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113章: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傍晚时分——

刘禅兴致冲冲的来到椒房殿,一脸的轻松得意,让殿内正在哄小金豆睡觉的张鸳嘻嘻笑道。

“小金豆。”

“快给父皇请安。”

张鸳话音刚落,摇篮里的小金豆,当即咿咿呀呀的欢笑着,两只小手则是不断挥舞着,像是听懂了母亲说的话一般。

待到刘禅走到跟前,张鸳才笑着说道:“陛下好兴致。”

“嘿嘿!”

刘禅嘿嘿一笑,随即半蹲着身子,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女儿的小手,笑呵呵说道:“朕的小公主,朕的小棉袄,看见父皇回来了,很高兴对不对?”

看刘禅如此兴致,张鸳悬在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此前刘禅出宫的时候,她虽然相信丞相是长辈,自然不会计较陛下在朝会上的戏言,只要陛下去与他说道说道,相信嫌隙定能化解。

不过,她自然也是知道。

丞相与陛下,毕竟属于君臣。

下午在朝会上,陛下的言语,确实有些过激。

作为丞相这类大忠之人,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现在看到刘禅如此兴奋,想必已然化解丞相心中的心结,张鸳顿时长舒一口气,然后便与刘禅一起,与女儿小金豆说着话。

刘禅这边,一家三口是其乐融融。

但是在这宫城之外,很多人都是忧心忡忡。

因为皇帝突然说出这番话,难免不会让人有揣测之意。

比如说尚书郎谯周。

大汉入主关中,他由劝学从事,一跃晋升为尚书郎,据说原本丞相只打算给他官升一级,但是最后却是陛下破格提拔,晋升为尚书郎。

相比于劝学从事,尚书郎属于替皇帝办差的官员。

为了感激天子的提拔之恩,谯周便于未央宫第一次朝会,上奏请诸葛亮归政于天子,本以为如此正中天子之意。

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在他提出归政天子,还有数十位朝廷官员,包括镇北将军魏延在内,都支持他的主张,希望丞相归政天子。

而且当事人诸葛亮也表示同意。

这看上去天子亲政,已经是水到渠成。

当诸葛亮同意归政时,大殿上支持归政的朝臣,无不欣喜若狂,因为大汉立国已经十年,除了先帝在位时,朝政由先帝说了算。

当今天子即位已经快八年,但是朝政之事,官员任免等等,皆出于相府。

谯周有着蜀中孔子的美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自然希望国家还是应该天子当政,才属正途,即使诸葛丞相德高望重,也不可僭越之。

可是——

天子居然不同意,而且还当众反驳了他。

谯周自然是有些吃瘪。

天子不但不接受归政,反而还说了一大堆道理,最后的结果是,朝政之事依然照旧,政由相府,祭则天子。

虽然在归政的事情上,谯周等人吃了闭门羹,不过很快当提到增选妃嫔之事的时候,他们顿时又有些蒙圈。

原本以为,天子依然会如往常那般——唯葛氏之意是从。

却不想,仅仅是因为妃嫔人数的事情,天子竟然当众反驳葛氏,而且竟然还用了丞相若是不同意,朕即刻禅位与汝。

汝要不同意,皇帝汝来做好了。

谯周从散朝开始,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其实琢磨这事儿的人,除了谯周自然还有其他人,比如镇北将军魏延、武功侯赵云等人。

晚间——

赵府。

“父亲!”赵统有些疑惑的问赵云道:“陛下今日在朝堂所言...”还未等赵统说完,赵云当即呵斥道:“汝休要妄言,陛下天资聪颖,一向敬重丞相,今日之事只不过是陛下仁厚,不愿贪图美色耳。”

“父亲,”赵统反驳道:“儿以为不然,此番我大汉能够入主关中,却如谯周所言,皆乃陛下奇袭之功。”

见父亲没在阻止,赵统则继续说道:“经历此番关中之战,陛下的才智已得印证,乃英主也。”

“但是如今大汉朝政之事,依然由丞相节奏。”

说着赵统突然微微皱眉,有些担心的样子说道:“今日陛下虽然拒绝了归政之事,但是因为选妃的事情...”

赵统刚说道这里,赵云突然站起身来,说道:“做臣子的尽到臣子本份即可,汝休要再议天子之事。”说着便一甩手,就朝门外走去,一边走着一边还说道:“汝自去休息,为父去练会儿太极。”

见父亲已经出门,赵统也只好作罢。

走到外面院子里的赵云,一招一式的缓慢比划,这是刘禅即位不久,传给他的一套功法,据刘禅说,此功法名曰太极,年长之人常年习练,可使人延年益寿。

赵云是大汉战将,如今年过半百,但是大汉一统中原大业还未完成,他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多活些日子,如此也能替大汉王朝再多做一些事情。

只是此时练习太极的赵云,他的心绪却一点也不平静。

因为赵统的话,他自然能听懂。

今日朝堂之事,他也在现场。

他有些担心,大汉现在好不容易占据关中,形势是一片大好,不过吴魏依然强势,现在若是大汉王朝,出现君臣不睦,这必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魏吴两国,可都盯着大汉的,一旦大汉出现内讧,魏吴两国必然举兵来犯。

赵云的担心,并不多余。

就说那曹魏,这两场关中之战,让曹魏不但丢失雍凉,而且还削弱了曹魏在三国中的实力。

不到两年时间,曹魏在关中就遭遇了两场失败。

这让曹叡十分不满。

就在大汉迁都长安的第二天。

洛阳皇宫。

大殿上。

曹叡脸色铁青,朝臣们没有一个敢于说话。

因为刘禅迁都长安的事情,他们都已经知道。

“都说说吧!”曹叡突然开口说道:“那西蜀的刘阿斗,已经将都城迁进长安城,我大魏却连吃败仗,尔等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

曹叡是真的很生气。

特别是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此时曹叡看向他的眼神,都是失望的。

人常言司马多谋,可是他准备了大半年,结果却在武关吃了一个大败仗。

若不是他的儿子司马师丢了一条胳膊,也算是为了大魏付出了牺牲,他真想立即撤了司马懿的官职。

司马懿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陛下!”

就在大殿之上,一片死寂之时,大将军曹真突然出班说道:“微臣请命再战西蜀,重夺关中失地。”

经过一年多的蛰伏,曹真早已走出关中被俘的阴影。

曹真话音刚落,曹叡顿时欣喜。

“好!”

曹叡朗声说道:“朕就任卿为伐蜀大都督,即刻起兵十万,再伐西蜀。”

曹真在关中被俘,最后是刘禅为了换回郭淮的家眷,才将曹真送了回来,但是曹叡很明白,那一场关中之战的失利,并非曹真之过。

如今曹真愿意领兵出战,曹叡自然是高兴的。

“微臣领旨!”

得到皇帝的应允,曹真不由大喜。

曹真被封为伐蜀大都督,也就表示司马懿的兵权,就得重新交还给曹真,这件事曹叡早就想这么干了。

只是此前武关之战后,大魏朝堂竟然没有一人敢于出战蜀军。

因为他们害怕。

害怕蜀军那不知名的弓弩。

至于蜀军的弓弩长什么样子,直到现在,曹魏也无一人知晓,虽然朝廷也派出不少密探潜入关中,却也未能打探到任何消息。

蜀军有超强弓弩,魏军就无人敢于再战蜀军。

难不成雍凉之地,就这样送给西蜀吗?

曹叡不甘心,他一直在琢磨再战关中之事。

只是一直以来,朝中无人敢于领兵出战而已。

现在好了,大将军曹真毛遂自荐。

关中——大魏必须重新收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