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一章 微微事农桑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一章 微微事农桑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昔日里,王平追随武侯诸葛亮北伐之时,蜀军曾多次大败朝廷王师,并有数次堪堪便要拿下长安了。可结果都因为这老梆子,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给破坏了。

因此,所有的北征将士都对他恨之入骨,要不是皇帝死命保着他,这老东西早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另外要不是这老梆子,西川也不会这么快的就灭亡,自己现在说不准还是镇北将军呢。又怎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去那南蛮之地受苦?

所以当王平在南下途中,于一处山林中无意间发现,这个老太监黄皓的时候。这老梆子在这人烟罕至的地方,不知动用了多少民力,竟然私下建立了好大一座庄园。

王平看到这些,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喜出望外。

一来,黄皓这老东西总算被自己找到了,也总算可以为昔日里那些,被他残害的忠良和同僚报仇了。

二来,找到黄皓这个老太监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除了这座大的庄园之外,随之而来的也必然会有一笔,很是不菲的金银收入。毕竟这老太监把持朝廷内宫数十载,除了各级官员对他的贿赂之外,他临走之时,还将皇室的内库搬走了一大半。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些个金银财宝,肯定就在这座大的庄园里。

而当黄皓见到王平和他身后大军的时候,他可不像王平那样喜出望外,他整个人早已吓傻了。对于这位连武侯.诸葛亮都称赞的,威名赫赫的武将,他哪有不知晓的道理呢?

当然,他也还没有自大到,就凭自己身边那几十个,平时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还算尚可的家伙们,去对付王平身后,那身经百战的旧蜀大军。

当时,黄皓很利索的噗通一下就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的求着眼前的这位将军。以希望能够饶他一命,他并承诺只要饶他一命,为此他愿意交出所有的金银财宝,甚至让他干什么都行。

王平笑着点了点头,黄皓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的这条老命总算保住了。

当然,王平也很讲信用,在黄皓带他去到财宝藏匿的地方,交出所有的金银之后,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个方圆百里都荒无人烟的密林里,给他脱了个精光。用王平的话说,你既然愿意交出所有的钱财,自然也包括你身上的这身衣服。之后,便将他五花大绑在了一棵大树之上。

作恶一生的黄皓,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身丧猛兽口中,真真正正的死无葬身之地。

王平被贬谪为庲[lái]降都督镇守南中,本来心中是非常郁闷的。可这意外之喜,也算是多多少少给了他一些安慰。而他对于这笔钱财,原本打算只是留作将来的不备之,并无它念。

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再次回成都商议军事时,钟会和郭淮又设计夺走了他麾下的无当飞军,才让慢慢有了这种想法。

这次回南中之后,恰巧又碰到了蛮王.孟崖前来相投,王平心中的那个想法,更加的活泛起来。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看来一切还是得靠自己。

接着,在跟手下的心腹将校一阵商议之后,终于定下来了今日的这番计谋。而从黄皓处获得的这一大笔金银,正好可以用作在南中招兵买马之资。

王平坚信,这五万大军,尤其是这三万蛮兵,经过自己的调教,虽说达不到那无当飞军的地步,但是战力也终将不可小觑。当然,这必须得秘密进行,万不可被刺史府知道,即便是刺史费祎,现在也得瞒着他。

可让王平所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今日刚刚与众位蛮族首领会面之后,就已经有两支小队,秘密的向北而去了。

这其中一支,自然是钟会安插在王平军中的内应,而另一支,却是一小支蛮兵。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昔日旧蜀丞相诸葛亮南征之后,整个南中地区之内心悦诚服,因此各满族首领与旧蜀臣子们的私下交往也多了起来。

而年龄相差不远的孟优和当时的安汉将军邓芝,就自然而然的熟络了起来,并且经常有密使和书信往来。昔日钟繇征蜀之时,南蛮境内也曾想着是否要出兵北上相助,可最后还是被心向太平的老将邓芝给拦下了。

白日里,孟优感觉王平的话有问题,就是因为这等大的事情,老友邓芝竟然没有给他透露一丝风声,这绝对不正常。所以,在会谈结束之后,孟优即刻就秘密派出了一支心腹兵士,北上巴郡向后将军.邓芝报告此事,并询问相关的具体情况。

只可惜,那庲降都督.王平此时还沉浸在那南中王的梦里。

————————

九品官人法在荆州一经铺开,便得到了很好的相应。朝廷的大中正官和各州府小中正官的任命,很快也就传了下来。

一时间,荆州各地府衙甚至军营中,风气都为之肃然一清。有些官员仗着自己是当地的名门大族,而有些官员则仗着自己是曾经跟着魏王.曹操征伐天下的老臣,军功卓著。都没有把这次朝廷下发的官员察定之法放在眼里,总以为朝廷和上司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州府竟然动了真格的。在察定的评论到达朝廷之后,很快便对相应的官员做出了提拔和贬谪。而很大一部分一些在野的士子们,经过之后相应的考核,也都被征召入仕了。

这时候,那些个曾经不把九品官人法放在眼里的,世家子弟和勋贵们才幡然醒悟,可也已经为时已晚矣。

而这批被提拔的官员里面显然就有文钦,如今的他已经从破虏校尉,破格提拔为了从四品的破虏将军兼长沙太守。

他与江夏太守.荀恽共同掌兵,分别驻扎在扬州以西的边界的两个军事重镇,以监视相邻扬州的庐江郡和豫章郡的一举一动。而隔壁的庐江太守.张休和豫章太守.顾穆又是江东四大家族的当代家主,这就有一些针尖对麦芒的意思了,好在现在只是重兵驻扎防守而已,并没有其它的举动。

当然,九品官人法进行的同时,荆州的开荒和军屯并没有落下。荆州牧.曹植为了更好的开荒,在实行军屯的同时。也让荆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包括他曹植自己在内,在不耽误政务的情况下,都各自领了一份大笑不尽相同的责任田。让所有的官员们都亲自耕种,而且不允许雇佣佃户帮忙。并让他们立下军令状,如若秋收完不成目标,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于是,当走在荆州田间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也会穿着粗布麻衣,挽着裤腿在田中耕种。自三皇五帝以来,这农桑之事本就是专属于农民百姓的事情,哪有士子大夫们下田干活的。一时间,荆州百姓们竟也大受鼓舞,开荒之事也进展的越发快了。

而那些个士子官员们,刚开始还颇有怨言。虽然他们出声在战乱年代,可从小也是锦衣玉食惯了,家中平时穿衣吃饭都有人伺候。闲暇之时,也只是会邀约上三五好友,郊游城外吟诗作对罢了。

可随着农活干的越来越熟练,这群士子们才真正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更有某位不知名的官员,写下了一首《观刈麦》,并在荆州官场和士子内得以广为流传。

“今我何功德,微微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渐渐的,荆州的官员们在亲身体验了农事不易之后,徇私贪墨之事也从他们心中渐渐摈弃了。也就相当于,内心被从里到外的洗涤了一遍。

看来真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在他们精神被洗涤了一遍之后,他们的肉地也仿佛得到了重生。

往日里,他们锦衣玉食惯了,但只要不从军的,大部分运动量都很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年纪轻轻的都是大腹便便的,走起路来劳累异常,就连那房中之事也越发的力不从心了。就算没有大肚子的,要不然就是这疼那酸的,一身的毛病。

可再经过了几个月农活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往日里的便便大腹竟然小了许多,就连那些个这疼那酸的毛病也好了不少。精神和精力都更加旺盛了,吟诗作对时头脑也更加清醒了,甚至家中的那些个母老虎们最近好像也乖巧了许多。

在切切实实得到了这些好处之后,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心生悔恨,原来农桑之事,还有这般好处,早知道还用等到现在?

这就好像平日里山珍海味鲍鱼珍馐的吃惯了,偶尔让他们来一个野菜杂粮,他们就会感觉爽口无比。

只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所感受的,只是这个民间疾苦中,小小的一部分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