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六章 印刷之术冠神州(一)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八十六章 印刷之术冠神州(一)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帝都洛阳城,国子学的大院之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此时正引领着一众学子们,对着面前的一件物事啧啧称奇。

只见这位老者身高八尺,手拄着一根普通的松木拐杖,戴一顶黑色儒士帽,着一领青色的布衣,须发荣美。

此人正是当年,数次拒绝了辽东公孙氏的征召,可是华歆[xin]一封书信和朝廷一道兴学的诏令,便不远千里以古稀高龄,西进洛阳的当代青州.北海郡大儒,管宁,管幼安。

为了征召这位无心政事的当代大儒,皇帝.曹丕更是在其还未离开青州之际,便早早的封他做了国子学祭酒。并且允诺,国子学之内所有的大小事宜,都有这位老先生说了算,而且所有的一应费用都有朝廷承担,如果有其它的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朝廷都予以应允。

管宁此人,本无心政事,也无意做官,志在传宗教学。当初曹丕待汉,对此他虽然说不上反感,可也绝对说不上喜欢。

可是不久后,新皇曹丕的举动,却让他惊讶不已。当时天下戎马未歇,却先兴文教。营太学,再开国子学,更是诚心诚意的征召天下有才之士,这又怎的不让他心动呢。

相比起来,这次皇帝的许诺或许还没有当年辽东公孙康许诺的利重,可是却真正许诺到了他的心中。虽然不是什么油水肥差,可是却足以让他实现自己传宗教学的毕生愿望。

因此,在老友也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司空.华歆,一封书信抵达北海的时候,次日他便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动身西进帝都了。而皇帝.曹丕也确实没有食言,所允诺他的事情也都一一做到了。

即便在不久后,辽东公孙渊和北方五胡发生叛乱,甚至连皇帝本人都御驾亲征了长安。

可是在对太学和国子学的校馆营造上面,却没有丝毫的耽搁。因此这太学和国子学,才能以帝国并行首所建造完成校馆的身份,在黄初三年春,便正式的开始向帝国的各州郡招收符合条件的士子了。

当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位当代大儒管宁,虽然在为人上稍微执拗了一点儿,可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从黄初三年到如今,不过也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国子学已然初具规模了。各州举荐的、毛遂自荐的有志有才的学子们,前来入学的络绎不绝。当然,这其中更多的,乃是奔着管宁的名头来的。

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这国子学之内,仍有合格的优异之士将近千余人了,而且其隐隐有执天下国学校馆牛耳的趋势了。

并不是太学就不行,而是因为兼任太学祭酒的大儒钟繇,只是兼任学校祭酒。它本身更是大魏国的丞相,整日里还有一堆的政事要忙,因此也就肯定不能像管宁这样,全心全意的把一门心思全部花在校馆身上了。所以,这其中的差距自然也就清晰了。

而现如今,丞相钟繇又在今年年初去世了,朝廷一时间还没有任命新的太学祭酒,虽说校务上面并没有耽误多少,可是毕竟还是会受不小的影响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按照朝廷律令,今年是黄初三年那批学子们在校的最后一年了。今年冬天,对他们进行摸查和考核之后,就要被举荐到朝廷内,或者各州郡府衙为官了。是骡子是马,届时便会见真章了。

到那时,明面上不会有什么,可暗地里太学和国子学也肯定会暗暗较劲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皇帝.曹丕所想要看到的,只有这样两家齐驱并进,作为皇帝的他也才能够更好的从中斡旋和制衡他们。另外这太学和国子学的士子们,入朝之后也会对朝中、州郡中,这些现有豪门氏族产生很大方面的制衡。当然,这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最起码也算是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此时,国子学祭酒.管宁带领着学校的一众教瑜和学子们,在仔细端详的,正是刚刚宫中的尚方令派人送来的,一整份《尚书》的雕版,足足有七八十块之多。另外,尚方令还送来了一份胶泥活字,当然暂时只是常用的数千字。

当然同时同来的,还有江陵王.曹植大人所编撰的《雕版印刷之术》和《活字印刷之术》的论策。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这个浅显的道理,朝廷自然还是懂得的。

最重要的是,太学、国子学还有天下一十四州,校馆足足有数百家,另外还不算各州郡诸如信都书院这样的私立书院,加起来足足有千余所之多。另外,天下书籍更是不计其数,林林总总足足有上万本。

即便只是常用的《大学》、《中庸》、《尚书》、《论语》等等这些常用的读本,做起来也都是一份很不小的工作量。如果这些校馆和书院的雕版和胶泥活字,都让朝廷的尚方令来制作的话,恐怕累死他们也做不完,即便是做完,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朝廷才会授之于渔,诸如太学、国子学以及各州郡的府衙只是给了一份模板,另外将两种印刷之术的论策给予了他们,让他们自行雕刻。

同时朝廷下令,各州郡的国学馆以及私立的书院,都可以到各地府衙免费观仰这雕版、胶泥活字,以及免费抄写这两种印刷之术的论策,旨在让着两种书籍印刷之法传遍天下,有人胆敢从中谋取私利的话,朝廷一旦发现,必将严惩不贷。

只见那管宁爱不释手的拿着一块雕版,仔仔细细的端详,并由衷的感叹道,“此物真乃是巧夺天工之物啊,昔日只听说,天下之才,他曹子健独占八斗,老夫还不怎么相信。如今看来,这位江陵王大人果然名不虚传啊,铁马镫、苗.刀、陌刀、造纸术、印刷术,哪一件不是惊世骇俗之举啊。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啊不服老不行咯。”

一旁的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学生随即宽慰道,“老师您也不用过于妄自菲薄,您这一辈子桃李满天下,也不是江陵王大人所能比拟的呀。只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

管宁闻言佯怒笑骂道,“你这小子,这群学生里面,也就你最为鬼怪。你也不用宽慰老夫我,我这点儿容人的肚量还是有的。要不然啊,也不至于活了这八十二岁,我的目

(本章未完,请翻页)

标可是老丞相.钟繇大人呢。”

那位被训斥的学生,并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在一旁呵呵的笑着,似乎被这位老先生训斥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管宁思量了一会儿对一旁的众人说道,“告诉校院的众教瑜和学子们,让他们按照这两个论策之术,并仿照尚方令大人送来的这份雕版和胶泥活字的尺寸,先将四书五经的雕版雕刻出来,另外再烧制一些常用的胶泥活字,留作印刷之用。待雕版和胶泥活字做好之际,即可开始印刷书籍。

我们虽然不是书坊,但是朝廷如此优待我们,我等自然也需要帮朝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满足了我国子学所用之后,将剩余的雕版、胶泥活字,统统通往宫中,任凭朝廷安排。时不我待,今日学院众人便开工,自老夫以下,都要动身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赵执事。”

“夫子,学生在”,那名被唤到的国子学二把手急忙出声道。很显然,这位年过半百的学院执事,竟然也是管宁老先生的学生。

只见管宁略一思索之后,朗声说道,“老夫待会儿就回书房,开始撰写书稿,你挑选几位字写的好的学生留下帮我。剩余的事情,什么起窑、伐木、雕刻雕版等事,就交于你安排了。对了,虽说这些事情比较紧急,但也不能误了学院的功课,让学院的教瑜和学子们轮番参与,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完。朝廷和皇帝陛下如此重视我国子学,我们自然也不能丢脸,要尽快将这些做出来,送往宫中,最起码不能落在某位老头子的后面。”

那位赵执事闻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苦笑着摇摇头,但是也急忙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应声道,“学生谨遵老师教令。”

管宁这位老夫子已经八十二岁的高龄了,可是依旧敢爱敢恨。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豁达和坚韧,才能够让他在这三国的乱世之中,得到了远大于这个年代常人六十余岁的高寿吧。

吩咐完之后,管宁随即转身向书房的方向走去。可刚走出去没几步,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东西,回头对刚刚的他所训斥的那名学生说道,“老夫待会儿先写一封拜帖,明日你就将其送往荆州江陵城,并告知江陵王曹植大人,就说老夫不日就将南下,亲自登门拜访,还望江陵王大人赏光。”

听到这里,那名学生自然明白自己的老师是想要干什么,可还没等他开口。只见那管宁又对着一旁的赵执事说道,“赵执事,告诉今年要出门踏青的教瑜和学生们,今年踏青,老夫会跟他们一起去,这地点嘛,老夫觉得那江陵城就不错,让他们准备准备吧,过几日待老夫将书稿写完之后,就一同南下。”

说罢,管宁也不待众人反应,便又转身向书房走去了。只留下了众人在身后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师今年都已经八十二岁了,却还要起身远游。上一次这样大动干戈,还是五年前朝廷征召他做国子学祭酒的时候,没想到五年之后他又为了曹氏兄弟的另一人,再次奔波千里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