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九品官人法的推行,自然不仅仅只是在中原以及荆、益、扬这些比较富足的州府,它所推行的范围是整个大汉帝国。

它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肃清吏治,还有就是为帝国推举人才。

自西周开国,分封以来,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士族们开始在各地生根发芽。而其中比较出名的各大士族,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方中原一带。

诸如人所皆知的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大部分都分布在冀州、司隶和豫州。就比如现任的徐州刺史.王凌,就出身太原王氏,还有那与诸葛亮友善的崔州平,则来自博陵崔氏。

另外还有当世的一些名门,京兆尹.司马懿所在的河内司马氏,故太尉.杨彪,所在的弘农杨氏,尚书令.荀令君所在的颍川荀氏,太傅.钟繇所在的颍川钟氏,新任御史中丞.陈群,所在的颍川陈氏,新任少府.辛毗所在的陇西辛氏,诸葛三兄弟所在的琅琊诸葛氏,以及其它诸如泰山.羊氏、河东.贾氏等等。

这些大的家族几乎都分布在兖州、豫州、青州、司隶和凉州一带。

因为这些州府是各大氏族的聚集之地,因此在各州的大中正官都是朝廷内德高望重的大员们所担任的。

比如,兖州的大中正官由魏王.曹操亲自担任,豫州的大中正官则有尚书令.荀彧担任,太傅.钟繇则担任冀州的大中正官,少府.辛毗担任凉州的大中正官......

这几位德高望重,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而且几乎都是九卿以上的官职,所以由他们来做各州官员和在野士子最后的评定,也没有人不服。

而这几位朝廷的大员们,为了更好的查实各州府小中正官所推举和察定的人员,更是不惜年迈之体,亲自微服到各州府去微服查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因此,一大批的青壮士子和在野的隐士们,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也从侧面间接的促进了吏治的刷新。

灭匈一战之后,并州六郡得以光复,四十万匈奴人口,被分批安置到了冀、并、幽、关中等北方各州。所以无论是开荒屯田也好,还是这些胡人的安抚也罢,都需要大量的官员。因此北地各州出现了也大量的空缺。

数十年前,黄巾战乱起源于冀州巨鹿郡,后来匈奴趁机南下在冀州也曾肆虐一番,因此冀州人口凋零甚深。

匈奴.右贤王.楼利部的二十万俘虏人口,在当时的横野将军.孙礼携裹南下之后。按照朝廷的命令,一部留在了幽州,交予了幽州刺史.毌丘俭处置,而其中的大部分,则被一路分别安置在了冀州各郡。

现任的冀州刺史.崔琰,乃是太傅.钟繇巡视冀州之后,特意征召的冀州名仕。

崔琰,字季珪[guī],出身冀州望族,博陵崔氏。今年刚好是他的花甲之年,此人身高八尺五寸,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且刚正不阿,性格朴实,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世人称之为冀州名士之首。

早年间,故冀州牧.袁绍曾经多次下诏,重金征召于他,都被他坚决的辞辟了。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也曾数次征召于他,也都被他所拒绝了。此次要不是太傅.钟繇公,亲自登门拜访,或许他应该会一直这样止到老去也不出仕的。

钟繇公登门之后,对诉以时事。当崔琰知道,大将军.曹彰灭掉了困惑华夏数百年的匈奴,并掳其人民八十余万南归之时,颇为震撼。这才答应出仕,帮忙治理冀州,协调安置胡人。

曹操得知崔琰入仕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连忙与钟繇一起联名上书,推荐他做了冀州刺史,节制冀州境内所有政务。而崔琰也不愧是冀州名仕,作为博陵崔氏的当代家主,他的出仕,也让许多原本不愿出仕的士子们,纷纷摒弃了以前的想法,应召入仕。

崔琰上任之后,便雷厉风行的以九品官人法整顿了冀州的官场,并依法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能的士子。随后,将朝廷计划安置在冀州境内的二十余万匈奴人,安排的井井有条。

二十余万胡人,分别安插在了冀州境内的九个郡,每个郡万余人,再分到每个县不过数百人。即使他们有所图谋,也绝对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

崔琰还安排各个郡县,对这些新来的胡人们加以安抚。官府划拨给了他们耕地,并免费给予了谷种、农具,并派专人亲在教导这群人如何耕种。这群人刚开始肯定是不适应的,可渐渐的熟悉了之后,发现再也不用承受大漠风吹和严寒之苦,也就慢慢习惯了。

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冀州便得到了大治,这崔琰的功劳着实功不可没啊,当然这是后话了。而此时的崔琰,正在率领着刺史府的一应官员,挨个郡县探查实际情况呢。

......

冀州虽然忙碌,可一切还算井井有条的进行着,可并州就没那么容易了。自从升任骁骑将军之后,曹彰的府邸便从关中司隶的冯翊[yì]郡,搬到了并州的州府晋阳城了。

这也是因为匈奴之患方灭,需要他这个骁骑将军在北边这里镇抚一下。而且他作为骁骑将军还节制着凉州、冀州和幽州三州的军政呢,他居中并州,其余各州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也好及时调度支援。

曹彰作为一员武将,让他带兵打仗那绝对不在话下,可要是让他料理政事,却真是难为他了。

原本他的身边还有一个文武双全的破虏将军.陈泰,帮他料理政事。可如今陈泰也已经升任镇北将军行司隶刺史了,自然也就不能再跟着他了。再说司隶现在也安置了一大部分的匈奴,开荒军屯以及九品官人法的推行,也得有人盯着。

并州作为帝国北边的一个大州,比较荒蛮,除了上党和太原这两郡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愿意来这个地方为官。现如今好不容易灭了匈奴,收复了六郡,总不能因为官吏缺失,再把这些失而复得的土地拱手让人吧?

就在曹彰发愁之际,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新任冀州刺史.崔琰为朝廷推举了一个人才,这个人荀令君本想将他留在许都的,可这个人却说要到帝国的北地边关并去。

“匈奴方灭,北地正是用人之际。我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弃国家之大事于不顾呢?”此言一出,整个尚书台满堂皆惊,甚至轰动了整个许都。好好的京官不做,却非要去并州那种荒蛮之地做州官,此闻所未闻也。不过众人,却也对此人更加的敬重了。

魏王.曹操知晓这个事情之后,顺力又争取了一下,终于此人被为人了并州別驾之职,即刻上任。

按照许都的来信推算,这个人不日就要到任了。自从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曹彰便一直对这个奇特的的“名仕”很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名动京师之人。但是许都的来信,却并没有对透漏这个人太多的信息,只知道这个人叫毛玠[jiè]。

这几日,曹彰每日都会派出几波探马,顺着管道向南查探沿路驿馆的消息。终于在这一天探马来报,说新任的并州別驾的车马,已经进入晋阳境内了,预计午后便可抵达。

午间,曹彰草草用过了午饭之后,便率领着一众亲卫出城向南迎接去了。按理来说,曹彰作为一个一品武将骁骑将军兼并州牧,自然是不需要对一个州府的二把手,从三品的并州別驾,以出城数十里的礼仪来相迎的。但是,曹彰出于对这位,推掉京官来并州做官的名仕的敬重,还是这么做了。

终于,在曹彰出城大约三十里之后,终于见到了一队车驾从南面缓缓而来。只是这队车驾,似乎都称不上车驾,因为它只有两个车夫赶着两辆马车而已。前面一辆带着轿顶,想必里面应该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新任并州別驾了。

曹彰身旁的一名亲卫见状,很有眼力价的单骑飞出向那车队奔去,在距离马车十余步的时候飞身下马,不卑不亢的抱拳道,“敢问,来人可是新任并州別驾.毛玠大人。”

而那两辆马车,见状也缓缓停了下来。少时便见一人掀开车帘,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只见那人,年若花甲,面如重枣,一缕美鬓在胸前飘逸着,身高七尺八寸,头戴一顶很普通的进贤冠,身着非常朴素的寻常士子装,脚上的也只是一双很普通的千层底布鞋。

总之从内而外都给人一种,很舒适且平易近人的感觉。若是平日里看见,你只会以为他是哪个私塾里普通的教书先生罢了,绝不会以为他是一州的封疆大吏。

那人缓缓走下马车回了一礼,随后不紧不慢的说道,“在下正是新任并州別驾.毛玠,敢问足下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