爱卿快快平身!”

徐元直也老了,比起四年前分别时,他只是有少量的白发,可是这一刻,他与丞相诸葛亮一般,头上已经满是白发,脸上也多了不少皱纹。

“爱卿辛苦了!”刘禅有些心疼的说道。

徐庶一脸笑意,道:“谢陛下,老臣不苦!”

“老臣不苦!”

刘禅是真的有些心疼徐庶,他与诸葛亮年龄相仿,只比诸葛亮小两岁,此刻也已经是七十一岁高龄。

可是——

七十岁的老人,还在为大明奉献自己。

作为君主,刘禅能不心疼吗?

或许是看出了父皇的心绪,刘焱又行了一个礼,然后笑着说道:“父皇,随儿臣入城吧!”

“好!好!好!”刘禅连说了三个好字,最后扶着徐庶往龙辇上走,一边走着,一边说道:“爱卿随朕一起入城!”

“老臣不敢!”徐庶急忙摆手,停在了龙辇之下。

“徐爱卿!”刘禅道:“爱卿无论是在大汉,还是在现在的大明,都是朝廷股肱,今日随着同乘龙辇,有何不可?”

“陛下!”徐庶很是感动,却依然不肯抬腿。

就在这时,明王刘焱也是扶着徐庶,道:“丞相切勿推却,这几年若无丞相辅佐,本王焉能治好这大明王国。”

“焱儿说得对!”刘禅满意的点头,然后故意说道:“大明能有今日之盛,皆仗爱卿劳心辅佐焱儿。”

“上车吧!”

徐庶本来还想拒绝,但是看着天子和明王,都是那么的真诚,他若再这样推辞下去,这怕是天黑之前,众人也别想进城。

“老臣拜谢陛下!”

因为徐庶登上了龙辇,皇后张鸯,皇贵妃王元姬,俩人非常聪明的去到后面的鳯辇。

入城仪式比较简单,随着龙辇向前,城门口的臣民很快向两侧散开,刘禅等人则是浩浩荡荡的进入泰西封城。

徐庶对于这次迎驾天子,准备得非常的充分。

除了城外上万臣民,城内通往王宫的街道两侧,也是站着无数泰西封的百姓。

龙辇所过之处,都会响起整齐的喊声。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

这样的场面,刘禅以前在长安经历过,在这西域,他还是第一次体会。

看着肤色不同,容颜不同的人们,用标准的汉语高喊。

刘禅是真的很激动。

看样子大明在推行汉文化这件事情上,就比大唐王国做得更加出色。

语言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只有懂得了汉语,才会逐渐了解更多的汉文化,这对于汉人在大明的统治,是百利而无一害。

也只有让大明大唐的国民,逐渐接受汉文化,他们也才会逐渐接受汉人在这里建立国家。

目前来看,大明已初见成效。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